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 第6页
-
师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2010年5月,我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为师。李老德高望重,能够跟他学中医,真乃三生有幸。然而激动和兴奋之余,我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36岁时才开始走上中医之路,深恐学业不精,不能传承好李老的学术思想,怕有损人民生命健康,有辱于师门,愧对恩师的栽培。 我不是中医院校毕业,在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与李老相识缘于2005年秋,河南省保健品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议,请作为名誉会长的李老参加。我作为协会成员同李老共进午餐,聊叙数语。李老对中医药保健品事业发展正确而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
-
回忆国医大师何任先生身边的日子
□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 2月23日是国医大师何任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之前,为纪念他老人家而编撰的《何任临床医学丛书》共五册也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陆续出版。手捧新书,感慨万千,30多年前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1977年夏天我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不久学院安排我到时任副院长何任先生身边做些学术秘书类的工作,由此也开启了我在先生身边学习、工作、生活长达30多年的人生旅程。 积累临床医案 我到先生身边工作,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整理医案。一天,先生交给我一叠厚厚的病人处方。...
-
中国医疗气功的科教研
当前,气功的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保持我国在医疗气功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必要对当前气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气功发展日趋成熟 自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4年成立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以来,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出9套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在全国2/3的省区市成立了管理中心或协会,建立站点1.3万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活动900多场,组派100多个团组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健身气功正式进入全国体育...
-
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医学重要力量
著名消化病专家姚希贤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还是河北省首位临床博士(博士后)导师,世界胃肠病学会(OMGE)委员、国际肝病研究中心委员,今年已经85岁高龄。他自幼跟随乡医叔父学习中医,少年时迁居北京仍坚持自修,后入河北医学院接受西医学系统教育,上世纪50年代,姚希贤参与到西学中工作中。随着中、西医临床经验的长期积累,他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成为中西医兼长的一代名家,曾两度提名院士候选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姚希贤认为,我国...
-
国医大师李济仁 养心宜养神养肝宜疏肝
李济仁,1930年生,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李济仁,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如今身体健康、步履轻盈、思维敏捷,每周坚持门诊与带教,还时常外出旅游。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健康长寿,主要得益于对心、肝、肺、脾、肾五脏全方位的保养呵护。 养心宜养神 李济仁介绍,养生著作《黄帝...
-
中药 是我国医药文化的瑰宝
我的大学志愿填报的是中药学,很多朋友都有点不解,其实,这完全是受当赤脚医生的外公的影响。记得小时候,去外公家,经常碰到找外公看病的人。通过询问、把脉、看舌和听诊,外公就知病灶,开药方,然后从身后如墙似的药柜中,一个抽屉接一个抽屉地抓出一味味药来。看似不起眼的银柴胡、胡黄连、决明子等,却成为外公治病救人的良药。当时,我感觉很神奇。 外公笑说:“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些草根树皮。人常说,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