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960页
-
治疗腹泻 拉肚子 痢疾的小偏方
因夏秋时节更易受湿邪侵犯,更容易引起痢疾发作。白扁豆花小馄饨是治疗腹泻的小偏方。白扁豆花之所以能够止泻治痢,归功于能够改善人体脾虚湿盛的情况。此外,也可用白扁豆花煎水饮。 有些人容易拉肚子,其实这很大程度上也跟脾有关系。虽说痢疾在一年四季当中都可能出现,不过因夏秋时节更易受湿邪侵犯,所以这时更容易引起痢疾发作,给一些人带来很大痛苦和烦恼。 这里有一个治疗腹泻、痢疾的小偏方,那就是用白扁豆花做小馄饨,方法也比较简单。采摘新鲜的白扁豆花100克,瘦猪肉100克,白面粉150克,酱油和味精各适量,...
-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外邪袭肺) 处方:桔梗、白前、紫菀、百部、陈皮、杏仁、川贝母各12克,桑叶20克,荆芥、沙参各15克,黄芩10克,生石膏2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伴恶寒无汗之风寒袭肺者,加麻黄、桂枝、半夏、桑白皮宣肺散寒;伴恶风身热口渴之风热犯肺者加知母、麦冬、玉竹、山栀、瓜蒌宣散风热;伴口鼻干燥,干咳作痒之风燥犯肺者加菊花、薄荷、连翘、芦根、鱼腥草清热润燥。 功效主治:疏表宣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外邪袭肺型。症见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
-
呃逆(反流性食管炎)治疗针灸+中药
汪某,女,21岁,2014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反复呃逆2月余,加重3日。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呃声连连,声轻不能自制,时呕吐宿食之物,伴咳嗽咯痰,痰少色白。发病期间,胃纳差,大便量少,小便可,夜寐一般。 在某三甲医院入院治疗,诊断为心因性呕吐;予止吐、抑制胃酸、促胃动力、止咳等对症治疗,未见缓解。后又转诊各院,皆未见好转。形体消瘦近20斤,精神萎靡,乏力纳差,不欲饮食,每日靠滴注葡萄糖维持营养,夜寐欠安。近3日症情加重,遂来诊。 诊时:持续性呃逆,呕吐宿食,咳嗽咯痰,舌红苔黄腻边有齿痕,脉...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肝胃气滞)方 处方:佛手、旋覆花、陈皮、香橼各15克,枳壳7.5克,川楝子、法半夏、香附、甘草各10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白芍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症见胃脘胀痛连胁,嗳气频作,食后腹胀,或有烧心反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多正常,脉弦。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胃热内蕴)方 处方:吴茱萸3克,黄连6克,大黄4克,佛手、香橼、谷芽各10克,败酱草、连翘、煅瓦楞、陈皮各15克,蒲公英...
-
胃脘冷痛 三法治疗效果明显
中医认为,老人本身就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感受外界寒邪,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用些简单方法就可有效缓解胃脘冷痛。 喝热姜粥 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茴香外敷 取小茴香50克,在锅中小火翻炒至温热,取出装入布包中,外敷胃部。热敷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既要防止烫伤皮肤,又要使胃部有温热感。一般,热敷10分钟即可缓解胃痛,可以一直热敷到不...
-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等。小儿咳嗽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其中以感受风邪为主,肺脾虚弱则是本病的内因。小儿肌肤柔弱,加之冷暖不能自调,寒热燥湿每与内邪相合袭人。外风与内生之痰浊相合壅遏肺气,使宣发肃降之气不行则形成咳嗽。 中医分型治疗: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怡法:散寒宣肺。方药(金沸草散加减):旋覆花5克,前胡、荆芥各3克,细辛2...
-
咯痰变黄 治疗偏方
人人都会咯痰,正常的痰颜色发白,比较清稀,对人的呼吸道有湿润作用。随着天气转热,不少老年人的痰变黄、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通过支气管上皮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最后,通过人的正常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黏液。 当空气污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或者肺部发生疾病,呼吸道分泌就会增加.痰量也会增加,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由黏痰变成黄痰。黄痰不易咳出,如果黄痰在肺里越积越多...
-
肺部重感染有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这是个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男性,70岁,肺部感染很厉害,在外院呼吸内科治疗时,什么青霉素,头孢三代、四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几乎全部用尽,可是,1个月都没能将感染控制住,最后,连泰能(临床上最强的广谱抗生素)都用上了,可感染依旧没能彻底控制,患者不愿再接受西医治疗,转而来到我们医院。 患者入院时,胸闷气促,不能平卧,说自从用了“泰能”后,胃脘部隐疼不适,胃口极差,口干,口腔溃疡,腹泻,每日3-5次,人感到极度疲倦。查体发现,患者口唇轻度紫绀,舌干而无苔,桶状胸,双中下肺可闻及大量的干...
-
升陷汤加减化裁治疗肺心系统疾病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生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组成,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呼吸努力,有似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等症。陈宝贵教授对张锡纯先生之书研究深刻,对升陷汤的应用颇有心得,常用升陷汤加减化裁治疗肺心系统疾病,特别是用于呼吸衰竭的病人,收到不错的效果。 典型医案 强某,女,67岁,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0余年,肺心病20...
-
独宣肺则肺失肃降不利于咳嗽的治疗
彭某,女,40岁,2013年8月2日初诊。 患者因咳嗽2天就诊。自述2天前冒暑外出游玩,夜则食火锅及冰激凌等冷饮,卧又吹风扇。翌日,回家后出现恶风,流涕,咽痒而咳,痰白、黏、少,咯之不爽,胸闷,气紧,纳眠尚可。舌红苔白腻,脉浮缓。诊断:咳嗽。证型:风热犯肺。方用桑菊饮加减。2剂,水煎服。 8月6日二诊:服上药后,恶风,流涕稍减,仍咳嗽,尤以夜甚,痰少不利,咳时喉及胸堵塞难受。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数。表邪稍解,现痰浊阻肺较甚,方用清气化痰汤加减。再服2剂。 8月10日三诊:患者白天已不...
-
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分别属于中医“哮病”和“鼻鼽”的范畴。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有研究表明,78%鼻炎患者伴发哮喘,58%哮喘患者伴发鼻炎。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其发病多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内伏痰饮,三者相合,闭塞气道,遂致呼吸困难,升降不利,触动其痰,产生喉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若鼻鼽、哮喘反复发作,由实转虚,临床可见自汗,常易感冒,食少便溏,倦怠无力,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等肺脾肾气...
-
小儿肺炎 中医辨证可分以下类型治疗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中医辨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治疗: 1.里热外寒。证见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咳喘较重,苔白,脉浮数,此乃肺气被遏、不得宣降。治宜清热散寒、宣肺定喘,用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生桑皮9克、炙枇杷叶9克、前胡3...
-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17.5 天。全部病例均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感冒史, 临床表现:咽痒即咳,或咳必咽痒,甚者呛咳连续不断,致面红耳赤,努力咳出少许泡沫痰后方稍止,偶遇冷热、异味刺激或大声说话即咽痒,咳嗽又作。经胸部x线拍片和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二、治疗方法 处方:紫苑、百部、杏仁各12克,荆芥、白前、桔梗、法半夏各10克,陈皮、甘草各5克。 加减:风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