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第2页
-
治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方
方药:党参15克,黄芩20克,木香、地榆、砂仁、炙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剂,每日1次。如泄泻甚者加薏苡仁、马齿苋;食滞者加炒山楂、麦芽;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巴戟天。 方法: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侧卧位,两膝屈曲,臀部置床边,臀下塑料布;选用14-16号导尿管或细肛管,用石腊油润滑管头,轻轻插入肛门约20-25厘米,将药液缓缓注入肛门,药液在肠道内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 注意:药液的温度以38℃-40℃为宜,温度太低,易刺激肠粘膜引起肠蠕动加快,将药物排出,达不到保留灌肠目的。...
-
溃疡性结肠炎多是湿邪为患 治法清肠止血
•溃疡性结肠炎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其邪有湿热、寒湿之异,病性多为虚实相兼,经主气,络主血,发作期黏液便湿热蕴肠邪在经,脓血便湿热伤肠邪入络。发作期邪壅肠滞,要扭转病势由滞转通,宜导滞不宜涩止;缓解期有泻泄不止者脾肾俱亏,少邪无滞,肠滑谷流,须扭转病势由通转固,宜固涩不宜通滞;当便滞与便稀同时并见,通滞与固肠兼用。 •清湿热黄连、黄柏、椿根皮很有效,化脓血白头翁与炒蒲黄、地锦草常相配,大便白冻化寒湿,肉桂与黄连、木香常同用,腹痛泻肝破气血,泻肝用芍药甘草汤,破泄用三棱、莪术配...
-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 化浊解毒是基本治疗大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其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总体疗效仍不理想,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独具特色,逐渐受到重视。李佃贵从浊毒论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 浊毒证是指浊毒侵犯人体而出现一系列浊毒内蕴的病证。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从典型症状、舌象、脉象、颜面五官征象、排泄物及分泌物等进行辨证。①典型症状:慢性复发性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②舌象:舌质红或暗红或紫红等;...
-
龚雨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龚雨萍主任从事中医脾胃内科临床与实践 30 余 年, 在治疗慢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等消化 道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近年来溃疡性结 肠炎的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 [1-2 ] , 目前已成为消化 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病。龚主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 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辨病辨证观点, 总结归纳出一套内 外联用的理论。2 年来, 笔者跟随龚主任临证学习, 可 谓受益颇多, 兹对龚主任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 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 腹 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
李佃贵治溃疡性结肠炎用药思路分析
李佃贵教授系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中医药高等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杏林悬壶 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对脾胃病颇有研究,擅治多种疑难杂病,其中对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完成了“胃痛宁胶囊的药理实验研究”等多项课题,并获得科技进步奖。代表著作有《中医浊毒论》、《绞股蓝的研究与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溃疡性结肠炎(简...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独到见解与治方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一种慢性 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病变常累及于直、 乙状结 肠, 可逆行向近段结肠发展, 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 肠, 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 腹泻、 腹痛等为主。本病 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病程迁延, 治愈难度大, 易反复 发作。近年来, 由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 生活习惯的改 变, 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本病虽尚无 根治之法, 但国内医家根据中医理论, 运用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将各医...
-
秦皮,石榴皮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药物
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并擅长从浊毒论治肿瘤及多种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诊李佃贵教授学习数月,现介绍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用一组对药,撷其精华,以飨读者。 “双皮”即秦皮、石榴皮。李佃贵教授临床运用此组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秦皮,别名:秦白皮,蜡树皮等,为木樨科植物白蜡树、尖叶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出自《雷公炮灸论》,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止痢,止带, 用于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
甘草养阴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的炎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UC病理表现为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通常先累及直肠,而后逐渐向全结肠蔓延。UC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至有癌变危险,其病因和治疗是近年来医学界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1,2]。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异常激活是导致UC肠道炎症持续性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直接因素,且该病具有反复、迁延难愈等特点。目前西医临床主要采用氨基水杨酸盐、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治疗,临床症状可有一定程度的...
-
刘凤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刘凤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 层, 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通常先累及直肠, 逐渐向全结 肠蔓延, 甚至累及末端回肠 [1 ] 。刘凤斌教授师承国医大 师邓铁涛教授, 为广东省名中医,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和“国家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 , 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从医30 余载, 精于 脾胃系疾病的辨证...
-
己亥年白术厚朴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案
张某,女,39岁。2019年2月26日就诊。患溃疡性结肠炎3年余。半年前复发,予甘草泻心汤治愈。今年春节后,因饮食不慎又复发。刻诊: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自述近10日,脓血便日15次左右,伴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纳呆,腹部喜温畏寒。曾就诊于消化科,口服柳氮磺胺嘧啶,美沙拉秦灌肠一周,疗效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右关沉弱,左关略弦。予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合四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治疗20余日,便脓血日7~8次,诸症略减轻。考虑到患者病情疑难且较重,予六己年司天方白术厚朴汤原方治疗。 处方:炒白术15克,厚朴9...
-
溃疡性结肠炎以溃结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直肠 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层,以溃疡为主, 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其病因和发病 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的特 点 [1] 。目前,西医治疗 UC 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ASA) 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多数患者经上述 药物治疗后病情可获缓解或好转,但有小部分患者对 这些药物不敏感或不耐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约 16% ~ 34% 患者存在激素抵抗 [2] ,病情迁延不愈。中 药溃结方是沈阳军区总医院王长洪教授治疗 UC 经验 方...
-
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等,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本,浊毒内蕴为发病之标,痈疡内生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分期、分阶段论治,发作期重在化浊解毒,缓解期重在健脾益肾,以期标本兼顾;强调辨病为先,以明确诊断,与证相合,宏微相参;将中药硬膏、隔物灸等方法用于UC的治疗,内外治法双管齐下,把握UC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调摄,治养于一体,缩短治疗周期,防...
-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内痈外治 张声生病案举隅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情迁延难愈,易于复发,且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张声生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30 余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方用药精妙,师古而不泥古,临证屡获良效。张声生教授认为本病与内痈发病十分相似,治疗上可从中医外科治痈的方法中汲取宝贵经验,当从“内痈”论治。笔者有幸随诊在侧,聆听教诲,...
-
浊毒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
国医大师们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他们不仅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也十分丰富,对中医临床专业人员学习借鉴有重要意义。原本四版“国医大师临证经验”栏目今后在五版刊出,将陆续刊登国医大师临床诊疗各类疾病的验案和体会,以益后学。 张纨 河北省中医院 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
-
溃疡性结肠炎 消托补3个治疗原则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不同程度等的全身症状,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李佃贵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本,浊毒内蕴为发病之标,痈疡内生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分期、分阶段论治,发作期重在化浊解毒;缓解期重在健脾益肾,以期标本兼顾;强调辨病为先,以明确诊断,与证相合,宏微相参;将中药硬膏、隔物灸等方法用于UC的治疗,内外治法双管齐下,把握UC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调摄,治养于一体,缩短治疗周期,防止复发。 治疗法则 中医外科学治疗痈疡分阶...
-
溃疡性结肠炎 从中医和西医角度对血瘀的关系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 UC) 与克隆恩病 统属于炎症性肠病,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 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等。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 本病治愈难度大, 且有癌 变风险, 属世界难治病之一。近年来, 许多研究发现 UC 患者体内血流缓慢, 血液流变性指标异常, 机体处 于血栓前状态, 血栓引起的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三大 重要原因之一 [1] , 这些正是 “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 共识”里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2]...
-
李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经验
李培教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随着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李培教授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对于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生复发倾向。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欧美发达国家多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近年来该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其病程...
-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清络饮方解
单兆伟,1940年生,江苏南通人,首届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早年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后又拜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习,长期从事脾胃病的证治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主要论著有10余部。 组成: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赤芍10克,炒白芍15克,当归10克,炒薏苡仁15克,炒扁豆10克,炒山药10克,仙鹤草15克,石榴皮10克,炒黄芩10克,炒枳壳10克,生甘草5克...
-
宁夏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多见腹痛 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甚或伴 有肠外多器官受损,体重减轻,心 动过速,发热,贫血,肠胀气。其病 程漫长,病变范围广,病情轻重不 一,多呈反复发作。朱西杰教授为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委员、宁 夏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 他通过对病因病机以及辨证用药 原则的深入研究,结合自身长期临 床实践,提出“通降止痛以治标,保 护肠黏膜以治本”的观点,配合自 拟中药方,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 效,现将朱西杰教授治疗溃疡性结 肠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的...
-
溃疡性结肠炎 芳香化浊与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与顾肺理肠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呈慢性的炎性反应状态,病变呈连续性,可累及直肠、结肠的不同部位,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UC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黏液脓血便、腹泻及里急后重等肠道内症状及关节、皮肤、眼、口腔、肝胆等全身性的表现。本病归属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本病患者因其所处缓解期或发作期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且本病具有病程长、易复...
-
溃疡性结肠炎辨治特色方药炒白术
全国名中医王坤根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临证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经验总结如下。 王坤根指出,UC病位在肠,同时与脾、肝、肾密切相关。脾虚肝郁、肾阳不足为其本,湿热、食积、瘀血为其标。王坤根治疗UC时,既综合考虑宏观与微观的辨证关系,又充分发挥口服给药与外用灌肠的优势,常取佳效。 辨治特色 健脾疏肝温肾UC患者脾虚肝郁、肾阳不足为其本,王坤根治疗UC首重健脾,健脾则用甘温,常取仲景健中法,用东垣补...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
溃疡性结肠炎为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涉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可有全身临床症状。患者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情绪过度紧张、焦虑者,免疫力低下和出现变态反应者,生活不规律者,具有遗传因素者。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属于比较棘手的疾病,西医认为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常用药有柳氮磺吡啶、硫唑嘌呤等。 中医辨证论治效果显著。兹举一例如下。 患者张某,女性,80岁,述患溃疡性结肠炎数十年,自30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