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益气 第14页

益气 第14页

  • 早期肝硬化疏肝利胆方 中晚期肝硬化养阴益气柔肝方

    早期肝硬化疏肝利胆方 中晚期肝硬化养阴益气柔肝方

    李玉奇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学贯中医各科,擅长内、妇、儿疑难杂症的冶疗,疗效显著,对肝病的治疗也有较独特见解。对肝硬化腹水(鼓胀)李玉奇认为《黄帝内经》指出: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金匮要略》指出:“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可见肝脾既病多为热因,而热多为湿热。肝受湿热所羁而致郁,肝失调达而气结,因而肝经脉络受阻,致肝血瘀阻日久而硬变,形成肝硬化。脾主运化,湿热困脾,水湿不运,渍于脐腹,致脾水肿大;热久伤...

  • 小儿泌尿系感染急则治标清热为先 迁延不愈益气清热

    小儿泌尿系感染急则治标清热为先 迁延不愈益气清热

    全国名中医刘宝厚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在多种肾脏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经验,疗效显著。刘宝厚临床诊治小儿泌尿系感染方法严谨,今总结于此,供同道参证。 急则治标清热为先 刘宝厚认为本病属于中医“淋证”“腰痛”“下焦湿热”等范畴,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下注,侵犯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自拟清热通淋汤治之。基本方药:金银花15g,龙葵15g,石韦15g,地榆15g,半枝莲10...

  • 胃脘胀满呕吐院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脘胀满呕吐院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洪某,男,48岁。1998年12月19日因胃溃疡穿孔急诊入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伤口I期愈合。12月11日出院后因饮食失节,5天前始出现胃脘胀满,呕吐未消化食物,逐渐加重至反胃,呕吐频频不能进食。至我院外科就诊,诊断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炎性水肿,治以抗炎,补充水电解质,解痉,支持治疗,禁食3天,3天后病情无缓解来院复诊求治。刻诊:面色(huang白+光)白,形体瘦削,精神萎靡,呕吐涎沫不止,张口任其自流,质黏无嗅,偶吐酸水,胃脘痞满不适,大便五日未解。舌淡,苔白滑,脉濡滑。中医诊断:噎膈,证属术后脾胃气虚,痰浊中...

  • 益气活血 辨治老年眩晕症方

    益气活血 辨治老年眩晕症方

    治老年眩晕症(脾胃不和)方 处方:天麻、茯苓、法半夏、丹参、枳实各15克,钩藤(另包后下)、酸枣仁、葛根各20克,荷叶顶3个,砂仁8克(冲),陈皮、竹茹、甘草各10克,石菖蒲5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湿和中,祛风化痰。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中医辨证属脾胃不和,痰浊上扰型。症见患者眩晕时作时止,胸闷,心慌,胃脘不适,夜寐多梦,口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专家点评:该患者年愈半百,眩晕时作时止,胸闷心慌,胃脘不适。此乃素体脾虚,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致清阳不升,浊阴...

  • 中风先兆 益气通络法

    中风先兆 益气通络法

      多用于形体素弱之人,证见头目眩晕,面色不华,气短乏力,或时觉气不足以息;自汗、心慌、口角流涎、语言謇涩,或口眼歪斜;半身汗出,肢体麻木,或半身麻木;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脉细弱无力,或细涩。张介宾云:“无虚不能作眩。”此证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而致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肢体或半身麻木者加水蛭、蜈蚣、全蝎、土鳖虫、木耳、桂枝;...

  • 治头痛验案 益气升阳

    治头痛验案 益气升阳

      华某某,女,42岁。两太阳穴痛7日,痛甚则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嗳气,伴有眩晕,食少纳差,周身乏力,劳甚则觉头痛加重,大便不爽,舌质红苔白,脉弱缓。治宜益气健脾,升阳止痛。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9克,法半夏9克,干姜6克,黄连4.5克,桑叶9克,菊花9克,川芎9克,蔓荆子9克,甘草9克。二诊:服上10剂,头痛消失,其他症状亦显者好转,脉沉缓舌尖红。上方去蔓荆子加当归12克、白芍12克善后。   此例患者乃脾气不升,精气不充于脑,脑海空虚致而头昏头痛,故以六君子汤加味而治之。且脾气不升之头痛...

  • 益气养阴 活血安神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养阴 活血安神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董燕平,男,1940年生,辽宁省锦州市人。原河北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学研俱丰,贯通中西医,临床上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法,认为凡“病与证”诊断明确后,方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擅长诊治心脏血管疾病和风湿免疫性疾病。   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出版著作如《中医学》、《中西医内科学》、《红斑狼疮中医治疗》等5...

  • 冠心病心绞痛 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现代医学对该病有特效药物来缓解心绞痛,但常易复发,纠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往往也不理想。笔者近年来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   杨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0月就诊。   主诉: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疼,气短1年,加重1周。患者近日因劳累后在工作中自感心前区阵阵隐痛,疼痛时牵至左肩背部,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1~3分钟;并伴有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懒言,面色白,全身凉汗。   舌暗...

  • 胸痹心痛 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胸痹心痛 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是以病位和病机命名的,乃由于心脉痹阻不通而引起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以病位和症状命名的,特指近心窝部位的疼痛,是胸痹的常见表现。因其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上反映了同一病理,临床习惯称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则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本病病机...

  • 益气养阴活血 治冠心病方

    益气养阴活血 治冠心病方

    处方:当归、玄参、金银花、毛冬青、黄芪各15克,党参、丹参、甘草各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 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 主治:冠心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症见胸闷心痛,气短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结代。 李程安 治高血压多梦方 处方:珍珠母(打碎先煎)、石决明(打碎先煎)、炒酸枣仁、夜交藤各20克,炒白芍12克,钩藤(后下)、葛根各10克,菊花8克,炙甘草、桑叶各5克。每日1剂,水煎分 3次月艮。 主治:高血压多梦。关玲...

  • 益气养心 郑兴平治疗心神经官能症

    益气养心 郑兴平治疗心神经官能症

    名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胆气虚)方 处方:酸枣仁、茯神、夜交藤、生地、熟地、丹参各 15克,生龙骨(先煎)30克,党参、远志、麦冬各12 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心,镇惊安神。用于治疗心神经官能症,属心胆气虚型。症见心悸气短,胆怯恐惧,处事多虑,虚烦不眠,舌淡或正常,脉弦细或略数。 创方者:郑兴平 名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痰热内扰)方 处方:法半夏、胆南星、陈皮、黄连、竹茹、枳实各 10克,珍珠母(先煎)30克,茯苓、石菖蒲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

  • 刘启廷主治眩晕症 益气定眩方

    刘启廷主治眩晕症 益气定眩方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即头脑混沌,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休息可减轻或消失,严重者则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面色苍白,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目涩,甚至昏倒等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多有反复发作史,外感、劳累、情绪激动可诱发。   病机:因风火为患   传统医学对眩晕症的论述很多,如《素问&mid...

  • 益气健脑汤治疗内伤头痛病

    益气健脑汤治疗内伤头痛病

    益气健脑汤治疗内伤头痛病 党参、黄芪各30 克。焦白术20克。炙升麻10克.竹叶柴胡10 克。陈皮10克,当归头 10克,炙甘草9克,生地、麦冬、茯神各20克,怀山药、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明天麻、旱半夏各15克.炒枣仁20 克。水煎分3次服.每剂服2日。用于内伤头痛病。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脑呜、短气懒言、心悸健忘、自汗嗜睡、肢软神疲、脉细缓无力、口不干渴、舌淡苔少、血压偏低之心脾气虚型患者。 (木蝴蝶辑) 治风寒感冒方 处方;前胡、防风各10克,苏叶、杏仁、桔梗、枳壳、荆芥各6克,辛夷、甘草各5克。每日...

  • 眩晕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柔肝方

    眩晕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柔肝方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眩晕病机多端,治疗棘手。国医大师路志正分期治疗,补疏结合,疗效满意。现介绍于下。 王某,女,70岁,2014年2月25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头胀,视物旋转数月。症见头晕、头胀、视物模糊,如坐舟车,耳鸣如蝉,头痛、乏力气短,咽痒咳嗽,无痰、纳差,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1日2次,努责无力,便后不爽,双膝疼痛,尿频,子宫脱垂于外7年,夜寐梦多,面目、下肢浮肿,上半身汗出,足冷,时时欲寐,口干欲饮。 望其...

  • 颈性眩晕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颈性眩晕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患者因长期伏案,又不注意姿势,渐觉颈项酸楚,经常头晕,又因工作繁忙劳累病情加重,其舌质淡苔白,舌边少许齿痕,脉细。四诊合参,郭剑华辨为“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之眩晕病,结合颈椎MRI检查,确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以针刺加推拿手法,再配以补中益气汤调理,共达健脾养胃、益气升阳之功,临床效果显著。   袁某,女,44岁,行政办公人员,2009年03月28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颈项酸痛伴头晕5年余,加重2天”前来我院就诊。患者因工作原因长期久坐伏案,又不注意...

  • 颈椎引起头晕多年 主方益气聪明汤

    颈椎引起头晕多年 主方益气聪明汤

    唐某,女,57岁,2014年4月29日初诊。 患者诉头晕多年,兼见耳鸣,眼干,便秘,胸闷气短。舌淡暗,苔腻,脉沉弱。既往颈椎多个椎间隙狭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病机:中阳不足,清阳不升。 治则:补气升阳。 主方:益气聪明汤。 处方:生黄芪90克,党参30克,生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葛根60克,黄柏15克,蔓荆子15克,升麻3克,柴胡3克,炙甘草10克,川芎15克,细辛10克。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后睡眠明...

  •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主治失眠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主治失眠

    治失眠方 处方:龙齿30克,党参、酸枣仁、珍珠母、夜交藤各15克,茯神、远志、石菖蒲、川芎、知母、茯苓各10克,琥珀粉(冲服)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主治:失眠,中医辨证为心胆气虚型,症见失眠多梦,容易惊醒,平素胆怯善惊,心悸,神疲无力,气短,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马晓娟...

  • 老人胃下垂可用补中益气丸

    老人胃下垂可用补中益气丸

    上了年纪,尤其是因慢性病导致体质虚弱的人,常会觉得身上没劲,懒得活动,连说话都提不上气,面色苍白,还时有头晕、腹泻等症状。去医院检查,会发现很多人存在胃下垂、脱肛、女性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病症,中医认为,他们属于“中气下陷证”。治疗这类病症最经典的中成药当属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来自我国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方中不仅有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益气健脾药,还配有升麻、柴胡,能帮助主药升提下陷之阳气。...

  • 胃脘冰凉 治当健脾益气清热燥湿

    胃脘冰凉 治当健脾益气清热燥湿

      孙某,男,65岁,1986年3月26日初诊。   主诉:胃脘冰凉感5年,加重2年余。患者经常感胃脘冰凉,近2年加重,不敢食凉物,若食一二口就感胃脘冰凉加重,必须喝大量热开水,或喝些酒才能缓解。此外,近2年还感头凉,不分寒暑都得戴帽子才能入睡,伴畏寒,易困乏,易感冒,腹较胀,咽唇干,口渴喜热饮。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沉弦寸弱。   病机与治则:湿热内蕴,经络阻滞,阳气不布;治当健脾益气,清热燥湿,温经通络。   处方:党参30克,苍术12克,石膏30克,车前子20克,知母15克,元参15克,厚朴12...

  • 益气祛痰止咳 代运芳治疗感冒后久咳

    益气祛痰止咳 代运芳治疗感冒后久咳

    名医治感冒后久咳(阴虚内热)方 处方:沙参、白蒺藜、紫苑各15克,麦冬、女贞子、款冬花各12克,荆芥、橘红、枇杷叶各10克,苦参8克,木蝴蝶、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热,利咽止咳。用于治疗感冒后久咳,中医辨证属阴虚内热型。症见咳嗽超过3 周,加大呼吸幅度时咳嗽加重,夜间或白天咳嗽,咽痒或咽干,或有咽痛,痰少或干咳无痰,夜眠不安或常有失眠多梦,咽部充血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淡红、暗红或绛红,苔少或薄黄,或黄腻,脉细数或弦数。 创方者:代运芳 名医治感冒后久咳(气虚痰...

  • 健脾益气 曲妮妮治疗哮病缓解期方

    健脾益气 曲妮妮治疗哮病缓解期方

    名医治哮病缓解期方 处方:黄芪、山药、茯苓、薏苡仁各15克,白术 12克,防风、党参、法半夏、橘皮各10克,五味子6 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用于治疗哮病缓解期,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型。症见气短声低,喉中常有哮鸣音,咯痰清稀、色白,平素自汗怕风,易于感冒,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创方者:曲妮妮...

  • 治心衰 唐蜀华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

    治心衰 唐蜀华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

    唐蜀华,男,1941年生,汉族,祖籍江苏常州。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中医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疑难杂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行业评议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等。发表论文30余篇。任《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中西医结合临...

  • 益气养阴治冠心病 症见气短心悸

    益气养阴治冠心病 症见气短心悸

    处方:黄芪20克,党参、丹参各15 克,麦冬、茯苓各12克,白术10克,甘 草6克,五味子5克,三七粉(分次冲 服)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健脾。 主治:冠心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 型,症见气短心悸,面色无华苍白,口干 口渴,或兼头晕,舌质红,苔少,脉细 弱。 张雪梅...

  • 龙眼益气补血疗失眠

    龙眼益气补血疗失眠

    龙眼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龙眼肉性温、味甘,归心、脾经,具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劳瘦弱、慢性出血、失眠健忘、气血不足、心悸怔忡等症。李时珍在《本萆纲目》中指出:“食品以荔枝为贵,而滋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并补充说,龙眼能“开胃益脾,补虚长智”。下面介绍几款龙眼肉治病的验方,供参考使用。 1.龙眼肉10克,酸枣仁6克,开水冲泡,于睡前当茶饮用。常服能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非常适宜失眠多梦、健忘者。 2.龙眼肉、当归、...

  • 治疗心衰益气养阴之功

    治疗心衰益气养阴之功

    目前,在中老年人中患有冠心病的并非少见,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大多数人会出现心力不足的表现,甚至心力衰竭。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受限,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血供不足,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 冠心病中老年患者常常心力不足,尤其是劳累后易出现气短心烦、四肢乏力、疲倦无神等症状,这是心力衰竭的表现,要予以重视。 中医古籍中对于冠心病的论述很多,此病属于“胸痹”、“真心痛”范...

  • 温阳益气 法治疗冠心病

    温阳益气 法治疗冠心病

    温阳益气是洽疗冠心病的 大法,在具体应用上分别以桂枝 汤、四逆汤、补中益气汤三方加 味,疗效颇佳。 患者初诊时症见胸闷、胸 痛时而发作,心悸,或咳嗽,或 畏寒,或纳呆,脉象紧或弦滑, 舌苔白腻而厚。治以桂枝汤加 味(桂枝、苍术、茯苓、法半夏、陈 皮、石菖蒲、南山楂、瓜蒌皮、薤 白、炙甘草、生姜1。桂枝辛温,既 可外解太阳之寒邪,又可温经 通阳,与炙甘草相合,是仲景治 疗心阳虚证的基本方。桂枝和 生姜同用,可加强辛温散寒之 功。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 为二陈汤,可燥湿化痰。石菖 蒲,辛温人心胃二经,《神农本 草...

  • 治心悸胁胀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治心悸胁胀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张某,男,55岁, 2013年3月26日就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两胁下胀,未正规治疗。来诊时,偶有胸闷、心悸,两胁胀痛,睡眠不安,纳谷尚馨,大便黏、1日1行,小便调。望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沉弦。 证属: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方药:五爪龙40克,西洋参10克(先煎),功劳叶15克,黄精12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 炒酸枣仁20克,郁金12克,茯苓30克,炒三仙各12克,半夏曲12克,砂仁6克(后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

  • 胸部憋闷气不顺 益气温经活血汤

    胸部憋闷气不顺 益气温经活血汤

    吴某,男,63岁,2007年3月14日初诊。 【病史与检查】 患者主诉冠心病支架介入疗法已3年。术后一直感右胸部憋闷,气不顺,在当地(西安)医院仍从冠心病论治,一直服用扩张血管、抗血脂的药物,但症状并不减轻。最近前来就诊。 患者除右胸部憋闷气不顺外,还伴面青黄晦暗,全身困乏无力,活动易心慌气短,但纳好,查咽红,右上腹有压痛,腹胀,大便不利,二下肢有轻度水肿,苔薄黄,脉沉。 【病机与治则】 胆郁脾虚,气滞血瘀;利胆运脾,益气温经活血。 【处方】 青皮15克,...

  • 重用益气育阴治失眠

    重用益气育阴治失眠

    近代著名医家丁甘仁曾治罗姓患者,因痔漏日久,气阴伤损,发为失眠。膏方调治,重在益气育阴。 原案对病症的描述十分简略:始患痔漏,继则不寐。而对病证的分析则步步深入,鞭辟入里。 “痔漏伤阴,阴伤及气,气阴不足,气不能配阳,阴虚及阳,故为不寐。”这是本案失眠之病机。 通常失眠责之于心肾。丁氏从脏腑功能与八卦的联系析理:离中一阴,是为阴根,阴根下降,是生水精。坎中一阳,是为阳根,阳根上升,则为火母。坎离交济,水火协和,阳入于阴则为寐,阳出于阴则为寤也。肾阴不足,水不济火...

  • 头晕脑鸣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头晕脑鸣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牛某,男,43岁,2014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头晕沉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甚,睡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后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胀痛,腰部不适,目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绪低落,多思虑,左胁痛,少腹肠鸣,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长,面色略白少华,舌胖大,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中气不足,肝郁脾虚。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方药: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10克,炒芥穗12克,炒蒺藜12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