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第2页
-
民间妙方治夏日多种小病
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炎炎夏日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夏日酷暑难耐、人体的抵抗力会相对下降,蚊虫叮咬、中暑、痱子、呕吐腹泻等夏季常见病也会不时地找上门来,如果在家中的小药箱里备一些中成药,关键时刻也许会给您解决一些燃眉之急。那么,药箱里究竟该准备哪些中成药呢?出现小毛病时,又该如何对付呢?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蚊虫也相应增多,而人们衣着单薄,肢体多在外暴露,极易被蚊虫叮咬。因此具有驱蚊止痒作用的风油精以及清凉油在夏季是不可缺少的,如被蚊虫叮咬,可局部外擦风油精或清凉油。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以及新生儿忌用。皮...
-
夏日巧用生姜疗疾
消夏解暑:夏季中暑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苏醒过来。对一般暑热,适当吃点生姜也大有裨益。防暑中药人丹里就含有生姜成分。 治腹痛吐泻:盛夏时节气温高,各种病菌繁殖活跃,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腹痛、吐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适当吃些生姜或喝姜汤,可起到防治作用。 治腰肩疼痛:盛夏酷暑难熬,有些人喜欢冲凉水澡或露宿户外,特别是老人容易引起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准备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将毛巾浸入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除脚汗脚臭:将脚浸于热姜汤中,浸...
-
牙膏夏日有妙用
1.如果被虫子、蚊子 等叮咬后奇痒难忍,可迅 速涂上牙膏,再按摩3~5 分钟,痛痒感即可停止。 2.洗澡时用牙膏代替 浴皂搓身去污,既有显著 洁肤功能,还能使浴后浑 身凉爽,有预防痱子产生 的作用。儿童长痱子,如 果洗澡时,在湿毛巾上涂 少量牙膏:敷在患处,轻揉 5~10分钟,就可以达到一 定的治疗效果。 3.夏日人体易发生 皮癣,要经常用清水将患 处洗净,用干净毛巾擦干 皮肤,然后将药物牙膏沫 涂患处,对治疗皮癣很有 帮助。 4.夏季酷热,人们爱 发脚气病,若用药物牙膏 与阿司匹林药(压碎成粉) 混合均匀,...
-
夏日瓜果蔬菜除痱子
夏天天热,如果长了痱子,可巧妙地利用瓜果蔬菜来治疗。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西瓜西瓜可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多吃西瓜能清热解暑,预防痱子,吃剩的西瓜皮还可祛除痱子。将西瓜皮洗净,削去瓜瓤,用瓜皮涂擦患处,每次擦至微红,每天擦3次,2~3天即可见效,而且皮肤清洁光滑。 冬瓜冬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将冬瓜片捣烂涂敷患处,可治痱子。 黄瓜黄瓜有利水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用鲜黄瓜片涂擦痱子患处,每日2~3次,可起到消痛、止痒的作用。 丝瓜丝瓜能起到凉血解毒、清暑除烦的作用,夏日常食可预防痱子。将新鲜丝瓜洗净,捣烂...
-
藿香正气 夏日必备良药
藿香正气一方最早出现在1151年的宋代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它的剂型由散剂经过多次变化,现在已有多种剂型生产,可供不同患者选择应用,不但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治疗范围和功效,是夏秋居家与外出旅行等必备保健之良药。 特别是近20年来,本方的剂型有了重大发展与突破。过去只有传统的散剂、丸剂(有水丸、蜜丸之分)两种,但散剂和丸剂不但服用起来让人感到口感不好,而且服用量也大。近年来,随着中成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除了传统的丸、散剂外,还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软胶...
-
夏日护眼 预防缓解干眼症
到了夏季,戴墨镜、打阳伞似乎都是年轻人的专利,而大多老年人则素面朝天,殊不知,阳光炽热灼目,对老年人的眼睛健康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个时候,老年人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以免让本来开始衰退的视力再受到伤害。 及时补水到了夏季,由于气温高,出汗多,蒸发快,人体容易缺水,眼睛的晶状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水在晶状体的新陈代谢中起到保持透明的重要作用,人体内如果缺水,晶状体代谢不充分,易造成晶状体内蛋白质变性引发白内障。夏天中老年人每天必须喝6-8杯水。夏季即使不觉口渴,也要经常少量喝水。 补充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
-
夏日感冒多暑温,暑湿,服用三仁汤
某男,42岁。因感冒在卫生室扎针输液7~8天后,感冒基本好转。因天热贪食,第二天头昏、胃胀满、精神不佳等。以为感冒复发,按感冒治疗多日不见好转。后服用健胃消食片后,胃胀减轻,唯有头昏症状时轻时重,不能去除。诊其脉弦细,观其舌淡苔白腻,问其症有头昏、胸满、全身乏力等。 服用三仁汤:杏仁15g,滑石10g,通草6g,白蔻仁6g,淡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8g,半夏10g,栀子10g,淡豆豉10g。1剂/日,水煎服。 1剂大为好转,再服1剂,彻底痊愈。 按:夏日感冒多暑温、暑湿。感冒后期...
-
夏日手起小水泡 多吃薏米红豆
一到夏日,有的人在手脚部位会出现颗粒状的小水泡,但是到了冬天小水泡就会消失。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欧柏生表示,出现这类情况时不必太担心,这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还可以平日多吃清热去湿的食物进行食疗。 南宁市民黄女士就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几年。每到夏天,手指两侧出现肉皮下的水泡状颗粒,有瘙痒感,但是并不强烈。几天以后泡泡就破了,过了几天又会再次出现,整个夏天反复如此,严重时甚至出现蜂窝状水泡。她曾去医院就诊,医生有的认为是体内湿热,有的医生则诊断为汗疱疹。 欧柏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