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 第69页
-
白茅根治病验方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急性肾炎水肿等症。 咯血性肺结核:白茅根60克,侧柏叶20克,藕节、栀子、仙鹤草各15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连用7天。 麻疹:取白茅根、板蓝根各30克,玄参15克,山栀、牡丹皮各10克,生地黄、紫草各12克,水牛角3克(冲服)。上药除水牛角外,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加入水牛角,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尿血:取白茅根30克,车前子25克,大蓟10克,白糖15克。将...
-
猪胆汁药用验方
猪胆汁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止咳定喘和利胆的作用。临床与民间常用猪胆汁治病的验方如下: ●小儿消化不良将猪胆汁烘干制成3%猪胆汁粉糖浆,6个月以下儿童每日4毫升,6个月至1岁每日6毫升,1-4岁每日8毫升,4-7岁每日10毫升,均分3-4次服,连服3-5天。 ●急性传染性肝炎将鲜猪胆汁烘干研末,根据病情轻重,每日3-5克,分3次服,连服15天。 ●鼻炎藿香20克,苍耳子12克,猪胆汁适量。藿香研为细末,用猪胆汁调和成糊,苍耳子煎汤,饭后送服藿香糊,每次10克,每日2次。 ●乳痈取猪胆汁、红糖适量,兑水少许,共熬成膏...
-
中风半身不遂中药验方
中风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有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变化迅速。 处方与用法:黄芪60克,赤芍10克,淫羊藿30克,红花5 克,秦艽10克,僵蚕3 克,地龙10克,当归尾10克,川芎5克,桃仁5克,川断1 2 克,橘络5克,川牛膝 10克。便秘加肉苁蓉 15克,嗜睡加生枣仁 15克,阴虚加龟板10 克,肥胖加茯苓、半夏、枳壳各5克。水煎服,日1剂,30天为 1个疗程。 功效:补血活血,强壮起废,治中风后半身不遂,语言涩滞,手足麻痹,知觉异常,时有哈欠喷嚏,嗜...
-
治食物中毒民间验方
1.驴、马肉急性中毒:淡豆鼓100克,杏仁15 克。用清水煎煮后温服。 2.鸟肉急牲中毒:生扁豆10克,晒干研成细末,用凉开水冲服。 3.发芽马铃薯中毒;绿豆60克,甘草60兔。水煎,去甘草渣,频频服之。 4.鱼、蟹中毒:①紫苏梗30克,生姜15克。水煎温服;②鲜冬瓜肉适量,捣烂,绞汁100-150毫升,开水冲服。 5.野菌中毒:①香屎 (又名芜姜)于30克,水煎服。毒轻少服,毒重多服; ②鲜积雪草(又叫大叶破铜钱)120克,片糖50克。水煎去渣,加片糖调匀服; ③鲜犁头草100克,地浆水(取1米深处的黄土,加水调...
-
呕吐验方 家庭实用集锦
生姜川椒糊止吐 取川椒3~5克,生姜3片,白面粉100克。先将晒干的川椒研成细粉状,与白面粉搅拌均匀,慢慢调入水中煮粥,待粥沸腾后再加入生姜片,稍煮即可。每天服用1剂,分数次食用,可治呕吐。 姜汁砂仁粥止吐 取生姜汁20克,砂仁30克,粳米100克。先将砂仁、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待粥成时加入生姜汁即可。每天服用1剂,分数次服下。此方通滞气,散寒饮,温肝肾,可有效治疗呕吐。 萝卜蜂蜜止吐 取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白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用小火...
-
老中医治湿证经验方
潘智敏,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湿证、瘀血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多有心得。现将潘老治疗湿证经验介绍如下。 1.湿温案:杨某,女,35岁。怀孕七个月,麻疹之后,余邪未清,已有二月。晚上10时,即发寒热(38.1℃),汗出津津,咳嗽偶作,大便秘结,耳鸣,脉来细滑,舌质小红,苔黄腻。治以解表化湿,清热安胎。拟方:大豆卷、杏仁、桔梗、前胡、大力子、制半夏各12克,炒黄芩30克,苏叶、苏梗、薄荷各6克,浮萍、蝉蜕、淡竹叶各8克,鱼腥草、野荞麦根各30克,莱菔子15克,川厚朴、枳壳各9克。服药2剂,复诊:寒热汗...
-
治腹胀(脘腹胀满)验方
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府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腹胀诸证,虽属寒者多,属热者少,然世治胀,喜用辛温散气之药。冬季气候寒冷,中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容易引起腹胀,常表现为脘腹胀满、隐痛不适、不思饮食、辗转难安。我有一验方,屡试不爽,现介绍给大家。 生姜50克,拍碎剁末;陈皮10克,大枣 10枚,力口水500毫升煎煮,沸后改文火,煎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效果最好。如不堪苦辣,可加点红糖调味。姜是暖胃驱寒的佳品,陈皮理气降逆,大枣补脾益胃。这几味材料一...
-
四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病验案
四黄散由栀子、黄芩、黄柏、大黄各等份,研成细粉而制成。临床用四黄散加蜂蜜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方法:取适量四黄散加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敷药面积大于红肿部位1~2厘米,厚约3~4毫米,持续湿敷,每日换药1~2次,现配现用。 一、急性乳腺炎 蒋某,女性,28岁。2008年6月6日初诊。患者产后24天,右侧乳房肿痛结块2 小时余,乳汁不畅,并觉微恶寒发热。查体:体温37.6℃,右乳外上象限近乳晕处触及一约2-2厘米×2.8厘米肿块,皮色微红,触痛明显,无波动感。苔薄黄,舌质偏红,脉弦数。诊断为乳痈初期。...
-
疑难症验案:名中医赵斌
甘肃省名中医、陇南市成县中医院院长赵斌主任医师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疑难病症颇有心得,现举4例验案。 筷子蘸药滴服解昏迷 1987年5月,农民赵某打水时突患脑出血,顿时神志昏迷,急诊入院。赵斌初与本院一高年资西医主治医师同诊,续以营养脑细胞、止血、抗感染、纠正酸碱与电解质平衡等西药静滴,三天后复苏。不料第五天,病情复发,且昏迷程度转为深度,伴发全身高热、紫斑、时时搐搦,右侧肢体全瘫,因虑输液药用已不能满足病情需求,遂排除一切输液建议,赵斌通知将救治药改为中药犀角地黄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用筷子头蘸药持续从患者口...
-
丁香外治验方小汇
丁香,又名公丁香、丁子香、鸡舌香。性味:辛、温、无毒。功效主治:温胃、降逆、去恶气,主治呕吐、呃逆、风水毒肿、痘疮、疝气痛等;呕、呃而兼有发热口渴等热象的不可服用。 呕吐 丁香、大黄、甘草各等量,共研细末,取药末30克撒布于3张黑膏药中间,敷贴于神阙、中脘、内关穴位。 呃逆 1.丁香3克。将丁香置口中咀嚼,待口中有津液时将津液吞下,咀嚼3-5分钟后,呃逆可止。为巩固疗效,可将丁香渣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连续敷贴4-8个小时,可温中止呃。2.丁香、法半夏、旋覆花、柿蒂、全紫苏各20克,将上药打碎,置...
-
治疗失眠中药验方
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10克。将3药用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为1煎,共煎煮2次,合并煎液。每日2次,早晚温服,喝汤食枣。 本晶以甘凉小麦为主料,补心阴,养心气,以安神;辅以甘平之甘草补脾胃而养心气,使用甘温的大枣健脾益气,缓和柔肝,并润脏燥。3味合用,温凉并备,清补兼施,甘润滋补,平燥缓急。 据《日本东洋医学会杂志》报道,本汤能使脑神经的异常兴奋得到抑制,让精神神经系统的过敏状态恢复正常,并可降低大脑的兴奋性,使人易于进入睡眠状态。 凡心气不足,阴虚血少,肝气都滞所致的失眠盗汗,精神恍惚,...
-
治疗结核二验方
【简介】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治法】 1 【组成】党参150克 白蔹150克 白术80克 紫菀80克 川贝80克 麦冬80克 天冬80克 茜草80克 白芨200克 黄芪100克 砂仁60克 黄连30克 百部100克 山药100克 蛤蚧1对 蜂蜜2000克 当归80克 熟地80克 【制法】诸药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约15克(或药粉拌白糖1∶2备用)。 【用法】每日三次,每次一丸,空腹服,1剂为1疗程。 【功用】益气健脾,杀虫宁嗽。 【主治】肺痨。症见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咽燥、胸痛、潮热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