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 第19页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以及脾切除手术,这些方法虽然能有效提升血小板数量,但或因毒副作用明显,或因价格昂贵,且对于某些患者而言长期疗效欠佳、药物依赖性大,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学中无此病名,据其症状,可归属于“血...
-
炙黄芪淫羊藿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经验方:炙黄芪25克,淫羊藿、仙茅、肉苁蓉、鹿角胶(烊化)、当归各12克。 加减:鼻出血者,加白茅根、侧柏叶各15克;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各12克,血余炭 6克;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各10克;尿血者,加旱莲草15 克,大蓟、小蓟各10克;月经过多者,加蒲黄炭、艾叶炭、棕榈炭各8克;脾弱血虚者,加党参、匀术各10克,龙眼肉、红枣各15克;血热者,加生地12 克,赤芍、紫草、丹皮各10克;阴虚者,加服大补阴丸。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 1剂。 疗效:本方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7例,有效 (血小板计数...
-
听力减退 耳鸣耳聋同时并见 辨证论治
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 颅内感到的一种声音。耳聋 是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 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 减退。耳鸣、耳聋往往同时并 见,二者辨证论治基本相同, 均可分五型治。 1.风热侵袭型:证见耳 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 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 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 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 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 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 甘草各6克。 2.肝火上扰型:证见耳如 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 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
-
胃脘痛方选安中散加减
国医大师韩明向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韩明向长于辨证施治,注重病证合参,巧用安中散治疗各种虚寒痛证。安中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和剂局方》)。方中小茴香、高良姜温中散寒;牡蛎制酸止痛;肉桂止其上冲,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延胡索理气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健脾和中。全方共奏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疏肝和胃之功效,适用于中寒气滞、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痛及妇人虚寒腹痛等病证。笔者跟韩明向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医案一:胃脘痛 患者,...
-
失音属清阳不升者 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
蔡某,女,42岁。1985年5月15日初诊。 一向月经过多;半年来,每逢经后则声音不扬,需十多天后方渐恢复,几经治疗,效果不佳。2个月来,病有加重倾向,有时几乎无法发音,.诊见患者身体枯瘦,眼光暗淡,气短咽干,月经周期约30天,每次行经5天左右,色淡质稀量多,常觉心悸怔忡,难于入眠,小腹空坠,舌谈苔白,脉虚弱。中医辨证:失音(属经后精血亏损而导致气虚,成“金破不鸣”之病),拟用补土益金之法,以达到摄精血,升阳气,固冲任的目的。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主之,药用:党参15g,北芪!5g,白术10g...
-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金某,女,17岁。2009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痛经已3年。11岁初潮,从14岁开始即出现行经第一天小腹痛,且伴有剧烈呕吐,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经行期间小腹喜热捂,初潮后曾吃大量凉物,末次月经8月9号。舌淡暗苔薄白,脉沉涩。腹部按诊:脐右下两横指压痛。处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8月20日复诊,右少腹压痛减轻,予原方基础上佐以生黄芪、党参类补气药,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血得温则...
-
肾气丸加减治愈疑难病(上)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等篇。组方:生地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克,桂枝、炮附子各3克。功能:补肾壮阳,化气行水。主治:肾阴阳两虚证。用法:中成药肾气丸药店有售,温开水送服。用方指征:腰膝冷痛,四肢发凉,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遗尿,浮肿,消渴,咳嗽喘促,脉细弱。下面介绍几则肾气丸的临床新用,供大家参考。 1.房事后小腹痛:王某,男,34岁,每行房事后即感小腹冷痛,喜温按,约1 小时后缓解,腰酸膝软。查: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不足,寒滞经脉。治宜...
-
脐上一寸压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石某,男,32岁。2009年8月31日初诊。患者反应迟钝,时有短暂意识丧失,发时自觉头痛欲裂,颈项板滞不舒。去年5月份因昏迷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在协和医院昏迷10天,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询问病史,知2000年骑摩托车出车祸,当时右额头受过严重外伤,无他不适。舌暗苔薄白,脉细涩。腹部按诊:脐上一寸压痛。处方: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各5克。7剂,水煎服,日1剂。9月7日复诊,颈项板滞感稍减,脐上压痛减轻,后宗此方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灵枢·邪气脏腑病...
-
脐左下两横指压痛──桂枝茯苓丸加减
闫某,女,48岁。2009年4月26日初诊。患者主诉高血压20年,伴头晕头痛,间断发作,近一年明显。刻下血压140/100mmHg,自诉血压升高在20年前产后出现。颈项后背发皱不舒,月经尚正常,时夹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涩。 腹部按诊:脐左下两横指压痛。 处方:桂枝、茯苓、桃仁、白芍、丹皮各10克,益母草30克,茺蔚子10克,赤芍、川芎、川牛膝各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5月3日复诊,头晕头痛大减,后背发皱感亦减,续与原方14剂而愈。 按:此患者因产后调理不当,致瘀血内留阻于少腹,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见颈项后背...
-
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
处方:川芎、丹参、当归各12克,红花8克,鸡血藤15克,赤芍20克,益母草30克。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克;脾胃虚弱者酌加白术15克,茯苓、山楂、陈皮各10克,谷芽20克;肾阳虚者加巴戟、菟丝子各15克;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有感染者酌加蒲公英、千里光各20克,板蓝根、贯众各15克,黄连8克;出血倾向严重者或值女性月经期暂停本方3-5天,或减少活血化瘀中药剂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治疗31例,有效28例(90.32%),无效3例。...
-
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张正浩教授自1968年从本校中医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善治临床各科疾病。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对张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感触良多,获益匪浅,现特择录吾师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一则,与同道共赏。 郑某某,男,65岁,2012年9月11日初诊。患者于2011年6月出现散在皮下紫癜,2012年8月又因出现严重双眼充血,患者自述双眼色深如“猪肝”色,伴口腔黏膜出现血疱和出血,前胸和四肢散在出现较多大小不等的瘀斑,紧急入院,经相应检查后确诊为...
-
茵陈蒿汤加减外用治手黄
患者万某,女,28岁。于2012年6月5日就诊,诉双手掌发黄逐渐加重半年,黄色鲜明,伴时觉乏力不适,纳可,夜寐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薄黄。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经中药调理,胃炎已愈。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无甲肝、乙肝病毒。观其脉症,诊断为湿热蕴结型手黄,给予中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15克,栀子10克,金钱草15克,黄精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20克。5剂,日1剂,水煎取汁,浸泡双手,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6月10日复诊,双手掌发黄已消退大半。复守方5剂,用法如前。6月15日电话问诊,诉手黄已退,疾病痊愈...
-
平胃散加减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始见于北宋《和剂局方》,由陈皮10克,厚朴9克,苍术20克,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组成,是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厚朴能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苍术能健脾燥湿、祛风除湿、散寒解表;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开胃止呕,可收健脾行气和胃之效;大枣调补中气。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的治疗。 溃疡病腹痛较急、且甚,喜按者加党参;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姜;吐酸水者加黄芩;大便秘者加大黄;便溏者加藿香、茯苓。 急性胃炎小儿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胀痛、食欲差,或哭叫不安,或吐乳等症,可用...
-
平胃散加减 可治多种病
平胃散始见于北宋《和剂局方》,由陈皮10克、厚朴9克、苍术20克、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组成,是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厚朴能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苍术能健脾燥湿、祛风除湿、散寒解表;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开胃止呕,可收健脾行气和胃之效;大枣调补中气。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的治疗。 溃疡病患者腹痛较急、且甚,喜按者加党参;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姜;吐酸水者加黄芩;大便秘者加大黄;便溏者加藿香、茯苓。 急性胃炎小儿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胀痛、食欲差,或哭叫不安,或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