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疗 第2955页

治疗 第2955页

  • 恐惧症中医治疗方法

    恐惧症中医治疗方法

    云南名医治恐惧症(肝肾亏虚)方 处方:熟地20克,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各15克,白芍、当归、木瓜各12克,炙甘草 6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用于治疗恐惧症,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症见胆怯易惊,头晕心悸,目干畏光,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尺脉沉细无力。 创方者:何 谦 云南名医治恐惧症(心血不足)方 处方:党参、白术、熟地、茯苓、酸枣仁各15克,当归、龙眼肉、远志各12克,黄芪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

  • 如何快速治疗偏头痛

    如何快速治疗偏头痛

    35岁的李女士,在一家大型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去年7月份,李女士开始感觉右侧头痛,发作时就像被针扎了一样,但睡一觉醒来后就不痛了。今年以来,公司给李女士加大了工作任务,此后李女士感到头痛的毛病加重了,痛起来就像有个小锤子在里面砸,而且会从右侧转到左侧,发作时右侧的眼睛也感到发胀、跳痛,尤以白天为甚,晚上睡眠变差,自服止痛药也没有效果,有时还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李女士非常焦急,急于求治。据所述症状来看,李女士的病基本可诊断为“偏头痛”。 患者李女士作为单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

  • 阮士怡教授治疗心血管病理论

    阮士怡教授治疗心血管病理论

      阮士怡教授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叔祖父即为当地名中医,故幼年即得家庭熏陶。他1940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获研究生学位;且在西医内科临床一线工作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天津市中医医院建立后,他先后拜天津名中医赵寄凡、陆观虎两位老先生为师,继承了两位老师用药轻灵,遵守经方的临证用药特点,对经方治验心得良多。在中医药延缓衰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建树颇丰。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其治疗心血管病理论如下。   中西结合创新心血管病治疗理论   阮士怡认为心主血脉,心受肾、脾两脏共同生化之血...

  • 中医如何治疗偏头痛

    中医如何治疗偏头痛

    每到春季,偏头痛的患者就明显增多。中医认为,春天,为肝气生发的季节,肝气易动、易伤,容易引起肝经淤滞,致使肝郁化火,肝阳偏亢而发生偏头痛。此外,春天早晚温差大,冷空气刺激使人易感风寒,导致气滞血淤而发生偏头痛。 偏头痛患者平时可以用天麻20克来煨鸡或者鸭汤,这则药膳对防治偏头痛有帮助。此外,可以做做点穴保健三步操:第一步,以手指头代替梳子,插入头发中向后梳头;第二步,用手指头在头皮上点按后移;第三步,点按太阳穴。整个步骤可持续5分钟,每天3次,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到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

  • 治疗失眠的最佳选择

    治疗失眠的最佳选择

    某男,68岁,失眠十多年。曾在矿山工作,因爆破惊吓而导致失眠,常常入睡不易,睡不踏实,夜晚醒来后不能再入睡。查体时发现患者舌质暗红,脉象寸弦细、关脉沉弱。属于气阴两虚、神失所养引起的症状。 方用沙参麦冬汤与归脾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五味子12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玄参12克,炙黄芪15克,西洋参10克,山药15克,磁石(先煎)15克,酸枣仁20克,夜交藤15克,陈皮12克,炙甘草6克。服用7剂药后,失眠症状减轻,效果显著。 相对于西药的催眠药和抗抑郁药物而言,利用中医辨证调理,副作用...

  • 治疗间断性头痛20年余方

    治疗间断性头痛20年余方

      尹某,女,53岁。间断性头痛20年余,外院诊为血管性头痛,经多方诊治,未见明显效果。头痛尤以受凉时明显,喜温喜按,平时尤怕冷,舌淡苔薄,脉细微弦。处方:九制附片30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白芷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头已不痛,偶感心慌,颈部转动时头昏,舌淡苔薄,脉细。触摸其项背则拘紧强痛。以郑钦安补坎益离丹温肾养心,定风丹祛风透邪善后:葛根90克,当归20克,白蒺藜30克,制首乌30克,九制附片30克,肉桂20克,生姜20克,海蛤粉20克,桃仁10克,红...

  • 治疗晚上失眠的方法 中医辨治

    治疗晚上失眠的方法 中医辨治

      郁热失眠:症见失眠,心情烦躁,口苦口干,眼目红赤,恶心呕吐,嗳气,吐痰色黄等。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脾的运化功能减弱,酿成痰浊,蕴久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治宜清心泻火,健脾化浊,应用清心化浊汤:黄芩12克,黄连12克,柴胡15克,郁金15克,佛手15克,香附15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桔梗15克,胆南星12克,竹叶15克,天竺黄12克,远志15克,合欢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取牛黄清心丸、蛇胆液口服。   气滞失眠:症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且走窜不定,胸闷,善叹息,口苦口干,食欲不振...

  •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用小柴胡汤加减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用小柴胡汤加减

      笔者治病毒性心肌炎喜用小柴胡汤,原因有二:其一,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扶正达邪的名方,少阳是表里间之枢机,往往也是逐邪外出的枢纽,该方疏通中、上焦气机的作用也是历代医家所公认的;其二,笔者多年临证体会到,运用小柴胡汤治多种病毒感染类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加减得宜,疗效比较可靠。   很多病毒感染都可引发心肌炎,其中尤以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为常见。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变异很大。约半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咽痛,困乏,胃肠炎...

  • 应用天麻治疗眩晕的体会

    应用天麻治疗眩晕的体会

    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多由肝阴不足,或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致使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发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耳鸣颧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血压偏高、舌红、脉弦细数。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用杞菊地黄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克(研粉冲服),枸杞、菊花、茯苓、山药、山萸肉、生地各15克,钩藤、牛膝、黄芩、栀子、益母草、杜仲、茯神、夜交藤、桑寄生各 10克,代赭石、生牡蛎、生龙骨、石决明(上4味药需先煎 1小时)各30克,水煎分3 次服,每目1剂。如肝火盛,伴耳鸣如潮或耳聋,或咳血、吐...

  • 血管性头痛 自拟中药方治疗效果满意

    血管性头痛 自拟中药方治疗效果满意

      血管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其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并伴目眩、呕恶、心烦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多年来,笔者自拟六味芍药汤治疗,效果满意。   六味芍药汤组成:白芍30克,川芎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丹参30克,全蝎5克,生甘草5克。头痛甚者川芎重用至30克,偏头痛者加柴胡10克,头后痛甚加蔓荆子10克,前额痛甚加白芷10克,口苦心烦者加栀子10克,呕恶者加姜半夏10克。将上药浓煎,取汁500ml,分3次温服。日1剂。   病案举例   马某,女,42岁,干部。2009年11月初诊。周期性右侧头痛2...

  • 高血压治疗的起始线 降压操

    高血压治疗的起始线 降压操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世界高血压联盟将今年的宣传主题定为“知晓你的血压”。中国高血压联盟名誉主席刘力生12日指出,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亿余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   血压高:不知道,不控制   高血压可致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实际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高血压对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缓慢、长期、持续的,血压一天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损害就会一直存在。...

  • 低血压临床采用中药“升压汤”治疗

    低血压临床采用中药“升压汤”治疗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各种降压药也应有尽有。 轻度低血压也可引起人们头晕眼花、气短懒言、心悸神疲、动则更甚、纳差自汗、失眠健忘、面色萎黄、脉沉细弱等不适症状。对于这类患者,临床采用中药“升压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方药:甘草40克,茯苓 12克,白术12克,生麦芽30克,陈皮15 克。水煎2次,每次加水500毫升,煎至250 毫升,合并药液,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5 天为1疗程,血压升至正常后再服2个疗程。 服药期间每天早晚各测血压1次。 (马亚平)...

  • 眩晕症中医治疗方法

    眩晕症中医治疗方法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老人眩晕症常与老化和代偿减退有关,治疗时应分清致病原因,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眩晕症中医治疗方法   脑血管性眩晕   老年人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出现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老人的细胞结构是脂肪多而水分少,因此容易造成脱水、血液过度浓稠,影响血液循环,故随时要补充水分。故老人患眩晕病不要使用利尿剂,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容易发生脑血管性眩晕。   治宜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给予眩晕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20克,当归15...

  • 临床上内关穴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穴位

    临床上内关穴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穴位

    【穴性特点】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别,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 该穴在大陵穴后二寸两筋间。具有清泄包络、 舒膈理气、调畅气血、宁心安神之功,可以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多种病症,是临床常用的穴位。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心悸、心痛、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哮喘、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等。 【操作技法】 直刺0.5~1.5寸,可透外关。感应局部酸胀麻木可扩散至指端。 【诊疗现场】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 中医治疗失眠 调和脏腑阴阳

    中医治疗失眠 调和脏腑阴阳

      专家指出,中医治疗失眠症有多种方法,临床用药强调辨证论治,有些失眠症与中医所讲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重在调和脏腑阴阳。   腹胀难眠——养脾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功能不好是失眠常见原因,多发生在饮食后,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   食疗方:莲子薏仁山药粥是首选。脾胃不和睡不好是最难受的。用莲子、薏仁、山药各10克加入大米一起煮粥,每隔一天吃一次即可调理脾胃。平时还可以多吃点山楂。   烦躁失眠——养肝   专家说,过多的加班不能很好睡觉,...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否服中药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否服中药治疗

    我今年50岁,春节后发现下肢麻木,脚趾痛,行走不便。上医院检查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请问这病能否服中药治疗? 江苏南京赵宏 赵宏读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占本病患者的80%以上。病变多发于四肢末端,并以下肢为多见。本病病变多在中小动脉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层。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推测与性激素紊乱、自身免疫功能减弱有关。吸烟、寒冻、外伤等也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本病初起有肢冷、麻木、走路不能耐久、间隙性跛行,后期可有趾指溃烂、疼痛剧烈等证候。中医一般...

  • 炙甘草汤临床治疗心律不齐

    炙甘草汤临床治疗心律不齐

      医圣张仲景以炙甘草为君创立的炙甘草汤临床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疗效确实,屡试不爽。药用:炙甘草、生地、党参各15克,阿胶、桂枝、麦冬、麻仁各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余在应用时,根据症状的不同,增减药物,可提高疗效。大便溏去麻仁,加酸枣仁;心悸加龙齿、朱砂;病毒性心肌炎邪盛加黄芩、公英、大青叶。心气虚者,去麻仁、阿胶、生姜,加人参、黄芪、五味子;心阳虚者,去麻仁、阿胶,加重桂枝用量至30克,附片5克;心阴虚者,重用生地、麦冬,再加玄参;心血不足者,加当归、赤芍、丹参;...

  • 治疗眩晕症的药用方

    治疗眩晕症的药用方

      张某,男,63岁,2010年2月12日初诊。患者6年前出现胸闷胸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经治疗其功效不明显,胸闷胸痛时作,遇寒即发。近一个月来天气寒冷,加之劳累出现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伴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涩而迟。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心律整齐,心率74次/分,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少量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标Ⅱ、AVF、V3的T波低平或倒置。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心阳亏虚,心脉痹阻...

  • 三叉神经痛中医对症治疗

    三叉神经痛中医对症治疗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中医 “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临床可分为风寒阻经、风热伤络、肝阳上亢、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等证型,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1.风寒阻经型:症见阵发性面颊乃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牵及牙痛,苔薄白,脉浮弦。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10 克,荆芥12克,白芷8克,香附10克,羌活10克,蔓荆子 10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风热伤络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遇湿热...

  • 头痛治疗 戴天木验案两则

    头痛治疗 戴天木验案两则

      戴天木,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致力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研究,临证三十余载,善于经方时方并用,集群方药力于一体,攻克病邪之所在。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耳濡目染,受益颇多。现撷取其头痛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外感头痛案   刘某,女,32岁。2011年2月15日初诊。主诉:头痛10余年,加重3天。患者10年来反复头痛,常于经后或受凉后发作,近3年来失眠易醒,醒后难以入睡。诊见:头痛,颈项强,恶风寒无汗,鼻塞,肢冷,心慌乏力,舌苔薄白,脉浮紧。辨为素体气血虚弱,感受风寒,经脉凝滞,治宜疏散...

  • 颈源性眩晕 用艾灸治疗

    颈源性眩晕 用艾灸治疗

    颈源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由颈椎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常于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猛然扭转或过度后屈颈部时易于引起,也常发生于体位改变时。中医学称为“眩冒”、“眩”。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辨证,属于中医学的因虚而致之眩晕。 灸百会、足三里、风池、神阙穴可治眩晕。令患者取舒适的俯卧位,将百会 (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和风池(在耳后枕骨下陷中)两穴局部各1厘米范围的头发剪掉,将艾绒做成蚕豆大小的柱状放于穴位上,用线香由其顶端点燃今其...

  •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以女性多见,发作前常有畏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如能采用中医治疗偏头痛 自我推拿方法进行预防,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头面部推拿】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操作 1、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锋,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弓从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再向上入发际至头维,往返9次。 2、双手食、中两指指腹,沿眉弓从印堂向两侧推至太阳,用抹法按原路径返回,左右各9次。 3、以双手大拇指指端,从各自内眼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

  • 治疗头痛常吃木瓜

    治疗头痛常吃木瓜

      木瓜,性温味酸,入肝、脾经,具有舒经活络,平肝和胃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其对高血压、高血脂、消化系统癌变等均有防治作用。有中医用其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基本方:木瓜10~15克,川芎10~15克,丹参10克,甘草6克,大枣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   加减:肝阳上亢型加钩藤15克,黄芩10克;肾虚型加山茱萸10克,杜仲15克;血虚型加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痰浊型加茯苓20克,半夏10克;瘀血型加赤芍15克,红花10克;气郁型加柴胡15克,郁金15克;气虚型加黄芪20克,白术1...

  • 治疗老年性痴呆 滋阴补阳方

    治疗老年性痴呆 滋阴补阳方

    患者,女,74岁,患者近半年来进行性知能减退,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目前不但远事近事遗忘,而且严重失忆,连自己的子女、亲戚朋友都不认识,表情痴呆,反应迟钝,答非所问,喃喃自语,语音欠清晰,怠情嗜卧,纳呆乏力,动作迟缓,步履蹒跚,二便失禁,颜面虚浮,舌质淡,边紫,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断为老年性痴呆。证属髓海空虚,痰瘀阻窍。 治当滋阴补阳,祛痰开窍,佐以化瘀通络。 方用地黄饮子加味:人参、山茱萸、杜仲、益智仁、桃仁、法半夏、陈皮各10 克,熟地、茯苓、麦冬、巴戟天、肉苁蓉、赤芍各12克,五味子、石菖蒲、远志、红花各6克...

  • 推足的方法治疗消化不良

    推足的方法治疗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腐气味,大便次数增多、稀溏发黏等不适症状。除了采用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选用一些自然疗法来辅助治疗,达到健脾养胃,改善胃肠功能的目的。从神经反射理论来说,对相关部位的良性刺激,能产生强烈的神经冲动,阻断其他病理冲动传入神经中枢,从而能使病理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通过神经反射启动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活化各器官组织的机能,释放各种治疗因子,从而起到消除疲劳、健脾养胃的治疗作用。 用推足的方法治疗消化不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推足时,患者坐在床上,两条腿向前伸直,然后—条腿膝...

  • 小儿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胃炎是指胃黏膜上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而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病变,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往往和十二指肠壶腹炎并存。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畏食、嗳气、泛酸、呕吐、消瘦为主要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年长儿为多见,近年小儿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胃胀”、“呕吐”等范畴。   辨证论治   1.乳食积滞证   [证候]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甚则呕吐,呕吐物多为酸臭乳块或不...

  • 响豆治疗失眠

    响豆治疗失眠

    电影《医痴叶天士》有叶天士用找响豆的方法治疗失眠的故事。乾隆皇帝要巡江南,而苏州盗贼猖獗,苏州知府郭大人夜不能寐。叶天士的弟子诊断为“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心烦神疲”,开了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但两天不见效,只好又派管家请叶天士亲自上门诊治。叶给郭知府支了一个万全之策——响豆疗法。郭知府的庭院里有两颗槐树,槐树上结有槐角,内有槐豆,每到夜间爆响者称为响豆。把树上的槐角全部摘下,剥出槐豆,分成若干小包,每晚放一包在枕边,静听响声,无声音者弃之,直至听到响豆为止。筛...

  • 归脾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症 疗效满意

    归脾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症 疗效满意

    椎一基底动脉是负责大 脑血液供应的动脉,分左右两根,当椎一基底动脉因骨质增生或其他原因而发生狭窄、畸形、管腔形态不规则等变化和异常时,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产生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其突出临床表现为眩晕,但常被怀疑为美尼埃综合征或前庭功能障碍,而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采用归脾汤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病变引起的气血亏虚型眩晕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状 有突然眩晕和昏厥史,发生前有疲劳、情绪波动等,发作时与体位及头部变换位置有关,有不同程度的黑蒙、复视,手麻木,出汗,或有视物变形。发作时间一般持续l~2天,发作...

  • 左侧小腹痛的辨证治疗

    左侧小腹痛的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人体背部为阳,腹部为阴,腹痛属寒证者较多,据部位可分为脐腹痛、少腹痛、小腹痛三种。   脐腹痛者宜散寒和中,宜使用乌药、厚朴、藿香、木香、枳壳、陈皮、香附、泽泻等药材。寒重者加用肉桂,也可使用小茴香、木香、乌药、高良姜、青皮、槟榔等。左侧小腹痛   少腹痛宜疏肝理气,宜使用金铃子、延胡索、青皮、荔枝核等药材。若属肝寒气滞作痛,宜使用桂枝、白芍、细辛、当归、通草、红枣等;痛连睾丸者,必须防范疝气,应使用散寒理气兼有软坚作用的药材,如延胡索、木香、橘核、金铃子、厚朴、枳实、肉桂、海带、桃仁、海藻、昆布、木通...

  • 糖尿病性胃轻瘫治疗方

    糖尿病性胃轻瘫治疗方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 苍术、厚朴、枳实、法半夏、神曲各 10克,陈皮、甘草各5克。 加减:脾 胃气阴两虚以太子参易党参,加黄芪、 山药各15克,白芍10克;脾阳虚挟寒 湿加藿香、白芷、高良姜各6克;脾虚 湿困明显加藿香、佩兰、川菖蒲各8 克;湿郁化热加川黄连、竹茹各5克; 肝郁气滞明显加柴胡、香附各9克;瘀 阻胃络加当归、丹参、桃仁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以4周为1 个疗程。 治疗前后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 影检查胃潴留情况;每2周测1次空腹 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记录腹 胀、早饱、厌食、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