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 第5页
-
药茶治疗冠心病
三七茶 取三七花、三七各3克,沸水冲泡。温浸片刻,代茶频饮。三七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对冠心病者能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地骨丹皮茶 取牡丹皮3克,地骨皮10 克,沸水冲泡,焖约15分钟饮用。牡丹皮镇痛镇静,地骨皮有降血压作用。服用此茶能清脑宁心,主治头晕目眩、胸闷心悸,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亦有效。 麦冬生地茶 取麦冬、生地黄各30克,水煎代茶饮服。此药茶有清热养阴作用,而且能补气和养心,有助于改善心肌营养,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口服麦冬煎剂能缓解心绞...
-
赵冠英 六法三期辨治冠心病
赵冠英,男,1926年出生,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解放军中医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职;现任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解放军中医学会名誉会长。从事医疗和保健工作60余年,擅长治疗疑难病;在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及老年病、恶性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立了三期辨治急性心肌梗死和六法治疗冠心病等理论。共发表论著5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 ...
-
气血两虚型冠心病药膳
冠心病气血两虚型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倦怠乏力、心烦、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象虚弱等。 能制作药膳用的中药有:党参、远志、桂枝、茯神、生白术、夜合花、北沙参、熟枣仁、炒白芍、当归等。 能制作药膳用的食物有:禽蛋、鱼类、蔬菜、豆类、海鲜、水果等。 归参鸡(温) 【配方】当归9克,党参15克,红枣10颗,子鸡1只,料酒、姜、葱、盐各适量。 【制作】 1.把当归洗净,党参洗净,切片;子鸡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姜拍松,葱切段,红枣去核。 2.把子鸡放在炖锅内,放...
-
陈可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三通两补”重要法则
芳香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分为芳香避秽、芳香解表、芳香化湿、芳香开窍、芳香温通等几个方面,其中芳香温通疗法即以芳香辛散、温经通脉之方药治疗寒邪内闭所致系列证候的最常用治法,也是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三通两补”重要法则之一。 研究显示,芳香温通方药具有温通经脉、畅达气血、缓解疼痛的功效,应用于胸痹、心痛类疾病的历史悠久。近年来芳香温通治法及其相应中药制剂在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并得到新的拓展,特别是该类制剂为亚硝酸盐类药物不耐受者及难治型心绞痛患者提供...
-
冠心病反复发作 从辨证方法论治
病例 侯某,女,80岁,退休工人,2012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月余。近2年,因胸闷憋气,心前区剧痛,先后三次住院,每次住院均因情志不遂,肝气盛、过于激动所致。住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衰Ⅲ°;陈旧性心梗;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慢性胃炎。 每次治疗好转出院,医生均开服多种治疗冠心病药物,如欣康、波立维、消心痛、拜阿司匹林、非洛地平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
-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冠心病经验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 娄某,男,58岁,2008年1月7日初诊。患冠心病、高脂血症10余年、出现房颤3年余。现时心前刺痛、胸闷、偶有夜间憋醒、惊悸胆怯,睡眠不实,眩晕,盗汗。动态心电图(DCG)示:房颤,频发室早伴成对。心脏超声示双心房扩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舌紫、苔薄白,脉结时促。 此为心脉痹阻,心神失养。治以活血化瘀通痹,养心安神定志。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生地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枳壳15克,川芎15克,柴胡15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党...
-
国医名师翁维良从瘀论治冠心病中药方
翁维良,男,1937年生,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名誉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第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多年,在心血管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诊疗中,继承郭士魁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以通为补”,善用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疑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后再狭窄、老年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扩张性心肌病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教授行医50余载,临床经...
-
冠心病心绞痛 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现代医学对该病有特效药物来缓解心绞痛,但常易复发,纠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往往也不理想。笔者近年来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 杨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0月就诊。 主诉: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疼,气短1年,加重1周。患者近日因劳累后在工作中自感心前区阵阵隐痛,疼痛时牵至左肩背部,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1~3分钟;并伴有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懒言,面色白,全身凉汗。 舌暗...
-
太子参麦冬治冠心病方
处方:太子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加减:胸闷心痛,舌暗者,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蒲黄(包煎)、五灵脂各6克; 惊悸眠差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各15克,合欢皮10克,柏子仁8 克; 心律失常、早搏,舌淡,脉结代者,加炙甘草、玉竹各15克,阿胶(烊化冲服)10克,桂枝5克; 病窦综合征,四肢不温、肢体麻木,舌淡,脉弱者,加黄芪20 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桂枝、天麻、炙甘草各6克; 心房纤颤,心悸头晕者,加茯苓 15克,石菖蒲、柏子仁、远志各8克,琥珀粉(冲服)2克。 用法:每日.1剂...
-
治冠心病心绞痛 五参顺脉方
毛德西,男,1940年生,河南省巩义市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其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 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载,通晓中医经典及各家学术思想,学验俱丰,医德高尚。擅长治疗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对疑难杂病辨证入微。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组成:西洋参30克,丹参30克,北沙参30克,苦参30克,...
-
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被视为“人类第一杀手”,患病率逐年上升。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关键是要让患者真正理解慢性疾病的危害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冠心病作抗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因与居民距离最近,可以连续性观察他们的疾病与健康情况,在冠心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冠心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长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防治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最好。 我...
-
临床上内关穴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穴位
【穴性特点】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别,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 该穴在大陵穴后二寸两筋间。具有清泄包络、 舒膈理气、调畅气血、宁心安神之功,可以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多种病症,是临床常用的穴位。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心悸、心痛、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哮喘、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等。 【操作技法】 直刺0.5~1.5寸,可透外关。感应局部酸胀麻木可扩散至指端。 【诊疗现场】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
春夏之交时节 预防冠心病
春夏之交,气温变化多端,忽冷忽热,时风时雨,风速、温差、大气压等都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这样的时节,极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这种变化多端的气候极易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冠心病的病人病情恶化。 专家介绍,春夏之交时节,气温逐渐变热,天气潮湿多雨,由于气温升高,人的汗液会增多。出汗多容易导致人的血液变得黏稠,在血管内的运行速度减慢,加重心肌缺血。室内外温差大容易造成心脏短时间内的收缩,可能诱发心肌梗塞。而且春夏之交,人的情绪也很容易烦躁,导致...
-
用气血理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廖家桢(1930年7月—2014年2月),福建省长汀县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首都国医名师。曾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德国魁茨汀中医医院首任中方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长达50余年,率先应用中医气血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倡导病证结合研究,应用现代技术阐述“心气虚证”的科学内涵,是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和积极的推动者,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