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 第3页
-
早晨喝粥 泻秋凉防秋燥
专家介绍,粥是秋季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季最适宜的粥是玉米面红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红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具体做法是:将玉米面100克,先用凉水调成糊状,待水烧开后放入,然后将切成碎块的红薯一并放入,轻轻搅动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锅底。熬粥时要用文火,中间可点几次冷水,玉米面红薯粥以不稀不稠为好。 另外,专家还推荐了几款粥,大家不妨试着做来尝尝: 山芋粥:山芋与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过度肥胖等症。 芝麻粥:捣碎芝麻与大米同煮,可治眩晕、记忆力衰退...
-
秋燥之际多喝汤羹类
秋燥之际,可以适当喝些汤羹类,对身体大有稗益。 冰糖莲子羹 去心莲子50克,加适量水焖酥,用冰糖调味,水淀粉勾芡成羹食用。有利于妇女体虚下白带,男子肾虚遗精、滑精、阳痿、早泄以及脾虚欠泻、食欲不振、虚烦失眠之症。 银耳粥 银耳20克、粳米150克、冰糖20克。将银耳用温水发透,除去硬蒂、杂质,撕成瓣状。粳米洗净。将粳米、银耳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加入冰糖,搅匀即成。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有养肺、益气和血、补脑强心的作用。 四宝糯米粥 龙眼肉、红枣、山药、薏苡仁各25克,加1...
-
美食三宝对付秋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廉玉麟介绍,秋燥之时,最适宜吃海蜇清热化痰,栗子养胃健脾,葡萄健脾和胃。 海蜇清热化痰 海蜇味甘、咸,性平,入肝、肾经。有滋阴润燥、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和降血压的功能。对中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出现的咳嗽哮喘、痰多黄稠,高血压出现的头昏脑胀、烦热口渴以及大便秘结的患者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由于饮酒过度所导致的心烦口渴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推荐吃海蜇,对缓解秋燥伤人会有积极的作用。 栗子养脾胃 栗子味甘,性平偏温,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等功效。 由于整...
-
自己家庭制备饮品除秋燥
除秋燥可以自己家庭制备饮品,下面推荐5种方案。 1.秋梨水:用大鸭梨两个,带皮洗净后切成碎块,水煎熬制,食梨饮汤; 2.木耳芝麻水:用黑木耳5克,温水泡发,黑芝麻10克先炒香,再将两样放在锅内,加水煎熬,加白糖调味,分次食用; 3.荸荠豆浆汤:豆浆1000毫升,荸荠汁100毫升,混匀,加白糖适量,煮沸饮用; 4.菊花茶:将白菊花10克放入杯中汤,加白糖适量,倒入沸水,加盖泡3-5分钟,当茶饮用,每天一杯; 5.麦冬茶:用麦冬30克,煎水代茶饮用,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
-
养阴润肺防秋燥 多喝蜜水少吃姜
秋天时节,要多喝蜂蜜少吃姜。这是因为秋天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多喝水也就成了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多喝点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常服用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作用。 秋燥时节,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
-
寒露过后转凉 防秋燥防受凉宜补秋
寒露过后预示着天气转凉,此时节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北方一些地区气温有时可降低到10℃左右,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树叶也逐渐变成红黄色,大街小巷,漫山遍野,如火似锦,非常壮观。景色虽美,但此时也常有冷空气侵袭,因此深秋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孙惠敏提醒大家,深秋养生要预防以下几个方面。 防秋燥 燥邪容易耗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容易受到影响,而出现鼻咽干燥、...
-
防秋燥对症选方效更好
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秋季来临,燥邪当令,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若燥热传人阳明,则又常成肠燥便秘之证。为防秋燥,调养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食养应以养阴、生津、润肺为目的,采取平补、清补相结合的方法。 燥在肺部:症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口鼻干燥,咳嗽无痰,咽痛而干。治宜辛散甘润。可用 ①桑杏饮:桑叶10克,杏仁5克,北沙参15克,川贝3克,梨皮15克,冰糖 3克,煎水代茶饮。②宁嗽定喘饮:山药50克,甘蔗汁30克,酸石榴汁15 克,生鸡蛋黄4个。先将山药煎取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