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957页
-
怎样治疗失眠 刺激疗法
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觉,然而到了老年,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由于长期的睡眠障碍,导致次日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的症状,这样的情况称之为失眠。睡眠障碍,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老年朋友。随着年龄增长,脑功能逐渐衰退,如果对睡眠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失眠情况因人而异,但是它都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就是可以通过调整生物钟,对大脑产生睡眠刺激来调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方式,失眠才能迎刃而解。 失眠对中老年人群危害颇深。据研究人员估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睡眠障碍的人高...
-
民间治疗头晕、眩晕验方
1.六棱菊30克,石仙桃30克,苍耳根15克,水煎服。治头晕、眩晕 2.白背黄花稔30克,鸡蛋1个,水煎服。用于头晕。 3.锦鸡儿花30克,天麻2克,水煎服。用于头晕,也可用于头痛。 4.麦斛30克,向日葵 15克,菊花10克,钩藤 10克,水煎服。用于头晕。 5.鲜三张叶全株15— 30克,煎水频饮。用于高血压头昏。 6.三铃子嫩叶10克,蒸鸡蛋吃。用于虚证头晕。 7.水杨梅60克,猪肉适量,加水炖,取汤煮青壳鸭蛋吃。用于老年头晕。 8.水杨梅30克,仙桃草30克,研末,每次服15 克,用肉汤或米汤送...
-
疏肝解郁散结祛痰 董峰治疗抑郁症
名医治抑郁症(肝气郁结)方 处方:柴胡、白芍、香附、川芎、郁金、青皮各10 克,枳壳15克,琥珀(研粉冲服)、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用于治疗抑郁症,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患者因忧思郁虑、气愤恼怒等情志刺激,使肝失调达,肝气郁结。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失眠,胸闷,胀满,不思饮食,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弦。 创方者:董峰 名医治抑郁症(气郁痰结)方 处方:木香、郁金、法半夏、陈皮、制胆星、茯苓、香附、石菖蒲、厚朴、佛手各lO克,甘草3克。...
-
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胃气上逆
病案:胡某,女,48岁。患者近半年 胃脘部时常有气逆上冲感常伴振水声, 不容易消化,排气多,大便不干,量少,多 梦,腰酸,行走时间长则酸困难忍,无法 继续行走,劳累后眼睑及下肢浮肿,怕冷 甚,舌质淡胖或舌边齿痕,舌苔白滑,舌 底瘀滞,脉偏沉细无力。既往史:患糖尿 病5年,子宫切除术后3年。胃镜示:反 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示: 胃窦幽门型黏膜呈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用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处方:附子 15克(先煎4小时),云苓60克,炒白术、生 姜各30克,红参6克(另煎兑人),炙甘草 15克,桂枝12...
-
定神安眠 陈正和治疗失眠方
重庆名医治失眠(脾虚湿盛)方 处方:法半夏、炒白术、茯神各15克,远志、石菖蒲、炙黄芪、党参、当归、炒酸枣仁、陈皮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6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抑阴通阳,升清降浊,调和营卫,定神安眠。用于治疗失眠,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阴邪内盛,阴盛阳虚者。症见睡眠欠佳,失眠多梦,精神萎疲,头昏如蒙,脘腹饱满,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微腻,脉虚滑。 创方者:陈正和 重庆名医治失眠(胃失和降)方 处方:法半夏20克,枳实、石菖蒲、远志、苏梗、炒莱菔子、炒山楂、麦芽、...
-
胃痛怎么缓解 辨证治疗
临床上,胃痛证往往虚实夹杂,用药必须对症下药。治疗胃痛,中医通常分为胃寒、胃虚、胃气三种证候。 就常见的胃痛证候来说,胃寒痛指的是爱吃生冷食物、直接受寒气所诱发的胃痛;胃气痛指的是气机郁滞所诱发的胃痛;胃虚痛基本上属于虚寒证,病机着重在脾。 胃寒痛患者通常会出现骤然胃部作痛、痛势无休止,喜温喜按,伴随呕吐清水、怕冷、手足不温、舌苔白腻等症状。这种胃痛是由于中焦受寒所致,属实证,治宜温中散寒,宜使用豆蔻、厚朴、茯苓、干姜、陈皮、木香、甘草等药材治疗。 若兼饮食不节,寒食交阻,疼痛剧烈者,可酌加神曲、山...
-
头痛病因复杂 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
头痛病因复杂,临床分类繁多。应用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头痛67例,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67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17例, 女性50例;年龄21~64岁;病程3个月~20 年;其中9例为初治者,其他均为反复发作 者;轻者数月发作1次,多数间隔数周发作 1次,重者数日发作1次;大多接受过药物 或针灸治疗而效果不明显,或需长期服止 痛药以缓解头痛。 二、治疗方法 处方:羌活、防风各5克,黄芩、独活、 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白菊花、细 辛、麦冬、甘草各3克,生姜3片。 加减:偏头痛者,...
-
治疗痢疾中草药验方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为特征的夏秋季常见的传染病。现将笔者临床应用中草药验方经验简介如下: 1.辣蓼10克,马齿苋20克,水煎,一天分 3次服。对菌痢效佳。 2.剌苋菜120克,用3碗水煎至一碗半,一天分两次服,服后即可见效。 3.穿心莲50克,研成细粉,每次2克,每日3次,连服1-2周,对心经火热下移小肠所致痢疾疗效显著。 4.马鞭草30克,晒干研为细末,每次服3 克,每日2次,连服3 日,对湿热型痢疾疗效尤佳。 5.旱莲草60克,晒干研末,每次6克,每日4次,淡水酒送服。本方适用于阴虚兼热型...
-
胃炎胃溃疡 保和丸加减治疗
笔者近日治一46岁患者,自述因进食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后即感脘腹胀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吐腐酸臭,泻下急迫,里急后重,痛苦难耐。自服保济丸、健胃消食片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现除上症外,伴有泛吐酸水,胃脘灼热,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查体剑突下压痛(+)。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 本病例属食积化热,郁于胃腑,胃火夹带食积之物上逆,故泛吐酸水,胃脘灼热。食积胃脘,故剑突下压痛;酸腐之食积于胃腑,损脾碍胃,脾胃功能失常,脾不升清,故泻下;胃不降浊,故嗳吐泛酸。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为食积不化之象。证属食滞...
-
颈性眩晕 采用针灸治疗以飨同道
颈性眩晕是以颈椎病为基础所引起,以发作性眩晕、颈肩痛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例如不正确姿势、受寒等因素引起的颈椎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刺激、压迫穿行其间的椎动脉,当椎动脉受到挤压或刺激时,可造成痉挛扭曲,导致脑供血不足;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压迫交感神经引起眩晕、头痛、颈肩痛等临床症状。笔者采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一定疗效,以飨同道。 取穴:风池、天柱、百劳、大椎、百会、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米)穴,穴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1寸毫针常规...
-
临床常应用中成药治疗头痛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受过头痛的困扰。头痛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从位置看有偏头痛、头顶痛、前额或枕部痛,从性质看有胀痛、钝痛或刺痛。头痛时不少人还会同时伴有发热、头晕目眩或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中医认为,头痛有实证和虚证之别,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以及头部器官或临近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在治疗上,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治疗,实证泻其实,虚证补其虚,从整体上用药遣方,充分利用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补其不足而泻其有余,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笔者临床常应用中成药治疗头痛,不仅疗效...
-
滋肾平肝潜阳 施晓云治疗经行头痛方
名医治经行头痛(肾虚肝旺)方 处方:夜交藤25克,生地、首乌、枸杞子、天麻、 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茯苓各12克,山栀子、黄 芩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滋肾平肝潜阳。用于治疗经行头痛, 中医辨证属肾虚肝旺型。症见其痛在经前,头痛而 眩,腰痛酸软,心烦易怒,两乳胀痛,耳呜少寐,舌苔 薄黄,脉弦有力。 创方者:施晓云 名医治经行头痛(血瘀)方 处方:桃仁、红花各10克,当归、川芎、赤芍、生 地、丹参各12克,全蝎、蜈蚣各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
胃下垂治疗方法 中药方三则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一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各10克,砂仁、蔻仁、谷芽、木香、山楂各9克,甘草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二白术20克,党参30克,茯苓、枳实、陈皮、半夏、川厚朴9克,莱菔子、槟榔各10克,砂仁、黄连、干姜各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三黄芪50克,党参、白术各15克,砂仁、炒麦芽各10克,鸡内金、炙甘草各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 教授蒋改苏献方...
-
疣状胃炎治疗方法
方药:银花、蒲公英、丹参、黄芩各 15克,丹皮、川楝子各10克,乌贼骨30克, 土茯苓20克,红花6克。 加减:胃脘胀痛 甚、嗳气频频,加元胡15克,炒白芍20克; 恶心呕吐较甚,加姜半夏、竹茹各10克;血瘀 明显,病程较长,痛处固定,舌质紫暗、脉涩者, 加赤芍20克,当归15克,三七3克。 每日 1剂,水煎分3服。1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 后复查胃镜并统计疗效。 主治:疣状胃炎气 滞血瘀型,是一种内镜下呈偏平疣状隆起、 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粘膜病变,乃是慢性 胃炎的特殊类型,亦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痘 疹样胃炎。临床...
-
中医治疗精神障碍历史悠久
中医治疗精神障碍历史悠久,《黄帝内经》就确立了癫、狂两类精神障碍疾病名称,在刚实施的《精神卫生法》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精神卫生法》第十一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现代医学、我国传统医学、心理学,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该条款鼓励和支持不同医学体系参与精神障碍的防治工作,明确提出发展我国传统医学,而传统医学即指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可见,发挥中医参与治疗精神障碍,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但在《精神卫生法》的第二十九条规定中...
-
祛风止痛之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患者一般都会出现“脸痛”等情况,容易与牙痛混淆。主要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
-
治疗腹泻经验方 平胃散加减
萸连平胃汤:肋痛腹泻,口苦泛酸,嗳腐腹鸣,水泻残渣,舌红苔白,脉象细数。乃脾弱肝旺,清浊不分。治宜调肝健脾,分消水谷之法。药物组成:吴茱萸9克,炒黄连5克,杭芍9克,青皮9克,苍术9克,厚朴 9克,泽泻9克,焦楂9 克,谷芽9克,榔片9 克,甘草6克。 芩半平胃汤:肋胀干呕,腹痛泻黄,口干渴饮,脘闷食少,脉象弦数,舌苔白润。乃寒热不调,胃气上逆,治以调和寒热,消积降逆之法。药物组成:法夏9克,炒黄芩9克,藿香6克,厚朴 9克,苍术9克,青皮9 克,石斛9克,泽泻9 克,神曲9克,焦楂9 克,甘草3克。 丁桂平胃...
-
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癫痫的经验
笔者近学习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癫痫的经验,感叹其辨证精准,疗效显著;再结合在胡希恕名家研究室跟诊学习的医案,浅谈体会如下。 病案一 首先,我们回顾一则胡希恕先生的验案: 张某,男,46岁。初诊日期1981年3月13日。 因1968年8月被电击伤、击倒,昏迷约1分钟,身体7处被灼伤。自此常发癫痫,大约每半月发1次,并每天头痛无休,在当地中西医治疗迄今未愈。现症:胸胁苦满,胃腹胀满,早起恶心,后头痛,喜忘,舌苔白根黄腻,脉沉弦。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柴胡六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
-
颈性眩晕如何引起的 如何治疗
现代生活人们长期面对电脑或伏案工作,在长时间保持同一颈部姿势后,如猛地改变体位(如抬头或转头),一些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眼前发黑、头颈部板滞疼痛且活动困难,甚至突然失去平衡而摔倒的症状。如此情况频繁发生,还常出现落枕、颈肩部怕冷等症状,那么应警惕:是否患上了颈性眩晕。 什么是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外伤、颈椎骨性结构异常或周围软组织病变等原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最典型颈性眩晕的症状,就是在头位变动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如坐舟车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出冷汗、血压升高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