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服 第7页

内服 第7页

  • 治慢性鼻窦炎内服外用方

    治慢性鼻窦炎内服外用方

      内服方野菊花、金银花各15克,桔梗、川芎、赤芍、丹皮、黄芩、辛夷、苍耳子各10克,连翘12克,黄连、薄荷各6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一般服药10~15剂。   外用方黄芪、白芷、苍耳子各6克,炒白术、防风、辛夷各3克,石菖蒲、细辛、冰片各1克。共研细末,每日取药散0.2克吹鼻腔内,每日2~3次。(郭旭光)...

  • 治疗鼻窦炎最好方法 土茯苓内服外洗

    治疗鼻窦炎最好方法 土茯苓内服外洗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慢性炎症,中医统称为“鼻渊”,以鼻塞、流黄脓涕(或有臭味),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临床证实,用土茯苓内服外洗,疗效明显。 方法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其药渣再复煎,药液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此方若加鱼腥草或金银花同煎,其消炎排脓效果更佳。...

  • 龋齿内服外用方

    龋齿内服外用方

      内服方生石膏30克,细辛5克,生地30克,白芷10克,丹皮10克,防风12克,荆芥10克,怀牛膝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天。   外用方制首乌、草乌、白芷、冰片、樟脑、蜂房各等份。研末混匀,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取膏置于牙痛处,龋齿者将膏直接放入龋洞内,上下轻度咬合,一般2~3分钟即可止痛。...

  • 治口腔扁平苔藓内服漱口方

    治口腔扁平苔藓内服漱口方

      内服方党参20克,黄芪30克,黄连10克,干姜8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桃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漱口方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各15克,五倍子、黄柏各9克,木棉花12克。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冷却后含漱,每天5~6次。(郭旭光)...

  • 治腮腺炎内服外用中药方

    治腮腺炎内服外用中药方

    内服药 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板蓝根18克,荆芥10克,桔梗15克,牛蒡子12克,生地12克,贯众12克,玄参12克,龙胆草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2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完,连用3~5天。 外用药 大黄20克,胆南星、雄黄各10克,川芎15克,蜈蚣3克,青黛、冰片各5克,共研细末入于加热融化后的凡士林200克,搅拌均匀,调成软膏备用。每次使用前将软膏加热融化,取适量均匀地涂于消毒纱布上,厚约2毫米,范围稍超过肿胀面积,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张可堂)...

  • 受惊吓后失眠 中医内服外洗同用处方

    受惊吓后失眠 中医内服外洗同用处方

    病案   黄某,男,41岁,1999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20年前因枪伤受惊吓后失眠,经服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见:形体偏胖,夜间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伴胸闷,头昏,纳差,半身汗出,二便调,舌质黯、苔薄黄,脉沉滑,舌下脉络瘀紫。邓铁涛认为患者失眠因惊而起,惊伤心脾,枪伤致瘀,素体有痰,辨为有瘀有痰有虚,治以补益心脾,化痰祛瘀,方用温胆汤加补气活血药主之。 处方: ①竹茹、半夏各10克,枳壳、橘络、橘红各6克,五爪龙、生牡蛎(先煎)各30克,茯苓15克,丹参18克; ②炙甘草1...

  • 辨证分型治失眠 中医内服中医外用

    辨证分型治失眠 中医内服中医外用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1],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能满足并影响白天正常生活的一种主观体验[2]。《马王堆医书·十问》曰:“一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心理压力加重,失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使人们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失眠,...

  • 干眼症 辨证分型内服外治 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干眼症 辨证分型内服外治 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专家简介 周尚昆,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眼科主任,唐由之名老中医工作室望京医院分站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老年眼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务委员,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优秀青年”,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光明天使”。 很多人看一天电脑、手机后,感觉眼睛又干又涩,这提示眼睛“缺水”了,很多人通常会用滴眼液给眼睛“解渴...

  • 百合病用内服及外洗两治

    百合病用内服及外洗两治

    百合采收于晚秋,百瓣相拱而合成鳞茎,故名。其色白多瓣,形似肺,初秋开花,得金气最全,气味缓平,甘寒微苦,以敛为用。百合质润,滋肺而安魄,魄安则神宁,于肺心最宜,故内不足之虚热、虚嗽、虚肿者皆宜。 《神农本草经》谓百合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能补中益气。百合甘寒,为清补泄降之品,邪气即蕴结之热,热在腹故腹胀,清其热则胀自消,解利心家热,则心痛痊。肾主二便,肾与大肠有热邪则不通利,热清邪除而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益气者,益肺也,邪热去则正气生而中州安,非以甘寒之物为补益。张景岳认为百合能补益气血,润肺止咳...

  • 冬季防燥“内服外治”

    冬季防燥“内服外治”

    每年冬季,家里开始取暖,阴虚体质的人会明显感觉到身体干燥,常表现为眼干、舌燥、咽干、皮肤干、小便少一大便秘结等一系列的干燥症状。最初燥邪还不是很明显,若是阴虚体质的人不注意及时调理,人体各种干燥症状就会越发严重,甚至会诱发鼻出血、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所以一定要注意祛燥防病。 可以采用“内服+ 外治”的方法,防范冬季燥邪伤害人体。 内服法 取麦冬 6~9克,掰断(或捣碎) 后,放入玻璃杯中,倒人沸水500~800毫升后加盖浸泡20分钟,待温饮用。饮尽后可加水,再饮 1次,每日1剂。...

  • 膏滋药内服治心血管疾病

    膏滋药内服治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归属眩晕、头痛、心悸、胸痹、中风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传统认为与禀赋不足、年老体衰以及饮食、情志、劳逸失调等有关,为脏腑气机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由于其病程较长,因此又有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致郁、久郁生痰等学说。膏滋药的辨证要点可在总的指导原则下从“风”、“火”、“痰”、“气”、“血”、“瘀”、“虚”中立法找寻...

  • 生姜 内服食用 煨热外敷 挤汁涂

    生姜 内服食用 煨热外敷 挤汁涂

    夏至了,也正值我国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人们会感到烦躁、疲倦、食欲不振、酸痛不适,好像身体也“发霉”了。这时药食两用的生姜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温而味辛,归肺、胃、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温肺化痰、降逆止呕等功能,并可解毒。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日本石原新菜在其新书《不...

  • 田螺内服外用可治疗多种疾病

    田螺内服外用可治疗多种疾病

      田螺营养丰富,被誉为罐头肉,其药用价值也不可忽视。中医认为,田螺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痈的功效,内服或外用可治疗多种疾病,现举数则验方如下。   小便不通:田螺两枚,盐半匙,捣烂敷脐下一寸三分处。   全身浮肿:田螺两枚去壳,大蒜一头,捣烂成泥,外敷于脐下一寸三分和两足心处。   五淋白浊:田螺一碗,白酒3碗,田螺连壳炒熟,趁热将白酒倒入,加热至酒剩下一碗,食田螺饮酒。   癃闭:田螺两个,麝香0.3克,田螺捣烂,加入麝香调匀,外敷脐下两寸。   痔疮:大田螺一个,白矾末少许,田螺清水漂养两天,使...

  • 芝麻油内服外擦都润燥

    芝麻油内服外擦都润燥

      冬天,人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燥感,唇、舌、咽、鼻、皮肤等部位更明显,严重的会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咽喉干痛以及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瘙痒等症状,连带着情绪也会变得烦躁不安,此时人们就会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应对。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绝佳的“润滑剂”,既可外擦又可内服,它就是——芝麻油。   专家介绍,中医认为,燥邪易伤肺,导致肺阴不足,肺津亏损,肺与大肠皮肤相表里,它依赖肺布散的卫气和津液的濡养和温煦,成为机体抵抗外邪侵袭的第一道屏障。因此,要防燥邪入侵,需注意养肺...

  • 芥菜性温味辛 介绍几款内服汤做法

    芥菜性温味辛 介绍几款内服汤做法

      芥菜,性温,味辛。入肺、胃、肾经。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清热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   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魏棣介绍,芥菜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其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胡萝卜素的含量在各种蔬菜中尤为突出。有抗氧化、清热解毒和明目等作用;同时,其富含的膳食纤维还有助防治便秘。芥菜的用法很多,可煎汤,炒菜,做饺子馅,或入丸散,捣烂外敷。食用芥菜可以很简单,加点大蒜,用水焯熟或炒都行,别看它长得厚实,其实煮起来无需太久,太烂就不好吃了,要...

  • 内服外用话艾叶

    内服外用话艾叶

    艾叶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以艾叶人药,可以灸“百病”,生肌肉,避风寒,止伤血,医疮疗癣,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消炎作用,煎或捣汁服用,有止吐血、下痢、崩漏、带下的功效。在民间以艾叶治病的验方颇多,现介绍几则如下: 治慢性支气管炎:鲜艾叶1公斤,洗净切碎,放人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然后煎煮过滤浓缩至3000毫升,每次服40毫升,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治臁疮:将艾叶洗净,晒干或烘干,研成粉。疮面洗净后,将艾叶粉薄薄一层撒在疮面上。也可用生茶油...

  • 中成药的内服外用各有章法

    中成药的内服外用各有章法

    中成药 使用得法才高效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曾说:“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中成药的使用中,如果用药对路,也非伪劣产品,却不能奏效,个中原因往往就是病人“用不得法”。 中成药的内服外用各有章法,一般情况下外用药物不适于内服,尤其是有毒之品,如鹅掌风药水、正骨水、九一散等都切忌入口,以免中毒而腐蚀口腔黏膜。也有少数例外,如锡类散等,但须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内服药中,大粒蜜丸应掰开或切成小块吞服;对于...

  • 田螺 内服方 外用方

    田螺 内服方 外用方

    田螺又名石螺、蜗螺牛,为软体动物田螺科田螺的全体,亦食亦药。田螺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灰分、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等成分,既可炒制、煮食,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味甘咸,入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水、除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等症。《本草拾遗》载,田螺“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内敷热疮”。《本草纲目》亦载其&l...

  • 毛南医学特色的内服外用治疗方

    毛南医学特色的内服外用治疗方

    毛南医常用治疗方法 一、内服药物疗法 毛南医学经历了漫长 的发展阶段,从巫医之后, 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利用草 药治疗一些简单伤病,随 着毛南医学接触吸收了中 医药的理论精髓后,在其 传统的草医草药治疗中融 合了循症辨证的中医治 法,正如谭云锦在《中医验 方摘要》中介绍的那样,治 病治本,标本兼治,分清急 缓,寒热虚实,虚补实泻, 随症而治,治贵权变,正治 反治,急而治标,缓而治 本,阴阳平衡,辨证论治。 毛南医学形成了有自己特 色的内服药物治疗方法, 其中隐约可见中医理论的 影子,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解表发汗法、...

  • 萝卜的内服价值 行气化痰消痰止咳

    萝卜的内服价值 行气化痰消痰止咳

    萝卜的药用价值及其药理争议浅析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又称莱菔或芦菔,为十字花科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叶为莱菔叶,其籽称莱菔子,其干燥老根叫地骷髅,全草可供药用[1]。本品始载于1 500多年前的《名医别录》,与芜菁合为一条,至《新修本草》方将其分立,谓之莱菔[2]。临床组方中应用最多的当属莱菔子,因其兼具药食两用的特点。萝卜的应用价值颇为广泛,特别是在民间,以萝卜入药的单方、验方比较常见,赞美萝卜的民谚,如“冬吃萝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十月萝...

‹‹ 3 4 5 6 7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