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益气 第18页

益气 第18页

  • 益气温阳理中丸

    益气温阳理中丸

      理中丸,又名人参丸,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原书中5处涉及此方。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认为理中丸益气药有人参、白术、甘草,温阳药有干姜,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以益气为主,温阳散寒为次。   理中丸既是主治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胸阳虚证、虚寒胸痹证、虚寒霍乱证的基础方,而主治阳虚出血证、小儿慢惊风为临床扩大应用。王付常将之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胃下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肠炎,慢性菌痢,上消化道出血,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肠伤寒,...

  • 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汤

    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柴胡9克,黄芩6克,清半夏9克,香附15克,陈皮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能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主治适用于以气虚、肝郁气滞为主,兼有血虚、痰瘀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风湿病。   方解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为主;桂枝、白芍温阳通络,滋阴生血,阴阳双补,柴胡、黄芩、半夏调和阴阳,疏肝解郁;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生姜既助半夏、陈皮化痰和中,又可制约半夏之毒性。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 补中益气汤方解 配方与功效

    补中益气汤方解 配方与功效

    补中益气汤。 黄芪劳役病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以上各五分。人参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酒洗,白术,以上各三分。 这是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的本来面目。 方中黄芪、炙甘草用量最大,各用5分,不足2克。劳役病热甚者始用1钱,3克多。升麻、柴胡与人参、橘皮、当归身、白术等量,各用3分,不足1克。1剂药的总剂量是10克左右。 用补中益气汤,1剂药10克,对现在的临床通常是不可能的。 当然,咀、顿服对用量有一定的影响,药材质量对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后世医家使用补中益气汤,有剂量渐增趋势。赵献可在《医贯...

  • 清暑益气汤 详解

    清暑益气汤 详解

    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迟病虽互换少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 诸症表现不一,但都是由气虚湿热引起。 李东垣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血”病、“气”病,不好理解,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血分病”...

  • “清暑益气汤”方剂历史有两个

    “清暑益气汤”方剂历史有两个

    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有清暑益气汤一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中亦有清暑益气汤一方。虽然名字相同,但二者的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和主治亦不同。 王氏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而引起的热性病的常用方剂,方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对暑热仍盛,气津已伤,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少而黄、体倦少气、神疲乏力、脉虚无力等症有较好疗效。因为病症中有暑热仍...

  • 当升阳益气 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当升阳益气 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文中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食不消等症状的描述似参考《难经》。 《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h...

  • 补中益气丸有新用

    补中益气丸有新用

    补中益气丸主治饮食劳倦、脾虚气弱、内伤寒热而引起的头昏自汗、少气懒言、久痢等症。现代则广泛用于虚证疾患,诸如营养不良、贫血等。近年临床报道,该药经中医辨证后治疗下列疾病也有良效。 老年气虚感冒取苏叶3克,捣碎后用沸水浸泡,以该药茶引送服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水丸),每H早、晚各1次。 白细胞减少症 该药配方中党参、白术对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白细胞下降有促其回升之效。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 克(水丸),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连续用药3~4个疗程,直到血常规检查正常为止。 脱肛该药能增强肠道平滑肌能力,对治疗脱肛以及脏...

  • 田淑霄运用补中益气汤经验

    田淑霄运用补中益气汤经验

      田淑霄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田教授临床善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确切。笔者有幸跟随田教授学习,略有心得,浅述如下。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原为主治脾胃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病由脾胃中气不足而起,治疗当补益脾胃元阳之气,升阳举陷,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即为四君子汤之意,补中健脾,益气和胃,大补脾胃元阳之虚。黄芪补气于外,扶助卫气向内以固中气;党参补气于内,鼓舞中气而向...

  • 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方出李东垣《脾胃论》。方由炙黄芪15克,人参、土炒白术各12 克,当归9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柴胡、升麻各3克组成。用时,加水适量,文火缓解,取汁分3次服。 上方之制,其旨本于《内经》“损者益之”, “劳者温之”。因为东垣认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气伤则中气不升,或反而下陷。中气亏损,营血亦弱,遂生火热。“火与元气不两位”,“元气盛则火自灭”。应补益脾胃之气,并升举下陷之气。故东...

  • 益气疏肝汤 高血压服钩藤

    益气疏肝汤 高血压服钩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柴胡9克,黄芩6克,清半夏9克,香附15克,陈皮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能: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主治:适用于以气虚、肝郁气滞为主,兼有血虚、痰瘀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风湿病。   方解: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为主;桂枝、白芍温阳通络,滋阴生血,阴阳双补,柴胡、黄芩、半夏调和阴阳,疏肝解郁;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生姜既助半夏、陈皮化痰和中,又可制约半夏之毒性。合而用之...

  •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之比较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之比较

    三方均有补中益气健脾的作用,主治脾胃气虚症。 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的基础方,作用平缓,一般治脾胃气虚之症,常以此方为主加减运用,如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等都是四君子加味治疗脾胃气虚的方剂,根据不同的兼症而加用不同的药物。本方亦可作为病后体虚调理之剂。 参苓白术散是四君子加 理气健运、醒脾开 胃的陈皮、砂仁,渗 湿健脾的薏苡仁, 健脾补中的山药、扁豆、莲子肉以及宣肺止咳的桔梗组成。其补中作用较四君子为强,兼有去湿止泻,化痰止咳作用,主治脾胃气虚而兼湿邪较甚者,常用于脾胃气虚挟湿的泄泻,以及痰湿咳嗽。 补中益气汤由四...

  • 升麻柴胡与补中益气汤

    升麻柴胡与补中益气汤

      1979年5月,余诊治一女性患者。患者述其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肢体软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日2~3次,少腹胀闷不适。舌淡苔白,脉虚弱。   诊为中气不足。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陈皮6克,炒山药18克,炒薏仁12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此方连服10剂,病情时有好转,但总不能痊愈。余欲改方另用,即与家父商讨。家父观方刻许,提笔作处方修改:只动二味药剂量,即改升麻2克,柴胡3克,嘱患者连续服用3~5剂。患者服药...

  • 经常低烧晚上高烧加重 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

    经常低烧晚上高烧加重 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

    张贵龙,男、67岁,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镇东河南村人,25年前主因脊柱外伤,下肢活动受限,痉挛性收缩,大小便失禁,住院治疗,确诊为脊柱腰椎1-3腰椎粉碎性骨折、脊髓损伤、大小便失禁。7年前因高烧不退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尿路感染并发结石。经治疗病情好转,但此后经常低烧,且每年高烧3~4次,每次持续5~7天,发作期间经用西药抗感染或中药清热解毒类药物,留置导尿得以缓解。今年7月13日,突发高烧,体温39.6C~40.C之间,神志昏迷,白天尚可,晚上高烧加重,彻夜烦躁不眠谵语,经用一系列抗感染治疗无效。...

  • 李氏清暑益气汤析义与应用

    李氏清暑益气汤析义与应用

    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清暑益气汤,为治疗“长夏湿热胃困尤甚”“暑伤胃气”的方剂。全面理解该方的组方思路可以认识暑证治病特点、李东垣脾胃病学说。临床上,李氏清暑益气汤不但可以治疗夏日阳暑证,还可以广泛的运用到内科杂病的治疗。 方剂出处 李氏清暑益气汤由黄芪、苍术、升麻、人参、白术、橘皮、神曲、泽泻、炙甘草、黄柏、当归、麦冬、青皮、葛根、五味子组成,针对“长夏湿热胃困尤甚”“暑伤胃气”,组方思路受《黄帝内经》...

  • 血虚发热经验方益气养血清热汤原方

    血虚发热经验方益气养血清热汤原方

    徐某,女,38岁,2013年12月7日初诊。 患者主诉因发热三个月来诊,主诉呈阶段性发热,尤其是月经前后发作明显,体温多在37.2℃~37.5℃左右,一般傍晚感觉肢体酸乏,四末发凉,午夜体温则升高,患者素有子宫肌瘤和贫血病史,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末次月经12月6日结束。刻诊见患者面色无华,唇淡口干,四肢不温,自述头晕头昏、动辄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渴不欲饮、盗汗、睡眠不宁、耳鸣健忘,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依据舌脉症候辨证,当属于崩漏失血,导致阴血亏虚,阳无所依,而浮散于外而发热。治宜益...

  • 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科疾病

    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科疾病

    补中益气汤源自元代名医李杲《脾胃论》,是临床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笔者近年来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科疾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 窦 道 张某,男,70岁。农民。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7月患急性阑尾炎,未及时治疗而穿孔,在当地卫生院手术治疗后,局部感染,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住院1月余,遗留窦道而出院。后又以多方治疗,服用中西药无数,迁延5月余。来院就诊,右侧小腹部窦道,周围皮肤糜烂,色微红,隐痛,脓液稀薄,并见精神不振,头晕、声低懒言,体...

  • 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益气通脉汤

    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益气通脉汤

    益气通脉汤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骨科导航技术的出现为髋部骨折手术精确定位提供了方便, 为髋部骨折的微创手术提供了保障, 手术治疗效果较好[1]。然而, 患者手术后, 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2]。DVT容易引发肺栓塞,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中医研究认为, 对髋部骨折术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 可减少术后DVT的发生, 对减少危险情况、降低医疗费用等有着重要意义[3]。基于此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开展了益气通脉汤预...

  • 补肾益气收敛治妇女更年期脑脊液鼻漏 小脑血管瘤

    补肾益气收敛治妇女更年期脑脊液鼻漏 小脑血管瘤

    妇女更年期脑脊液鼻漏 刘某,女,48岁。2001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近二个月来发生鼻腔漏出“清液”现象,经北京某医院神经外科诊查,诊断为脑脊液鼻漏。建议做开颅修补术,然告知手术效果不能肯定,患者拒绝手术出院,求诊于余。分析该患者为医生,既往体健,亦无颅脑外伤史和其他疾病,一年前已绝经,近二个月来发生脑脊液鼻漏。 按: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滋养骨骼”“脑为髓之海”,因此肾主骨;《内...

  • 气短一年余 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气短一年余 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陈某,女,39岁,2015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气短一年余。现自觉呼吸气短,言语无力,不爱说话,气短活动后明显,进食后腹胀,夜尿一次。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既往史:有乙肝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者气短乃因脾气虚所致,当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方药: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炙甘草5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全当归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大红枣20克,生姜片10克,10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

  • 疲倦乏力容易疲劳 治当益气补中引火归元

    疲倦乏力容易疲劳 治当益气补中引火归元

    赵某,女,29岁,2015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疲倦乏力三个月。现容易疲劳,常四肢乏力,浑身困倦,肩部酸痛,口腔溃疡,舌淡苔白,脉弱。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者疲乏乃因气血不足、虚火上炎所致,治当益气补中、引火归元,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潜阳封髓丹化裁。 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术15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生甘草10克,当归15克,熟附子10克,炒龟板15克,黄柏10克,砂仁15克,山茱萸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 益气化瘀 裴正学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方

    益气化瘀 裴正学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方

    裴正学,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肿瘤医院首席专家,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总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 裴正学从事临床工作50余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血液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各种疑难杂症。 组成:生龟板15克,生鳖甲15克,生地12克,白芍10克,山药10克...

  • 补中益气汤 便秘案 癃闭案

    补中益气汤 便秘案 癃闭案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脾胃论》,是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代表方,用以治疗中气下陷诸证等,后世师东垣之法,不断扩大其运用范围,可解决诸多杂症。笔者在临床上随证化裁,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便秘案 周某,女,24岁,重庆人。2012年11月20就诊。 患者便秘1月,每日大便排出困难,便时乏力,大便质软,不干,纳食后腹胀甚,舌淡嫩苔白,脉细无力。诊断为气虚便秘,法以益气通便,方选补中益气汤加益母草、枳实。 处方:生黄芪40克,生白术20克,陈皮10克,党参3...

  • 五参丸即可益气养阴 又具化瘀 解毒之用

    五参丸即可益气养阴 又具化瘀 解毒之用

    孙思邈一生精勤不倦,博极医源,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虽一生著作较多,但现多已亡佚,唯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流传至今。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方》的问世,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在中国医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极文字之初,下迄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扼。”《千金方》中的五参丸配伍精当,临床应用广泛。 “五参丸:主治心虚热,不能饮食,食即呕逆,不欲闻人语。方:人参一两、苦参一两半、沙参一两、丹...

  • 王绪前教授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

    王绪前教授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

    湖北中医药大学王绪前教授从医执教3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上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兹介绍如下。 热淋 黄某,女,50岁。2013年9月11日初诊。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有下坠感,尿色黄,头昏乏力,舌淡红,苔白厚,脉沉滑。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茯苓30克,法夏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15克,车前草15克。5剂水煎服。 2013年9月19日回访,已愈。 按:此乃气虚...

  • 虚劳,全身乏力,予补中益气汤合半夏厚朴汤

    虚劳,全身乏力,予补中益气汤合半夏厚朴汤

    杨某,女,47岁,住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路77号 主诉:全身乏力、声音嘶哑1年 现病史:缘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全身乏力,言语困难,遂就诊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予中药汤剂口服症状无缓解,言语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肢体乏力症状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自诉双侧眼睑下垂,朝轻暮重,无呼吸、吞咽、咀嚼困难,当地医院考虑重症肌无力可能,行新斯的明试验阴性,鼻咽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故于2013年3月20日初诊。 现症见:神清,精神可,声音嘶哑,构音困难,全身乏力,四肢为甚,劳累后加重,休...

  • 补中益气汤,病案治内伤发热,习惯性流产,腹泻脱肛

    补中益气汤,病案治内伤发热,习惯性流产,腹泻脱肛

    补中益气汤 病案一:内伤发热 平某,男,37岁。素体虚弱,肝胃不和。十月中旬某日,突然发生吐血,咳嗽。伴见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淡,苔薄白。初用“加味救肺汤”,服二剂后咯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热达39℃,脉仍虚数。辨为虚劳腹痛,用小建中汤建中气,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但仍发热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不思饮食,腹泻不止,脉象同前。此“阴火上乘土位”,清浊失调之变,乃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生...

  • 补中益气汤 病案治内伤发热,流产,腹泻脱肛

    补中益气汤 病案治内伤发热,流产,腹泻脱肛

    补中益气汤 病案一:内伤发热 平某,男,37岁。素体虚弱,肝胃不和。十月中旬某日,突然发生吐血,咳嗽。伴见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淡,苔薄白。初用“加味救肺汤”,服二剂后咯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热达39℃,脉仍虚数。辨为虚劳腹痛,用小建中汤建中气,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但仍发热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不思饮食,腹泻不止,脉象同前。此“阴火上乘土位”,清浊失调之变,乃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

  • 学习五运六气 活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学习五运六气 活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该方专为长夏湿热困胃所设,功能清暑益气,除湿健脾,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针对暑伤元气、湿困脾胃之病机而制定的。结合《内经》运气理论,2014年为甲午之岁,中运土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全年湿气流行,特别是上半年运气偏于热,湿热病患理当极为多见,东垣清暑益气汤恰中“病机”,最合“气宜”。 •笔者对于顾植山先生提倡的“任何方剂都可以成为运气方”这一观点有了更为直接的感受。分...

  • 升陷汤:益气举陷 神机来复

    升陷汤:益气举陷 神机来复

    •张锡纯从补中益气汤方中选取黄芪、升麻、柴胡三味益气升陷的主药,加上知母和桔梗,创制了升陷汤。升陷汤从药味上少于补中益气汤,但其治疗范围却广于补中益气汤,实因二方立意不同。 •在升陷汤的临床应用中逐步衍生、演变出升陷祛瘀、升陷温阳、升陷复脉、升陷愈消、升陷逐痹、升陷消癥、升陷生育等治法治疗内科疑难病及重症。临证多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遵“胸中大气”理论为指导治疗,确可达益气举陷、气立升化、神机来复之效。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rdqu...

  • 补中益气汤方运用范围则相当广泛

    补中益气汤方运用范围则相当广泛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方药组成为黄芪15g、人参10g、白术12g、炙甘草6g、陈皮5g、升麻3g、柴胡6g、当归9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贵州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石恩骏认为方中所用药品多为《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所谓上品,主治多种疾病,且有养身功能,可久服常服,轻身延年,使人耳目聪明而不饥也。现代也多认为此方能调整内脏功能,增强免疫机制。 昔日贵阳医学院中医顾问毛玉贤,行医50余年,临证时以补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