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 第451页

小 第451页

  • 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所以古代儿科医家主张小儿不要轻易服药,应运用综合疗法,内外兼治,因此,自古就有“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至理名言。下面我就举一个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例子。 2014年7月,我接诊了一个1岁多的女娃,女娃的妈妈一进诊室就说:“医生,我的孩子发烧已经50多天了,住了两次院,打了半个多月吊针,可这烧就是不退,请你一定想办法帮我孩子把烧退了。” 我翻开患儿病历,得知患儿从5月底开始出现低热,尤以早上明显,体温在37.8℃-38...

  • 青荷液灌肠治小儿外感发热 穴位按摩

    青荷液灌肠治小儿外感发热 穴位按摩

      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发热容易引起惊厥等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及时诊疗。   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已研制出多种抗病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但多属口服,虽有注射剂但可引起患儿的恐惧和痛苦;口服中药,患儿很难接受,有时还可引起患儿反射性呕吐。因而,开辟新的中药给药途径,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已引起众多医家和广大患儿家属的关注。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最近通过专家验收的《青荷液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提出,中药灌肠联合...

  • 治秋感冒二小方

    治秋感冒二小方

      1.鹿含草、甘草、桑叶、薄荷各12克,小儿量均减。用法:水煎服,日1剂。本方具有清热、利咽、止咳的功效,主治夏秋感冒。   2.黄芪30克,防风20克,鹿含草15克,岩白菜15克。用法:以250毫升冷水煎服,咳嗽严重者,岩白菜加倍用量,小儿量均减。本方具有固表、止汗、利咽润喉的功效,主治体虚感冒伴咳嗽、气促。...

  • 治秋季感冒 小儿感冒方

    治秋季感冒 小儿感冒方

    治秋季感冒方二则 方一 梨1个,薄荷6克,紫苏叶10克。先将薄荷、紫苏叶浸泡15分钟,再煎煮15分钟,然后把梨切碎放入煎液中继续煎5分钟,温服,每日1次。主治秋季感冒、口鼻干燥。 方二 梨1个,川贝3克,冰糖6克。先将梨去核,再将川贝、冰糖研碎后装入梨内,上锅蒸熟后食梨,每日2次,早晚各食1个。主治秋季感冒、燥咳鼻干。 治秋季唇炎方 麦冬、茯苓、薏米各10克,生地、白茅根各15克,黄连2克,水煎服,每日2次。 主治医师 马宝山 献方 治小儿感冒方 香薷、荆芥各10克,生石膏20克...

  •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治小儿表虚易感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治小儿表虚易感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之功能。主治气虚自汗,体虚感冒。 小儿表虚易感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证,其发病特点是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稍受风寒即出现感冒症状,严重者每月1~2次,甚至一周1次,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不仅可以诱发其它疾病,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小儿易感的主要原因是正气不足、肺脾气虚,故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这种情况,辨证使用玉屏风散,常获满意疗效。玉屏风散中用黄芪益气固表,扶助正气;炒白术健脾补气,以资生化之源,辅助黄芪益气固表;防...

  • 小儿伤风感冒中药外治疗法

    小儿伤风感冒中药外治疗法

    小儿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在中医称为“伤风感冒”,小儿感冒后,无论是风热或是风寒,治疗当用解表法,以辛温解表治风寒,以辛凉解表治风热。吃药打针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有几样中药外用疗法,既能达到治,感冒的效果,又能不吃药不打针家长们刁妨一试。 敷贴疗法:适用于风热感冒患儿.用鲜地龙10条放净碗里撒上适量白糖,地龙体液外渗而死后,加入适量面粉’,调和成膏,制成2枚直径约3厘米的药饼,分别贴患儿 卢门穴 、神阙穴处。每日贴2次,每次贴4~6小时 ,连贴2 -3日,即可有效。 推捏...

  • 小儿夏季热服麦甘蛋汤

    小儿夏季热服麦甘蛋汤

    夏季热是婴幼儿夏季特有的发 热性疾病。最突出的症状是长期迁 延且无固定型的发热,体温可达 38cc~40℃。发热可随气温而变化, 伴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这 里介绍一款验方,简便易行,无副作 用,患儿家长不妨一试。 方法:麦冬、甘草各9克,鸡蛋 2个,白糖少许。先将鸡蛋去蛋黄留 蛋清:再将麦冬、甘草加清水两碗, 文火煎至l碗,冷后将药汁倒入蛋 清内,加入白糖搅匀,分2次服完, 每日l剂。一般连服3~4剂。 李启浩...

  • 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可用小柴胡汤

    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可用小柴胡汤

      大寒过后,按五运阴阳学说已经进入甲午年。各地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但运用抗生素加抗病毒药治疗效果常不满意。   从五运六气理论看: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运太宫土运。详情见表1。   且少阴司天,应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素问·五常政大论》)。燥金之气起而用事,热就燥,温病必多。主要疾病有: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三之气:主客之气少阳相火与少阴君火相合),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热气下临,肺气...

  • 主治小儿外感发热鼻塞咽痛 幼科升降汤

    主治小儿外感发热鼻塞咽痛 幼科升降汤

    李乃庚,1939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精于儿科杂病,善用外治疗法。主编出版《小儿外治疗法》等学术专著8部,参加编写《实用中医儿科学》等医学著作5部,发表论文50多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专利2项。 组成:薄荷6克,连翘10克,钩藤10克,望江南10克,焦楂曲各10克,莱菔子10克,陈皮6克,蓬莪术10克,生军1克,蝉衣6克,板蓝根30克,甘草5克。...

  • 小青龙汤浴足 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详解

    小青龙汤浴足 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详解

    《伤寒杂病论》有丰富的外治法内容,近十余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而疗效颇佳。除对原著中的外治法拓宽应用之外,还将书中内服汤剂变为外用。清代医家吴师机长于外治法,其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临证时凡遇不愿服药者,或服药困难之病,便可把内服汤剂变为外用,亦殊途同归而取效甚捷。本文将小青龙汤浴足、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体会分述如下,与同道共赏。 小青龙汤释义 小青龙汤方证出现在《伤寒论》第40、41条,《金匮要略·...

  • 孙浩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特色药对

    孙浩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特色药对

    臣字门儿科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立足于小儿肺脏娇嫩,肺气不足,寒热虚实易于转化,遣方用药必须灵活应变。以下介绍数则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特色药对。 贝母化痰合郁金降气豁痰可开胃 钱某,女,4岁。体质健壮,较少患病。数日前忽染感冒,咳嗽,发热,但饮食嬉戏如常,近日身热较甚,无汗,咳声重浊,咯痰不爽,气息增粗,脘满嗳气,舌红,苔淡黄厚,脉滑数。证属痰食互结于胸,肺胃失于和降,治以清气肃肺、化滞祛痰。 处方:浙贝母6g,枯黄芩6g,连翘6g,杏仁6g,川郁金9g(开水磨如糊状,...

  • 感冒小方

    感冒小方

    组成及用法 阎王刺15克,加葱白两段,红糖少许,体虚加党参30克,咽痛加连翘15克,用水两碗煎至一碗顿服。 主治 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遍体酸楚,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者。 解析 此为贵州名医沈汉文的经验方。考阎王刺(贵州地方草药)为豆科植物云实根或根皮,辛温无毒,能解毒活血而治跌打损伤或毒蛇咬伤,而最善祛风散寒除湿,凡感冒风寒者,可用本方服之取微汗而愈。 治小儿风热型感冒方 板蓝根10-20克,生山栀10-15克,共研细末后,外敷肚脐...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感冒
  • 宝宝发烧小儿发热 一种中医外治法

    宝宝发烧小儿发热 一种中医外治法

    小儿易患感冒,尤其是宝宝一发烧,宝妈们便会手足无措,焦急万分,恨不得自己以自身代替。为了让宝宝尽快康复,妈妈们想尽了办法,但既不想总给宝宝吃药,也不想看着宝宝承受打针的痛苦。那么,除了吃药、打针之外,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都说国粹中医博大精深,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绿色健康的特点,疗效确切,容易被患儿接受,解决了儿童服药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副作用。 据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医院主任医师曹向东介绍,小儿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标准,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病程中。急性病多见有...

  • 小儿感冒冷热方 小儿易感低热方

    小儿感冒冷热方 小儿易感低热方

    小儿易感冷热方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主要以发热症状最为常见,体温多在37.5℃~39℃间,同时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病因为体质虚弱,阴阳失衡,营卫不调。 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用小儿感冒冷热方。 方药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2克,柴胡5克,黄芩5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疏风散热。 调护:若体温超过39℃,可予上方每日2剂服用,间隔2小时服药1次。或配合物理降温法,亦可采口服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尽量不要使用抗生...

  • 宣肺通腑补肾 审因论治小儿哮喘

    宣肺通腑补肾 审因论治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有因寒、因热、因痰、因虚之不同,可分别主以宣肺、通腑、补肾三法。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认为,小儿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治疗应注意宣肺而不耗气、通腑而不伤正、补肾而不腻膈。下面以医案的形式介绍孙浩在治小儿哮喘时对宣肺、通腑、补肾的具体应用。 宣肺以疏其表 赵某,女,2岁。哮喘因感寒而发,两日来,始则畏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咳嗽气粗,继则哮喘发作伴有痰声,喘甚时面色青滞、唇口紫绀,舌苔白厚,指纹晦暗不明。证属风寒外束,肺失宣和,痰气交阻,上壅气道,...

  • 治疗小儿感冒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入手

    治疗小儿感冒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入手

    感冒是小儿多发病,不但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还有两个特点,即易化燥化热、易夹食夹惊。而治疗则可从正治法和变治法两方面入手。 正治法 正治法是指感冒的基本治法。轻症主张避风、减少乳食、不服药,如需服药,“汗法”是中医治疗伤风感冒的总则,但只宜微汗,不可过汗,过汗则伤阴,一般用葱豉汤、桑菊饮、银翘散之类的即可。小儿感冒多用辛凉解表法,因起病多热,故真正用辛温法并不多。 感冒夹食不化的,不要强行进食,治疗当以解表清热、消导和中为主。 感冒夹惊者应在解表的基础上加镇静的药物。...

  • 纠正小儿贫血 及时补充营食疗方

    纠正小儿贫血 及时补充营食疗方

    小儿贫血主要与营养不足有关,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纠正贫血,病情会逐渐加重。小儿应多食用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如肉蛋类、动物肝脏、木耳、海带、虾、番茄、橘子、红枣等。下面推荐几个食疗方。 一、鸡肝芝麻粥 材料:鸡肝l副,鸡汤80毫升,大米 60克,酱油、研碎的熟芝麻各少许。 制法:将鸡肝放入水中煮,除 去血污后再换水煮10分钟后捞 起,放入碗内研碎。将鸡汤放人锅 内,加入研碎的鸡肝,煮成糊状。大 米煮成粥后,将鸡肝糊加入,再放 少许酱油和熟芝麻,搅匀即成。 用法:每日1次,随量服食。 功效:补血养...

  • 小儿感冒又名“伤风”认识“感冒”

    小儿感冒又名“伤风”认识“感冒”

    感冒发烧是孩子们最容易得的病,经常看见一家人抱着小孩子心急火燎地赶去医院,抽血、化验、输液、拿药,孩子哭加大人叫,忙得人仰马翻。 不过,好多人只看到了输液的便捷,却忽视了输液的危害。据统计,门诊输液的药物中70%含抗生素类的药物。大量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导致无药可用。 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还有不少地方的医疗机构也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政策,以回归合理用药本源。 孩子感冒发烧,真的必须去医院吗?真的一定要输液吗?...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 体温超过38.3 ℃,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诊断者[1]。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45例,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临汾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45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5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21例;年龄8~67岁, 平均 (42.3±2.3) 岁;病程最短3周, 最长1年, 平均 (21.2±5.7) d;...

  • 夏 季 解 暑 化 湿 小 单 方

    夏 季 解 暑 化 湿 小 单 方

    夏季,老幼体弱者受夜寒,或喜食 瓜果冷饮,很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轻 者全身酸懒不适,重者发热、头痛、身 痛、腹泻。有些小单方在夏季应用,解暑 防病效果很不错。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全 草,其味辛、性温,有散邪化湿、和中止 呕、理气开胃之功效,其水煎液还有抗 真菌、抗病毒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夏 伤暑湿、寒热头痛、胸脘闷胀、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用法为每次3~9克,水煎服。 如有鲜藿香更好,可加量至15~25克。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全草,其 味微苦、性寒,有发表祛湿、和中化浊、 解暑醒脾之功效,多用于治疗伤暑头...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 冻疮,慢性荨麻疹,腰腿痛,肛裂,小验方

    冻疮,慢性荨麻疹,腰腿痛,肛裂,小验方

    冻疮 生姜、当归、川芎各10g,同浸于500ml白酒中,1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ml,每天2~3次,直至治愈。 慢性荨麻疹 红枣250g,猪胰1个,食盐适量。加水炖熟,饮汤,吃猪胰、红枣,每天1次,2个月为1个疗程,适治慢性荨麻疹气血不足者。 窦性心动过速 炙甘草6g,五味子6g,麦冬9g,党参12g,淮小麦15g,牡蛎30g,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效果显著。 腰腿痛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20g,白芍6g,茯苓15g,杜仲15g,...

  • 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小儿发热的体会

    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小儿发热的体会

    六经辨证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 , 将人体对 疾病的反应状态分为六大类: 即太阳病、 少阳病、 阳明 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六种病理状态之间既有分 别, 又相互联系, 如有传经, 有并病( 一经未罢, 一经又 起) , 合病( 两经病同时发作) 等, 六经辨证理论为后世 医家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辨证论治思路。笔者体会, 此 理论在临床治疗小儿发热的过程中也同样具有指导 意义。 临床常见的小儿发热, 大致符合《伤寒论》 中的六 经辨证规律, 可分为三种类型: 太阳病型、 少阳病型、 阳 明病型。现分述...

  • 小儿耳热治验

    小儿耳热治验

    张某,女,5岁,2022年12月16日首诊。主诉:双耳间歇发热半年。现病史:家属诉患者自半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发热,发作时间段在夜间7点到10点,发作时双耳灼热色红,后可自行缓解,每日如是,其间患者就医后口服金叶败毒颗粒,可短暂改善,停药后又复发。平日多食凉食,食欲欠佳,大便时干时溏,不自汗,眠可,小便可,未有其他明显不适。舌淡,苔白厚腻,未持脉。 辨证:脾虚湿浊不化,湿郁化热阻于少阳经。 治则:健脾化湿,清宣湿热。 方用六君子汤、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减:党参6g,茯苓9g,炒白术...

  • 小儿暑热证 孙浩六鲜清暑汤

    小儿暑热证 孙浩六鲜清暑汤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60年,出版著作《孙谨臣儿科集验录》《医学存心录》,发表论文160余篇。 组成:鲜金银花...

  •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方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方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属中医“血虚”、“虚劳”、“萎黄”等范畴,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不一,然其根本病机在于脾肾亏虚。浙江名医魏克民有一方,以温肾健脾、益气生血立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愿以享同道。 处方:生黄芪30克,黄精15克,黄芩15克,仙鹤草30克,仙灵脾15克,仙茅30克,杜仲15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15克,墨旱莲15克,藕节15克,白及30克,茜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上9点以后服1次,下午3...

  • 伤风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伤风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时某,男,16岁。2016年10月24日初诊:诉间断性发热2周,加剧2天伴咽痛。患者2周前,因着凉感寒,开端发热,体温时高时低,一向动摇在38.6℃~39.5℃之间。因学习严重,为防止误课,于课余时间在社区门诊输液1周,以抗生素、抗病毒药为主。近2天,体温39℃左右,自觉输液不见好转,故找中医救治。刻下症见:发热、头痛、咽干、咽喉痛苦等,呕恶,舌淡苔略黄,脉浮。血常规成果显现正常。 确诊:伤风(少阳郁热,痰气郁结)。 治则:解郁清热、行气化痰。 方药: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柴胡30g,...

  • 介绍几个治疗贫血的小秘方

    介绍几个治疗贫血的小秘方

    贫血属于中医“血虚”、“萎黄”、“虚劳”范畴,以面色无华或萎黄, 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倦乏力,或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延期而至,舌质淡,脉沉细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贫血的发生,或因饮食失调,或因劳倦内伤,或因长期慢性失血,或因虫积,亦有情志所伤,阴血暗耗所致。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治疗贫血的小秘方。 穴位按摩 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

  • 小儿发热案 中医药用

    小儿发热案 中医药用

    小儿发热案 患者某,男,3岁,北京人,2011年7月14日初诊。 患者易感冒,平均每月1次,今日早晨发热38.5℃,无汗,微咳,时有脘腹疼痛;舌白略厚,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感冒,老师辨证为邪热壅肺,治宜清宣肺热, 方用麻杏甘石汤加味。药用:生麻黄6g,杏仁6g,生石膏30g,炙甘草3g,柴胡12g,黄芩6g,板蓝根15g,法半夏3g,浙贝母15g,僵蚕6g。3剂,日1剂,水煎服。 患者于2011年7月16日复诊,其姥姥告之服用2剂药后烧退咳止。现舌苔薄黄,脉滑数;此为烧已退,肺仍留有余热之...

  • 发热(邪阻少阳)方药:小柴胡汤

    发热(邪阻少阳)方药:小柴胡汤

    储某,男,61岁。2018年5月7日初诊。近10天,每天均继续寒热来往。伴胸胁满闷不舒,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大便不梗,耳似失聪,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脉弦缓。 确诊:发热(邪阻少阳)。 治则:宽和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柴胡12g,黄芩8g,生姜10g,大枣5枚,法夏10g,人参5g,陈皮10g。5剂。 患者服药3剂后,寒热来往已退;进药5剂后,康复。 患者因冰伏阳气,太阳之邪未解,邪陷少阳,故见来往寒热;一起伴见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明示邪传少阳。因为...

  • 中医教你来辩证风寒风热感冒 食疗小贴士

    中医教你来辩证风寒风热感冒 食疗小贴士

    什么是感冒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中医认为是因风邪侵袭所致,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该病全年都有,主要以冬末初春为多。流行性感冒又称时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是由感受温邪疫毒所致,症状较重,以头痛、发热寒战、周身痠痛、肢体乏力为主要特点。其流行的特征是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众多和流行过程短,一般冬春季节流行的机会较多。 如何自我诊断 √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