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 第4页
-
中药外敷内服同治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不愈所致。下面介绍内外同治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中药外敷黄柏、透骨草、艾叶、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千年健、刘寄奴、小茴香各12克,花椒10克。共装入布袋内,浸湿透后放锅内蒸30分钟,热敷下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中药内服红藤、败酱草、路路通各15克,丹参、赤芍、生地各10克,山药、制香附、土茯苓、薏苡仁、延胡索各12克,甘草3克。水煎两次,合并两次所煎药液约3...
-
内服外用合治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在临床上多表现有小腹疼痛,小腹不适,白带增多,白带色黄,白带异味,月经失常,而且通常小腹内有一个坚实而无痛的肿快,有时性交会发生疼痛。中医内服外用合治效果良好。 外用方:丹参、桃仁、赤芍、炮穿山甲、鸡血藤各10克,水蛭6克,共研细末,加食醋调成膏状,做成药饼,敷患囊肿的小腹部,纱布覆盖固定,并用热物热熨15分钟,每24小时加醋适量调和1次,3日后更换药物,经期停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 内服方:鹿角霜30克,熟地20克,白芥子30克,干姜10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浙贝母10...
-
内服外敷治女性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内分泌失调,身体内激素不平衡所致的一种周期性症状,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 内服方:佛手、枳实各 8克,炮穿山甲、乳香、没药各6克,郁金、昆布、仙灵牌、补骨脂、夏枯草、海藻、路路通各10克,炒麦芽、鹿角霜、蒲公英、橘核、荔枝核各12克。水煎分3 次服,每天1剂,30天为1 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经期不服药。 外敷方:制草乌6克,制川乌10克,蟾酥3克,蜂蜜适量。将上药研成细粉,每次取药粉3克,以蜂蜜调膏敷贴于患者脐部及乳核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1次,20天为 1个疗程。孕期及哺...
-
治急性乳腺炎塞鼻法 内服法 贴敷法
治急性乳腺炎塞鼻法:新鲜半夏 2粒(去皮),葱白2根,共捣烂,揉成条状塞于患乳对侧鼻孔。日2 次,每次约半小时。此法对早期未化脓者疗效甚佳。 治急性乳腺炎内服法:金银花、野菊花各18克,蒲公英 30克,瓜蒌皮18克,柴胡12克,穿山甲6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 剂。一般连服2—3剂可治愈。 治急性乳腺炎贴敷法:①活泥鳅 1条(以10厘米左右长为佳),无斑点的马铃薯 1个,共捣烂做成适当大小的饼状,贴敷于患处(勿盖往乳头)。日1 次,一般1—2次见效,3— 4次可愈;②鲜葡萄嫩叶...
-
卵巢囊肿内服外用合治验方
卵巢囊肿在临床上多表现有小腹疼痛,小腹不适,白带增多,白带色黄,白带异味,月经失常,而且通常小腹内有一个坚实而无痛的肿快,有时性交会发生疼痛。中医内服外用合治效果良好。 外用方:丹参、桃仁、赤芍、炮穿山甲、鸡血藤各10克,水蛭6克,共研细末,加食醋调成膏状,做成药饼,敷患囊肿的小腹部,纱布覆盖固定,并用热物热熨15分钟,每24小时加醋适量调和1次,3日后更换药物,经期停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 内服方:鹿角霜 30克,熟地20克,白芥子 30克,干姜10克,半夏12 克,陈皮10克,浙贝母10 克,...
-
老年性阴道炎 内服药外用煎汤坐浴
老年性阴道炎是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或缺乏,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呈碱性杀灭病原菌能力降低,细菌侵入繁殖引起的炎症病变。 方药:知母、黄柏各10克、生地、女贞子各12克、制首乌15克、炒麦芽9克、紫河车粉3克(冲服),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随证加减:伴有尿频尿痛者,加苡米、萆薢、椿白皮、萹蓄;伴有头昏目眩、心烦咽干者,加龟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 在内服药的同时,外用煎汤坐浴。 方药:黄柏、苦参各30克、地肤子、蛇床子各15克,煎汤温度适宜时,坐浴15分钟,早、晚各1次。 韩...
-
急性乳腺炎 运用内服方药和外敷药
笔者临证20年来,时遇因初次母乳喂养不当、不愿意母乳等,导致乳汁壅滞于乳房,引发急性乳腺炎病例,尽早运用内服方药和外敷药,疗效满意。 内服方:王不留行8g,通草8g,鸡血藤12g,丝瓜络10g,路路通6g,熟地黄15g,川芎10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一般连续服用1周即可。 外用方:黄柏20g,金银花20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15g,千里光15g,每次用500ml,水煎开后待温热敷患病部位,早晚各1次,每次热敷半小时左右,热敷后可继续喂奶。每日1剂,连续用3~5天。...
-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冻结肩,是肩周肌、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因气血不足、筋失所养、外感风寒湿或劳作过度等所导致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以肩关节内、外粘连,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与动作、姿势有明显的关系,伴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后伸等活动障碍。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的方法治疗,通常可获满意的疗效。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4型:风寒侵袭,寒湿凝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 风寒侵袭 内服方:姜黄10克,羌活12克,当归12克,黄芪1...
-
膝关节骨关节炎 内服外用洗方
患者患双膝关节骨关节炎,乃瘀血内阻兼肝肾不足之证。予温针灸、电针刺激,用轻手法疏筋,辅以髌骨提捏法、下肢牵引法及运动法,同时内服药物,外用洗方,共奏活血化瘀,补肾强筋功效。针刺采用前后配穴,疏通膝关节经脉,手法疏筋,下肢牵引解除半月板、关节滑膜的嵌顿,内服膝舒胶囊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外用洗方,借汤药渗透,以活血止痛、养血柔筋。最后配合功能锻炼,诸法合用,疗效显著。 李某某,女,39岁,市场管理员,重庆人。2011年3月16日初诊。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平路、上下楼时右膝关节刺痛、肿胀...
-
内服外敷治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急性起病的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剧痛,且易反复发作。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在我国患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报道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5例,取得满意效果。 一般资料:治疗65例均为门诊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小24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年;初次发病10例,复发病史小于1年者28例,1-3 年者22例,3年以上者5例。48例为第一跖趾关节(其中双侧发病8例),10例为第一拇趾关节,5例为踝关节,2例为膝关节。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内服药物外用洗方
中年女性患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上下楼、下蹲及行走平路时右膝关节刺痛,久行加重,休息减轻。予温针灸、电针刺激,双膝关节轻手法疏筋,辅以髌骨提捏法、下肢牵引法及运动法,内服药物,外用洗方,共奏活血化瘀,补肾强筋功效,最后配合功能锻炼,疗效显著。 李某某,女,39岁,市场管理员,重庆南岸人氏。 2011年3月16日初诊。患者形体肥胖。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平路、上下楼时右膝关节刺痛、肿胀,经西医诊断为“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右膝关节滑膜炎”,通过关节腔抽液、注射玻璃酸钠...
-
颈椎病中医疗法:针刺推拿内服外敷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软伤疾病之一,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病理分型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临床证候分以下4型:寒湿痹阻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
-
内服外敷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脊痛”范畴,多由局部气血淤滞,复感风寒湿邪,使病缠绵难愈。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配合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 内服:乌梢蛇12克,蜈蚣10克,全蝎5克,细辛6克。共研极细末后,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1包,继之每日1包。1周为1个疗程。 外敷:川乌、草乌、威灵仙、海风藤各60克,透骨草、稀莶草、羌活、独活、马钱子、桂枝、桑枝、骨碎补、牛膝各20克。共装入布袋,水浸半小时,蒸约40分钟,趁热敷患处,每次0.5~1小时,用至药凉,每日2~3次。每剂用7天,为1个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