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 第23页
-
什么人群跟容易感受湿热之邪呢
随着炎热的夏季到来,人们容易出现口臭、便秘、头昏沉、目不清等症状。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这是湿热之邪在作怪。湿热之邪不仅有外热来袭,也有身体内生的湿热。天气炎热和多雨潮湿是外感湿热的主要原因;此外室外温度升高时,人们躲在空调房内,造成蔽塞毛孔,汗出不畅,把本来应通过发汗外泄的湿浊留在体内,也是引发湿热病症的一个主要原因;肝炎病毒的侵袭也是外感湿热毒邪的一个常见原因。而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嗜食烟酒,情志不畅有关。 那么什么人群跟容易感受湿热之邪呢?一般来说,平素喜欢肥甘厚味的人,或者有抽烟...
-
老人夏季 要防湿热
夏天,老人要预防湿热侵袭身体。夏至后,很多地区都进入了雨季,如果身体素质不够好,湿热邪气就会乘虚而人。 湿热的人如果不及时加以调理,不仅生疮长痘,身体还会向病理转化,容易患皮肤、泌尿生殖、肝胆系统一类的疾病。一般关节处和内脏是湿热最容易蓄积的地方。而且,湿热的人还会小便发黄,头痛,腹胀或腹泻等。 生活中,出现湿热应该如何缓 解呢?首先不宜熬夜,或过度疲劳; 要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身体 较好的湿热体质的中老年人,还应 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 跑;游泳、爬山、各种...
-
中医外治法:湿热敷
湿热敷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我们在家中进行湿热敷时,可以将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在所需要热敷的部位。湿热敷的温度以能够耐受、不觉烫为宜,3~5分钟更换1次,一般连续热敷15—20分钟。 落枕 轻度落枕可用热毛巾敷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头部慢慢向前弯,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颈椎病 颈椎病引起的颈部肌肉发硬、酸痛或受凉后出现疼痛,可用毛巾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眼疲劳 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导致眼睛疲劳和酸胀干涩时,可湿...
-
寒湿,湿热的辨证治疗
寒湿、湿热,二者均有湿,不同者,或挟寒,或挟热也。由于病因有同有异,所以临床表现有似有殊,兹将其辨证治疗分述如下。 寒湿者,寒与湿相合而侵人人体为病也。寒、湿都是阴邪,因此,皆具有损伤阳气之特点。由于侵入部位不同,所以临床表现各异。 寒湿侵袭肌表,表阳被郁,就有发热恶寒,头身重痛,无汗,关节疼痛,喜温畏冷,阴雨天病情加重,苔白,脉浮濡等。笔者遇此,每将川芎 15克,羌活、麻黄、生姜各9克,苍术12克,白术9克,细辛6克,组成一方,名为:散寒除湿汤。施于上述病症,一般不出3剂,即见显效。 寒湿着于腰部,证见腰部...
-
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湿热证是湿邪和热邪共同为患引起的临床常见证候。 在许 多疾病中, 湿热证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探究湿热证的生物学基 础对于中医证候的现代化和多种疾病的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以期为证候的研究和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对湿热证的认识 中医对证候的辨证过程有较强的主观性, 因此, 证候的客观 化和规范化是困扰中医发展的重大难题。 上世纪50、 60年代伊 始, 对肾本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 , 推动了中医证候研究的 进程, 随后湿热证等证候本质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
-
湿热病证 脏腑功能失调内生湿热
湿热病证与脏腑相关理论探究 随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改变, 湿热病证的发 病率逐年增多, 因其湿热胶着、 缠绵难愈, 故成为医患 的共同难题 [1 ] 。因此, 从藏象理论出发探讨湿热病证 与脏腑的相关性, 对于发展湿热理论、 指导临床治疗多 有裨益。 以下将从脏腑功能失调内伤湿热、 湿热导致脏腑 功能失调两方面来论述, 探讨其湿热与脏腑的关系。 1 脏腑功能失调内生湿热 1. 1 内生湿邪 内生湿邪是水液代谢输布障碍引起 的病理产物之一。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需多个脏腑的多种生理功能相互协调,...
-
以六经之法辨治湿热病证 临证验案举例
刘英锋从六经辨治湿热杂病特色验案举证 刘英锋教授, 曾先后师承于江西中医泰斗姚荷 生先生、 经方大家陈瑞春, 秉承先师病因病所病机 三维一体之辨证思想, 不拘伤寒温病学说之争, 融六 经、 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之法于一炉, 以应治临床疑 难杂病, 极具特色。 其擅长以六经之法辨治湿热病 证, 疗效独到, 特此介绍。 理论基本观点 首先, 刘教授认同明代柯琴的著名论点: “仲景 之六经为百病立法, 不专为伤寒一科” 。 即六经为人 身本有, 外感之风寒热湿燥火, 甚至内伤之情志饮食 劳,...
-
治湿热泻 防治脑梗 防哮喘食方
食芒果粥能防哮喘 哮喘是常见病症,据研究,其发病与自由基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有关。常喝芒果粥可有效预防。取粳米50克先熬粥,熟时加入鲜芒果肉60克(切丁),再煮2分钟即可食用,长期坚持效果尤佳。对芒果过敏者禁食。 何亮明 喝归桃粥 防治脑梗 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加,易诱发脑梗塞,可喝归桃粥防治。取当归3克,粳米50 克,加水熬粥,熟时加入核桃仁lO克(碾碎),再煮5分钟即可,去当归,喝粥、食核桃仁。每日1 次,连续7日。 肖芳萍 绿豆马齿治湿...
-
天热要除体内湿热
小暑(7月7日)过后,天气更加炎热潮湿,许多中老年人会出现关节酸痛、饮食无味、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李刘坤教授提醒,这是湿热惹的祸,湿热停留于人体不同部位会引起不同的病症,若不及时清除,可逐渐加重,严重危害健康。 记者从李教授处了解到,小暑之后湿热病邪最盛,中老年人的许多疾病都与此有关。李教授指出,湿邪性质偏于向下,主要停留于人体脾胃、关节、肠道等偏下的部位。而热邪则是无形之邪,与湿邪结合,容易上升到头部、体表、肺部等人体比较靠上的部位,引发头痛、湿热感冒等病症。中医认为,夏季...
-
岭南地区湿邪致病的特性 湿热体质辨析与健康管理
岭南中医湿证与慢性病防治创新模式探讨 传统概念中的岭南地区, 泛指大庾、骑田、越城、都庞、萌渚五岭山脉以南的区域[1]。岭南地区有着独特的人文信息及地理环境, 是我国地域文化都会的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而广东则为岭南文化发展的核心地带。鉴于岭南位于我国区域南端, 北以依托五岭作为屏障, 南濒近南海之滨, 归属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每年多数时间频受偏南、或偏东相对暖湿的气流影响, 故所在区域的气候较为雨多、热炎, 空气湿度偏大[2,3]。对此, 清代岭南名家何梦瑶指出:“岭南地卑土薄, 土薄则阳气...
-
建立中医湿热病学助力中医药学发展
今年5月一部新书《中医湿热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本书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编著,我和庄爱文博士任主编,此书已初步完成了中医湿热病学的构建,也引发了对建立中医湿热病学的思考。 建立中医新学科是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 中医学术的发展,需要新学科的不断建立,当然这种新学科的建立,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更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断所能完成的。众所周知,任何重大科学成就都是在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综合前人有关成果,分析其已达到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是近代自然科学研究...
-
湿热病 象症结合是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核心
象症结合治疗外感和内伤湿热病经验探析 湿热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病证,为历代医家所研究和论述,不仅能以病的形式出现,如湿温病、暑湿病等;而且能以证候的形式出现,如肝胆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等。湿为阴邪,阻碍脾胃的运化和气机的运行,且易损伤阳气。热为阳邪,水液得热则蒸腾为湿,弥漫三焦,且易耗伤津液。热蕴湿中,湿遏热伏,湿热结合,难分难解,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难度。研究表明,临床上如流行性感冒、湿疹、胃肠疾病、肝胆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和膀胱疾病等均与湿热有关[1]。不论湿热病以何种形式出现,抓住病机和...
-
天气湿热 脚气病易多发
小满时节,天气湿热,细菌繁殖加快。5月13日,记者从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桂林市郭氏中医研究院了解到,最近皮肤病特别是脚气病的患者有所增加。医生提醒市民注意未病先防。 桂林市郭氏中医研究院皮肤科医师唐国强称,小满前后,雨量增加而天气闷热,市民外出时,脚容易被脏水入侵又不能及时清洗,非常容易出现脚气问题。因此,近段时间,市民应穿透气的鞋子、袜子,要经常换洗。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清洗脚部,如果脚部有伤口,最好贴上创可贴以免细菌感染。此外,被子、毛巾、衣服都应经常换洗,天晴时最好能拿出去晒一晒,以免螨虫滋生...
-
湿热质当避湿 海底椰响螺炖瘦肉 阴虚质防秋燥 冬瓜洋参水鸭汤
虽然快到“白露”节气了,但我国南方地区天气依旧酷热,针对此气候,湿热质和阴虚质应该如何进行日常调养呢? 湿热质当避湿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易潮湿多汗。性格多急躁易怒,尤其是对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而肺喜湿厌燥,虽然此时秋燥还不明显,但也容易伤肺,表现为咳嗽、咯痰病症。同时,此时节细菌滋生、繁殖较快,易导致肠胃道病变和皮肤类疾病。 湿热体...
-
唇色发白多是气血不足 当归补血汤 去湿热唇红小妙方
嘴唇是一个人面部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们每天吃饭、喝水、说话都需要用到嘴唇。但是你知道吗,通过嘴唇还能检测一个人是不是健康。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身体有问题,嘴唇会及时给你信号。 《黄帝内经》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但又连于五脏,如唇红一般有心火,唇白一般为肺气虚,唇青紫多是心肝血瘀阻,唇黄为脾虚,唇有黑色为肾中水气泛滥等。所以,经脉和脏器的疾病都能够通过嘴唇反映出来。 望唇色 1 唇色发白多是气血不足 气血亏虚是导致嘴唇偏白的一大原因,气血亏虚者往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