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疗 第734页

疗 第734页

  • 小舞蹈病中医治疗方

    小舞蹈病中医治疗方

      1984年7月10日有一家长带一陈姓少男求诊于中医,家长述曰:小儿今年14岁,于1981年左侧上下肢不自主地转动,曾在地区医院治愈。1984年6月20日被雨淋后而发高烧,经治疗烧退,相继出现右侧上下肢不时转动,以右上肢为重,右手虽能握物,但握而不牢,右侧颜面肌肉跳动,复去医院检查,治疗数日无明显效果,而来求中医诊治。查患者发育尚可,营养较差,精神不振,四肢活动自如。右侧颜面肌肉频繁震颤,右侧上下肢不自主蠕动,右侧下肢踝关节微肿而疼,压疼明显,测体温37.5℃。脉弦细数,舌质红绛无苔。   此乃湿热蕴蒸,...

  • 小儿防病养生 捏脊疗法

    小儿防病养生 捏脊疗法

    3岁的聪聪,脾胃功能偏差,时而食积发烧,时而呕吐酸馊食物,时而腹胀腹痛。一段时间后更是精神不振,身体也逐渐消瘦,医生说是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而至食积。予以健胃消食中药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停药不久又出现食积症状。后来医生经诊断为食积,建议推拿治疗,使用捏脊疗法。经过治疗后,聪聪食欲好转,精神明显好转,3个月后,个子也长高了。 捏脊疗法是我国医学界中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治疗手法,原称捏脊骨皮,以调整督脉与太阳脉之气机,达到阴阳相配,扶正祛邪之目的。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就有&ld...

  • 小儿呕吐的食疗有:

    小儿呕吐的食疗有:

    白芝麻。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热和胃。...

  • 古今单验方介绍治疗小儿盗汗的方法

    古今单验方介绍治疗小儿盗汗的方法

      近年盗汗的小儿越来越多,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比如喝牛奶、奶粉,牛奶是温性的,喝得多了,也容易盗汗。在治疗上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以阴虚为多见。   有热心网友曾介绍了一个外治法治小儿汗出,疗效很好。五倍子研粉敷肚脐。此法来源于明朝龚信《古今医鉴》中所介绍的简便方。其以“五倍子末,津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用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法更方便些。此外,本方可治疗小儿久泻不止。凡是小儿久泻不止,查看肛...

  • 婴幼儿腹泻中药敷脐疗法

    婴幼儿腹泻中药敷脐疗法

      每年夏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生的高峰期。婴幼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促使肠蠕动增强,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中医学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婴幼儿不慎患了腹泻,可试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严封固定,每两天换药1次。如腹...

  •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本病的病因病机多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及脾胃气虚,脾肾阳虚等所致。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小儿推拿是通过推,清,运,揉,捏等手法,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扶正驱邪,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认为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不受条件限制,疗效颇佳,简便易学,患儿乐于接受。故将操作手法介绍如下:   补脾土:脾土位于拇指桡侧缘,操作沿拇指桡侧缘由上向下直推600次。   清脾胃:胃经位于大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操作向肾水方向运500次。...

  • 儿童自闭症中医外治有疗效

    儿童自闭症中医外治有疗效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又称世界孤独症日。随着对自闭症的研究和对临床治疗的探索.许多辅助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其中也包括了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常用外治疗法。 针刺头部穴位 我国历代医学文献对于经络与头的关系早有记载,如《灵枢· 邪气藏脏病形篇》中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经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空窍就包括颅脑和脑髓,《针灸大成》中称“首为诸阳之气,百脉之窍……百脉皆归于头”,说明全身经络与头的关系很密切。儿童...

  • 小儿盗汗中医治疗法

    小儿盗汗中医治疗法

    盗汗是指睡眠中出汗。盗汗多系阴虚所致,也有小儿食积胃热熏蒸者。以下妙方,可供治疗时选用。 加味生脉散 生地、党参、麦冬、大枣各9克,地骨皮8克,五味子6克,煅牡蛎、煅龙骨各15克。每日1剂,药量视小儿大小而定,分2次内服。 彭翠英副主任药师献方...

  • 用于婴幼儿出痱子的治疗

    用于婴幼儿出痱子的治疗

    夏季高温湿热,人比较容易出汗,一旦排汗孔阻塞,排汗不畅,就容易长痱子。其中,婴幼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汗腺功能也还在发育阶段,当汗液不能快速蒸发时,就会浸渍表皮的角质层,导致汗腺导管口闭塞,使汗液潴留,如状况持续没有改善,久之就会产生痱子。 一般来说,只要痱子的症状并不严重时,在温度下降、干燥通风的环境下,痱子会自行消退。如出现皮肤红疹、瘙痒等症状,可运用中药内病外治疗法进行治疗。 中药内病外治法,就是采用中药制剂,通过皮肤的渗透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此种治疗方法,以使用安全、方便、效果明...

  • 治疗盗汗之圣药:当归六黄汤

    治疗盗汗之圣药: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并称其为"盗汗之圣药"。《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该方“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吴昆认为杂证之盗汗“与伤寒盗汗不同。伤寒盗汗是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盗汗则阴虚而已。彼以和表为主,此以补阴为主&...

  • 新生儿腹胀中药外敷治疗

    新生儿腹胀中药外敷治疗

    新生儿腹胀是由于胎热壅结肠胃或乳食停滞,肠蠕动减弱引起,严重者还会出现呕吐、烦躁、多啼,用中药外敷治疗疗效较好。 方法:玄明粉10克,小茴香2克,二者研末混匀放置纱布袋内,袋两边缝上绷带,捆于新生儿的脐上一夜,一般症状可缓解,若小儿大便已通,腹胀消退,则不必再用,如腹胀不减,可重复使用。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狄俊虹献方...

  • 治疗盗汗贴脐疗法

    治疗盗汗贴脐疗法

    盗汗是指入睡后出汗、醒来即止的临床常见病症,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致。笔者行医多年,采用伤湿止痛膏贴脐治疗盗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先用温水适量,将肚脐正中的神阙穴及脐周洗净、拭干,然后取新拆封的伤湿止痛膏,将1面或1/2面平贴在肚脐即可。每天贴12个小时,3次为1 疗程。运用本法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若出现过敏反应(肚脐及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等),应立即停用。最好选用新拆封的伤湿止痛膏,药香味浓,效果较佳。 伤湿止痛膏原为治疗风湿及跌打损伤所制,它具有较浓的芳香气味。通过贴脐刺激后,可使经络疏通,气血...

  •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1.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先逆时针按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按摩1分钟。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以顺气止呕。摩腹时要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2.揉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在孩子脐部按揉,力量可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l~2分钟。注意按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 小儿腹泻单验方治疗

    小儿腹泻单验方治疗

    腹泻—中医称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为其主要症状的病症。 类似西医学的小儿肠炎或消化不良或单纯性腹泻。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两季多发。 发病年龄:小儿最常见;2岁以内婴幼儿更多见。 发病原因:1.伤湿;2.伤食;3.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 历代医家认识:《素问》说:“湿胜则濡泻”。 《幼科全书?泄泻》有“凡泄泻皆属湿”之说。 《景岳全书?泄泻》指出“泄泻治本无不由于脾胃&...

  • 鸡内金山楂糖治疗小儿腹泻

    鸡内金山楂糖治疗小儿腹泻

    山楂45克,鸡内金15克,红糖60克。先把红糖放到锅内加热,溶化后即放入洗净去核的山楂、研细的鸡内金均匀搅拌,继续加热至全部互溶后取出,稍冷却切成条状或块状,用时每日取30克,饭前服用。常州许茂林 专家点评:山楂性微温,味甘、酸,可以消除食积,口服山楂能增加胃酸分泌,对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鸡内金俗称鸡肫皮,味甘、平,能消食化积,含有胃激素,口服后能促进胃液增加,增强胃运动功能;红糖性味温,有化瘀生津、散寒活血、缓解疼痛的作用,全方具有消食化积止痛的功效。 根据山楂、鸡内金和红糖的基本功效,本方应该对由于饮...

  • 甘蔗叶治疗盗汗

    甘蔗叶治疗盗汗

    盗汗症指夜间熟睡时汗自出,醒后汗止,多见于小孩,民间常用甘蔗叶治疗盗汗;有清热之效,生津敛汗之功。 具体方法:取甘蔗叶 50-100克;洗净后;加水适量,煮沸15分钟,去渣取药液当茶饮,一般服5— 7日可痊愈。患者不妨一试。 (刘序选)...

  • 小儿脾疳的中医治疗

    小儿脾疳的中医治疗

    一些小儿面黄肌瘦、困倦懒言、食少纳呆、挑食、择食、食后脘腹胀满、四肢无力、少气自汗、大便时干时稀等症状出现时,许多父母都为之发愁。这是一种什么病呢?中医叫脾疳。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有接收和容纳食物,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并将其变成营养物质以营养全身的功能。小儿如果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消化运化功能低下,长此以往,由于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发生障碍,就会使小儿发生脾疳。脾疳是小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长期发生障碍所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 小儿脾疳治宜健脾和胃,消疳化积,益气健脾,可用党参、白...

  • 介绍几款小儿麻疹食疗方

    介绍几款小儿麻疹食疗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主要发病季节,患者多为儿童。下面介绍几款小儿麻疹食疗方:   香菜汤:香菜适量,将香菜洗净切段,加水煎汤,乘热置患儿鼻旁熏,并同时蘸汤热拭颜面及颈项,可促使麻疹透发。每日1~2次。能驱风通窍。适应于小儿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透而复没。   四味芦根茶:芦根30克,鲜萝卜120克,葱白7个,青橄榄7枚。将上4味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能解毒利咽、消肿化痰。适应于防治麻疹、白喉、流感。   雪梨饮:大甜水梨一个。将甜水梨洗净...

  • 泻心汤治疗小儿腹泻

    泻心汤治疗小儿腹泻

    腹泻是小儿秋季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而中医认为,这主要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以下三则“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由张仲景创立,记载于《伤寒论》中,对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 风寒型-半夏泻心汤 症状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味不甚,或见呕吐,腹痛肠鸣,喜按喜暖,唇舌色淡,苔薄白。 处方半夏、黄芩、人参、干姜各4克,甘草3克,大枣2枚,黄连1克。水煎服,每次取原药加水300毫升煎开,浓缩约100毫升喂服。每日1...

  • 小儿推拿疗法适应证 禁忌证

    小儿推拿疗法适应证 禁忌证

    推拿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推拿疗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更是体现了其独有的优势。小儿推拿虽然运用广泛,但有些情况下也是不能使用的,今天的这篇文章就为您介绍小儿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收好不谢! 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1 适应证 小儿推拿适应证较广,常用于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咽炎、肥胖、消化不良、少食厌食、疳积、哮喘、支气管炎、夜啼、梦呓、惊风、肌性斜颈、脑瘫、佝偻病、近视、盗汗...

  • 小儿惊厥中医疗法

    小儿惊厥中医疗法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因此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病因病机   急惊风的产生主要由于小儿感受时邪,易从热化,热极则生痰生风;食滞痰热亦可化火,火...

  • 小儿初现腹泻采取家庭自疗法

    小儿初现腹泻采取家庭自疗法

      前几日,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一天拉几次,都是清水呈喷射状,常出现在喝奶后,还伴呕吐,反反复复一周多,孩子瘦一大圈儿,于是找到了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该院主任中医师何高星介绍,小儿腹泻很常见,原因有两种,一是饮食不当,喂养不合理所引起的腹泻,叫消化不良;二是食物或奶具被细菌或病毒污染,食入后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中医将婴儿腹泻分为四型。脾湿泻多发于暑天,大便呈水样,臭味不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好,无烦躁口渴,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脾虚泻多发生于久病之后,身体虚弱消瘦,面色发黄,皮舒服肌肉松软,...

  • 小儿腹泻用中医“绿色疗法”

    小儿腹泻用中医“绿色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不少孩子一开始腹泻,就会被心急如焚的父母带到医院吃药打针。然而,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来说,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许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健康。   “3岁以内的小孩子,身体各脏腑都还处在生长发育期,部分身体底子差的孩子还有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如果此时一点小病小痛就打吊针、吃药,药物的刺激对孩子的脾胃功能伤害较大。”解放军第181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刘向阳指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不足或后天护理不当,都会引起小儿脾胃虚弱,出...

  • 小儿伤食的常用疗法

    小儿伤食的常用疗法

    小儿一旦出现伤食现象,应从调整饮食入手.可暂停进食或少食1~2餐.适当吃些容易消化的粥、蛋花汤、面条等。若症状较重,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捏脊疗法:让孩子俯卧在床上.操作者沿脊柱两旁两指处.用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部的长强穴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采用推、捏、提、按的手法,向上至颈部.反复做3次。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需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推捏后.再用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点按几下。此法宜在晨起进行.每日1次,连用 7天为1个疗程。 对症选用中成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消积丸、疳积散、肥儿丸、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小儿...

  • 王伯岳治疗一幼儿长期高热的医案

    王伯岳治疗一幼儿长期高热的医案

      我国已故著名儿科专家王伯岳自幼秉承家学,医术精湛,在解放前即名噪一时,被誉为四川名中医的“小儿王”。   王老精通中医古典医籍,善于结合临床,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其治疗一幼儿长期高热的医案。   患儿孟某,男,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病例,病案号102924,住院日期1982年9月6日~1983年3月26日。   患儿因发热一周不退于1952年9月2日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病房。入院时精神食欲正常,体温波动于37℃~3...

  • 化疗后盗汗 敷脐法巧治

    化疗后盗汗 敷脐法巧治

    盗汗指睡中汗出,醒来自止,又称为寝汗。因为患者身体虚弱,加上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所以极易发生盗汗,从而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流失,抗病力更加下降。运用五倍子、朱砂敷脐治疗有较好效果。 方法: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研粉混匀,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将药糊填满神阙穴(即肚脐),按压铺平后,外用脱敏胶布固定,临睡前敷,早晨起床后取下,7天为1疗程,治愈后停药。 盗汗属于中医学中的虚劳证,肿瘤患者因手术和化疗后体质虚弱而最易出现。方中五倍子收敛止汗;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配伍使用可增加止汗功能。肿瘤患者化...

  • 儿童体质调理 中医食疗保健

    儿童体质调理 中医食疗保健

      用什么方法能让儿童拥有强健的体魄,远离疾病呢?中医食疗可为首选,其被称为“传统的营养治疗学”,具有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及辅助治疗等作用,讲究人体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平衡,并可结合儿童体质进行个性化调理。因此,了解孩子的体质并掌握中医食疗保健知识应该是广大家长育儿方法之必备,对孩子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功效。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尹艳介绍,家长在开展儿童食疗保健时,必须首先了解孩子体质类型。中医临床中,一般将儿童常见的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热滞质...

  • 小儿脑瘫 中医药治疗

    小儿脑瘫 中医药治疗

      前不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教授完成了临床课题《基于针康法的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方案研究》,此项成果显示:中医综合康复手段较之西医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矫形疗法以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技术具有独到的特色和优势,为攻克小儿脑瘫等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开辟了新路。   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中医学对此有无论述?中医药在脑瘫的治疗上有何先进性?记者就这些话题采访了该院副院长、儿科教授王有鹏。   王有鹏介绍说,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

  • 治疗小儿盗汗方

    治疗小儿盗汗方

    方药:泥鳅鱼150-200克,用热水洗去鱼身粘液,割腹去内脏,用适量油煎至黄焦色,加水一碗半,煮汤至大半碗,加盐调味即可。 用法:年龄小者可分次服,每天1次,连服3天,其中鱼肉也可同时食用。功能:补虚,止汗。 主治:小儿盗汗。 疗效:治疗4l例,显效37例,有效2例,无效2例。...

  • 小儿食积 中医如何治疗食积

    小儿食积 中医如何治疗食积

    健和堂中医医院 中医硕士 张海峰 什么是小儿食积? 食积—专业术语称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慢性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嗳腐呕吐、腹部胀满、大便不调(酸臭稀或便秘)为特征。 类似西医学的消化不良症、轻度营养不良症等。 怎么导致的食积? 1.食伤。这是目前小儿食积的主要原因,当今社会不缺吃、零食多是其一;家长溺爱是其二,常见家长诉说,小孩学校吃完回家后爷爷奶奶又给吃,当今社会不同以往,营养过剩多见,吃不饱少见,请老辈人纠正错误观念。...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