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958页
-
腓总神经损伤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曹某,男,47岁。右足背伸无力、背伸不能,走路时足底落地时不能自控,以至于足底像摔在地上,啪啪作响,此状况持续2周余,并因此于 2014年10月17日来诊。 病起于九月末,患者因喝酒喝晕跌倒,翌日酒醒后,发现右脚走路不适,右足背伸无力,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能背伸,走路时,脚底落地时不能控制,撞击地板以至于啪啪作响。因患者大学所学专业为生物学,自感是腓总神经损伤,即自行购买维生素B1、三七骨伤片、甲钴胺片服用1周,症状未见缓解。随后来山东省中医院骨科诊治,行肌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腓总神经敏感性降低,建...
-
四逆汤治疗脑外伤癫痫案
杜某某,男,40岁,汉族,乌达矿务局退休工人,于2000年11月5日头部摔伤,确诊为脑疝、广泛性脑挫裂伤、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底骨折右耳漏,前后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2004年1月 6日开始出现间断性头晕、头疼、抽搐,经住院给予抗炎、镇痛、抗癫痫及神经营养治疗达3年之久,服用大量西药与中药未能减轻,病情未能控制,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经常出现突然意识不清、抽搐,伴小便失禁,醒后四肢无力。于2007年 2月接诊,患者精神困倦、嗜睡、意识清楚、心悸、四肢无力,且手足厥冷,记忆力明显下降,纳食可,大便时溏...
-
治疗产后失眠 中药方加减
黄连阿胶汤出自中医经典《伤寒论》,运用该方加减,治疗产后失眠36例,收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年龄为22~34岁,平均26 岁;顺产18例,胎头吸引、产钳产8例,剖宫产10例;病程3天~3个月,平均27.8 天;表现为人睡困难,时睡时醒者20例,彻夜不眠者16例。全部患者均兼有不同程度的潮热盗汗,烦躁不安,心悸怔忡,腰酸眩晕,神疲体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 二、治疗方法 处方:生地、熟地各15克,阿胶(烊化) 12克,白芍、黄芩各lO克,山萸肉、酸枣仁、当归各9克,黄...
-
溃疡性胃炎 枯螵散治疗
患者杨小军,男,41岁。2012年8月23日来诊。胃痛,嘈杂反酸一周。该患者自述多年前就常感觉胃痛隐隐,嘈杂不适,有轻微烧灼感,偶吐酸水,食纳差,饭后腹胀疼痛加剧,四肢倦怠。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溃疡性胃炎,服用西药后疗效尚可,但易复发,近日因病情加重来诊。以枯螵散治疗:海螵蛸40克,醋延胡索30克,枯矾25克,甘草25克,乌药25克,白及30克,佛手30克,琥珀20克。上列诸药共研细粉,每服3克,日3次,服药期间禁食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经服该方3剂后痊愈,后嘱其注意饮食习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方中海...
-
中医药治疗发热肠鸣腹泻
某患者,发热肠鸣腹泻3天,1982年7月1日初诊。 患者腹痛局限在脐周,相继大便次数增多;呈暗红色血水样便,一日十余次,腹疼发热不能进食,食则即吐,体温39.8℃。在某医院补液加抗感染等,用药治疗两天未有明显好转,发烧腹疼如故,患者要求中医药治疗。 刻诊:精神不振,痛苦面容。皮肤灼热,腹软肝脾未触及,脐周疼痛,压疼明显,无包块,小便量少,大便呈酱水色稀便。体温38.5℃,脉沉数,舌质红,苔薄微黄而燥。 此乃暑热内郁,郁久气滞则血瘀,瘀阻胃肠致胃肠脉络损伤而血溢于胃肠。治宜清热活瘀解毒...
-
疏肝和胃 尚学瑞治疗胃下垂数方
河南名医治胃下垂(阳虚饮停)方 处方:茯苓12克,桂枝、白术、半夏各10克,生姜5克,炙汁草6克,党参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阳化饮,千胃降逆。用于治疗胃下垂,中医辨证属阳虚饮停型。症见脘腹坠胀不舒,食后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胃内振水声或水走肠问辘辘有声,或呕恶清水痰涎,或兼头晕目眩,便溏,舌淡胖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 创方者:尚学瑞 河南名医治胃下垂(肝胃不和)方 处方:白芍15克,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元胡、陈皮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
治疗长期慢性老胃病的小妙方
治疗长期慢性老胃病的小妙方:何香猪肚汤(材料:茴香籽 何首乌)茴香籽和何首乌可以调理肝,肾。猪肚可以补胃,当药引,促时溃疡愈合 何香猪肚汤的制作方法: 将一个完整的猪肚用细盐洗净,小茴香籽和生首乌一起放入猪肚,用粗棉线缝合,冷水下锅,水开后转小火炖熟(四,五十分钟)喝汤吃猪肚。何香猪肚汤不能放任何调料。不能用铁器只能用沙锅。 何香猪肚汤的用量:每星期1次,3—7个星期可根治 治疗长期慢性老胃病的小妙方:何香猪肚汤(材料:茴香籽 何首乌) 茴香籽和何首乌可以调理肝,肾。猪肚可以补胃,当药引,促时溃疡愈...
-
治疗喘咳的经验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一治疗喘咳的经验方,命名曰八子定喘汤,主治老年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症见喘咳气短,动则加重,吐痰不利,唇甲紫绀者。验之临床,每有良效。 该方由白芥子10克、紫苏子10克、莱菔子(炒)15克、葶苈子20克(包煎)、五味子10克、附子10克(先煎)、车前子30克(包煎)、补骨脂10克、大黄6克(后下)、前胡15克、白前30克、杏仁10克、紫菀30克、川贝(冲)10克、水蛭10克、皂角10克组成。每日1剂,水煎2次,共300毫升,取150毫升分早晚温服。如果是老年虚喘,动则加剧,可...
-
辨证寒积腹痛 以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
李某,男,47岁。 主诉:腹胀、腹痛1周。伴见大便偏稀,1日2~3次,量少不畅;排气少,自觉有气上攻胃脘、两胁。腹部怕凉,喜暖;语音重浊,神色不衰。查体:腹壁软,弥漫性压痛,无固定压痛和反跳痛。舌根苔白厚腻,脉紧数。 既往有糖尿病史,7年前因腹腔肿瘤手术继发肠粘连,行肠粘连松解术。 辨证:阳明病(寒积肠腑)。以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 处方:当归20克,川芎12克,香附20克,木香10克,槟榔12克,厚朴15克,炒枳实15克,大黄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40分钟),细辛10...
-
调理脾胃 用于治疗胃下垂方
名医治胃下垂(脾运不健)方 处方:生麦芽、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各100克,枳壳、砂仁各50克,甘草、升麻各30克。 用法:共研成粗粉,每日取25克,水煎分3次服。 功效主治:调理脾胃,复元举陷。用于治疗胃下垂,中医辨证属胃纳已复,脾运不健型。症见食欲良好,食后不适或作胀,消化迟滞,或嗳、或嘈、或泄,舌脉基本正常。 创方者:张琼林 名医治胃下垂(血少气虚)方 处方:炙黄芪、葛根各25克,白术12克,当归、陈皮各10克,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党参、黄精各15克。 用法:水煎...
-
治疗炎症性肠病补运结合健脾方
单兆伟,男,1940年生,江苏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分会名誉主任。从医50余载,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孟河医派名医张泽生教授近20余年,尽得薪传。作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较全面地继承了徐景藩教授的学术经验。在脾胃病理论、临床和科研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临证注重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擅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组成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炒山药15克,炒薏苡...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和方
《伤寒论》中治疗胃病的和方,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胃病的方剂。 现在的胃病较为多发,如我们大家熟知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胃螺旋菌感染、胃下垂、小儿消化不良等等。中医认为,引起胃病的原因,与饮食及情志因素密切相关。饮食方面的因素多见有:饮食不规律、饥饱失调、偏食、挑食、过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或寒凉冰冷食品等;情志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各方面的压力过多、过大,长期的情绪压抑,或思虑过度,以及暴怒等,都会直接伤胃或通过肝胆、脾肺影响到的胃的消化功能;还有一些...
-
功能性消化不良还主要是对症治疗
进入夏季,许多人都经常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或者吃一点东西就觉得饱,有些还伴有嗳气、腹胀、呕吐等症状。到医院看病,做过腹部超声、胃镜、血化验等等检查,却被告知没有异常。这时难免会感到奇怪:我这么难受,为什么就是查不出原因呢? 其实,令这些“健康人”烦恼的疾病,正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上腹胀气、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通常认为与胃动力下降、胃、十二指肠内脏神经过于敏感以及精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