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 第3页
- 
	
	
处方生黄芪 治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不明原因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升高,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该病未经特异性靶向治疗的患者自然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仅2.8年。现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波生坦是一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患者自3月19日起服用此药。 2013年3月26日初诊:周某,女,35岁,诉自小活动量较同龄人小,2013年2月每步行约100米后,出现胸闷憋气、乏力,伴头晕,视物模糊,双下肢水肿,咳嗽,夜间不能平卧。患者于2013年3月12日于某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
 - 
	
	
名老中医益肾填精法 治脑动脉硬化症
张继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 学齐鲁医院杰出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名 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现将张老治疗脑动 脉硬化症的经验介绍于下。 张老认为,脑动脉硬化症属本虚标 实之证,本虚主要为肾虚,标实主要为 痰浊、血瘀。临床上张老师常使J{】益肾 填精、益肾通络、益肾化痰法治疗本 证,收到良好的疗效。 一、益肾填精法 适用于单纯肾虚患者,表现为头昏 耳鸣,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 力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张 老以自拟益肾健脑汤治疗。...
 - 
	
	
治心悸 脑动脉供血不足方
处方:桂圆肉、柏子仁、酸枣仁各 20克,丹参、黄芪、党参各15克,生地、熟地、炒白术各10克,柴胡、白芍、枳实、川芎、当归各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安神。 主治:心悸,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喜叹息,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弦。 孟凡 治脑动脉供血不足方 处方:黄芪、葛根、鸡血藤各20 克,地龙、丹参、川牛膝各12克,半夏、 当归、川芎、赤芍、陈皮各10克,甘草 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
 - 
	
	
疾病之源 动脉硬化预防胜于治疗
动脉硬化是动脉发生了一种非炎症性的病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甚至堵塞,造成组织和器官缺血甚至坏死,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肾脏病、颈椎病、间歇性跛行等。因此,动脉硬化被称为引起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和加重,但不能因此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患此病。最近报道,有20多岁青年甚至5岁儿童患了该病的报道。该病的发病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发病和加重,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
 - 
	
	
清肝活血治颈动脉硬化斑块验方
西医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弹性减低的原因,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前驱因素和重要病理环节,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因此早期发现,尽早治疗本病,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本病的早期治疗,可起到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虽无“颈动脉斑块”病名,但其证候则在历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多散...
 - 
	
	
主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发作性眩晕 息风止眩汤
沈舒文,男,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陕西省首批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曾兼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2015年被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博士专业学位导师。他带领的工作室200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编著有《内科难治病辨证思路》《沈舒文疑难病症治验思辨录》等,擅长治疗脾胃病、肿瘤等。 组成:龟板20克(先煎),山萸肉15克,天麻15克,僵蚕10克,白蒺藜15克,石菖蒲1...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全世界有超过1亿7 000万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3亿6 600万。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尿病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能导致所有主要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颈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相比未患有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有缺血病症,并且损伤该缺血部位的功能。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是预测外周动脉疾病的程度和发病率的重要指标,英国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每增加1%,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8%,并且病死率、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截肢率均有所增高...
 - 
	
	
剔络化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陈旧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 是眼科临床急症 [1 ] ,是一种致 盲性眼病,主要表现为视力骤减或视野缺损。因血 栓形成、动脉痉挛继而栓塞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供 血中断,引发视网膜组织大面积缺血 [2 ] ,进而缺 氧、变性、坏死,对视功能有毁灭性的损伤。灵长 类动物视网膜中央动脉缺血超过 97min 时,视功 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3 ] 。从解剖学分析,视网 膜中央动脉作为颈内动脉的一个分支,属于终末动 脉,彼此之间无吻合支,它与脑部的其他...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守中药方加减
患者某, 男, 57岁, 杭州人。 2015年10月29日初 诊。 患者因行走不稳、 健忘1月余就诊。 10月3日浙江 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头颅MRA检查提示: 双侧 大脑前动脉走行迂曲, 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症 见: 行走不稳, 其妻搀扶, 健忘, 反应怠慢。 两尺虚 浮, 舌苔薄质红。 西医诊断: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中医 诊断: 瘖痱病; 此属肾之阴阳俱虚, 髓海失养, 拟地 黄饮子法。 处方: 熟地黄20g, 山茱萸12g, 麦冬12g, 五 味子5g, 上等铁皮石斛10g, 肉桂3g, 制附子6...
 - 
	
	
山东名医治冠状动脉狭窄经验
山东名医辛松峰博士是三代 御医之后赵绍琴先生的弟子。辛博 士治学严谨,诊疾有方,辨病辨证, 审因论治,不仅善治疑难杂症,更 善治明确诊断较难治疗的病症,尤 其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疗效 卓著。 冠状动脉狭窄是由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狭窄后导 致心肌缺血,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也就是冠心病。冠状 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 心绞痛,重者可致心肌梗死,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辛松峰博士运用中 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 疗效,现将辛博士治疗冠状动脉狭 窄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学并无冠状动脉狭窄...
 - 
	
	
桃核承气汤治疗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症
患者某, 男, 53岁, 2015年9月3日初诊。 主诉右大 腿疼痛间歇性跛行5d。 现症见: 右下肢及臀部疼痛, 不走路时腰腿部疼痛比较轻微, 行走时或上楼梯则 下肢酸胀疼痛加重, 常出现间歇性跛行, 患处发凉、 压痛、 麻木, 感觉异常, 大便秘结, 舌质淡红, 左舌边 有些瘀点, 舌苔薄白, 脉弦涩。 西医诊为动脉硬化性 血管闭塞症。 中医诊为脉痹, 证属脉络痹阻, 气血不 通。 治以破血祛瘀, 缓急止痛, 方用桃核承气汤合芍 药甘草汤化裁: 桃仁、 大黄 (后下) 各12g, 芍药40g, 延 胡索30g,...
 - 
	
	
防动脉硬化食疗三方
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 病、多发病。它是由于动脉发生了 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改 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 性和使动脉管腔缩小的一种疾 病。实践证明,治疗动脉硬化除了 口服药物、进行适当的运动外,通 过饮食进行治疗也是一个有效的 方法。下面就介绍三则对动脉硬 化有防治作用的食疗方。 一、玉米木耳粥 原料:玉米0.15公斤,黑木 耳15克,粳米0.1公斤。 制法:黑木耳用冷水浸泡,待 泡软后将其撕碎。粳米、玉米加水 同煮成粥,然后加人黑木耳煮熟 即可食用。 功效:玉米油中含有不饱和 脂肪酸,能抑制...
 - 
	
	
防治脑动脉硬化食疗二方
脑动脉硬化是指大脑动脉粥 样硬化,继而引起慢性脑供血不 足、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手足 发麻、头痛眩晕等,甚至会导致痴 呆的发生,还是引发脑梗塞、脑出 血的重要因素。而食疗药膳对于 防治脑动脉硬化能发挥很好的作 用。下面简单介绍二则食疗方。 一、三七葛根羹 材料:三七粉3克,葛根粉50 克。 做法:将两者人碗混匀,冲人 沸水,调成羹状。当作早餐食用。 功效:三七有补气、增加脑活 力的作用;葛根可扩张脑血管,改 善脑部血液循环,确保大脑供血。 本方能补气活血,改善脑部供血, 可改善脑血管硬化引起的头昏耳 鸣等...
 - 
	
	
大动脉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大动脉炎是周围血管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为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头臂 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和肺动脉型, 临床多以局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为主要表 现,发病多见于年轻女性,男女患病率约 1∶ 4 [1 ] 。 1 西医治疗 1. 1 药物治疗 约 20%的大动脉炎呈自限性,疾病早期、活 动期以及配合手术治疗时,药物治疗为首选,包 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血小板药以 及降压药等药物治疗。激素是大动脉炎活动期的 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一般口服泼尼松 1 mg...
 - 
	
	
动脉粥样硬化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治疗心血管疾病 医圣张仲景在 《伤寒论》中提出了很多独具 特色的学术思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理论源于 其中。笔者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的诊疗为 例,论述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在心血管疾病治 疗中的应用。 1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概念 寒热并用,指将分属于寒热两性的药物配合 应用,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攻补兼施,是于 攻伐药物中加入补益之剂,以期达到祛邪而不伤 正,扶正与驱邪并举的目的 。 《类经》曰 : “阴阳 者,一分为二也。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疾病亦如 此,有正...
 - 
	
	
分期食疗防治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因素,主要与血管的衰老有 关,可分为四个阶段。针对动脉硬化 的四个阶段采取不同的食疗措施, 会明显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一、降脂、降胆固醇一黑木 耳、南瓜、黑芝麻油。动脉硬化初期 症状为身体发胖、易疲劳、记忆力下 降、喜食高脂食物、体内甘油三酯高 于正常水平。 黑木耳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加 快体内胆固醇的分解和排出。建议 每周食黑木耳2~3次。南瓜能显著 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 糖尿病动脉硬化初期患者效果更 佳)。建议每周至少食用两次南瓜米 饭。...
 - 
	
	
中医辨证综合分析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存在问题与对策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 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因血管动脉内膜粥样硬化 斑块的形成, 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发生肢体血液 循环障碍, 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 此病属于中医 “脱疽” 范围。 尽管中医药治疗该病确有疗效, 但在 辨证标准之间、 学术界之间、 辨证标准与学术界之 间, ASO辨证均存在较大差异, 不利于临床经验的 借鉴和推广 , 以及新药研发。 因此, 有必要全面考察 ASO辨证构...
 - 
	
	
从痰瘀立论探讨分期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累及 全身动脉血管的退行性、 增生性和炎性病变。 颈动 脉粥样硬化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CAS) 与心 脏的冠状动脉、 脑部血管、 肾动脉的粥样硬化有着 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 要原因之一 [1] 。 颈动脉位置表浅, 易于探及检查, 作 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 “窗口” , 可用来判定AS整体 情况。 CAS可能造成颈动脉狭窄, 引起颅内血管的狭 窄、 阻塞或斑...
 - 
	
	
中药外洗巧治下肢动脉硬化
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见 患肢肿胀、顽麻、疼痛、发凉,间歇性跛 行,皮色暗滞或见核硬结,肌肤甲错,头 晕头重,胸闷脘痞,食欲不振,泛吐痰涎, 久病而形体不瘦,舌胖色暗,或见瘀斑, 苔白腻,脉沉弦滑,趺阳脉、太溪脉搏动 微弱或消失。临床用中药外洗疗效好。 治疗方法 川芎、当归、金银花、生蒲黄、姜黄、 地龙、五灵脂、香附、秦艽各10克,艾叶、 红花各20克,鸡血藤、虎杖、大黄、瓜蒌、 石菖蒲各30克。将上药煎煮取汁3000 毫升,放入足浴盆中,加入适量温水。水 温保持在35。45~C之间,水位以浸泡至膝 以下...
 -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多累及大、中动脉,多被认为是脂质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现代医学认为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炎症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血脂水平的升高尤其是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目前临床中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药物仍为降脂类药[2]。但这些药多被证实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寻求对本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仅局限在脉本体的病变,还与其他脏腑功...
 - 
	
	
唐蜀华运用“瘀热”理论辨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血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ACS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瘀、热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瘀包括血瘀和瘀血,前者指血液运行迟缓,血流不畅及局部不通,是一种病理状态,而瘀血是一种病理产物,二者可互为因果。血瘀之甚可在局部造成瘀血,一旦瘀血形成,阻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