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 第2页
-
中药内服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
愈来愈多的激素类外用药,应用不当,会给患者尤其是面部肌肤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不少患者面部只要有痒感,便用激素类外用药外搽,久而久之导致激素性皮炎,症见面部红色斑片,自觉干燥、灼热、发痒等。笔者临床体会,中药内服治疗本病,获效良好。 组方:生地黄15~30克,牡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赤芍10克,玄参15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第3煎药液待凉后,用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至皮损完全消退,热痒感症状消失。 方中生地黄味甘苦寒,可清热滋...
-
扁平疣“扁瘊”内服经验方外洗处方
扁平疣,是一种表现为针头或芝麻大小(少数可至黄豆大)的坚实扁平丘疹,多发于年轻人的颜面、手背和前臂。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发亮,略高于皮肤表面,颜色为淡褐色、灰褐色或呈正常肤色,播种状或线状分布。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痒。它是病毒在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通过接触传染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有时可自行消退,但亦常复发。 虽然扁平疣不会特别疼痛,但因为皮损主要分布在暴露部位,故常给爱美的年轻人带来许多烦恼。如果经常用手去搔抓、刀刮或自购“肤轻松”之类的激素类药膏外搽,不但无益,反而会促进病情的...
-
内服方 外治方 治脱发 斑秃
脱发内服方:生地、女贞子各15克、泽泻、山楂、黄芩、白芷、桑叶各9 克,首乌、旱莲草各24 克。龙胆草、黄柏各6 克.丹皮12克。消化不良者加山药.麦芽、谷芽:睡眠不佳者加枣仁、钩藤。水煎服,每日1 剂.连服8~12剂后,去黄柏、龙胆草加枸杞子、麦冬、丹参,继服20剂,新发一般已开始生长.改以外治为主. 脱发外治方:诃子、桂枝、山柰、青皮、樟脑各等份。加75%酒精适量.浸泡1 周后.每日取药液外搽2~ 3次。此项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必须坚持始终。 治疗期间禁食猪油、肥肉、洗头勿用洗衣粉及肥皂(可用洗膏)。 (张...
-
冬季皮肤瘙痒 内服外用食疗方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一到冬季皮肤就会瘙痒不止,特别是大腿外侧。小腿和胳膊外侧等处皮肤刺痒,夜间尤甚。中医药对防治冬痒症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内服方(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 1.何首乌26 克,当归、槐花各 10克,生地黄16 克,丹参12克,胡麻仁5克,全虫、蝉蜕各3克。 2.生地、熟地、当归、何首乌、钩藤各9克,天门冬、地骨皮、黄芩各4克,刺蒺藜15克。 3.党参、黄芪各20克,白术、茯苓各15克,当归、丹参各12克,升麻、柴胡各。10克。 4.马齿苋、瓜蒌叶、野香薷各15克。...
-
内服外洗治黄褐斑
中医学认为,皮肤的好坏是身体内在环境的外部表现,必须要内外同时调理,才会让面部肤色红润、光滑。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内饮外洗的二白饮,具体如下: 方药:白鲜皮10克,白蒺藜、当归各12克,山楂15克,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将药液倒出,再加水300 毫升继续煎煮15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出,和第一次倒出的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然后再向药渣中加入清水1000毫升,煎煮10分钟后将药液倒出。等药液温度合适后,用其洗脸,一天一次。这样内饮外洗,能够充分利用药力,解决面部色斑的烦恼。如没时间煎药,也可用上述药物泡水,一部分饮...
-
中药内服加外用方法治疗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多见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治疗不善,易留下痘印痘疤。中医认为痤疮是气血旺盛,加之阳热偏盛,脉络充盈,内热外壅,湿热瘀滞,郁阻肌表,外受风邪所致。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方法治疗此疾,疗效很好,处方如下: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各15克,炒薏苡仁、佩兰各20克。 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余渣再煎,熏洗患处,每...
-
白㾦治验 散发性丘疹内服外用方
汪某,男,40岁,2006年7月18日初诊。胸、肩、背、胁、肋部出现散发性丘疹,有的布满,有的稀少,丘疹高出皮肤,基底部较硬,似豆粒着于皮肤之上,顶部无水疱,剌之有少量浆液流出。日夜色搔痒无度,伴口渴神烦,舌质稍红,苔薄略黄,脉缓。从前镇、县两级医院皮肤科治疗过,未能操控症状。 患者述,由于上一年加工葛根时,于颈前左面出现几粒疮疹,未曾介意,遂蔓延至颈项,锁骨两边、前胸部、后背及两胁肋部。经抗过敏、抗感染治疗均无效验。余以表里并治法。 内服方:杏仁15g,白蔻15g,苡仁15g,厚朴5g,法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