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 第6页
-
上消化道出血 内服止血方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有两种,一是胃热偏盛,血热妄行,二是中阳不足,气不摄血,两者之治疗拟方用药,迥然有别。良好的内服止血方,必能具有收敛止血、活血化瘀、制酸止痛、生肌护膜的效果,将药制成粉剂,可护披于溃疡面,收效较好。可用炒黑乌骨鱼120克,白芨80克,三七粉4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或干药粉吞服,每次服8— 12克,每日可服2-3次。白开水送服。其功效止血收敛,散瘀、制酸止痛,生肌护膜。研成极细粉,不易对胃造成刺激。本方对虚多实少患者较适宜,对胃热偏盛,实重虚轻的患者需慎重。服药期间,忌吃生冷刺激食品。 张...
-
牙痛 中医治疗外用内服多法
治疗牙痛着重于针对原发病,多需由牙科医师给予酌情内服维生素、抗生素,或辨证施用清胃泻火、疏风清热、消瘀通络、补肾固齿、益气缓痛、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等中药或中成药。含漱、烟熏、充填、针灸、手术等法也每被采用。若遇医药缓急不济、没命牙痛困扰之时,掌握一些简易治疗方法往往也能获立竿见影之效。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含漱方: ● 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 二、冷敷 ...
-
内服加外敷治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为一种突然发作的非炎性迷路病变,常伴有眩晕、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及有时患侧耳内闷胀感等症状。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治,效果显著。 肝阳上亢型:多见于40岁以下者,性格内向,性情急躁者居多。多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常伴有胸胁胀闷、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头痛口苦、失眠多梦等症。可用龙胆泻肝丸和天麻钩藤冲剂内服,龙胆泻肝丸一次3—6克,一日2次;天麻钩藤颗粒一次10克,一日3次。 肾精不足型:多见于40岁以上,素体虚弱或有颈椎病、高血压病史,多因劳累后诱发或加重,常伴有腰膝酸软、神倦乏力、心烦...
-
中医治失眠 内服中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由于记者工作压力大,日常生活不规律,导致失眠已成记者头等疾患。有许多记者朋友由于自身意识不够,甚至自充医师乱服药,导致药物依赖性助眠,常常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期,长期失眠还会引发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等。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中医治疗失眠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 内服中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将失眠分为实证和虚证,针对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实证见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热内扰,用温胆汤加减。虚证若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
-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内服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疾病。这与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 灌肠治方:①蚤休10g,公丁香5g。煎水100~150ml,加冰硼散1g,锡类散0 3g。②败酱草30g,炒五倍子5g,枯矾3g,煅瓦楞15g,煅龙骨30g,生牡蛎30g。③0 5%~1%普鲁卡因150ml加生肌散1g,云南白药0 5~1g,青黛5g。 内服治方:①取香橼60克,八角茴香3...
-
内服加防感冒袋外用治体虚感冒
祖国医学认为,体质虚弱者,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退,外邪易于入侵,以致感冒反复发生。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益气固卫汤”内服加防感冒袋外用,能取得显著疗效。 一、益气固卫汤:生黄芪10~15克,丹参10~15克,白芍15~30克,防风6~10克,白术10~15克,清炙甘草6克,红枣10克,连服10~15剂,停止7天再服,连续3~6个月后改为每月5~7剂。体质改善,感冒不再反复时可停服。加减:如怕冷畏风,营卫不和,加桂枝3~6克;气虚乏力甚,可加党参(或太子参)10~15克;平时咽干喉痛,加藏青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