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第82页
-
月经腹痛 予活血化瘀行气之法
吴某,女,40岁,1987年5月29日初诊。 患者3天前正值月经来潮,吃冰糕两块。食后少腹不适,继而少腹疼痛下坠,月经量减少呈红黃色,腹痛加重波及满腹,以下腹疼痛为重,不矢气,大便正常,因腹痛不能伸腰,伸腰则痛甚。刻诊:痛苦面容,曲腰扪腹,呻吟不息,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压痛明显而拒按,无明显包块。体温36.8℃。脉沉紧有力,舌质红略暗,苔淡白。 腹部x片未见液平和游离气体。妇检:阴道有白带,子宫颈肥大,子宫体如受孕50天大小,压迫子宫疼痛显著,两侧附件增厚无压疼。B超检查:两侧输卵管增粗,...
-
经前乳房胀痛
【简介】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 【疾病】经前乳房胀痛 【组成】生麦芽200克放入砂锅内 【制法】加水3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200毫升,沸后再煮10分钟,滤 出的药液与第1次药液混合即可,早晚分服。 【用法】每次经前3天连服3剂。共服3-5个月经周期即可治愈 【治法】经前乳房胀痛,中医认为主要由于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故宜疏肝解郁。生麦芽有回乳、健脾消食、疏肝解郁作用,故能治疗经前乳房...
-
治乳腺增生病(乳核肿痛)方
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有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皆因肝脾气郁不舒,血行迟滞,致乳核脉络不通所致。 处方与用法:柴胡、香附、白芍、丹参、王不留行、白芥子各 12克,海藻、当归各10 克,白花蛇舌苹、黄芪各15克,每剂服2日,水煎服,经期停服,1 个月服10剂为1个疗程。并可加用外用法:黄体酮20-60毫克,用其药液浸湿药棉,局部外敷,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每5天换药1次,也可直接将药...
-
止痛清热川楝子 治老年阴道炎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外形类球形,直径2-3.2厘米。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外果皮革质,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川楝子性寒,味苦,能舒肝、行气止痛、驱虫,主要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的治疗。 1.牙痛:川楝子能清热泻火,杀虫止痛,生用有小毒,炒制品不但毒性大减,而且还是止痛上品,故多用炒品。牙痛患者可取川楝子80克,加水煎汁,频频含漱,每次让药液在口腔内停留5-8分钟后吐出。 2.老年...
-
乳房疼痛有哪些原因?
一般来讲,如果乳房部出现突然的、持续的、比较剧烈的疼痛,且伴有明显触痛者,则考虑为乳房部的各种急性感染性疾患;如局部出现搏动性疼痛,则可能为局部已化脓。 如乳房疼痛为发作的且常以月经前乳房开始疼痛或经前疼痛加重,经后可缓解或消失,疼痛为胀痛或针刺样,有时可牵及同侧腋下或肩背部,局部有轻中度触痛者,则考虑为增生性病变。 如乳房部疼痛仅为轻度隐痛或钝痛,发作无明显规律性,仅为偶发或阵发,因疼痛不明显而常常被忽略,须知这样的乳房疼痛也可能是早期乳房部恶性疾患的信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乳房部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烧灼样...
-
治月经不调 痛经月经疹方
治月经不调二方 方一:丹皮10克,黄芩、知母、当归、白芍、茯苓各5克。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不调,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热型,症见月经或多或少,心烦失眠,手足心发热。 方二:白芍、黄芩各10克,当归、生地、丹皮、香附、砂仁各5克,川芎3克,牛姜3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不调,中医辨证属血虚发热型,症见月经量少,临经腹痛,头晕目眩。 郑实健 治月经疹方 处方:土茯苓30克,金银花15 克,白鲜皮、当归各8克,黄柏5 克,蝉蜕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 1剂。 主治:月经疹,中医...
-
痛经的中成药治疗
由于痛经分为好几种,而每一种都需要对症下药,因此痛经的女性需要熟识以下几种常用的痛经药。 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成分为红花、当归、肉桂、三棱、莪术、丹参、五灵脂、木香、延胡索(醋制) 等,有温经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它通过消除病理性痉挛,从而缓解和消除痛经,促进血液循环。 益母草颗粒:其成分 为益母草,益母草有活血 调经的功效,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主要适合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对月经量少的效果比较突出。 广西花红片:有一点红、白花蛇舌草等成分,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利湿、祛瘀止痛的功效...
-
外敷膏药治疗女性痛经
现代很多女性被痛经困扰,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痛经重在预防。首先饮食调养要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E类...
-
名医李瀚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名医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处方:当归、柴胡、乌药、赤芍、香附各lO克,益母草15克,川芎、桃仁、红花、川楝子、枳壳各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经前l~2天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闷不舒,行经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四肢不温,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涩。 创方者:李瀚 名医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方 处方:川芎、赤芍、茯苓各12克,肉桂、小茴香、当归、元胡、五灵脂、干姜各8克,甘草6克。 用...
-
食疗治痛经 闭经 白带过多
痛经 鲜山楂60克,白砂糖10克,粳米100克。山楂用砂锅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粳米、砂糖煮粥。作上下午点心食用,7天为1疗程。 闭经 鸡血藤3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加白糖少许调味,每日2次分食,饮汤食蛋。 月经不调 鲜益母草、鲜地黄、鲜藕、生姜各适量,蜂蜜10克,粳米100克。先将前4味分别洗净捣烂绞汁,益母草汁10毫升,地黄汁、藕汁各40毫升,姜汁2毫升。粳米煮粥,快熟时,加入以上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温服,病愈即停。 妊娠浮肿 鲜冬瓜100克,粳米适量。将冬瓜洗净,切成小...
-
治痛经 经行头痛 经前皮肤瘙痒方
治痛经验方 取益母草、山楂各30克,生姜10克,红糖适量。将上三味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过滤取汁,然后加入红糖搅匀饮用,每日1次,于月经前1周服用,服至月经来潮。本方适用于血瘀型痛经服用前先辨清证型。 治经行头痛方 取柴胡、香附、枳壳、川芎、丹皮、红花、延胡索各15克,当归、杭白菊各20克,炒桃仁、炙甘草各10克。每天1剂,水煎2次混匀,早晚分服。每次月经前1-2天开始服用。连服3-4剂。 治经前皮肤瘙痒方 取当归、白芍、生地、防风、牛蒡子各12克,川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薄荷、...
-
妇女经行腹痛 填脐疗法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者等证,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临床观察发现,填脐疗法对女子痛经有明显治疗作用,以下介绍几则供选用。 中成药脐疗方 云南白药:云南白药粉剂适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
-
痛经欲发作开始时 吞服肉桂末再痛再服
陈女,18岁,2008年3月4日就诊。患者主诉素有痛经,月经来临时持续疼痛1~2天,伴胃脘疼痛、恶心。顷诊经水即将来临,苔薄黄,舌下静脉迂曲,脉细。 处方:肉桂末10克。嘱痛经欲发作开始时,吞服肉桂末2克,再痛再服。 二诊(3月11日):于痛经欲发作时,遵嘱吞服肉桂末2克。疼痛程度甚轻,半小时之内痛经即止,并无胃痛、恶心发生。后因痛未再至,故未再服药。诉数年来再未曾有过此痛经。 分析:痛经虽有多种病机,但似本案单纯痛经者,以胞宫寒凝血瘀为多见。笔者以肉桂治疗痛经和胃痛常...
-
慢性盆腔炎痛经中药热敷方
治疗方法:取大黄300克,牡丹皮200克,桃仁150克,冬瓜仁100克,芒硝120克。将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四味药研磨为末,分3份,用时取1份加米醋搅拌均匀,以润而不渗为宜,然后伴人芒硝40克装入布袋内,放人锅内蒸热,乘热敷于小腹,药袋上加热水袋,温度以热而不烫为宜。每门早晚扦敷40分钟,每袋2-3大,每剂用6-9天为1疗程。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仍有阳性体征存在;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存在。 治疗结果:治疗108例,4疗程后,痊愈...
-
巧用蛋黄缓解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笔者使用鸡蛋和益母草等原料治愈35例痛经患者,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取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人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要注意细嚼慢咽。 点评: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维生素D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女性的慢性疼痛,而且鸡蛋还有滋阴养血的功效,与益母苹同食,起到活血化瘀、减轻痛经的作用 但之不可摄人过量,每乏吃1个为宜,摄入...
-
中药外用治痛经方
在门诊工作中,常能见到为家中晚辈寻求治痛经偏方的老年人,可见痛经的发病率之高。以下是中医治疗此病的几种外冶偏方,不妨一试。 热敷法 用粗盐(呈粒状)250--500克加小葱5—10棵共炒热,用纱布包裹后,趁热敷下腹部疼痛处。或用麦麸 250"-500克加食醋50毫升,炒热后用纱布包裹外敷腹痛处,用于治腹部冷痛,痛连腰骶,经血暗红的痛经者。 泡脚法 取蒲黄、五灵脂、香附、元胡、当归各20克,赤芍15克,没药、桃仁各10 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15 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熏蒸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
-
原发性痛经 中医三型辨治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以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在1~2年内发病,约占痛经90%以上。临床表现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并随月经周期而发。多因先天不足,肾气未盛,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或气血运行不畅,经期感受外邪,客于冲任,不通则痛。中医分以下三型辨治,疗效满意。 气滞血瘀 经前或行经时腹痛及腰,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黯有块,块下痛咸,周期及经量正常,舌苔薄,质黯瘀斑,脉弦。治宜理...
-
痛经治方:甘草芍药汤
黎清婵教授是江门市知名的妇产科专家,临证30余年,经验丰富,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妇产科杂病、急症,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一年,受益匪浅,现将其活用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痛经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辨证分析 黎清婵认为痛经病因多变,病机复杂,但以下焦阴血不足,以致气血瘀滞、胞宫失养者居多。月经前后,气血变化迅速,损耗较大,加之平素不善调养,易致阴血不足,经脉失养。胞宫经脉不利,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妇女多性情急躁易怒或生性抑郁,易致肝气瘀滞不通。经脉气血不足,鼓动无力,气血易于凝滞,加之因濡养不足,阴寒内生,寒气凝阻,更易加...
-
痛经_中药方集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是在行经期间出现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状况,常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将影响工作和给生活带来烦恼。 痛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月经痛,称功能性痛经。这种病常发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一、二周,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一般在生育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另一种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由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粘膜下肌瘤和盆腔炎等病症引起的月经疼痛,称继发性痛经。应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 1.老丝瓜汤治痛经 [配 方] 千丝瓜1条。 [制用法] 将干丝瓜加水1碗煎服。每日1次,连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