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疼痛 第191页

疼痛 第191页

  • 头部疼痛分证论治 头痛针灸治疗

    头部疼痛分证论治 头痛针灸治疗

    头痛是指头部经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卢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二、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 2、内伤不足 三、鉴别诊断 真头痛 四、分证论治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 兼次症;恶风寒,口淡不渴。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象: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如裂。 兼次症: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舌象:舌边尖红,...

  •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中药治方药组成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中药治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玄胡索30克。   组方依据 该方所治胃炎,包括各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诊断以胃脘疼痛、吐酸、嗳气三大症状为要点。该病因长期寒湿侵胃,郁久化热,湿热阻络,气血瘀滞,气虚津亏所致。治宜清热散瘀,理气和胃,制酸止疼。药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化瘀解痉,蒲公英素有“疔疮圣药”之誉,有抑菌和杀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能生肌活血,故对溃疡的修复、炎症的消退及清除幽门螺杆菌等起重要作用。川芎素...

  • 治胃痉挛疼痛

    治胃痉挛疼痛

    胃痉挛就是胃运动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由胃壁平滑肌收缩引起。胃壁平滑肌由控制它的神经激素控制。简单地讲,神经激素作用,可以造成胃痉挛。 快速治疗:饴糖2汤匙,温开水冲服。 治疗胃痉挛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刺激在腿上的梁丘穴,胃痉挛的剧痛也好,普通的胃痛也好,都可立刻缓和疼痛。 梁丘穴在膝盖骨附近。脚用力伸直,膝盖骨的外侧(小脚趾方向)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应会有震动感,这就是梁丘穴。 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这种状况的要诀是:用会痛的力量用力加压。...

  • “百花之长”桂花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

    “百花之长”桂花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

    桂花又称木犀花,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花之长”。每年农历八月开花,香飘十里,除供人们观赏,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含有挥发油、蜡质及木犀苷等成分,具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饮喘咳、肠风血痢、胃腹寒痛、牙痛、口臭等症。可煎汤内服,或开水冲泡代茶饮;外用可煎水含漱或蒸热外敷。 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可取桂花、玫瑰花各3克,开水冲泡后饮用,每日2-3次;治胃热口臭,可取桂花、菊花各3克,水煎后漱口,...

  • 胃痛 胃脘疼痛灼热烧心胁肋胀满 主治方

    胃痛 胃脘疼痛灼热烧心胁肋胀满 主治方

    夏斌,1945年出生,重庆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7年,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对痰饮、肺胀、胸痹、心悸有深入研究。著有《雅俗医学》《夏斌医论集》等作品。 组成: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法半夏9g,陈皮9g,黄连6g,吴茱萸3g,白芍15g,砂仁6g(后下),延胡索9g,炙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养血祛瘀,清肝和胃。 主治...

  • 瓦楞子-海螵蛸: 缓解烧心反酸,减轻胃脘疼痛

    瓦楞子-海螵蛸: 缓解烧心反酸,减轻胃脘疼痛

    李佃贵为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劳模,从医50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首创“浊毒”理论,丰富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笔者有幸跟随李佃贵学习,现介绍李佃贵运用的一对药对(瓦楞子-海螵蛸),以供同道学习。 瓦楞子咸平,入肺、肝经,能消痰软坚、消瘀散结、制酸止痛。《医林纂要》记载:“去一切痰积,血积,气块,破癥瘕,攻瘰疬。”瓦楞子尤善消痰,正如《日用本草》所说:“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本草纲目》云:“咸走血而软坚,故瓦垄子能消...

  •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反复疼痛中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反复疼痛中药治疗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 如下: 一、诊断标准 符合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有胃脘部疼痛、饱胀、嗳 气、嘈杂、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并 经纤维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诊断标准;症见面色萎黄,神 疲乏力,食后腹胀加剧,舌暗苔薄, 脉无力;排除胃溃疡和病理诊断有 癌变者。 二、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20克,茯苓、蒲公英 各15克,太子参、炒白术、白芍、丹 参各12克,三棱、莪术各8克,砂 仁、黄连各5克,三七粉(冲服)3克。 加减:肝胃不和者,加柴胡、枳 壳...

  • 肠胃疼痛 神经性胃痛验方

    肠胃疼痛 神经性胃痛验方

    各种肠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朴等,煎服。 神经性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等,煎服。 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60g),甘松一两(30g),陈橘皮一两半(45g)。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生姜汤下,食后。 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甘松六钱(18g),广皮一钱半(4.5g)。水500ml,浸于沸水内3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1次)。分12次服,日服6次。 肾虚齿痛:甘松、硫黄等份。为细末,百沸汤泡,漱口。 湿脚气,收湿拔毒:甘松、荷叶心、藁...

  • 胃脘疼痛 取丹参滴丸含服

    胃脘疼痛 取丹参滴丸含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韦良渠   方法:取丹参滴丸,每次5粒,含服,每日2次,一般用药,当天显效。该药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对于胃溃疡所致的胃脘疼痛,经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证者皆有效。   丹参滴丸为中药制剂,主要成分由三七、丹参、冰片组成。新进的研究认为,它具有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抗损伤、促进血液循环、杀菌抗炎、扩张血管。当与抑制胃酸分泌的西药(奥美拉唑)配合使用时,还能加强胃溃疡患者胃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促进受损害黏膜再生长而保护胃部。服药期间忌气恼、忌生冷饮食...

  • 间断性胃脘部疼痛,萎缩性胃炎,治法方药

    间断性胃脘部疼痛,萎缩性胃炎,治法方药

    赵某某,女,63岁。 2018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胃脘部疼痛10年,加重5天。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由于情绪刺激而出现胃脘部疼痛,曾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间断服用摩罗丹、胃复春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后未予重视。5天前情志不遂后出现症状加重,口服胃复春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李老门诊就诊。 主症:剑突下隐痛,反复烧心,口中异味,乏力,纳不佳,寐差,难睡易醒,大便日1次,排便困难,艰涩难出,肛门下坠感明显,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细。...

  • 腹部疼痛伴水样便 五苓散合平胃散

    腹部疼痛伴水样便 五苓散合平胃散

    五苓散合平胃散出自《世医得效方》,其功用为祛湿和胃、行气利水,尤以治疗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泻下如水擅长。我临证四十余年来,无论是伤食饮冷,还是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引起的泄泻,只要具备以下辨证要点:腹痛、泄泻如水注、苔白或略厚腻,屡用屡效。 五苓散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方为“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平胃散为《简要济众方》方,是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五苓散温阳利水,平胃散燥湿和胃,两方和而用之,取长补短,各尽其用,对于治疗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有卓效。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盛,泛溢肌...

  • 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尤甚处方

    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尤甚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佑志   詹某,女,今年36岁。患者自述1年前曾做电子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慢性咽喉炎病史2年余。该患者就诊前曾经别的中医师诊治,服药后效果不佳,遂来笔者处就诊。   诊见詹某面色白,少华,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尤甚,喜温喜按,食少,泛酸,舌淡红,苔薄黄滑润,脉沉缓无力。予以温脾散寒汤治宜。   处方:党参30克,茯苓、海螵蛸各15克,白术、干姜、肉桂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7剂。   二诊:胃脘胀满疼痛明显减轻,泛酸...

  • 胃痛的诊断与治疗 观察疼痛的位置时间

    胃痛的诊断与治疗 观察疼痛的位置时间

    现在很多人饮食作息无规律,常常出现胃痛。 胃痛的原因和伴随症状繁多,不要因为上腹部疼痛就以为是胃病,有可能是其他脏器所引起的疾病。对于胃痛,先明确疼痛的位置,并将疼痛的时间,及所伴随的症状做完整说明,以便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具体来说,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疼痛的位置 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如果将腹部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腺等脏器疾病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持续的时间、...

  •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发的胃脘部疼痛 胃痛中药剂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发的胃脘部疼痛 胃痛中药剂

    孔祝三,(1920—2021),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行医80余载,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1986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著有《医案医话》《常见病中医治病验方》等。 组成:党参9克,五灵脂6克,炙香附12克,延胡索9克,广木香4.5克,丹参9克,乌药9克,炙甘草3克。 功效:健脾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发的胃脘部疼痛。 用法:上药共入砂锅,倒入凉水(以没过药为度),急火煮沸改为文火煎煮...

  • 广西民间草药烫熨治胃炎疼痛

    广西民间草药烫熨治胃炎疼痛

    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疼痛是胃炎 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 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控制疼痛是必 要的。临床运用壮药烫熨疗法治疗胃炎, 对缓解疼痛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小钻、搜山虎、穿破石、五指牛 奶、香加皮、毛老虎、稀莶草、九节风、大 活血皮、千斤拔、徐长卿各50克。 用法: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 煎煮取汁500毫升后,其药渣装人一棉 布袋中,即制作成中药包。棉布袋用一大 小为30厘米x30厘米的棉布缝制成。将 药方煎煮取汁后,其药渣装入棉布袋中 制作成中药包备用。治疗...

  • 胃脘痞满疼痛 中医方解

    胃脘痞满疼痛 中医方解

    患者胃脘痞满疼痛,恶心呕吐;或胃中停饮,不思饮食;或面色晦黯,困乏倦怠,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细弱者。 【组成】 白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白蔻仁6克(捣碎),制半夏10克,厚朴10克,党参10克。 【加减】 脉沉弱,自觉胃脘寒凉者,减半夏,加制附子、砂仁各6克(捣碎);困倦痞满者,加霍香10克;纳差者,加鸡内金10克(捣碎);胃脘痛甚者,加乌药、高良姜各10克。 方解 本方含“苓桂术甘、四君子、理中&rdq...

  • 姜葱粥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姜葱粥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葱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健胃理气的功能。葱含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油和辣素,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者。由于其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民间常用姜葱粥热食,治疗外感风寒轻证。 ◎ 姜葱粥 材料 葱30克,生姜15克。 做法 切丝,加入刚煮好的白粥里,乘热食用。 功效 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临床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葱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显的抵御细菌、病毒的...

  • 间断胃脘疼痛 萎缩性胃炎 处方茵陈行气止痛方

    间断胃脘疼痛 萎缩性胃炎 处方茵陈行气止痛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伴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免疫因素、胆汁反流、长期饮酒以及生活无节律等。正常的胃黏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下,逐渐从炎症发展至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最终演变成胃癌。其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有胃癌发生风险,有效干预胃癌前病...

  • 反复胃脘部疼痛食后呕吐予以大承气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反复胃脘部疼痛食后呕吐予以大承气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全国名中医袁今奇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对冠心病、慢性肝病及各种疑难病症诊治多有独到之处。他提出精锐直击、综观合围、培元固本的学术见解,重视中医处方思维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实效性。 袁今奇学贯古今,善于继承创新、博采众长,尤善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症,笔者有幸随袁今奇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感悟深刻。今列举典型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医案一 患者,女,18岁,因反复胃脘部疼痛,食后呕吐,曾于2003年4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

  • 恶风高热不退 头身疼痛 名方解表退热汤

    恶风高热不退 头身疼痛 名方解表退热汤

    周益新,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宁武县人,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工作。临证擅治中医内科、妇科疾病,尤擅用经方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著有《话说国医·山西卷》一书,参编有《〈本草纲目〉补正》《中华效方汇海》《〈四诊抉微〉校注》等多部著作。 组成:柴胡18g,黄芩10g,连翘20g,薄荷6g(后下),板蓝根15g,大青叶15g,生甘草6g。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高热不退等症。高热不退,汗出而体温不降...

  •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多发糜烂 疼痛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多发糜烂 疼痛

    窦某某,男,69岁,2021年12月12日初诊。主诉:口腔多发糜烂、疼痛5天。现病史:5天来,患者无明显原因口腔舌面、口唇多发糜烂、溃疡伴疼痛,不能进食,无口干、口苦,餐后容易胃胀,怕凉,大便一日1次,偏烂,小便稍频,夜尿2~3次,眠可。舌红,苔白厚,脉弦细。 西医诊断: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糜(上热下寒)。 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炙甘草20g,黄连5g,黄芩12g,半夏15g,党参10g,干姜6g,生石膏45g,大枣4枚自备。5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17日二诊:舌面溃疡、糜烂大量...

  • 快速治疗扁桃体肿大疼痛

    快速治疗扁桃体肿大疼痛

    让我们一起认识“咽喉”。 细分的话,咽和喉是两个概念,咽通食道,喉通气管。《黄帝内经》的《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与喉相连而有别。咽在后,下连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喉在前,下通气道,连于肺脏,属肺之系。《灵枢·忧恚无言》篇中说:“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如果咽喉并称的话,应该是指会厌以上舌根以下这块地方,俗称嗓子眼,古称嗌(yì...

  • 砭术《黄帝内经》止疼痛

    砭术《黄帝内经》止疼痛

    砭术见于(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砭、针、灸、药、导引五大医术之一,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常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所致的腹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刮法 适用于疾病初期、邪气正盛的实证患者。患者俯卧在砭毯上,下面放置电热毯以低温加热,目的在于温通气血。利用砭石做成的刮板,在后背正中及两侧从上向下刮痧,直至出痧。灸法 适用于久病体虚者。在腹部放置砭石片,取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 寸),用点燃的艾条在石片上方温灸,每个部位5叫0分钟。以自我感觉温热舒适而又不会被烫伤为宜。推法 患者俯卧于砭毯上,术者手掌涂上甘油以润...

  • 治腰痛少腹痛会阴部疼痛屡用甘姜苓术汤

    治腰痛少腹痛会阴部疼痛屡用甘姜苓术汤

      单从药物组成来看,甘草干姜汤加白术、茯苓即为甘姜苓术汤。或者,理中汤去人参,加茯苓,即为甘姜苓术汤。   甘姜苓术汤即治疗“肾着”病之肾着汤。《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颈部疼痛 瘿痈案处方

    颈部疼痛 瘿痈案处方

    瘿痈案 患者某, 男, 46岁, 2015年9月12日就诊。 自述颈部疼痛1个月, 头晕, 舌苔白, 脉弦略数。 彩超: 甲状 腺肿大, 下极弥漫性回声不均匀减低, 甲状腺左叶内 小结节。 甲功: FT3: 4.36pg/mL, FT4: 1.98pg/mL。 西 医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医诊断: 瘿痈, 证属气滞 痰凝。 处方: 柴胡15g, 白芍15g, 姜黄15g, 牡丹皮15g, 浙贝母15g, 连翘20g, 板蓝根25g, 郁金15g, 川芎15g, 甘草15g, 陈皮15g,...

  • 二妙散广泛运用于膝关节红肿热痛 腿膝疼痛 湿疮

    二妙散广泛运用于膝关节红肿热痛 腿膝疼痛 湿疮

    二妙散来源于元代朱震亨的《丹溪心法》一书,本方由黄柏、苍术两味中药组成。但本方药物组成并非最先出自《丹溪心法》。苍术、黄柏所组成的二妙散一方,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卷9的“脚气”门中,名苍术散。原文为“苍术散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虽一点,能令步履艰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頢,一切脚气,百用百效。”该方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现在广泛运用于膝关节红肿热痛、腿膝疼痛、湿疮、带下等病症。疗效显著。运用于临床,效如桴鼓。 病案:患者,...

  • “趁痛散”缓解全身疼痛

    “趁痛散”缓解全身疼痛

    “趁痛散”之名,古有多个同名而出处不同的药方,笔者所用“趁痛散”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原方由当归、川芎、黄芪、白术、牛膝、独活、肉桂、薤白、生姜等药组成。该方有养血活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主治产后气血虚弱,寒邪袭入经络,瘀血阻滞,筋脉失养而致腰背拘急、遍身疼痛不休者。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经行身痛效果明显。现将一素有原发性痛经、流产后出现经行身痛剧烈的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患者吕某某,女,29岁。曾怀孕4个月流产,产后恶露淋漓近半月方止。约3...

  • 切压甲根止疼痛

    切压甲根止疼痛

    切压手甲根可以缓解和治疗多种疼痛,非常简便,即使不懂医的人也可按此法进行自疗。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连通人体上下,连接内外表里。手足十二经脉起止的部位,是经气始发的部位,刺激甲根穴能起到调整经气、止诸多疼痛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良招。 甲根穴位于手指背侧,在指甲根后缘皮肤之中点1毫米处取穴。甲根穴在指甲相互切压时很敏感,每指1穴,共 10个穴位。每只手各指穴名称分别为:拇根穴、食根穴、中根穴、环根穴、小根穴。中医脏腑经络学说认为,甲根穴是“井穴”的延伸,它是阴阳、精气血津交接之处,刺激按压甲根...

  • 中医药对疼痛的治疗有独特疗效

    中医药对疼痛的治疗有独特疗效

      目前,疼痛类疾病越来越多,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世界卫生组织非常重视对疼痛疾病的防治。疼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发生过,比如头痛,是我们在感冒情况下经常罹患的;腹痛,是我们患消化系统疾病时经常碰到的;肩背痛,是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其他如风湿疾病的关节疼痛、妇科疾病的小腹痛、腰痛、肝胆病的胁痛,以及各种癌肿疼痛等。临床上,每天都要接诊有疼痛的患者,而中医药对疼痛的治疗有独特疗效。   中医治疗疼痛类疾病有很多方剂,像人们常用的桂枝汤,它可以治疗风寒头痛,如果经过加减后,可以治疗多种疼...

  • 老人疼痛病 巧膳食驱疼痛

    老人疼痛病 巧膳食驱疼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年人会出现疼痛病症。据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80%患者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易诱发疼痛。然而,绝大多数老人认为这是身体机能老化的表现,抱着“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好了”的想法而不做任何治疗,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卢振和表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疼痛被列为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而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诱发更多健康问题。   指导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