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医 第6页

国医 第6页

  • 品《大国医》之美

    品《大国医》之美

    掩卷《大国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罗大伦博士为我们依次呈现了王孟英、朱丹溪、李东垣、缪希雍、钱乙5位大医家的精彩人生,简洁而不失内涵,通俗而不失典雅,诙谐而不失庄重,读完很受裨益。我从这些大国医身上发现了他们各自的美,现归纳如下。 王孟英——半痴之美 王孟英,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著有《温热经纬》。14岁,其父因病故,遗言“必期有用于世”,遂始学医。众人皆云其呆傻,似半个痴儿,孟英不怒反笑,取号“半痴山人”。霍乱、疟疾来临时,...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国医
  • 国医大师朱良春 见证沧桑巨变 铸就大医风范

    国医大师朱良春 见证沧桑巨变 铸就大医风范

    •朱良春“逆潮流而动”选择学习中医,既不是家学祖荫,也不是父母之命,而是他自己的主动选择。 •朱良春尊师重道,既有很好的继承经验,也身体力行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盘托出,到处讲座都是“干货”。 •坚持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传统,是朱良春一贯的主张,也是他取得医学成就必不可少的条件。 国医大师朱良春 年且百岁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见证了中医的历史辉煌、近代坎坷、现实作用,看到了中医未来的巨大价值,他以自...

  • 陕甘宁边区第一个中医团体:国医研究会

    陕甘宁边区第一个中医团体:国医研究会

    陕甘宁边区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整体状况极差,几乎没有正规的医疗机构。人民群众虽大多相信中医,遍山郊野也皆有中药,中医人才亦复不少,但真正有研究、有经验的中医却寥寥无几,一些中医肆意无忌。为“提高边区国医质量,达到国医科学化;培养新国医人才,一方面解除人民痛苦,同时以新鲜血液灌溉国医事业”(《国医研究会呈文》),边区政府于1940年成立了第一个中医学术团体:陕甘宁边区国医研究会。 为使“国医科学化”而成立 为充分发挥陕甘宁边区一千...

  • 中国之国医要真正走向世界 还有很远的路

    中国之国医要真正走向世界 还有很远的路

    赵进喜大夫: 中医药走向国际,让西医同道了解我们,让外国人了解我们,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走出去,请进来,增进中西医了解,加强国内外交流,才能让中医药真正走出国门,服务全球,让全世界都来关注中医药。 仝小林北京: 中国之国医要真正走向世界,还有很远的路。要想加快进程,有三个重要环节。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前行是必要的铺垫;其二,以医带药,让人们实际体验感受到中医的疗效,是传播的关键;其三,中药种植的国际标准化和制药的国际标准是占领全球中药份额的基石。 选择中医_董洪涛: 中...

  • 《大国医》里的医道

    《大国医》里的医道

    《大国医》是我最喜欢的中医药类书籍之一,我读了好多遍,不仅仅是因为我从中学习到了中医理论和方药知识,更因为它够励志、够感人、能让今天在校学习中医的我不迷茫,能够吸取力量坚定对中医的信念和信心。 医道与孝道 虽然每位医家的遭遇各不相同、生活的年岁也都相差甚远;但是他们从医的原因却大抵相同。王孟英在十二岁的时候父亲罹患温病,因为当时的医生当伤寒论治而九死一生。而年轻的浦上林医生用甘蔗汁和苦寒药治瘥了父亲的病,此时成为良医的梦想在他幼小的心里闪过。两年以后,父亲再次患病、却没有遇到浦上林那样的良医。父...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国医
  • 南京国医传习所

    南京国医传习所

    立学校、设学会、办杂志,一直都被近代中医学界视为振兴发展的“三大法宝”,其间诞生了至今被我们遗忘或忽视的第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南京国医传习所。 先期建成南京国医传习所 1932年,南京“医药界巨子”张简斋、隨翰英等暨“政界闻人”陈立夫、杜同甲等人,“鉴于国医学术,向系人自为学,以致学说纷歧,难收统一之效,当此学术竞争时代,不可不筹设医事教育团体,以谋国医学术上之补充”,共同发起...

  • 国医大师评选应考量学术影响力

    国医大师评选应考量学术影响力

    评选国医大师是近年来引起中医药领域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件大事,通过评选既可以充分地肯定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们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一生的贡献,也可为中医药行业以及中医人才的成长树立榜样,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迄今为止,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两届国医大师,向60位从事中医药工作(包括民族医药)的名老中医药专家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为了使今后国医大师评选工作做得更好,使其能够可持续性地进行下去,我们对评选的情况和有关数据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 揭秘...

  • 师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师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2010年5月,我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为师。李老德高望重,能够跟他学中医,真乃三生有幸。然而激动和兴奋之余,我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36岁时才开始走上中医之路,深恐学业不精,不能传承好李老的学术思想,怕有损人民生命健康,有辱于师门,愧对恩师的栽培。   我不是中医院校毕业,在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与李老相识缘于2005年秋,河南省保健品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议,请作为名誉会长的李老参加。我作为协会成员同李老共进午餐,聊叙数语。李老对中医药保健品事业发展正确而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

  • 走近国医大师李振华

    走近国医大师李振华

      2005年,我有缘结识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老院长,并成了忘年交。亲眼目睹大量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的疑难症病人,经李老治疗一段后,大都好转、康复,使我对中医的科学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0~2011年,我有幸协助整理反映李老医学人生的书籍《走近国医大师李振华》,进一步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老强调,学医要具仁人之心,文理通、哲理通、医理通,才能百病通。因为我不是中医科班出身,大学学的是中文,自感中医学术博大精深,愈学愈感觉不足。李老鼓励我说:“有良好的中文基础,文理通、哲理通,...

  • 国医大师颜正华 总结的养生法

    国医大师颜正华 总结的养生法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颜正华的学术继承人张冰教授 近期发表文章,用“数据挖掘法”整 理了颜老10年的处方用药特点, 并就此总结出他的养生法。 精神平和颜老l临证用药以 平和为主,颜老给人的第一感觉也 是气息平正。颜老常用的精神放松 法有练书法、哼汤头歌、练气功等, 认为静坐气功是很好的放松方法。v 饮食清淡“数据挖掘”发现 颜老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陈皮的 使用率高达70%以上,证实了饮食 不清淡、不节制导致的脾胃气机壅 滞是脾胃受伤的重要原因。颜老饮 食清淡,...

  • 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冬病夏治

    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冬病夏治

    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冬病夏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临近三伏,冬病夏治中的“三伏贴”又火了。一些商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推出三伏贴的“便利贴”,患者自行购买,照着图上的穴位自行贴敷。还有一些小诊所、药店等夸大冬病夏治的效果,打着“包治百病”的幌子,误导了群众错误理解冬病夏治防病的理念;也有一部分群众并不是虚寒体质,也要做贴敷治疗…… 笔者认...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国医大师李振华为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教育家。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振华》、《国医大师李振华》等。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急性热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病。笔者通过学习李教授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卫气营血辨证治流脑   温病的基本病理是“损阴伤正”。李振华教授提出治疗...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医70载,研究疑难病证诊治,创立“衡法”治则。专著有《餐芝轩医集》、《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气血与长寿》、《颜德馨医艺荟萃》、《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等,曾获多项科技成果奖。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疑难病证创衡法   颜德馨根据《内经》“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之说,认为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九窍等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

  • 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中调治”学术思想内涵

    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中调治”学术思想内涵

    •“从中调治”是国医大师徐经世治疗内科杂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是其独特中州学术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先生提出“杂病论治,重在中州”“从脾论治,调肝为主”。 •“中州”即肝、胆、脾、胃,四者同居中焦,治疗杂病强调“中气”,昔人有云“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中气者乃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人身之十二经气升降变化皆以中气为核心...

  • 见习于国医大师

    见习于国医大师

    最近,辽源市中医院《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成功验收,我有幸成为这一新型师承模式的10名学员之一,我们到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实地跟师进行传统的师带徒学习,集体跟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学习。三年学业结束,在验收仪式上,国医大师孙光荣向我颁发了《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研修结业证书》,并赠送《中医大师诊籍》。 三年前,我踏入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跟师学习的情景历历在目。 我们10名来自吉林辽源的中医学徒,一踏入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赵朴初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名言便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不觉眼前一...

  • 回忆国医大师何任先生身边的日子

    回忆国医大师何任先生身边的日子

    □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 2月23日是国医大师何任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之前,为纪念他老人家而编撰的《何任临床医学丛书》共五册也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陆续出版。手捧新书,感慨万千,30多年前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1977年夏天我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不久学院安排我到时任副院长何任先生身边做些学术秘书类的工作,由此也开启了我在先生身边学习、工作、生活长达30多年的人生旅程。   积累临床医案   我到先生身边工作,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整理医案。一天,先生交给我一叠厚厚的病人处方。...

  • 中国医疗气功的科教研

    中国医疗气功的科教研

      当前,气功的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保持我国在医疗气功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必要对当前气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气功发展日趋成熟   自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4年成立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以来,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出9套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在全国2/3的省区市成立了管理中心或协会,建立站点1.3万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活动900多场,组派100多个团组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健身气功正式进入全国体育...

  • 互联网推动祖国医学进步

    互联网推动祖国医学进步

    互联网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信息平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遍布了全球。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开展中医文化的传播,形式丰富多样,可以让不同的人群领略祖国医学文化的魅力,深入认识、建立信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文化推广和建设中来,集思广益,共同推动祖国医学进步。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最新统计网民人数达5.38亿,普及率39.9%,其中又以中青年占大多数。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网上阅读、网上讨论、网上发布、网上购物等多种方式,让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速,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天下...

  • 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庞国明

    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庞国明

      2013年11月15日,在广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庞国明当选“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成为全国20名获此殊荣的院长之一,得到表彰和奖励。这是庞国明继获得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优秀中医医院院长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全国中医系统仅有两人!   据悉,“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活动是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等14家单位联合开展,运用科学、公正、权威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内外“双...

  • 惊叹祖国医学之博大!

    惊叹祖国医学之博大!

      近期影院上映的影片《大明劫》,讲述的是明末清初名医吴又可抗击瘟疫的故事。全片对中医理解之深,让我感觉在用战争题材反面村托出医者吴又可的济世仁心和对天下生灵的使命感,片中更是多次用医道引出治国之道,让人惊叹祖国医学之博大!   片头,冯远征饰演的吴又可手拿旗幡摇铃,以江湖游医的形象出场,因尝试用大剂量的大黄泻瘟疫之邪毒而遭病人家属误解告上公堂,公堂上吴又可拿出家属最后煎煮的参芪等温补之剂的药渣才得以脱罪,但仍被县太爷告知日后不得在其所辖行医。第一次表现了吴又可行医的与众不同,不拘成法,当断则断的特立独行,...

  •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去年年逾古稀的广东省名中医李志铭教授听说恩师朱良春教授腰部受伤,身体欠佳,心急如焚,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又有“恐高症”,要破例乘飞机去南通探望阔别20年之久的恩师,令我非常感动。   2013年圣诞节,李志铭教授带我冒着寒风,怀揣赤诚之心,专程前往江苏省南通市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朱良春子女的陪同下我们终于见到了倾慕已久的国医泰斗。朱、李二位是“忘年交”,相交有30余年,鸿雁传情,感情笃深。我是...

  • 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医学重要力量

    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医学重要力量

      著名消化病专家姚希贤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还是河北省首位临床博士(博士后)导师,世界胃肠病学会(OMGE)委员、国际肝病研究中心委员,今年已经85岁高龄。他自幼跟随乡医叔父学习中医,少年时迁居北京仍坚持自修,后入河北医学院接受西医学系统教育,上世纪50年代,姚希贤参与到西学中工作中。随着中、西医临床经验的长期积累,他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成为中西医兼长的一代名家,曾两度提名院士候选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姚希贤认为,我国...

  • 致中医 颂国医大师邓铁涛

    致中医 颂国医大师邓铁涛

    颂国医大师邓铁涛   耿耿胸怀炳日星,丹心赤胆中医情。   鞠躬尽瘁铎声远,法乳瓣香传令名。   济世仁心操术神,活人岂顾劳身辛。   医林翘首仰宗匠,薪火相传贻后人。 致中医   华夏名医夙有闻,岐黄济世妙回春。   割股之心施仁术,业向精深济世人。   理法方药思辨证,细切脉象鉴舌真。   临床案卷多文论,杏林中医令人敬。(鲁庸兴)...

  • 国医大师周仲瑛“九字”养生

    国医大师周仲瑛“九字”养生

    国医大师周仲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等传承,江苏省名中医)年过八旬,鹤发童颜,脸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敏锐。“吃得好,睡得香,想得开”这九个字折射出周仲瑛淡泊安定的养生态度。 “吃得好”并不是指经常吃山珍海味、保健品。相反,他的一日三餐其实就是老伴亲自做的平常饭菜,但他都能吃得津津有味,从来不挑食,更不暴饮暴食。用俗语来说,“心中有美味,自然能嚼得菜根香。” “睡得香”是指周仲瑛不管忙碌还是空闲,...

  • 国医大师李济仁 养心宜养神养肝宜疏肝

    国医大师李济仁 养心宜养神养肝宜疏肝

    李济仁,1930年生,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李济仁,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如今身体健康、步履轻盈、思维敏捷,每周坚持门诊与带教,还时常外出旅游。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健康长寿,主要得益于对心、肝、肺、脾、肾五脏全方位的保养呵护。 养心宜养神 李济仁介绍,养生著作《黄帝...

  • 中国“国医”

    中国“国医”

      “国医”是我国医学界自古沿用迄今的历史名词,亦即专指中医。两年前我国将某些在学术临床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通过相关领导部门的审核批准,由宣传媒体公布,誉之为“国医大师”。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崇高称誉,他们在中医药学传承、弘扬、发展与创新等方面属于代表性的人物。   读者也许会想,为什么会有“国医”这个名称?敝见认为: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其主要的学术内涵奠基于“儒学”,这也是中国医药学与国外西方医学在学术渊源...

  • 中医药学到中国医学 望闻问切能守本创新

    中医药学到中国医学 望闻问切能守本创新

    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同学们,面对即将开始的蜕变,你们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名关爱你们的师长,在此我为你们开张处方,期望有助大家将来能对社会“望闻问切”,配伍好自己的人生。也就是: 望闻问切闯世界, 配伍人生绣华章! 望闻问切世界 望闻问切,明时代趋势。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你们赶上了追梦的好时代,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是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时代。你们的青春梦想与中医梦、中国梦紧紧相连!你们无...

  • 开展“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的思考

    开展“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的思考

    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圆中医人的国医梦?如何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大潮中体现中医人的价值?如何在全面深化医改进程中发挥中医机构的功效?这是笔者分管中医工作以来的3个思考,也是笔者要求全省中医人思考、研究、实践的3个问题。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新要求、新阶段,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决定从2014年4月起,集中在全省中医药系统组织开展“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主题活动,以进一步动员...

  • 中药 是我国医药文化的瑰宝

    中药 是我国医药文化的瑰宝

    我的大学志愿填报的是中药学,很多朋友都有点不解,其实,这完全是受当赤脚医生的外公的影响。记得小时候,去外公家,经常碰到找外公看病的人。通过询问、把脉、看舌和听诊,外公就知病灶,开药方,然后从身后如墙似的药柜中,一个抽屉接一个抽屉地抓出一味味药来。看似不起眼的银柴胡、胡黄连、决明子等,却成为外公治病救人的良药。当时,我感觉很神奇。 外公笑说:“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些草根树皮。人常说,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

  • 刘延东与国医大师座谈时对于中医药

    刘延东与国医大师座谈时对于中医药

    近日,刘延东副总理在与国医大师座谈时对于中医药“五种资源”的进一步阐释,受到各界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其中,“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弘扬好这一资源,是繁荣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等相关论述引起了强烈共鸣。 “在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背景下,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第二届国医大师张大宁参加了此次座谈,他认为,刘延东副总理明确指出中医药是包括优秀的文化资源在内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