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养生秘方正文

秋季来临燥气当令 秋燥要润

凉爽的秋季即将来临, 对于满心期待天高气爽、凉风习习的我们来说, 秋之女神是否真的如此优雅友善呢?

中医学对于养生的法门总结来说即为:“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也就是要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 相应的微调自己的生活方式, 采用恰到好处的养生方法, 才能健康长寿。
中医认为, 根据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 可以将正常的气候归纳为六种, 称为“ 六气”,即“ 风、寒、暑、湿、燥、火”。而秋季主气即为“ 燥”。阴阳相移, 寒暑更作, 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但如果气候变化异常,“ 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 超过一定的限度, 则成为致病的邪气。如果此时人体正气虚弱, 则往往难以适应, 正虚于内而邪干于外,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 秋季来临, 燥气当令, 我们应该根据秋季的时令特色, 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秋季养生, 从而减少“ 秋燥”引发疾病的机会,安心舒适地度过秋天。
秋季天气干燥, 此时不少人可能会有口鼻干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的症状。大家往往觉得是感冒了, 但服用常见的感冒药剂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其实, 这是秋季的燥邪作祟。
肺在五脏中属“ 金”,而秋季在四季中也属“ 金”,所以燥邪致病常常伤肺。肺主皮毛,主气司呼吸,故秋季燥邪常常从口鼻、皮毛侵袭人体,造成皮肤干燥、咳嗽咽干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秋燥也分寒热。其中偏热者称“ 温燥”,偏寒者称“ 凉燥”。前者常常在刚刚入秋, 气候仍然较热的时候侵袭人体, 后者则常见于天气偏凉的深秋。
感受温燥发病, 肺津受灼, 常见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干咳少痰、痰黄而质黏、咽喉干痛、鼻干唇燥等等。严重者津亏较重, 甚至可见痰中带血或咯血。
而凉燥侵袭人体, 则常见头痛鼻塞、恶寒无汗等类似风寒感冒的症状, 但同时会兼有干咳、口唇干燥等肺津受伤之症。
秋燥当令, 也会出现如便秘、头发干枯掉落、声音嘶哑等症。但是在症状初起时, 大家常常只是感到口鼻干燥, 此时及时在饮食起居上注意调理, 就能将疾病的萌芽掐死在摇篮里。 秋燥, 中医以“ 润”为治疗原则 在疾病刚刚起始时, 可以以食疗来对抗秋燥。常见的食材中,梨、百合、银耳、蜂蜜、枇杷、山药等都有润燥之效。
比如常见的冰糖梨水, 以雪梨一只, 挖去梨核, 填入冰糖, 加适量水慢炖, 吃梨喝汤, 如果有干咳咯痰等症状则可以酌情加入川贝母5 克左右共炖。简单易行, 但却可以有效缓解干燥症状。
而入秋之后, 最好能积极预防秋燥的侵袭, 达到“ 未病先防”的效果。在煲粥时,可以添加百合、山药等, 清燥润肺、调和脾胃,可常常服用。而在平日工作生活时, 要注意常饮水。
西医学研究也发现, 细胞缺水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并且导致疲乏, 降低生活质量。可以泡些绿茶, 清心降火, 也可以在茶水中加入菊花以清肝明目,枸杞以滋阴补肾, 或调入适量蜂蜜以润肺养肺。
同时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香燥之物, 比如火锅、麻辣香锅、烤肉等, 同时做菜时也应少放辣椒、花椒和姜等调味品。
温馨提示

本站所有偏方秘方,请在专业的中医、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文链接:http://www.zuchuanmifang.cn/mifang/21658.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