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第12页
-
食疗方治疗妊娠呕吐收良效
妊娠呕吐中医谓之恶阻,这是大多数妇女妊娠期常见的疾患,严重的可使孕妇迅速消瘦,或诱发其它疾病。用食疗方法来治疗妊娠呕吐可收到良效。 姜丝煎蛋鸡蛋2只。姜切丝约2汤匙或适量,盐少许。油1汤匙,放下姜丝炒香铲起。烧热镢、下油1汤匙,打开鸡蛋放下镢中,慢火煎至半凝固时,放下半份姜丝,洒下少许盐,招摺半月形,煎至两面黄色铲起上碟。余下鸡蛋1只与半份姜丝的做法同上。祛风暖胃,含有蛋白质,食后可达进补目的。姜有益脾胃、散风寒的功效;鸡蛋功能滋阴、润燥、养血。 糯米生姜饮取糯米250克,生姜汁10毫升。将糯米与姜汁同...
-
周围神经损伤“五味异功散”稳健脾土徐徐收功
9岁男孩外伤后致右前臂正中神经、桡神经不全性损伤,右手腕、手指低垂,主动背伸功能缺失,握物不稳。治以电针、艾灸、推拿,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积极预防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同时积极吸收西医的有效治疗,维生素B1、维生素B12改善营养神经,针对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锻炼,最后以“五味异功散”稳健脾土徐徐收功。 刘某,男,9岁零2月,学生,重庆渝北人。 2010年8月30日初诊。患者因“眠中跌仆致右前臂伸肌不全性瘫痪1月”就诊并收治入院。患儿平素体健。1月前睡...
-
缓解肩周炎肩胛内收运动 钟摆运动
长期久坐的中老年人往往会出现颈肩疼痛的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引发肩周炎甚至更加严重,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预防准备,做一些利于颈肩的运动就能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肩周炎。 肩胛内收运动。患者采取坐姿或站立,先放松肩膀,接着逐渐把两边肩胛骨向内、向下用力,促使两边肩胛骨靠近一点,运动过程中不要耸肩。 钟摆运动。采取坐姿或站立,肩膀放松,手握矿泉水瓶,再向前、向后摆动,幅度由小到大,来放松肩关节。 木棍运动。患者可先平躺,双手掌心向上,握住棍子两端,接着逐步往上举至极限的角度,停...
-
下肢水肿 巧用补中益气汤收功
此患者是一个女法官,44岁,就诊前10余日感到倦怠乏力,1周后出现下肢轻度水肿,在外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拟予以强的松治疗。因害怕使用激素改变体形,女人爱美呀,于是就到我们这儿求中医治疗了。 患者是我接手的,当时她下肢水肿,倦怠乏力,食纳差,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弱。查血压120/70毫米汞柱,小便常规中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7.8克,肾功能正常。我辨证为“湿热困脾”,方用三仁汤加减:藿香、佩兰、厚朴、法夏、杏仁、甘草各10克,白蔻仁4克,薏仁30克。服方5剂,黄腻苔退,呈...
-
治慢性结肠炎 内服外敷收效颇佳
慢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脾虚湿盛所致。其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大便带黏液或脓血。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发于青壮年。笔者采用如下方剂治疗慢性结肠炎,收效颇佳。患者不妨一试。 内服:党参、苦参、仙鹤草各15克,丹参、白蒺藜、白藓皮、木香、延胡索、槟榔各10 克,地肤子、地愉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敷:木香、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各9克,八角茴香、吴茱萸各6克。烘干,共研细末,用醋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至愈。 (郭光)...
-
外治法箍围消散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三大法
中医外科外治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直接施于患者机体外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赵尚华为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周围血管病、乳腺病及部分肿瘤病的中医治疗。赵尚华认为外治法的运用同内治法一样,也要进行辨证论治。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过程、不同证候而选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在疮疡的发展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初期、成脓期和破溃期,外治法也可以相应地分为箍围消散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三大法。兹将临床常用而有实效的方法简述如下: 箍围消散法 箍围消散法:运用活血、行气、祛风、解毒、消...
-
结肠炎治则 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王某,女,51岁,2021年11月19日初诊。患者7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有时腹痛,排便不规律,每日2~3次不等,便时排气多,肠鸣音亢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便不成形,稀薄状,肛门有坠感,受寒后腹痛腹泻症状加重,得暖则舒,小便清。曾在某三甲医院做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经中西药物内服、灌肠治疗,效不明显,遂来诊。就诊时症状基本同前,肢体乏力,口腻口黏,纳食不香,舌苔白腻,脉濡。 辨证: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寒湿下注大肠。 治则: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处方:炒白术3...
-
防肺炎护好鼻 秋收冬藏 肺炎不藏
本报记者 韩彬 采访专家 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 马战平 主任医师 这世界从来都没有完美,北方的冬天寒冷沁骨,但幸运的是屋内暖气充足。暖气带来温暖的同时却带来的干燥很恼人。有些爱美的女性在庆幸:还好有人发明了保湿喷雾。然而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马战平主任提醒,冬天干燥的淫威下,需要保护的不仅是那张脸,更重要的是润肺护鼻。 38岁的李先生是IT工程师,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10小时,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工作压力大到每天都无法安然入睡。入冬没几天,他得了感冒,起初只是小小咳,后来咳嗽加剧、咳痰量增加、还出现了...
-
收集6味中药偏方
治中心性视网膜炎 葛根、毛冬青各30克,枸杞20克,菊花15克。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 治肺痈咳吐脓血 合欢皮、鱼腥草、芦根各15克,黄芩、桃仁各10克,水煎服。 治痤疮 桑白皮、黄芩、夏枯草各20克,枇杷叶、黄连各9克,连翘、赤芍各15克,山楂、薏苡仁各30克,炮穿山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一般服药10剂后,大部分丘疹消退、脓疮全无、结节囊肿缩小,继续服10剂可愈。 治鼻衄 王不留行全草60克,切碎,用500毫升水煎服,一次5克,每日2次。 治神经衰弱 合欢皮、夜交藤各15克,酸枣仁10克,柴...
-
房性期前收缩方选炙甘草汤加减
房性期前收缩 患者,女,77 岁,2015 年 4 月 1 日来诊。患 者因 1 周前晨起突发眩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 吐、心悸、胸闷、气短,遂急送至医院诊治,经 检查发现患者脑供血不足,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住院经改善脑循环、脑功能等治疗 6 天后眩晕好 转,但心悸、胸闷、气短无缓解,既往有冠心病 病史,平素劳累则易诱发。患者要求服用中药治 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结代,时一止。 西医 诊断: 冠心病心律失常; 中医诊断: 心悸; 辨证: 气血两虚、心脉失养,治以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选炙甘草汤加减,方药...
-
心悸气短胸闷 赵宗河按炙甘草汤 此病案收效甚捷
患者刘某,女,52岁,2020年3月9日初诊。患者于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经西医治疗后好转,后又多次因劳累、焦虑等因素反复发作,持续10年之久,近两周因家务劳累再次出现心悸、气短、胸闷。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由于西药治疗一直无明显好转,准备做射频消融手术,由于害怕手术风险,遂至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赵宗河主任医师门诊求诊。 刻诊:心悸、气短、胸闷、多汗、夜间睡眠差。查:血压90/50mmHg;窦性心律40次/分;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早二联律。舌质淡暗,少苔...
-
失眠中医处方收集与筛选14个新药队
丁元庆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伤寒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脑病诊治。共收集丁元庆治疗瘀热不寐处方512首,应用关联规则等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处方中核心用药以及配伍规律。研究发现丁元庆辨治瘀热不寐高频用药前六位的为丹参、郁金、夏枯草、酸枣仁、珍珠母、淡竹叶,配伍以活血化瘀、开郁清热、宁心通脉、安养心神为主。 近年来失眠发病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笔者跟师过程中发现导师从瘀热论治不寐有独到经验和用药特色...
-
克罗恩病 培补中气促进吸收是治疗的关键
克罗恩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常长期不愈。但结合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能有效控制病情,长期维持稳定状态。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多诊为腹痛、泄泻等病,其病机复杂多样,但临床上多见内热,或兼痰湿,或热毒伤阴,或热瘀互结,罕见脾肾阳虚。治疗的关键是无论何种辨证分型,均应立足于培补中气、促进吸收。在预防上,要注意饮食宜忌、起居有常。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常见腹痛、腹泻等,且常伴有发热、营养障碍和关节炎等肠外表现。本病反复...
-
治肺炎延迟吸收期中药予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肺炎经过抗生素有效治疗,临床症状已明显改 善,但是影像学检查常显示肺部炎症未能完全消散, 这个时期称为肺炎延迟吸收期。肺炎延迟吸收期是 指免疫健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经有效抗 菌治疗,临床症状改善,但第 2 周末胸部影像显示肺 部炎症病灶消散 <50%,或第 4 周末肺部炎症病灶未 完全消散 [1] 。此时,抗生素根据其使用指南已使用足 够疗程(抗感染治疗一般可于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 明显改善后 3 ~ 5d 停药,但疗程视不同病原体、病情 严重程度而异,不宜将肺部阴影完全吸收作为停用抗 菌药物的指...
-
中医从肝论治慢性结膜炎收效甚佳
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西医认为该病主要由周围环境中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或非感染性因素(外伤、化学物质及物理因素等)刺激结膜导致,也可由结膜自身或外界的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导致。常见眼睛发红、干涩、眼痒、疼痛、异物感、怕光、分泌物多、流泪等症状,未波及角膜者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西医治疗以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过敏为主。急性结膜炎不难治疗,抗菌消炎治疗后多能痊愈,但是临床常见一些患者病情反复,熬夜或饮食不慎即会发作,逐渐发展为慢性结膜炎。此类慢性结膜炎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治...
-
单味石膏治疗高热 收效甚佳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单味石膏治疗高热,收效甚佳。 治疗方法 只要见高热,体温达39℃以上、汗出、口渴三症俱备, 即可使用大剂量石膏, 其中以高热和汗出的程度为主要指标。若只见高热,不见汗出,则不属其适应症。 石膏当用武火速煎,待药温频频饮服,不拘时限, 热退为止。 笔者用此法治疗36例患者,其中27例体温在39~40℃间, 9例在40℃以上;5例曾用西药治疗3天以上而热不退,12例用药3天以内热未退,19例未用西药直接使用大剂量石膏。使用石膏的剂量超过120g者4例。 典型病例 王某,男,8岁。两天前受凉...
-
灵活用白虎汤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有清热生津之功,常用于大汗、大热脉洪大的阳明气分热盛证。但笔者通过辨证论治,将本方灵活用于其他疾病常能收到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王某,男,46岁,烫伤19小时入院。 患者全身多处烫伤,总面积70%,其中Ⅱ度、深Ⅱ度占51%,西医诊断为重度烧伤。入院5天后,患者创面渗出多,口渴喜冷饮,呕吐不能进食,大便3天未解,请中医会诊。诊见:舌质红,苔黑而干,脉滑数,体温37.5℃,脉搏88次/分, 血压168/103毫米汞柱。 辨证:阳明经腑实热盛。治宜清热生津,...
-
生地黄汤佐人参黄芪 吐血收功
生地黄汤出自《医学心悟》卷三,为临床上血证的常用方剂,是滋阴凉血、宁络止血的效方。其组成(原方剂量)为:生地三钱,牛膝、丹皮、黑山栀各一钱,丹参、元参、麦冬、白芍各一钱五分,郁金、广三七、荷叶各七分。 生地黄汤主治吐血,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成效。方中以生地为君。生地,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营、凉血、止血之要药。方中牛膝散血,兼引血下行;丹皮、元参、黑山栀、丹参,凉血止血;麦冬、白芍,滋阴敛津;郁金、广三七,行瘀止血。 临床医治吐血、鼻衄、齿衄等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