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疗 第738页

疗 第738页

  • 小儿夜啼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夜啼中医推拿疗法

      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的一种病证。有的阵阵哭啼,哭后仍能入睡。有的通宵达旦,彻夜不眠,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一般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持续时间数日至数月不定。   病因病机   小儿夜啼多由脾寒、心热、惊恐、食积所致。   中医认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胎热结于心脾,邪热上乘于心而扰乱心神;偶见异物,暴受惊恐,以致心志不宁,神不守舍;或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致使患儿阴阳失调,不寐而啼。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

  • 如何治疗佝偻病?

    如何治疗佝偻病?

    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一般性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无母乳者可使用维生素D强化奶粉,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鱼子等,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活动期患儿勿久坐、久站、早走,以防止骨骼发生畸形,活动期患儿特别是在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较快,此时要限制过多的活动,以防出现畸形。 维生素D制剂:可以采用口服法或大剂量突击疗法。  方法适用对象 口服法初期患儿每天口服维生素D35000~1万IU,激期每天1~2万IU,持续1月后改为预防量。一般佝偻病患儿 大剂...

  • 小儿轻微腹泻 不妨尝试贴敷疗法

    小儿轻微腹泻 不妨尝试贴敷疗法

    小儿腹泻是多发疾病,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莫艺璇表示,小儿轻微腹泻,不妨尝试一下贴敷疗法,或作为配合治疗方法使用。 中医认为,腹泻是由脏腑功能不合、邪气入侵所致。出现腹泻,可以试试药物贴敷方法——将药物贴敷到肚脐旁,脐部皮肤会把药物吸入人体,直达病所,从而达到调整脏腑、祛邪强体愈病的作用。贴敷药物通常包含哪些?莫艺璇说,主要有茴香、丁香、白胡椒、五倍子、吴茱萸、白术、茯苓等。“这些药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和抗菌、抑菌作用。” 专家表示,一般8岁以下小儿腹泻都...

  •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 敷脐疗法治小儿遗尿

    敷脐疗法治小儿遗尿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童,仍 不自主地排尿而尿湿了裤子或床铺,无明显器质性病因 的一种疾病。自2001-2007年,笔者运用中药敷脐加温 熨法治疗小儿遗尿4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取丁香、干姜、附子、益智仁、芡实、煅龙骨 各等份,研细末,装广口瓶内密封备用。先以温开水清洗 小儿脐部及其周围,然后取药末适量,以醋调成糊状,敷 于脐,以填平或略高于脐部为准,以一次性无菌纱布外敷 固定,用盛满热水的茶杯旋转温熨脐上纱布30分钟。8 小时后取下纱布,隔2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河...

  • 小儿遗尿自疗十法

    小儿遗尿自疗十法

    如果5—6岁以后的小孩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两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以上医学上就称“遗尿症”,较为常见,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突然换新环境如气候变化(寒冷)、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如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小儿遗尿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与中医学的“夜尿症&rdquo...

  • 治疗夜啼的偏方14

    治疗夜啼的偏方14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o前胡隨多少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差為度o...

  • 李宜瑞治疗小儿抽动障碍临床经验浅析

    李宜瑞治疗小儿抽动障碍临床经验浅析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点,主要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1]。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抽动障碍患病率在0.05%以上,抽动障碍的患病率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好发年龄5~10岁,男女比例为(3~5)∶1[2]。研究显示,我国贵州省黔南地区7~15岁儿童抽动障碍发病率为1.29%[3]。 李宜瑞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

  •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3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3

    鲜苦楝根白皮:1岁左右15克,2-3岁20克,4-6岁30克,10-14岁60克,洗净剪碎,煎浓汁,加红砂糖适量煮为糖浆,分3次l天内服完,连服2-3天。...

  • 乌梅 治疗蛔厥 手足冷而吐蛔等症

    乌梅 治疗蛔厥 手足冷而吐蛔等症

      乌梅味酸,蛔虫遇酸则伏,故有安蛔之效,可治疗蛔厥、手足冷而吐蛔等症,笔者常用《伤寒全生集》中的理中安蛔汤方,做成蜜丸服之,常收捷效。   方用:人参、白术、炮姜、茯苓、川椒、乌梅各30克,手足冷,加附子;有呕,加陈皮。半夏;吐蛔未止,加黄连、苦楝根皮、细辛。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方中用理中汤温里和中,以川椒、乌梅伏蛔杀虫。《成方便读》中说:“夫腹痛一证,固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其为虫积者尤多,以其饮食不节,生冷过度,脾胃阳气薄弱,不能运化精微,蕴酿而成...

  • 生龙骨鸡蛋治疗小儿遗尿症

    生龙骨鸡蛋治疗小儿遗尿症

      笔者多年来,用生龙骨、鸡蛋为主药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制法:生龙骨30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5克,麻黄5克。先将生龙骨加水适量,文火煎30分钟,后加入上三味药,用此药汁煮荷包蛋两个。   用法:患儿年龄较小者(5周岁以下),可分早晚两次服用,一日服1~2个荷包蛋;年龄较大者,可一次服用两个荷包鸡蛋,适量服药汁。1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两个疗程。   笔者曾用此方治疗小儿遗尿症50余例,多在一周后获效。病程较长者,服用1~2个疗程可获效。个别患儿服用两个疗程效果不佳者,应停服本方,去医院查...

  •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2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2

    乌梅30克、川楝子15克、槟榔15克,花椒10克,上为基本方。偏寒者加附子、桂枝各6克,细辛3克,干姜3克;偏热者加栀子20克,黄莲、黄柏各9克。用法:水煎服,急性期一昼夜服2-3剂;...

  • 治疗夜啼的偏方7

    治疗夜啼的偏方7

    鎮心丸,治小兒驚百病,鎮心氣方o銀屑(十二銖)﹑水銀(二十銖)﹑牛黃(六銖)﹑大黃(六分)茯苓(三分)﹑茯右十六味,先以水銀和銀屑如泥,別治諸藥和丸,三歲兒如麻子二丸,隨兒大小增之,一方無牛黃一味o...

  • 治疗小儿遗尿方

    治疗小儿遗尿方

    猪小肚1个,洗净备用,将茯苓、桂圆肉各30克,研末,装入猪小肚内,入锅以文火蒸3小时,每晚临睡前1小时吃适量猪小肚。适用于小儿遗尿。...

  •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2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2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 治疗夜啼的偏方20

    治疗夜啼的偏方20

    治小兒驚啼方o取雞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o...

  • 双黄煎漱口治疗口疮

    双黄煎漱口治疗口疮

    黄连、元明粉各5克,黄柏、乌梅各10克。将黄连、黄柏、乌梅水煎滤渣,元明粉人药汁内溶化,用上药漱口,每次含漱1分钟,每日10次左右。 口疮多为阴津不足,心脾二经积热所致,用黄连、黄柏、元明粉清热泻火,乌梅生津养阴收敛,药物含漱直接发挥作用,同时清洁消毒口腔,有利于促进溃疡面愈合。...

  • 运用振腹推拿法治疗儿童自闭症

    运用振腹推拿法治疗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范畴,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精神及行为障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交际及言语障碍、行为刻板重复及兴趣狭窄,少数可伴有智能障碍。目前尚无治疗自闭症的特效药物。总体以教育训练为主,有需要时兼用西药辅助治疗可缓解部分症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笔者利用振腹推拿手法,以调理脾胃为基础,以形气神三者同调为特点,从调理气机入手,濡养形体、调和五脏,从而达到调神的目的,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自闭症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心窍不通、神失...

  • 治疗夜啼的偏方3

    治疗夜啼的偏方3

    治少小中風,狀如欲絕湯方o大黃﹑牡蠣﹑龍骨﹑栝蔞根﹑甘草o桂心(各十二銖)﹑赤石脂﹑寒水石(各六銖)o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一升內藥重半兩,煮再沸,絞去滓,半歲兒服如雞子大?大兒盡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藥無毒可服,日二,有熱加大黃,不汗,加麻黃,無寒水石,朴消代之o...

  • 胆道蛔虫病治疗

    胆道蛔虫病治疗

    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抗感染。阿托品0.5mg加异丙嗪25mg,肌注或静滴。蛔虫大多从胆道退出。驱虫可用阿苯咪唑或甲苯达唑口服。发热者适当应用抗感染药物。ERCP有诊断及取虫效果。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者需外科治疗。...

  • 小儿厌食症的分型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分型治疗

      小儿厌食症,属中医“厌食”范畴。笔者按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满意疗效。   脾失健运型:症见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治宜燥湿运脾,消食开胃。方用不换金正气散合健脾丸加减,药用苍术、藿香、陈皮、砂仁、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神曲、佩兰、枳实等。   脾胃气虚型:症见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治宜健脾益气,消食助运。方用异功散合健脾丸加...

  • 程家正以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慢性泄泻经验

    程家正以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慢性泄泻经验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 甚 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 可发生, 以夏秋季节发病率高, 2 岁以下小儿发病 率高 [1 ] 。 程家正(1927- ), 男, 浙江吴兴人, 著名中医儿科学 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上 海市名中医, 曙光医院终身教授。程老行医 70 载, 至 今仍亲临临床, 研读经典, 孜孜不倦地整理临床经验, 形成重视肺脾肾三经的关系以治疗儿科疾病的学术思 想。本文将其治疗小儿腹泻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机辨析 程老指出,...

  •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松弛,易惊、多汗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乳食失调,复感疾病,调护失宜,日光不足,以致脾肾虚损,骨质柔弱或畸形。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佝偻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 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 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

  • 治疗夜啼的偏方2

    治疗夜啼的偏方2

    蝉蜕16个。 制用法:将蝉蜕去翅、头、足,洗净泥土,水煎服,日1剂。 疗效:1剂见效,3剂后不再复发。...

  • 口疮的自治疗法

    口疮的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5)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决明子10克、知母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野蔷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麦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

  • 宝妈们揪心的是秋季腹泻开始了 简易的食疗方

    宝妈们揪心的是秋季腹泻开始了 简易的食疗方

    秋风渐起,终于摆脱了炎炎夏日,但让宝妈们揪心的是秋季腹泻开始了。秋季腹泻初期可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呕吐、腹痛等症状,约一天后,患儿出现腹泻,轻的每天5~6次,重的每天10~20次,呈蛋花水样便,病程可以用一句形象的话概括:“呕吐一天,稀里哗啦三五天。”由于频繁腹泻及呕吐、食欲低下,患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更甚者可合并中毒性脑病、心肌炎等,着实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下面,我们将教会家长如何“解忧”。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

  •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漏汗证案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漏汗证案

    方某,女,84岁。因自觉身体发热,汗出如洗、恶风2周,于2018年7月10日来诊。要求开“中药感冒药”予以治疗。患者诉1月前因吹风扇后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汗出等症状,在我院全科门诊予以“感冒疏风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后,头痛明显好转,但汗出异常,晨起后稍活动即汗湿衣衫,又自行服用“感冒疏风胶囊”,症状未见好转。刻下:动则汗出、恶风、气短乏力、膝关节屈伸不利、小便量少,白天2次,舌淡,苔薄,脉浮而无力等。予以桂枝...

  • 治疗夜啼的偏方17

    治疗夜啼的偏方17

    治少小夜啼道中土﹑伏龍肝(各一把)o右二味治下篩,水和少許飲之o...

  • 治疗潮热自汗

    治疗潮热自汗

    审平汤治疗潮热自汗   王某,女,69岁,江阴人。2017年10月24日初诊,患者诉不定时潮热,出汗半年余。现患者面部潮红,口干,出汗,情绪紧张时症状明显加重,舌苔白腻,舌质暗,脉偏细数,纳可,眠尚可,大便干,小便尚可。   处方:天门冬15克,木蝴蝶10克,麦门冬20克,炙远志15克(先煎),山萸肉10克,生白术15克,生甘草克,炒白芍10克,车前子15克(包),丹参10克、炒酸枣仁20克(先煎)。7剂,水煎服。嘱其清淡饮食。   11月8日二诊,患者诉潮热、出汗症状已明显好转。患者...

  •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5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5

    将君子略炒,按年龄每岁每次2粒,最多每天不超过20粒,分3次服食,连服3天为一疗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