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 第14页
-
早期肝硬化疏肝利胆方 中晚期肝硬化养阴益气柔肝方
李玉奇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学贯中医各科,擅长内、妇、儿疑难杂症的冶疗,疗效显著,对肝病的治疗也有较独特见解。对肝硬化腹水(鼓胀)李玉奇认为《黄帝内经》指出: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金匮要略》指出:“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可见肝脾既病多为热因,而热多为湿热。肝受湿热所羁而致郁,肝失调达而气结,因而肝经脉络受阻,致肝血瘀阻日久而硬变,形成肝硬化。脾主运化,湿热困脾,水湿不运,渍于脐腹,致脾水肿大;热久伤...
-
胃脘胀满呕吐院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洪某,男,48岁。1998年12月19日因胃溃疡穿孔急诊入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伤口I期愈合。12月11日出院后因饮食失节,5天前始出现胃脘胀满,呕吐未消化食物,逐渐加重至反胃,呕吐频频不能进食。至我院外科就诊,诊断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炎性水肿,治以抗炎,补充水电解质,解痉,支持治疗,禁食3天,3天后病情无缓解来院复诊求治。刻诊:面色(huang白+光)白,形体瘦削,精神萎靡,呕吐涎沫不止,张口任其自流,质黏无嗅,偶吐酸水,胃脘痞满不适,大便五日未解。舌淡,苔白滑,脉濡滑。中医诊断:噎膈,证属术后脾胃气虚,痰浊中...
-
益气活血 辨治老年眩晕症方
治老年眩晕症(脾胃不和)方 处方:天麻、茯苓、法半夏、丹参、枳实各15克,钩藤(另包后下)、酸枣仁、葛根各20克,荷叶顶3个,砂仁8克(冲),陈皮、竹茹、甘草各10克,石菖蒲5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湿和中,祛风化痰。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中医辨证属脾胃不和,痰浊上扰型。症见患者眩晕时作时止,胸闷,心慌,胃脘不适,夜寐多梦,口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专家点评:该患者年愈半百,眩晕时作时止,胸闷心慌,胃脘不适。此乃素体脾虚,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致清阳不升,浊阴...
-
治头痛验案 益气升阳
华某某,女,42岁。两太阳穴痛7日,痛甚则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嗳气,伴有眩晕,食少纳差,周身乏力,劳甚则觉头痛加重,大便不爽,舌质红苔白,脉弱缓。治宜益气健脾,升阳止痛。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9克,法半夏9克,干姜6克,黄连4.5克,桑叶9克,菊花9克,川芎9克,蔓荆子9克,甘草9克。二诊:服上10剂,头痛消失,其他症状亦显者好转,脉沉缓舌尖红。上方去蔓荆子加当归12克、白芍12克善后。 此例患者乃脾气不升,精气不充于脑,脑海空虚致而头昏头痛,故以六君子汤加味而治之。且脾气不升之头痛...
-
益气养阴 活血安神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董燕平,男,1940年生,辽宁省锦州市人。原河北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学研俱丰,贯通中西医,临床上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法,认为凡“病与证”诊断明确后,方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擅长诊治心脏血管疾病和风湿免疫性疾病。 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出版著作如《中医学》、《中西医内科学》、《红斑狼疮中医治疗》等5...
-
冠心病心绞痛 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现代医学对该病有特效药物来缓解心绞痛,但常易复发,纠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往往也不理想。笔者近年来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 杨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0月就诊。 主诉: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疼,气短1年,加重1周。患者近日因劳累后在工作中自感心前区阵阵隐痛,疼痛时牵至左肩背部,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1~3分钟;并伴有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懒言,面色白,全身凉汗。 舌暗...
-
胸痹心痛 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是以病位和病机命名的,乃由于心脉痹阻不通而引起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以病位和症状命名的,特指近心窝部位的疼痛,是胸痹的常见表现。因其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上反映了同一病理,临床习惯称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则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本病病机...
-
益气养心 郑兴平治疗心神经官能症
名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胆气虚)方 处方:酸枣仁、茯神、夜交藤、生地、熟地、丹参各 15克,生龙骨(先煎)30克,党参、远志、麦冬各12 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心,镇惊安神。用于治疗心神经官能症,属心胆气虚型。症见心悸气短,胆怯恐惧,处事多虑,虚烦不眠,舌淡或正常,脉弦细或略数。 创方者:郑兴平 名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痰热内扰)方 处方:法半夏、胆南星、陈皮、黄连、竹茹、枳实各 10克,珍珠母(先煎)30克,茯苓、石菖蒲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
-
刘启廷主治眩晕症 益气定眩方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即头脑混沌,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休息可减轻或消失,严重者则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面色苍白,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目涩,甚至昏倒等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多有反复发作史,外感、劳累、情绪激动可诱发。 病机:因风火为患 传统医学对眩晕症的论述很多,如《素问&mid...
-
益气健脑汤治疗内伤头痛病
益气健脑汤治疗内伤头痛病 党参、黄芪各30 克。焦白术20克。炙升麻10克.竹叶柴胡10 克。陈皮10克,当归头 10克,炙甘草9克,生地、麦冬、茯神各20克,怀山药、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明天麻、旱半夏各15克.炒枣仁20 克。水煎分3次服.每剂服2日。用于内伤头痛病。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脑呜、短气懒言、心悸健忘、自汗嗜睡、肢软神疲、脉细缓无力、口不干渴、舌淡苔少、血压偏低之心脾气虚型患者。 (木蝴蝶辑) 治风寒感冒方 处方;前胡、防风各10克,苏叶、杏仁、桔梗、枳壳、荆芥各6克,辛夷、甘草各5克。每日...
-
眩晕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柔肝方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眩晕病机多端,治疗棘手。国医大师路志正分期治疗,补疏结合,疗效满意。现介绍于下。 王某,女,70岁,2014年2月25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头胀,视物旋转数月。症见头晕、头胀、视物模糊,如坐舟车,耳鸣如蝉,头痛、乏力气短,咽痒咳嗽,无痰、纳差,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1日2次,努责无力,便后不爽,双膝疼痛,尿频,子宫脱垂于外7年,夜寐梦多,面目、下肢浮肿,上半身汗出,足冷,时时欲寐,口干欲饮。 望其...
-
胃脘冰凉 治当健脾益气清热燥湿
孙某,男,65岁,1986年3月26日初诊。 主诉:胃脘冰凉感5年,加重2年余。患者经常感胃脘冰凉,近2年加重,不敢食凉物,若食一二口就感胃脘冰凉加重,必须喝大量热开水,或喝些酒才能缓解。此外,近2年还感头凉,不分寒暑都得戴帽子才能入睡,伴畏寒,易困乏,易感冒,腹较胀,咽唇干,口渴喜热饮。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沉弦寸弱。 病机与治则:湿热内蕴,经络阻滞,阳气不布;治当健脾益气,清热燥湿,温经通络。 处方:党参30克,苍术12克,石膏30克,车前子20克,知母15克,元参15克,厚朴12...
-
益气祛痰止咳 代运芳治疗感冒后久咳
名医治感冒后久咳(阴虚内热)方 处方:沙参、白蒺藜、紫苑各15克,麦冬、女贞子、款冬花各12克,荆芥、橘红、枇杷叶各10克,苦参8克,木蝴蝶、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热,利咽止咳。用于治疗感冒后久咳,中医辨证属阴虚内热型。症见咳嗽超过3 周,加大呼吸幅度时咳嗽加重,夜间或白天咳嗽,咽痒或咽干,或有咽痛,痰少或干咳无痰,夜眠不安或常有失眠多梦,咽部充血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淡红、暗红或绛红,苔少或薄黄,或黄腻,脉细数或弦数。 创方者:代运芳 名医治感冒后久咳(气虚痰...
-
治心衰 唐蜀华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
唐蜀华,男,1941年生,汉族,祖籍江苏常州。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中医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疑难杂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行业评议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等。发表论文30余篇。任《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中西医结合临...
-
温阳益气 法治疗冠心病
温阳益气是洽疗冠心病的 大法,在具体应用上分别以桂枝 汤、四逆汤、补中益气汤三方加 味,疗效颇佳。 患者初诊时症见胸闷、胸 痛时而发作,心悸,或咳嗽,或 畏寒,或纳呆,脉象紧或弦滑, 舌苔白腻而厚。治以桂枝汤加 味(桂枝、苍术、茯苓、法半夏、陈 皮、石菖蒲、南山楂、瓜蒌皮、薤 白、炙甘草、生姜1。桂枝辛温,既 可外解太阳之寒邪,又可温经 通阳,与炙甘草相合,是仲景治 疗心阳虚证的基本方。桂枝和 生姜同用,可加强辛温散寒之 功。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 为二陈汤,可燥湿化痰。石菖 蒲,辛温人心胃二经,《神农本 草...
-
治心悸胁胀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张某,男,55岁, 2013年3月26日就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两胁下胀,未正规治疗。来诊时,偶有胸闷、心悸,两胁胀痛,睡眠不安,纳谷尚馨,大便黏、1日1行,小便调。望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沉弦。 证属: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方药:五爪龙40克,西洋参10克(先煎),功劳叶15克,黄精12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 炒酸枣仁20克,郁金12克,茯苓30克,炒三仙各12克,半夏曲12克,砂仁6克(后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