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益气汤 第7页

益气汤 第7页

  • 治泌尿系感染 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泌尿系感染 补中益气汤加减

    病例:厉某.女性,40岁。患者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近 2天加重。曾服西药治疗好转,但遇劳即复发。刻诊:少腹及阴部坠胀,精神困惫,乏力,食少,心慌,舌淡,脉细。尿常规:蛋白(一),脓细胞(+),红细胞(+)。辨证为中气亏损,膀胱气化不利。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5克,山药20克,蒲公英 15克,党参、菟丝子、五味子各10 克,炒白术、升麻、柴 胡、茯苓各10克。每 日1剂,水煎分3次 服。 服上方5剂后,尿 道症状消除,乏力、食 少症状好转,查尿常规 正常。继服补中益气丸 2瓶以巩固疗效。 点评:本病属中...

  • 名医李东垣 创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盂肾炎

    名医李东垣 创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盂肾炎

    古代名医李东垣所创之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甚广,疗效确切。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盂。肾炎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均经临床确诊,具有泌尿系统感染史,发热,腰痛,尿频,尿急,肾区有叩击痛。其中男性4例,女性34例;年龄15~68岁;病程6个月~1年者20例,l~2年者13例,大于2年者5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及中气不足(少气懒言,食少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症状;伴少腹疼痛者24例,发热16 例,恶寒18例;尿蛋白(+)者5例; 28例患者尿细菌培养呈阳性...

  • 小儿急性肾炎血尿 予三仁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小儿急性肾炎血尿 予三仁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攻补兼施法”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恢复期血尿的临床应用 小儿急性肾炎起病急骤,伴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有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症状的肾小球疾患[1]。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肾炎病名的记载,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于“水肿”“血尿”等范畴。小儿急性肾炎恢复期若调治不当,可致疾病迁延难愈,临床多见血尿、蛋白尿经久不消,并伴有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医药辨证施治疗效确切,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1 病因病机...

  • 颈性眩晕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颈性眩晕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患者因长期伏案,又不注意姿势,渐觉颈项酸楚,经常头晕,又因工作繁忙劳累病情加重,其舌质淡苔白,舌边少许齿痕,脉细。四诊合参,郭剑华辨为“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之眩晕病,结合颈椎MRI检查,确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以针刺加推拿手法,再配以补中益气汤调理,共达健脾养胃、益气升阳之功,临床效果显著。   袁某,女,44岁,行政办公人员,2009年03月28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颈项酸痛伴头晕5年余,加重2天”前来我院就诊。患者因工作原因长期久坐伏案,又不注意...

  • 头晕伴有头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头晕伴有头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陈某,女,54岁,于2016年2月26日初诊。主诉:头晕伴有头痛1月余。患者现面色黄暗,头晕头痛,目不欲睁,目开则觉晕甚,胸闷痛,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反酸,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既往史有高血脂、慢性胃炎、乳腺癌化疗术后病史。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头晕乃因中气不足所致,治当健脾益气,宽中和胃,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生黄芪20克,潞党参15克,炙甘草5克,广陈皮10克,北柴胡10克,广升麻10克,石菖蒲30克,炒白术15克,怀山药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 肠结核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肠结核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舒某,女,25岁。三年前 因患左髂骨结核在某医院 手术治疗痊愈。同年5月出 现午后低热,腹泻与便秘交 作,伴腹胀、肠鸣、矢气较 多,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 便日行3~4次。血液常规检 查:血红蛋白9克/升,红细 胞350万个/毫升,白细胞 6500个,毫升,淋巴细胞 5l%,血沉37亳米/小时。并 作钡餐检查,发现钡影跳跃 征阳性,确诊为肠结核。曾 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近5天 来诸症加重而就诊。 刻诊: 视其形瘦,面色萎黄,舌淡、 苔薄黄;询其头晕少气,食 欲甚少;诊其脉细弦无力。 细审脉证,此属中气不足, 肝气横...

  • 支气管扩张肺气肿 主方补中益气汤合千金苇茎汤

    支气管扩张肺气肿 主方补中益气汤合千金苇茎汤

    王某,女,76岁。2014年4月1日初诊。患者咳嗽,咳黄痰,乏力。舌紫暗,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肺气肿。 病机:中气不足,痰浊蕴肺。 治则:补脾益肺,化痰通络。 主方:补中益气汤合千金苇茎汤:生黄芪60克,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陈皮15克,升麻3克,柴胡3克,当归15克,炙甘草10克,芦根6克,桃仁10克,冬瓜子15克,黄芩30克,桔梗15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4年4月8日):服药期间外感,现口干裂。上方...

  • 治脆性糖尿病 方为清暑益气汤加味

    治脆性糖尿病 方为清暑益气汤加味

    患者,李某,女,65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8年”入院治疗。自2015年始,经常出现凌晨低血糖发作,血糖约3.5~4mmol/L,昼夜血糖波动仍较大,空腹4~1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15mmol/L。当时治疗方案为“诺和锐30注射液:早18单位、晚10单位,拜唐苹:50mg,1日3次,二甲双胍:0.5g,1日2次”。查HbA1c 9.2%。C肽:空腹0.1ng/ml,餐后2小时0.3ng/ml。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肌电图示: 左右胫神...

  • 江红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经验

    江红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经验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衣永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江红 关键词 江红;补中益气汤;痰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 江红教授师承国家名老中医查玉明,深受查老学 术影响,苦研经典,善用经方指导临床。笔者有幸跟 师期间,见江师巧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 消渴病痹症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心得兹诉如下。 探析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源自李东垣《脾胃论》,是甘温除热代 表方剂,被后世医家加减广泛应用临床。江师认为适 用补中益气汤症候群有两大特点,一则为“虚”,二则 为“热&rdqu...

  • 治慢性干燥性鼻炎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慢性干燥性鼻炎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病例:患者,男,25岁。患干 燥性鼻炎10余年,近5年加重。 夜间鼻塞,难以入睡,鼻前部有干 痂,并夹杂干血块,时有脓涕,口 中干苦,渴思冷饮,咽干而痛,目 眦俱红,眼球干涩,性急易怒,心 情烦躁,嘈杂易饥,手心常热,大 便干结,舌胖偏红,舌苔薄白,脉 弦。此属脾肺气虚,肝胆郁热,肺 阴受损。治以补脾肺,开鼻窍,清 肝胆,养肺阴。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党参、葛根、沙参各20克, 白术、苍耳子各10克,柴胡、黄 芩、甘草各6克,菊花、薄荷各5 克,细辛3克。每日1剂,水煎分 3次服。服12剂诸症消失而愈。...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

    王曼华教授,湖北省知名耳鼻喉专家,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50余载,曾参加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主办的全国中医耳鼻喉科进修班,深受其学术影响。王曼华辨治慢喉瘖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选取验案,以飨同道。 补中益气汤 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 肖某,女,46岁,2012年2月10日初诊。1月前因与他人大声争吵后出现声音嘶哑,初起为间歇性,未予重视,后发展为持续性。患者平日声低懒言,困倦乏力,晨起喜清嗓,偶有清痰,大便稀,一日2次,纳差,舌体稍大,边有齿痕...

  • 头痛,高血压病,补中益气汤加减

    头痛,高血压病,补中益气汤加减

    张某某 男 65岁 衡阳市人 患者自述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目眩,头空痛,挤按觉舒。经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高血压病”予以对症治疗,病情好转。自此常反复发作,每于劳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缓。一月前患者又因劳累后复发加重,经当地医院就诊,予以对症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治疗。现仍见:头晕目眩,头空痛,挤按觉舒,精神欠佳,神疲肢软,少气懒言,易汗出,纳呆,面色恍白,大便溏薄,小便调。 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弦,BP155/100mmHg, 中医诊断:头痛 辩...

  • 眩晕型颈椎病按丁锷喜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炒枳壳

    眩晕型颈椎病按丁锷喜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炒枳壳

    全国名中医丁锷学验俱丰,擅治骨伤科疑难病症,尤对颈椎病的辨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丁锷认为眩晕型颈椎病的发生属虚者居多,或虚实夹杂,但总以虚为本。临床上,丁锷将眩晕型颈椎病辨证为两型:中气不足型和痰湿中阻型。中气不足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以燥湿化痰治其本。今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中气不足型 李某,男,38岁。因头晕,颈痛3年余,于2001年10月8日就诊。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查颈椎生理活动度尚可,C4、5棘突处压痛,侧方压顶试验阳性,颈椎正、侧、左、...

  • 补中益气汤对腹泻辨证为脾虚为主

    补中益气汤对腹泻辨证为脾虚为主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是中医方剂里有名的补益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原方药物组成: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临床治疗疾病较多,如眩晕、低血压、脏器下垂等等。笔者在对一些腹泻患者治疗中发现,补中益气丸对一些特殊类型腹泻有较好的效果。补中益气汤原方本来就注明对久泻便溏有治疗作用。但是笔者在临床发现有一种特殊腹泻患者,主要表现患者饮食正常,大便次数增多,但是大便不溏泄,每日3~5次,伴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而且几乎每次早中晚...

  • 发热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

    发热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

    刘某,男,7岁。缘患者6月16日突然发病,高烧至39.6℃。急入某医院住院治疗,诊为“小儿夏季热”。经打针、服药(用药不明。家属代诉:打了消炎针,吃了退烧药)连用3天,患儿体温仍在38.6℃~39.4℃之间。家属心急如焚,携患儿自动出院,求治于余。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气血。患儿精神疲惫乏力,口渴心烦,舌红而干,脉大而虚。 诊断:发热(暑热伤气,耗伤津液)。 治则:清暑泄热,补气生津。 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西洋参10g,石斛10g,麦冬10g,知母10g,...

  • 恶性肿瘤耳鸣 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治之

    恶性肿瘤耳鸣 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治之

    杨某,男性,65岁,2018年3月30日初诊。右中肺腺癌根治术后5月余,病理诊断为:右中肺腺癌(pT1N0M0),术后未行其他治疗至今。近期复查癌胚抗原:11.75ng/ml,胸部CT示:1.右肺门及剑突下肿胀,右侧胸腔少量积液;2.右上肺多发磨玻璃样结节,与前片大致相仿。刻下:患者诉耳鸣日久,晨起及午后明显,声音绵绵不断,偶有两耳闭气,活动后加重,伴神疲乏力,活动后气短。夜寐梦多,不易入睡,纳呆,口淡无味,腹胀,大便偏溏,日行3~5次,或有大便排出不畅,小便正常。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脉濡。 脉濡...

  • 补中益气汤加天麻治脑供血不足

    补中益气汤加天麻治脑供血不足

    王某,女,67岁,2011年10月8日初诊。患者身体一般情况正常,略有气虚,有轻微冠心病及胆囊炎病史。因近半年来家中事务突然增加,操劳过甚,20天前出现头目眩晕,如稍微劳动,或入拥挤人群处,眩晕更为明显。有时走路也不甚稳便,胸闷不舒,微觉心下痞气,自述“缺氧”,常叹息方觉舒展,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饮食情况一般,常咯白色黏痰。住院全面系统检查,除左侧颈动脉有硬化及弯曲外,各项结果均正常。曾服活血化瘀方药,眩晕略有加重,又服用补中益气汤,亦未见效果,舌淡暗苔薄白微腻,脉沉弱少力。 治则...

  • 口腔溃疡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复发性口疮方拟黄芪建中汤

    口腔溃疡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复发性口疮方拟黄芪建中汤

    复发性口疮,中医称“口疳”。因患者大多有口舌灼热疼痛、舌红等热症,故病因以火立论。《丹溪心法》说:“舌上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圣济总录》也说:“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口疮。”所以一般认为口舌溃疡不是“心脾有热”,便是“阴虚火旺”,治疗亦大多以甘寒、苦寒为主。如导赤散、泻黄散、凉膈散、知柏地黄丸之类。 然笔者在临诊中发现,实证固可用寒凉,虚证则非仅阴虚,有些时发时愈...

  • 从六经太阴中风病传解读东垣清暑益气汤

    从六经太阴中风病传解读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是一首传世名方,笔者早期应用此方也基于仅仅分析此方中各味药的功效构成,而忽视了病机浅深、虚实、寒热错杂的状态,以致不能充分体会此方之奥妙。近期,笔者立足六经辨证体系下太阴中风病传分析此方内涵,茅塞顿开,临床应用疗效亦更加确切。现整理一则医案如下。 陈某,女,48岁,2022年5月27日入院。主诉:反复发热2年余,再发6天。患者2019年因反复发热被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予护胃、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后仍反复发热,服用中药治疗,间中仍易出现发热。2021年6~7月因“尿路刺...

  • 治血液病发热 明辨补中益气汤与升阳散火汤方证要点

    治血液病发热 明辨补中益气汤与升阳散火汤方证要点

    血液病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起病,且发热可出现在血液病的任何阶段,患者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有寒战,出汗较多。若合并其他病邪侵袭,则可出现高热伴畏寒多汗。血液病低热一般多为内伤发热,治疗内伤发热应根据不同的证侯、病机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以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正如《景岳全书·火证》所说:“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固其法也。然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而...

  • 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补中益气汤系李东垣《脾胃论》名方,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获奇效。现举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一、盗汗:秦某,男,45岁。患者夜间盗汗已1年余,前医予知柏地黄丸治疗近半年,未见好转。近期因工作繁忙,盗汗日甚,每于睡中汗出,至睡衣湿透,醒后方止。刻诊: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少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中医诊为“盗汗”,辨为中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失内守之证。予补中益气...

  •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

    来源: 《温热经纬》。 处方: 西洋参5克,石斛15克,麦冬9克,竹叶、荷梗、知母各6克,黄连、甘草各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西瓜青皮)30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治疗暑热气津两伤证乙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 补中益气汤治皮肤病新用

    补中益气汤治皮肤病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临床中用治某些皮肤病,获效显著。 一、阿夫他口炎:贾某,男,37岁。上下唇内侧发生5处约绿豆粒大圆形浅溃疡,表面凹陷,上覆浅灰色薄膜,边缘淡红,疼痛进食尤甚,张口时流清稀涎液,反复发作半年余。其间曾用清热泻火中药,数种维生素类西药内服外用治疗未愈。患者述其近几个月来肢体倦怠乏力,口淡乏味,纳食不香。察其唇色萎黄不泽,舌质淡,苔白,脉弱。诊断:阿夫他口炎(口疮)。辨证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 补中益气汤方解 配方与功效

    补中益气汤方解 配方与功效

    补中益气汤。 黄芪劳役病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以上各五分。人参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酒洗,白术,以上各三分。 这是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的本来面目。 方中黄芪、炙甘草用量最大,各用5分,不足2克。劳役病热甚者始用1钱,3克多。升麻、柴胡与人参、橘皮、当归身、白术等量,各用3分,不足1克。1剂药的总剂量是10克左右。 用补中益气汤,1剂药10克,对现在的临床通常是不可能的。 当然,咀、顿服对用量有一定的影响,药材质量对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后世医家使用补中益气汤,有剂量渐增趋势。赵献可在《医贯...

  • 清暑益气汤 详解

    清暑益气汤 详解

    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迟病虽互换少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 诸症表现不一,但都是由气虚湿热引起。 李东垣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血”病、“气”病,不好理解,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血分病”...

  • “清暑益气汤”方剂历史有两个

    “清暑益气汤”方剂历史有两个

    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有清暑益气汤一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中亦有清暑益气汤一方。虽然名字相同,但二者的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和主治亦不同。 王氏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而引起的热性病的常用方剂,方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对暑热仍盛,气津已伤,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少而黄、体倦少气、神疲乏力、脉虚无力等症有较好疗效。因为病症中有暑热仍...

  • 田淑霄运用补中益气汤经验

    田淑霄运用补中益气汤经验

      田淑霄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田教授临床善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确切。笔者有幸跟随田教授学习,略有心得,浅述如下。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原为主治脾胃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病由脾胃中气不足而起,治疗当补益脾胃元阳之气,升阳举陷,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即为四君子汤之意,补中健脾,益气和胃,大补脾胃元阳之虚。黄芪补气于外,扶助卫气向内以固中气;党参补气于内,鼓舞中气而向...

  • 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方出李东垣《脾胃论》。方由炙黄芪15克,人参、土炒白术各12 克,当归9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柴胡、升麻各3克组成。用时,加水适量,文火缓解,取汁分3次服。 上方之制,其旨本于《内经》“损者益之”, “劳者温之”。因为东垣认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气伤则中气不升,或反而下陷。中气亏损,营血亦弱,遂生火热。“火与元气不两位”,“元气盛则火自灭”。应补益脾胃之气,并升举下陷之气。故东...

  •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之比较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之比较

    三方均有补中益气健脾的作用,主治脾胃气虚症。 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的基础方,作用平缓,一般治脾胃气虚之症,常以此方为主加减运用,如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等都是四君子加味治疗脾胃气虚的方剂,根据不同的兼症而加用不同的药物。本方亦可作为病后体虚调理之剂。 参苓白术散是四君子加 理气健运、醒脾开 胃的陈皮、砂仁,渗 湿健脾的薏苡仁, 健脾补中的山药、扁豆、莲子肉以及宣肺止咳的桔梗组成。其补中作用较四君子为强,兼有去湿止泻,化痰止咳作用,主治脾胃气虚而兼湿邪较甚者,常用于脾胃气虚挟湿的泄泻,以及痰湿咳嗽。 补中益气汤由四...

  • 升麻柴胡与补中益气汤

    升麻柴胡与补中益气汤

      1979年5月,余诊治一女性患者。患者述其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肢体软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日2~3次,少腹胀闷不适。舌淡苔白,脉虚弱。   诊为中气不足。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陈皮6克,炒山药18克,炒薏仁12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此方连服10剂,病情时有好转,但总不能痊愈。余欲改方另用,即与家父商讨。家父观方刻许,提笔作处方修改:只动二味药剂量,即改升麻2克,柴胡3克,嘱患者连续服用3~5剂。患者服药...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