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第25页
-
老人虚烦饮合欢茶 牙修复后漱柠红茶
老人虚烦饮合欢茶 天气炎热,老人容易心烦气燥、睡眠不足。合欢花性味甘平,能清热解暑、解郁安神,用其泡茶最适合虚烦不眠者饮用。 具体方法为:取5朵干燥合欢花(中药店有售),加500毫升沸水,冲开后闷2~3分钟即可,频饮至味淡,连用5天。可解郁安神,活络止痛,对胸胁胀满、体虚烦热及长期失眠健忘者疗效尤佳。 刘佳尚 牙修复后漱柠红茶 牙齿修复会植入金属、烤瓷等材料,假如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形成则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修复体而影响其寿命。常用柠红茶漱口可养护牙齿修复体,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方法为:取红茶5...
-
中风后遗症的食疗养护方
一年 四季,凡是 气候多变 的时节,如 冬春或盛 夏酷暑,每 每致血压 及血糖升 高,也易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故为 中风的高发期。中风患者常常出 现半身不遂(偏瘫),临床表现为 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足内翻、 半身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 称为“废用性综合征”。以下介绍 几则能帮助中风气血两虚患者康 复的食疗养护方,供选用。 一、参芪五昧紫苏汤党参、 黄芪、五味子、紫苏叶各15克,赤 砂糖0.15公斤。将前4味药加水 3000毫升,煎取约1500毫升,加 入赤砂糖,拌匀分多次代茶饮服。 每...
-
按摩治中风后呃逆 甲亢失眠的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治中风后呃逆 运用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进行 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取穴膈俞、腕中、中脘、 足三里(双)、上巨虚(双)。操作者用拇 指指腹对各个穴位进行按压,每天2 次,每次15~20分钟。患者出现酸、麻、 胀的感觉为佳,按压的强度取决于患 者的反馈及耐受力。 房力宁 精神药物致尿潴留的穴位按摩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潴留大量尿 液而又不能自主排出。精神科住院患 者,因服用精神药物后常会出现尿潴 留。采用中医穴位按摩疗法治疗该症,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患者取仰...
-
起搏器术后中医膏方缓治“消补”兼施
心动过缓属缓慢性心律失常范畴,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有胸闷、心悸、头晕、气短等症,重者可引起晕厥甚至猝死,属中医学心悸、眩晕,甚至厥证范畴。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特效药物,但起搏器的植入解决了药物无法治疗的难题。起搏器虽可马上缓解患者诸多不适,但其终属创伤性手术,且“异物”植入对人体脏腑阴阳均有影响,术后更需长期服用抗栓药等维持性药物,日久耗损人体气血,导致患者身心俱疲。而膏方以调整阴阳、剂滋相应、久留效长的特点更适合用于起搏器术后的长期调治,且...
-
运用地黄饮子治中风后遗症
连建伟运用地黄饮子经验撷菁 连建伟 (以下尊称 “连师” ) 从事中医临床、 教学 四十余载, 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 连师运用 地黄饮子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 脑动脉硬化、 病毒性脑膜炎后遗症、 多动脉硬化、 脑 萎缩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作为浙江省基层名 中医培养对象, 有幸长期跟随连师临证侍诊, 不揣浅 陋, 现将连师运用地黄饮子经验介绍如下。 中风后遗症 患者某, 男, 84岁, 台湾省台中市人。 2015年12月 12日初诊。 主诉: 行走不利1年余...
-
中药治中风后遗症典型病例
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老年人脑部血流减慢,血液粘 稠度增加,脑血栓逐渐形成,阻 塞血管,致使脑部瘀血、水肿压 迫脑神经,大脑中枢功能失常。 中风患者表现为突然语言障碍、 流涎、半身活动不利。临床用中药 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良好疗效,现 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治78例患者,男性41例, 女性37例;发病年龄50~95岁;病 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半年。多 数患者在做此治疗前应用过青霉 素类抗生素及丹参、参麦等针剂输 液治疗过,病情没有彻底根治。中 医辨证属瘀血阻络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白术、防风、桃...
-
中风后遗症 判断患者是否兼有气虚
中风是我国成人致命疾病排行榜的第三号杀手,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中风发病突然,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常令人猝不及防,出现头晕目眩,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症状。中风后遗症,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带来深深的痛苦,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及预防其二次中风,相当重要。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古人云:“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六大因素...
-
治中风后半身汗出有妙方
病人中风后半身汗出,是中风 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较为 多见。患者多于患侧汗出,有自汗, 有盗汗,还有两者兼有,常反复发 作,较难治愈,时刻影响中风患者的 预后。在治疗该病时,结合中风之痰 瘀致病理论,采用逐瘀化痰法治疗 22例中风后半身出汗患者,疗效颇 佳,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共收治22例中风后半身汗出 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 年龄均在49岁以上,均无手术、外 伤史,且肝肾及心肌功能正常,均为 中风后患侧半身汗出较多,有时可 浸湿衣物,活动后症状加重,既往无 半身汗出史,为中风后发病。...
-
下肢静脉曲张中药汤剂煎汤放凉以后泡洗
很多养生节目和书籍都会推荐观众(读者)泡脚,这种疗法简单易行,在家就可以轻松操作,睡前泡脚也确实能够解乏,改善睡眠。有老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这样一种便宜方便的养生方式在人群中有多受推崇。对于大部分离开家在外的吃土少年,在冷冰冰的冬天接一盆热热的温水把双脚泡得暖呼呼的再钻进被窝,简直不能更幸福~~ 但是也有一些人群是不适合泡脚的,比如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病变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绝大多数病人都发生在...
-
中医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偏瘫
患者梁某,男,59岁。2015年10月9日,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两周余”入住我院内科病区。患者于2015年9月22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无力、麻木,伴口角歪斜,无意识障碍。遂至外院就诊,确诊为右侧半卵圆中心急性脑梗死,经治疗后病情趋于平稳,但患者仍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侧肢体肌力3-级,难以行走,转至内科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欠清,易流涎,无饮水呛咳,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予内科基础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固斑、营养神经...
-
韩碧英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后遗运动障碍经验
格 林 巴 利 综 合 征 (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 GBS) 是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临床 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的弛 缓性瘫,也有累及呼吸肌,或颅神经运动纤维受 累的面肌瘫痪、咽喉肌瘫痪 [1] 。韩碧英教授临 床工作 50 余载,长期致力于针药并用治疗各种 痿证,讲究调理中焦为法,选择特定穴及经筋 循行进行针刺,能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 存质量。 1 病因病机 韩碧英教授认为本病属痿证,其基本病机为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痹; 阳明虚...
-
中风病后遗症 中风络塞血瘀证 中风络损血溢证
国医大师任继学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其治疗中风病理论新颖,收效甚广,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 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有缓有急之异,缓者多为中经中络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栓塞等,并首次提出此证应改为络塞血瘀证,应用理气豁痰、滋阴潜阳、活络化瘀之法。而急者多为中脏中腑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的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率先提出此证属络破血溢证,应用开闭固脱法,现对任继...
-
脑中风后记忆力明显减退治处方
李某,男,75岁。2014年5月6日诊,患者10年前患高血压病,一年前因出血性脑中风,半年前又患脑梗塞。此后常诉头晕、头痛,烦躁不眠,记忆力逐步下降。近二个月来记忆力明显减退,沉默少言。饮水多,胃纳差,小便常失控,大便1周1次。面部及唇舌较红,舌尖边有许多瘀点,无苔,脉弦。 处方 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田七12克,丹参12克,水蛭10克,地龙10克,太子参15克,百合20克,瓜蒌仁20克,杭白菊12克,水牛角末30克,牡蛎末20克,珍珠母末20克。21剂。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
-
脑外伤后综合征 针灸时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蔡晓刚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一部分患者在发生脑外伤后持续3个月以上甚至几年,仍有如头痛、头昏、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抑郁、易激动及工作能力下降、心慌、多汗、性功能下降等一系列躯体、认知、精神、情感方面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CT或MRI检查并没有阳性体征。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明,但当前比较公认的是由于暴力打击头部之后,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轻者仅有暂时的生物化学及脑血管灌注变化,如头部受伤后颅内循环减缓。重者不仅...
-
受惊吓后失眠 中医内服外洗同用处方
病案 黄某,男,41岁,1999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20年前因枪伤受惊吓后失眠,经服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见:形体偏胖,夜间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伴胸闷,头昏,纳差,半身汗出,二便调,舌质黯、苔薄黄,脉沉滑,舌下脉络瘀紫。邓铁涛认为患者失眠因惊而起,惊伤心脾,枪伤致瘀,素体有痰,辨为有瘀有痰有虚,治以补益心脾,化痰祛瘀,方用温胆汤加补气活血药主之。 处方: ①竹茹、半夏各10克,枳壳、橘络、橘红各6克,五爪龙、生牡蛎(先煎)各30克,茯苓15克,丹参18克; ②炙甘草1...
-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验方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吴某,男,45岁。2015年8月6日诊。患者三个月前骑摩托车不慎撞树昏倒在地,被救护车送至某医院治疗,诊断为脑震荡。出院以后至今,后脑及颈部一直板硬热痛,仰卧更甚,只能侧卧。现颈部至后脑有轻度压痛,局部温热,低头、摇头疼痛加剧,心烦热、睡眠欠佳、多梦易醒、口干微苦、大便羊屎样,舌红、舌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 处方 葛根40克,杭白菊15克,川芎10克,天麻15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生地12克,水牛角50克,甘草5克,白芷10克,大黄12克(首剂后下,二三剂同...
-
节后“清肠”推荐几款清场菜谱
吃喝是节日不变的主题,但往往是饱了口福,累了胃肠。春节假期一过,不少人就开始了“清肠”计划。市民王小姐说,过年吃得太油腻了,体重上去了,所以现在开始决定不吃饭光喝水,然后做个清肠,给内脏“打扫卫生”。其实这样想的人还不少。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肛肠科的副主任医师褚卫健指出,不提倡健康人清肠。褚卫健介绍,清肠在临床上有明确的人群限制。如要做肠镜检查以及接受肠道腹部手术的人,才需要清,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或造成细菌感染。清肠即要排便,但排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代谢早、...
-
头晕病服药后得气痊愈验案
得气,又称针感,指医者行针时患者自觉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常用于针灸获得理想疗效的描述。笔者在跟随赖宇老师临证学习时,偶见1例头晕病患者服中药后得气感明显验案,现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患者,女,45岁,已婚,2017年6月20日就诊。患者受凉后出现头晕项强、腹胀、小便短赤、右寸关滑紧、尺脉沉紧、略细等症状。处方:茵陈50g,栀子8g,生大黄15g,苍术40g,独活30g。水煎服,每2日1剂。患者自述服1剂后感觉后脑发热,并迅速往项部发散,有轻微针刺感,随后项强症状消失。服用2剂后痊愈,后随访患...
-
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吸毒后焦虑状态案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特殊病例的识证用药,只要圆机活法,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日临床上,治疗两则中毒案例,其一为农药中毒后的消化不良案,其二为吸食冰毒后的焦虑状态案。病人病情特殊,初始胸中无法,笔下无方。但遵中医之圣谕,当四诊之后,遵辨证论治之训,处以温胆汤加减,均获良效。现记录如下: 温胆汤治疗杀虫剂中毒后消化不良案 袁某,男,58岁。就诊时间:2015年11月24日。患者因未戴防护措施,喷洒毒药后第二天,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中毒症状时,到当地医院以农药中毒之...
-
消化道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脱证脱证医案
卢永兵主任医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五十年来卢永兵多次用大剂量高丽参救治虚脱病人,屡屡奏效,可见中医传承经验之可贵。现介绍二例卢永兵在临床实践中用高丽参抢救大出血脱证病例,以飨读者。 消化道大出血脱证医案 1993年12月23日诊。邓某,男,78岁。刻诊:面色苍白,休克额汗,肛门出血如注,已输血4000毫升,呼吸微弱,四肢冷,脉微欲绝。 处方:高丽参50克,黄芪60克,仙鹤草、侧柏叶各30克,荆芥炭15克,田七20克。嘱立即煎后鼻饲,傍晚巡诊,病者血止神清。再调治一周出院...
-
入秋后把养胃护胃进行到底
入秋后,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转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增的食量会使胃部不适应,产生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不适,严重的还会加剧胰腺、肝脏等分泌胰液和胆汁,产生急性胰腺炎、胆囊穿孔和肝脏负担加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所以秋季要把养胃护胃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