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验 第72页

验 第72页

  • 贺普仁治摇头风验案

    贺普仁治摇头风验案

    王桂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作为贺普仁教授的学生,笔者跟师期间感受到老师独特的针法和显著的疗效。现将老师两例医案介绍如下: 摇头风案 裴某,女,56岁。头部摇动自己不能控制3年,病情时轻时重,一般在发怒、情绪波动时加剧,曾诊为“脑动脉硬化”,未做治疗。后来症状加重,头摇动终日不休,曾服息风中药3剂,无效。平素纳可,mifang.fuwenhao.com二便调,时有头晕,烦躁易怒,面润。苔白,脉弦滑。 辨证:肾阴不足,肝风内动。 治则...

  • 大小补肝汤验案集锦

    大小补肝汤验案集锦

    近期,有关大小补肝汤临床应用的很多稿件中都谈到了跟庚子岁五运六气的关系。在某一时段,相应的运气方常会集中出现一方多治的临床特效,这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一大特色。对新冠肺炎疫情,顾植山教授等提到了《黄帝内经》中三年化疫的“木疠”。“木疠”的病机是金胜克木,而补肝汤恰是治木虚之方。新冠肺炎患者的严重乏力及一些后遗症如焦虑抑郁等,与补肝汤的主治症非常相近,故对古方补肝汤的发掘应用,或许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启发和帮助。 大补肝汤治疗重症肌无力案 山东省...

  • 梅国强用柴胡类方经验

    梅国强用柴胡类方经验

    柴胡温胆汤 柴胡温胆汤由小柴胡汤和温胆汤加减而成,梅师认为,该方并非两方功效之叠加,故常以该方加减治疗杂病中属于痰湿内盛者,对于合并有情志抑郁,饮食不节,病后失养,或外感湿热日久伤正等复杂病机者,均以该方加减治疗。指出该方所主证候,不论其来路如何,其病机总属湿(痰)热内阻,或影响胆胃,或上扰心窍、清阳,或使三焦不利。梅师所用柴胡温胆汤之基本组成为柴胡、黄芩、法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因其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更兼湿热阻遏,故去人参、甘草、大枣,若呕恶者加生姜。 乳腺增生:聂某,女,40岁...

  • 多发性抽动治验 银翘散加减

    多发性抽动治验 银翘散加减

    杜某,男,11岁,河南杞县人,2013年3月初诊。患儿自3年前不自主喉中“吭吭”发声,并伴见不自主挤眼,努鼻,每遇感冒后加重,西医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经口服“氟哌啶醇”治疗后,患儿症状未见好转,家长考虑该药副作用较大,拒绝继续服药,遂来诊试试中医治疗。刻症见舌红,苔黄,脉浮数。喉中不自主“吭吭”发声,挤眼、努鼻,咽红,大便干结。 中医辨证:风热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主方:银翘散加减。...

  • 石恩骏柴胡温胆汤临证经验

    石恩骏柴胡温胆汤临证经验

    石恩骏,195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贵州省名中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参与《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等书编写,主编《贵州名医名方选析》《石家百年医案精选》《石恩骏<神农本草经>发微》等书。从医近50载,对内、妇、儿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柴胡温胆汤是他临证常用方剂,笔者总结其临证运用经验如下。 组成:柴胡24克,泡参30克,陈皮、黄芩、炒枳壳各10克,竹茹1...

  • 紫癜半年余 治用验方化裁

    紫癜半年余 治用验方化裁

    张某,女,52岁,2015年4月28日初诊,主诉:紫癜半年余。 现病史:双下肢有针头至黄豆大小瘀点、对称分布,双下肢轻度水肿且皮肤干燥,头汗多,无腹痛便血。半年前有一次发热、头痛、关节痛后出现下肢皮肤皮下有出血,西医诊断为紫癜,但中西医诊疗一直未愈。舌质暗红,苔白根部黄,脉滑。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紫癜类似于中医的肌衄,中医常用凉血止血或补气摄血之法,常用方如犀角地黄汤或归脾汤等,但临床是多变的,如此案,乃因湿热内蕴所致,法当清热祛湿,凉血止血为主,方用茵陈五苓散化裁。 方药...

  • 乙未年应用备化汤治验及体会

    乙未年应用备化汤治验及体会

    笔者于乙未年应用运气方备化汤治疗疑难杂症3例,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案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陈某,女,81岁。2015年8月3日初诊。 病史:发作性心悸气短已5年,近一年来发作频繁,一周来发作2~3次,反复多次住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延余寻求中药治疗。刻诊:高龄体质瘦弱,能扶扙行走于诊室,神志清晰能简述病之所苦。语气低微,不犯病时饮食及二便可自理。脉沉细微弱,律齐50~60次/分,舌红少苔。诊断:心悸。病机:心气不足,阴血虚亏,心失荣养。药用生脉饮合复脉汤加减。...

  • 金杰运用加味四妙散经验拾萃

    金杰运用加味四妙散经验拾萃

    金杰教授从 1999 年至今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 研工作, 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断治疗精神、 神 经及心理障碍性疾病, 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 随金杰教授临证学习, 受益匪浅, 现将其运用加味四 妙散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加味四妙散的方解及其证治特点 四妙散载于清·张秉成《成方便读》 , 而本方源 自于元·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 卷第九》 的苍术散加 味而成。苍术散由黄柏、 苍术各等分组成。原作散 剂, 可治疗 “一切风寒湿热, 令足膝痛, 或赤肿,...

  • 现列举地黄丸临床验案数则

    现列举地黄丸临床验案数则

    地黄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 主要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劳热,消渴,或虚火牙疼,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为主药;山药补脾固肾,山茱萸补益肝肾,均为辅药;茯苓利湿健脾,使山药补而不滞;泽泻宣泄肾浊,使熟地补而不腻;牡丹皮清泻肝火,使山茱萸补而不涩,均为佐药;六药合用,三补三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及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并发现六味地黄丸在临床的应用上具有广泛而显著...

  • 运用乌附剂经验和心得

    运用乌附剂经验和心得

    仲景运用乌、附剂最早,使用频率最高。仲景方中,乌、附大多生用,用量之大,古今少有。仲景使用乌附剂而不有损生命,全在经方的配伍、炮制与煎服方法上见真谛。 以《金匮要略》乌头汤为例:该方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各3两,川乌5枚。川乌1枚,大小平均5g,则为25g左右。炙甘草3两,汉代一两合今之15.625g,以16两计,则为48g,恰为川乌之两倍。乌头汤之煎服法,亦寓有深意。先以蜜2升(汉代1升合今之200ml)煎川乌,煎至1升时去川乌,留蜜待用。蜜煎川乌,有两层意义:一则蜜为百花之精华,善解百毒,尤善解川乌...

  • 张杰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

    张杰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

    张杰, 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国家级名中医, 安徽省国医名师,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张氏幼承师训, 学验俱丰, 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50余年, 专攻中医内科杂病, 临床善从经方加减, 不囿成见, 多有发挥。笔者有幸随侍左右, 兹就其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 乌梅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慢性结肠炎 患者某, 女, 39岁。2017年3月8日初诊。2016年9月23日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刻下眩...

  • 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 宣化湿热方

    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 宣化湿热方

    【组成及用法】 栀子10克,黄连5克,法半夏10克,橘红9克,杏仁10克,白蔻壳6克,枳实9克,薏苡仁12克,竹茹9克,芦根15克,滑石15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主治】 湿热中阻,发热恶寒,胸脘痞闷,腹胀身痛,恶心呕吐,小便短赤。 【解析】 本方为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橘红、法半夏、枳实、竹茹同用,系温胆汤法;法半夏与黄连同用,系泻心汤法;杏仁、白蔻壳、法半夏、薏苡仁、滑石同用,系三仁汤法;滑石、甘草同用,系六一散法。均为清热利尿止呕、宣畅湿热用药。 湿热之证,邪踞...

  • 阳虚高热案治验

    阳虚高热案治验

    中医对发热疾病辨治传统分为外感、内伤。外感由于外邪侵袭,内伤多因于久病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及外伤出血等。二者多从病程长久、热势高低等方面鉴别。一般认为内伤发热多为低热,或自感发热,见高热者极少。病机大体因虚、实两端。在虚者,因于气、血、阴、阳亏虚,因实者在气郁、湿阻、瘀血等。治疗总以调补虚实,平衡阴阳为大法。笔者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为主,所见发热患者甚众,外感居多,内伤亦不罕见,兹举一阳虚高热验案并浅析之。 杨某,男,25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 主诉:反复发热伴乏力半年。...

  • 明辨证、抓病机经方治疗验案举隅

    明辨证、抓病机经方治疗验案举隅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 而能否准确辨证、 紧抓 病机就是关键。导师吕冠华教授临床经验丰富, 辨证 精当, 善抓基本病机, 活用经方, 临证治疗疗效甚佳, 现介绍导师运用经方治疗验案 5 则。 大柴胡汤治疗胁痛案 孙某, 女, 76 岁, 2016 年 1 月 14 日初诊。自诉右胁 部疼痛 1 月, 曾有咳嗽, 小腹部疼痛, 咳嗽和体位变动 时疼痛加重, 口干, 饮食一般, 睡眠不安, 大便干, 3 ~ 4d 一行, 排便不畅, 舌暗红, 苔薄黄, 脉弦数。查: 血常规及 胸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 胁痛病, 证...

  • 乙未年用备化汤验案举隅

    乙未年用备化汤验案举隅

    •基于运气思路诊病抓的是气机、时机、隐机、先机,注重病机的整体性,病机相同则异病同治,不拘泥于某方治某病。 •运气方的组方原则遵药物四气五味,“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应用运气方,要牢记“三因制宜”和运气多因素综合动态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气象、脉象、症象,“观其气至而致其治”,灵活化裁,方能取效。 2015年为乙未年,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针对乙未年五运六气分别立有紫...

  • 封髓丹治疗虚火上炎经验

    封髓丹治疗虚火上炎经验

    封髓丹首见于《医宗金鉴》,以治疗遗精早泄为功。笔者通过临床应用,发现它非单用于遗精早泄,还可以用于虚火上炎的多种病症。现将其临床体验叙述于后,以冀发挥其更大效应。 源流回溯 封髓丹由三才封髓丹化裁而来。三才封髓丹出自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原方由天门冬、熟地、人参、黄柏、砂仁、甘草组成。功效为“降心火,益肾水,滋阴养血,润补下焦”。列于“泻热门”(上焦热),但未说明主治病症。从药物功效上看,其适应指征应当是水亏火旺证。 在《医宗金鉴&mi...

  • 方知乌梅丸 贵州名医王希仲之经验方

    方知乌梅丸 贵州名医王希仲之经验方

    组成及用法:乌梅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熟附片6克,干姜6克,细辛4.5克,丹皮9克, 生牡蛎30克,生枳实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热邪深伏,阳气内郁之真热假寒逆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希仲(1885~1981)之经验方。王希仲少时即在贵州籍大学问家李端棻先生门下学习中医,不时去四川、云南等地寻师访友,增广见闻,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氏认为《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乃中医学之根底,对六经病机多从气化学说认识,推崇张志聪、黄元御,尤擅长治疗...

  • 邱明义治上热下寒证验案 1 则

    邱明义治上热下寒证验案 1 则

    湖北中医药大学 朱光建 关键词 上热下寒;补肾引火;交通上下;调畅经络 邱明义,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 导师。邱师业医四十余载,处方用药精准平和,疑难 病症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诊,观近年来临床诸多疑 难病,寒热错杂比比皆是,尤以上热下寒居多。夫寒 热证共见,法当寒热药并用,交通上下,调畅经络,邱 师处以知柏地黄汤加肉桂加味治疗此证,真知灼见。 吾谨遵其义,试分析一则上热下寒之病例,以飨同道。 验案举例 柳 某 某,女, 53 岁, 2015 年 9 月 18 日 初 诊。 近 2 个月来上热下...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案验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案验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黄某,女,56岁,2017年4月27日就诊。缘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体重下降,半年来下降10余斤,易出汗,口渴稍多饮,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现症见:神志清,精神疲,轻微胸闷心悸,运动后稍气促,消瘦,易出汗,口渴稍多饮,无多食易饥,无头晕头痛,纳可眠差,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处方:百合3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南沙参15克,炙甘草15克,大枣20克,浮小麦30克,瓜蒌仁15克,西洋参15克(另炖)。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0剂。...

  • 理中丸一方门九章治验

    理中丸一方门九章治验

    运用小方治疗疑难杂症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的突出特色。本学派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家门纯德先生曾说,临证时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开大方;能用经方,就不要开杂烩汤,也就是要尽量做到方精药简。门氏杂病流派将这一特点概括为“方精药简”,并用之于临床,疗效突出。学派运用理中丸治疗疑难杂症验案颇多,今列举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文献论述 理中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即《金匮要略》中的人参汤,原文描述有以下几处:《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

  • 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介绍

    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介绍

    河北中医学院阎艳丽教授擅长治疗肝胆、脾胃、心血管等诸系统疾病,笔者发现临床常用四逆散为底方进行加减治疗,且效果较为理想,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下面对其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做如下介绍。 【拨乱反正】   阎艳丽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伤寒论》中的精神,要从“读白文”开始,即弄清原著对该方证的描述。四逆散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有人认为,该方证既不属于少阴病的寒化...

  • 从痰诊治 中医诊治经验

    从痰诊治 中医诊治经验

    朱丹溪从痰诊治中医外科疾病的特色探析 朱丹溪(1281年-1358年) , 名震亨, 字彦修, 金 元四大家之一。 因其倡导 “阳有余阴不足论” 和 “相 火论” , 被后世喻为 “滋阴派” 的代表人物。 然而, 其在临床诊疗中并不囿于 “阴虚” , 每以气、 血、 痰、 郁立论; 尤其注重 “痰邪” 致病, 提出 “百病皆由痰 作祟” 的观点。 论痰、 祛痰是其重要学术...

  • 十全育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陈宝贵心解

    十全育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陈宝贵心解

    张锡纯原解 十全育真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此方主治虚劳证,症见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脉见弦数细微等。其方药由野台参四钱、生黄芪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四钱、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组成。加减为: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龙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汗止后再服原方;先冷后热而汗出者,其脉或更兼微弱不起,多系胸...

  • 痄腮外治三验方

    痄腮外治三验方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多发于学龄前 儿童,流行于春季。家长 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可立 即照以下3个验方。进行 治疗。 1.赤小豆、青黛各30 克,大黄15克。先将赤小 豆、大黄研细末,再与青 黛粉混匀分成五包。用时 取一包以清水调为稀糊 状,拿棉棒蘸后涂两腮 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1-3天可见效。 2.鲜仙人掌100克 去刺捣烂,加入米醋和绿 豆粉适量,鸡蛋清1个,搅拌均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疗效显著。 3.黄柏50克,生石膏30克。共研细粉,混匀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以水调敷...

  • 选用3个验方验方治疗肺癌

    选用3个验方验方治疗肺癌

    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教授介绍以下3个验方可供选用。  方1  【方药】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各30g,雷公藤15g,干蟾皮9g。  【适应症】肺未分化腺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2  【方药】牛蒡子20g,广豆根15g,牡荆子(或牡荆叶)、天冬、半枝莲各30g。  【适应症】肺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  【方药】乌骨藤、槲寄生各30g,前胡、苦参、山慈菇(打碎)各15g。  【适应症】肺腺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上海龙华医院刘嘉湘教授有2 个治疗肺癌脑转移验方可供选...

  • 头痛治疗验方(秘方数:24)

    头痛治疗验方(秘方数:24)

    头痛 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证。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邪、悄志不和,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葱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将淡豆豉放入锅内加水1碗,煎煮15分钟,再把葱切段放入,继续煮5分钟,最后把酒冲人,立即起锅,趁热服下,取微汗即停服。 本方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出汗,一身不适等症。 [方二] 蔓荆子30克,酒500克...

  • 凌耀星运用经方名方临证经验

    凌耀星运用经方名方临证经验

    经方是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名方是指著名的药方,宋朝苏轼在《与徐仲书》中提及:“名方良药,亦已拜赐。”把握好经方名方的运用,能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疗效。今有幸拜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凌耀星的《中医治疗疑难病130例纪实(以下简称《130例》)一书,感受到了凌耀星对经方名方的灵活运用。 经方名方列举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在《130例》中,对于脾虚气弱者,常以此...

  • 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验方:4)

    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验方:4)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治法】清热化痰。   【方名】二陈汤加味。   【组成】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10克,胆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露祥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气结,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解郁,软坚散结。   【方名】育阴汤加减。   【组成】沙参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五倍子10克,大贝10克。...

  • 张恩树用一阴煎治杂病验案解析

    张恩树用一阴煎治杂病验案解析

    一阴煎源自《景岳全书》,由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牛膝、丹参、甘草组成,具有养阴清热之功效,主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阴亏津伤所致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在辨证基础上,灵活使用一阴煎治疗中风后遗症、巅顶头痛、眩晕等杂病,收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部分典型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中风后遗症案 顾某,男,53岁,1991年9月7日入院。患者因半身不灵活、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入院,经CT检查,诊为右侧内囊腔隙性脑梗死。经...

  • 补阳还五汤治验四则

    补阳还五汤治验四则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方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组成,主治中风气虚血瘀证。临床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等。 中医认为脑梗死等由脑血栓引起的疾病属于“中风(中经络)”范畴,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如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可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方中大剂量黄芪,力专而行走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足血行、络通瘀消。黄芪可从小剂量(30g~60g)开始,逐渐加量至100g~12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