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减 第19页

减 第19页

  • 治老人听力减退宜补肾

    治老人听力减退宜补肾

    听力减退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多 是人体衰老的常见表现,而衰老多因肾 虚,肾虚会导致听力减退,肾开窍于耳, 《黄帝内经》记载“肾和则耳能闻五声 矣”,说明耳朵的听力是靠肾精维持的。 听力减退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也 是人体衰老的常见表现,衰老是因为肾 虚,肾虚会导致听力减退。肾开窍于耳, 人的肾精充足,则听力正常;肾精不足, 则听力下降。临床上,治疗老年性听力减 退应以补肾填精为主。根据中医辩证施 治原则,一般分以下二种类型进行治疗。 一、肾经亏虚型 主要症状:听力逐渐减退,有的人可 以伴...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以及脾切除手术,这些方法虽然能有效提升血小板数量,但或因毒副作用明显,或因价格昂贵,且对于某些患者而言长期疗效欠佳、药物依赖性大,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学中无此病名,据其症状,可归属于“血...

  • 炙黄芪淫羊藿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炙黄芪淫羊藿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经验方:炙黄芪25克,淫羊藿、仙茅、肉苁蓉、鹿角胶(烊化)、当归各12克。 加减:鼻出血者,加白茅根、侧柏叶各15克;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各12克,血余炭 6克;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各10克;尿血者,加旱莲草15 克,大蓟、小蓟各10克;月经过多者,加蒲黄炭、艾叶炭、棕榈炭各8克;脾弱血虚者,加党参、匀术各10克,龙眼肉、红枣各15克;血热者,加生地12 克,赤芍、紫草、丹皮各10克;阴虚者,加服大补阴丸。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 1剂。 疗效:本方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7例,有效 (血小板计数...

  • 听力减退 耳鸣耳聋同时并见 辨证论治

    听力减退 耳鸣耳聋同时并见 辨证论治

    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 颅内感到的一种声音。耳聋 是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 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 减退。耳鸣、耳聋往往同时并 见,二者辨证论治基本相同, 均可分五型治。 1.风热侵袭型:证见耳 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 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 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 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 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 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 甘草各6克。 2.肝火上扰型:证见耳如 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 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

  • 中医如何减少感冒发生几率

    中医如何减少感冒发生几率

    头疼、嗓子疼、发烧、全身酸疼、咳嗽……近日,市民程女士及其孩子都饱受感冒困扰,娘俩一起就医。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称,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寒冷且干燥,人们为了防止冷空气入侵,很多时候都会紧闭门窗,室内通风少,病菌容易滋生繁殖,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入冬以来,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患者明显增多。如何减少感冒发生几率,王祥生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 冬季预防感冒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儿童、老人及身体较弱易发生感冒的群体,要特别关注天气变...

  • 胃脘痛方选安中散加减

    胃脘痛方选安中散加减

    国医大师韩明向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韩明向长于辨证施治,注重病证合参,巧用安中散治疗各种虚寒痛证。安中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和剂局方》)。方中小茴香、高良姜温中散寒;牡蛎制酸止痛;肉桂止其上冲,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延胡索理气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健脾和中。全方共奏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疏肝和胃之功效,适用于中寒气滞、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痛及妇人虚寒腹痛等病证。笔者跟韩明向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医案一:胃脘痛 患者,...

  • 止嗽散加减治咯痰不爽之新久咳嗽

    止嗽散加减治咯痰不爽之新久咳嗽

    止嗽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主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爽,脉浮缓者。方中百部、紫菀理肺止嗽,特別是百部,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说它“治咳有卓效,不拘新老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白前、陈皮利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甘草、桔梗宣肺利咽。全方药性平和,不偏寒热,故对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均可加减使用。 咳嗽是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所致。肺气不宣则清肃之令不行,咳嗽乃作。《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论》云:&...

  • 喘证水饮凌心 验方用加减

    喘证水饮凌心 验方用加减

    喘证是中医肺病科常见病证,多种原因皆可导致喘证。历代医家对喘证的治疗经验论述较多,均认为喘证的治疗方向是辨明病因,分清虚实,辨证施治。以下为笔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喘证验案一则,以供同道参考。 顾某,女,63岁,2023年4月9日初诊。主诉:气喘伴心悸3个月余。患者自今年1月份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气喘伴心悸,动则加重,周身乏力,面目浮肿,每至傍晚双脚亦肿,未予重视,近来因加重而入院治疗。纳食如常,大便正常,小便色黄,睡眠一般,舌红苔白,脉弦。 辨证:水饮凌心。 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桂枝1...

  • 止嗽散 随证加减治疫咳

    止嗽散 随证加减治疫咳

    •止嗽散的作用机制关键在于“通”,疏通气道、调理肺气的升降出入是治咳之本,故无论新咳、久咳、热咳、寒咳,均以止嗽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止嗽散既能治外感咳嗽,又能治内伤咳嗽,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后各期咳嗽,但需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发病轻重、兼证及咯痰的量、色、质等情况随证加减。 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其所著《医学心悟》中明确指出,止嗽散能治“诸般咳嗽”,且“投之对症,其效如神”。后世医家以止嗽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

  • 头痛方用芎芍镇痛汤加减

    头痛方用芎芍镇痛汤加减

    谭某,女,41岁,2022年9月14日初诊。主诉:两侧头角胀痛20余年。20年前,患者因情绪波动大,加上劳累后出现两侧头角胀痛,症状反复,多方治疗效果不佳,遂来诊。刻下:患者两侧头角胀痛,发作时眼睛不能睁开,情绪激动、忧虑,紧张时加重,无口苦,眠差,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时梦多,但不易惊醒,月经期头痛发作频繁。末次月经时间为9月10日,现已干净。曾长期口服“头痛粉”(具体不详)以致于出现胃溃疡。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头痛(肝胆郁滞,气机失调)。 治法...

  • 心悸 方用柴胡三参汤加减

    心悸 方用柴胡三参汤加减

    刘建和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以“和法”为纲,运用柴胡三参汤加减治疗心悸。 柴胡三参汤是由刘建和及其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程丑夫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以“和解定悸”为核心思想,通过经典名方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来。此方以和解少阳为主,辅以寒热并用、扶正祛邪、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等多种调和之法,具有和解定悸、解郁化痰、顾护正气之功,治疗心悸疗效显著。该方由柴胡、法半夏、党参、丹参、苦参、黄芩、青蒿、...

  • 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 临证加减治疗失眠

    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 临证加减治疗失眠

    经方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百合类方等均明确提出能治疗“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等失眠症状。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掌握了经方治疗失眠的技巧和要领,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①心脾两虚兼积热型,治以归脾汤合酸枣仁汤、栀子豉汤 失眠之心脾两虚、心脾积热证,主要症状为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面色少华、口苦口臭或口唇疱疹、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 失音属清阳不升者 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

    失音属清阳不升者 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

    蔡某,女,42岁。1985年5月15日初诊。 一向月经过多;半年来,每逢经后则声音不扬,需十多天后方渐恢复,几经治疗,效果不佳。2个月来,病有加重倾向,有时几乎无法发音,.诊见患者身体枯瘦,眼光暗淡,气短咽干,月经周期约30天,每次行经5天左右,色淡质稀量多,常觉心悸怔忡,难于入眠,小腹空坠,舌谈苔白,脉虚弱。中医辨证:失音(属经后精血亏损而导致气虚,成“金破不鸣”之病),拟用补土益金之法,以达到摄精血,升阳气,固冲任的目的。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主之,药用:党参15g,北芪!5g,白术10g...

  • 头痛失眠处方用交泰丸加减

    头痛失眠处方用交泰丸加减

    曹某某,女,41岁,工人。主诉:头痛、失眠半个月。患者平时全身乏力,腰酸,胃脘不适,食欲可,大便稀,小便多,舌淡,脉寸滑、尺沉弱。 辨证:心肾不交。 治则:交通心肾。 处方用交泰丸加减:黄连20g,肉桂3g,茯神15g,甘草6g,白术20g,木香3g,枳壳6g,党参12g,陈皮10g,半夏6g。5剂,水煎服,早晩分服。 二诊:失眠好转,全身乏力减轻,唯有腰痛、腰酸,原方去陈皮、半夏,加杜仲20g、牛膝15g,再服5剂痊愈。 按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肾水寒不能很好地上承于...

  • 行气化瘀治甲减伴甲状腺肿大

    行气化瘀治甲减伴甲状腺肿大

      组成肉桂10g,鹿角胶15g(烊化),肉苁蓉10g,熟地15g,青皮10g,浙贝母20g,海浮石20g,海藻20g,夏枯草15g,白术15g,茯苓15g,莪术10g,红花10g。   功能温补脾肾,行气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主治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症见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身肿,舌淡暗,脉迟缓。   用法除鹿角胶烊化外,余药浸泡半小时后,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各服200ml。   方解甲减伴甲状腺肿大,属中医学“瘿病”范畴。正气不足,或甲亢过用寒凉...

  •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金某,女,17岁。2009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痛经已3年。11岁初潮,从14岁开始即出现行经第一天小腹痛,且伴有剧烈呕吐,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经行期间小腹喜热捂,初潮后曾吃大量凉物,末次月经8月9号。舌淡暗苔薄白,脉沉涩。腹部按诊:脐右下两横指压痛。处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8月20日复诊,右少腹压痛减轻,予原方基础上佐以生黄芪、党参类补气药,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血得温则...

  • 小青龙汤加减

    小青龙汤加减

      小青龙汤方后有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疑非仲景意”,本加减法有后人加入之嫌。   对临床者来说,是否“仲景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实用。   渴,在小青龙汤证中经常可以见到,多谓口渴不甚,不喜多饮,服小...

  • 肾气丸加减治愈疑难病(上)

    肾气丸加减治愈疑难病(上)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等篇。组方:生地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克,桂枝、炮附子各3克。功能:补肾壮阳,化气行水。主治:肾阴阳两虚证。用法:中成药肾气丸药店有售,温开水送服。用方指征:腰膝冷痛,四肢发凉,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遗尿,浮肿,消渴,咳嗽喘促,脉细弱。下面介绍几则肾气丸的临床新用,供大家参考。 1.房事后小腹痛:王某,男,34岁,每行房事后即感小腹冷痛,喜温按,约1 小时后缓解,腰酸膝软。查: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不足,寒滞经脉。治宜...

  • 脐上一寸压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脐上一寸压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石某,男,32岁。2009年8月31日初诊。患者反应迟钝,时有短暂意识丧失,发时自觉头痛欲裂,颈项板滞不舒。去年5月份因昏迷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在协和医院昏迷10天,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询问病史,知2000年骑摩托车出车祸,当时右额头受过严重外伤,无他不适。舌暗苔薄白,脉细涩。腹部按诊:脐上一寸压痛。处方: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各5克。7剂,水煎服,日1剂。9月7日复诊,颈项板滞感稍减,脐上压痛减轻,后宗此方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灵枢·邪气脏腑病...

  • 脐左下两横指压痛──桂枝茯苓丸加减

    脐左下两横指压痛──桂枝茯苓丸加减

    闫某,女,48岁。2009年4月26日初诊。患者主诉高血压20年,伴头晕头痛,间断发作,近一年明显。刻下血压140/100mmHg,自诉血压升高在20年前产后出现。颈项后背发皱不舒,月经尚正常,时夹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涩。 腹部按诊:脐左下两横指压痛。 处方:桂枝、茯苓、桃仁、白芍、丹皮各10克,益母草30克,茺蔚子10克,赤芍、川芎、川牛膝各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5月3日复诊,头晕头痛大减,后背发皱感亦减,续与原方14剂而愈。 按:此患者因产后调理不当,致瘀血内留阻于少腹,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见颈项后背...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痞证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痞证

      李某,男,27岁。2011年7月25日来诊。因“双下肢浮肿2月余”入院,既往外院明确诊断“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微小病变)”,已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规律治疗等,效果不显,现症见:双下肢浮肿,以踝关节以下为甚,腰酸乏力,偶有咳嗽,无痰,腹胀纳呆,尿少色黄,尿量约每天400mL,解黄色稀溏便,日行3~5次,夜寐欠佳,夜寐时,口吐清水痰涎颇多,约每夜300mL。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寒热互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司,痞胀不通。治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健脾渗湿。予半夏泻心汤...

  • 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

    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

    处方:川芎、丹参、当归各12克,红花8克,鸡血藤15克,赤芍20克,益母草30克。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克;脾胃虚弱者酌加白术15克,茯苓、山楂、陈皮各10克,谷芽20克;肾阳虚者加巴戟、菟丝子各15克;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有感染者酌加蒲公英、千里光各20克,板蓝根、贯众各15克,黄连8克;出血倾向严重者或值女性月经期暂停本方3-5天,或减少活血化瘀中药剂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治疗31例,有效28例(90.32%),无效3例。...

  • 减肥排毒秘方

    减肥排毒秘方

    功能: 排毒、降压、修身。 材料: 酒蒸大黄、芒硝、山栀子、当归、芍药各5钱(15克),麻黄、防风、荆芥、薄荷、白术、黄苓、石膏、桔梗、连翘、川芎各1两(30克),甘草2两(60克)、滑石3两(90克)。 做法: 研粉埋丸,每次2钱(6克),每15日为一个疗程,按情况斟酌用药。急性减肥可用冲服,但须专人指导。 解说: 本方集解表、泻下、清热於一身,可加强排汗、利尿、泻下等渠道,将体内食积、湿热等毒素一次过「大扫除」。其中大黄、芒硝、麻黄药性较猛,绝不可贪快而乱用。 禁忌: 肠胃嬴弱者不宜。...

  • 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张正浩教授自1968年从本校中医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善治临床各科疾病。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对张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感触良多,获益匪浅,现特择录吾师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一则,与同道共赏。   郑某某,男,65岁,2012年9月11日初诊。患者于2011年6月出现散在皮下紫癜,2012年8月又因出现严重双眼充血,患者自述双眼色深如“猪肝”色,伴口腔黏膜出现血疱和出血,前胸和四肢散在出现较多大小不等的瘀斑,紧急入院,经相应检查后确诊为...

  • 茵陈蒿汤加减外用治手黄

    茵陈蒿汤加减外用治手黄

      患者万某,女,28岁。于2012年6月5日就诊,诉双手掌发黄逐渐加重半年,黄色鲜明,伴时觉乏力不适,纳可,夜寐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薄黄。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经中药调理,胃炎已愈。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无甲肝、乙肝病毒。观其脉症,诊断为湿热蕴结型手黄,给予中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15克,栀子10克,金钱草15克,黄精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20克。5剂,日1剂,水煎取汁,浸泡双手,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6月10日复诊,双手掌发黄已消退大半。复守方5剂,用法如前。6月15日电话问诊,诉手黄已退,疾病痊愈...

  • 平胃散加减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加减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始见于北宋《和剂局方》,由陈皮10克,厚朴9克,苍术20克,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组成,是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厚朴能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苍术能健脾燥湿、祛风除湿、散寒解表;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开胃止呕,可收健脾行气和胃之效;大枣调补中气。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的治疗。 溃疡病腹痛较急、且甚,喜按者加党参;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姜;吐酸水者加黄芩;大便秘者加大黄;便溏者加藿香、茯苓。 急性胃炎小儿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胀痛、食欲差,或哭叫不安,或吐乳等症,可用...

  • 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

    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

    【简介】甲状腺机能减退中医属“虚劳”、“水肿”范畴。虚劳是指元气亏损、气血不足、脏腑受损所致的慢性疾病 【治法】助阳,温肾,益气。主治心脾肾阳虚型甲状腺机能减退。 【方名】邝氏助阳方 【组成】党参10-30克、黄芪15~30克、仙茅9克、仙灵脾9-15克、菟丝子9-12克、熟地9~12克,水煎服。 【组成】阳虚甚者加熟次块6~9克,肉桂6-9克、桂枝6~9克;浮肿明显者加茯芩15~30克、泽泻15~30克。 【加减】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19例,临床症状均改善,胆固...

  • 面瘫 牵正散加减对症治疗

    面瘫 牵正散加减对症治疗

    前日一妇女来就诊,见其口角向右侧歪斜,左侧眼睑闭合不紧,遂开牵正散加味,处方:白附子、僵蚕、全蝎、薄荷、羌活、蜈蚣、甘草,水煎服,2剂中药服下后,所述症状基本消失。 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有祛风化痰之功效,主治风中经络证,症见口眼歪斜、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与现代医学所称面神经麻痹(面瘫)症状相同,加减对症治疗,用法得当两剂可见效。如寒邪并袭,加羌活、防风;有痰延内盛,加胆星、法半夏;有风湿,加蜈蚣。 湖南新化县上梅镇卫生院 刘建民刘美兰...

  • 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防风通圣散出自“风门”,而凉膈散一方在“伤寒门”中。   凉膈散“以意加减,退表里热”。伤寒“发汗不解,下后前后别无异证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两感仿此而已”。   在凉膈散方后加减中,有“咽喉痛,涎漱,加桔梗一两、荆芥穗半两;嗽而呕者,加半夏半两,每服生姜三片同煎;血衄呕血,加当归半两、芍药半两、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去皮);风眩,加芎半两、...

  • 平胃散加减 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加减 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始见于北宋《和剂局方》,由陈皮10克、厚朴9克、苍术20克、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组成,是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厚朴能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苍术能健脾燥湿、祛风除湿、散寒解表;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开胃止呕,可收健脾行气和胃之效;大枣调补中气。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的治疗。 溃疡病患者腹痛较急、且甚,喜按者加党参;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姜;吐酸水者加黄芩;大便秘者加大黄;便溏者加藿香、茯苓。 急性胃炎小儿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胀痛、食欲差,或哭叫不安,或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