传染 第2页
-
“黄水疮”传染性脓痂疹外治方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本病属中医“黄水疮”、“脓窝疮”范畴,当以清热解毒、祛暑利湿为治,可选用下列外治方。 1、取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各10克,水煎取汁外洗患处,而后取冰硼散适量外涂患处,每日2-3次,连用2-3天。 2、局部常规清洗后,取金黄散适量,用清水少许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3次,连用2-3天。 3、将鲜蒲公英择净,捣烂取汁,外涂患处,再将药渣敷于双足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药数次,连用2-3天。 4、大黄粉、飞硫磺...
-
治毛囊炎 治传染性疣偏方
山药枣粥治毛囊炎 大枣15克,鲜山药、糯米各0.1公 斤,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如下:将大枣洗 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山药 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糯米淘洗干净,用 清水浸泡1小时;把大枣、糯米放入锅 内,倒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加入 山药块,再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加入白糖 调好口味,即可食用。可治疗反复发作性 毛囊炎。糖尿病患者禁用此方。 何文菲 食薏苡仁粉治传染性疣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是常见 的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多发于儿童和 青年人的躯干或面颈部。皮损特点为皮 肤出现半球状隆起,呈腊样光泽,中心...
-
传染性软疣验方小汇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本病的病原体是传染性软疣病毒,属豆类病毒。传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本病好发于胸背部。外生殖器、肛周、腹股沟。往往在公共浴池或游泳池传染,成人多通过性传播。本病的潜伏期是2-3周,接触传染性软疣的患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即可发病。对于成人发生于阴股部的传染性软疣多是由于性接触引起的。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 以性传播者发病初起多局限于会阴、小腹、肛门、腹股沟、乳房等处,然后全身播散。损害数目多少不等,散在不融合处。有人认为有家族性遗传过敏体质的人对此病毒比较敏...
-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病位在膜原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吗? 多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有传染性的,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有病毒的复制。判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无传染性,主要取决于乙肝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程度。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生活三种方式传播。 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其在临床上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表现为化验检查的异常,给中医的辨证论治提出了难题。现代医家习惯把慢性乙肝归属于中医“胁痛”范畴,认为其病位在肝,恰好与现代医学所证实的病位相稳合,所以就提出了“疏肝、利胆”等一系列治疗方案,但西医所说之肝脏是...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疾(秘方数:5)
本病是EB病毒所致之急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热、咽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周围血液中林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抗体与EBV抗体效价增高等。本病一般为良性、自限性,除对EB病毒防御缺陷或有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外,大多能完全恢复。潜伏期在小儿为4一14天,在青少年为30一50天。大多数患者均有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三种主要表现。可突然起病,也可先有数日不适,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腹部不适等。发热几乎每例都有,体温大多在38一39℃,也有这4o℃以上者。热型不一,一般持续1一3周,然后逐渐下降。患者虽高热,但...
-
传染性肝炎(秘方数:15)
本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病程在半年内恢复者为急性肝炎,超过半年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则为慢性肝炎。小儿急性肝炎也有黄疸型和无黄症型之分。无黄疸型,仅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黄疸型者,则更有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赤,部分还有发热等症。慢性肝炎又有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之别。小儿慢性肝炎亦多为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迁延型者多表现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胁痛等症;活动型者还多有腹胀,腹泻,低热不退,或性情急躁,口干唇燥,夜寐分惊,胁下症块及皮肤出现蜘蛛痣等...
-
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全面应对传染病防治
日前,长春市民王女士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来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该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医疗法,用中成药鸡骨草丸,很快治好了王女士的病,令王女士诧异不已:“没想到中医治传染病这么快,还花不了多少钱。” 建院58年来,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已成功诊治200余万名传染病患者。近年来,该院又构建起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体系,使疗效更上一个台阶,王女士就是这种新体系的受益者之一。 传染科并入中西医结合科 2011年的一天,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院长邓平主持召开全院职工代表大会,宣布将传...
-
夏防肠道传染病 多吃“杀菌蔬菜”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除了上述所说的大蒜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外,以下介绍的这些蔬菜也有这个功效,夏天如能多吃这些“杀菌蔬菜”,就能有效地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洋葱洋葱与大蒜有相近的辛辣味,洋葱中的植物杀菌素除具有刺激食欲、帮助消化作用外,还有祛痰、利尿、发汗、预防感冒的作用。但是,洋葱炒熟后的营养成分会大打折扣,所以也建议生吃。 ●韭菜韭菜具有香辛味,可增进食欲,还有散瘀、活血、解毒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韭菜对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
卫生部:进一步加强秋季传染病防控
近一段时期,全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疫情上升。局部地区时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暴发。针对这一现状,卫生部28日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针对局部地区暴发的传染病疫情,卫生部一一明确重点防控措施。 ——针对霍乱疫情,卫生部要求,疫情发生后,要切实做好病例隔离治疗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追踪感染来源,主动搜索病例,强化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组织开展预防性服药;加强疫点消毒,对查明的污染源进行及时、彻底地卫生学...
-
传染病分三类
传染病共分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
卫生部通报9月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近日公布的2010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显示,9月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甲类传染病病例75例,其中鼠疫5例,死亡1人;霍乱70例,无死亡。 卫生部公布,9月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4万余例,死亡1399人。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1万多例,死亡136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42万余例,死亡34人。...
-
8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公布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10日,卫生部公布2010年8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2010年8月(2010年8月1日零时至8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91982例,死亡1599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报告霍乱63例,无死亡。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45383例,死亡1535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
-
出行严防虫媒传染病
时下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大好时节,秋游一定要当心昆虫的伤害。秋季是昆虫叮咬引发皮肤病和传染病的高峰期,很多疾病是由昆虫叮咬引起的。因此,防止病媒昆虫叮咬,预防虫媒传染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采取防护措施十分重要。 虫媒病是对由病媒昆虫叮咬引起的许多疾病的统称。秋季昆虫到了产卵期,叮咬更加凶猛,很多特别严重的传染病是通过昆虫媒介(如蜱)进行传播的。昆虫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常见的虫媒病有疟疾、黄热病、登革热、森林脑炎、莱姆病等。有些昆虫具有毒腺、毒毛或者体液有毒,蜇刺时分泌毒液注入人体而使人受害,如...
-
广西防治重大传染病中医药优势明显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听取自治区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的情况汇报。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李国坚介绍,近年来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发挥中医药和壮瑶医药作用,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 据悉,今年4-7月都安县爆发甲型肝炎流行疫情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发挥中医药应对突发传染病早期介入的作用,积极开展救治工作,有效控制疫情。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成立“自治区中医(中西医结合)艾滋病研究中心&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