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痛 第150页

痛 第150页

  •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痰瘀结证治 气化的概念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痰瘀结证治 气化的概念

    基于气化论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痰瘀结证治 在中医学中, 气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 精、 气、 血、 津液等物质与能量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 即 生命的运动与变化, 人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 精 微物质之间、 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以及代 谢产物的形成与排泄等都属于气化 [1 ] 。气化失常, 引 起升降出入失调、 聚合离散紊乱、 开合枢无序, 都可导 致津液停聚形成痰饮, 闭塞于脉道聚而成瘀血。冠心 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 与肝、 肺、 脾、 肾相关。病机总体 为本虚标实, 急性期以标实为主, 其病...

  • 牙痛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的穴位按摩

    牙痛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恢复期的穴位按摩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 病,治疗得当与否决定着本病的预后。临 床对面神经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穴位按 摩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用轻触手法检查患侧穴位 中痛点的分布,常见痛点分布于手阳明 经:迎香;手太阳经:听宫;足阳明经:头 维、下关、颊车、大迎、四白、地仓;足少阳 经:阳白、童子、上关、听会;经外奇穴:太 阳穴、印堂、鱼腰、牵正;任脉:承浆;督脉: 水沟。患者取仰卧位,施术分为3个步骤: 1.推拿面部:术者先搓热手掌,推擦面部 20~30次,以局部红润发热为度...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医案选录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医案选录

    结合临床的不同兼证,再以本方为基础酌情加味: 1. 脑血栓形成后,或肢体运动障碍,或麻木较甚者,可加赤芍25克,红花12克,络石藤45克,片姜黄15克。 2. 项背强痛、头痛显著者,可加葛根30克,藁本10克。 3. 大便干甚者,可加大黄10克(研末,冲服)或用麻仁15克。 4. 大便稀溏者可加黄连10克。 5. 脉沉肢冷伴阳虚者,可加黄芪30-90克。如素体阴虚,见五心烦热,汗出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酌加白薇、石斛适量。 6. 舌苔垢腻(白腻)者,...

  • 治疗偏头痛的良方:散偏汤

    治疗偏头痛的良方:散偏汤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心身疾病,中医将偏头痛归属于“头痛”“头风”“脑风”等范畴。综合各家报道与多年实践,笔者认为川芎茶调散、越鞠丸等方是治疗偏头痛的良方。 笔者经多年实践,筛选以下六种药物为基础方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理想的功效: 川芎12克,白芷10克,丹参18克,葛根15克,全蝎2克,地龙10克。 经验方方解 方中川芎活血行气、疏风通络止痛,能麻痹神经中枢,扩张周围血管,有镇痛、镇痉、镇静作用,为治疗各类...

  • 邹忆怀治疗偏头痛经验

    邹忆怀治疗偏头痛经验

    邹忆怀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 从王永炎院士, 勤于临证, 精于科研, 在脑病尤其是在 脑血管病、 偏头痛、 睡眠障碍、 重症肌无力等疾病诊治 方面, 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在临床跟师学习, 获益良 多, 兹不揣浅陋, 总结老师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 供 大家参考。 1 西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 - 血管功能障碍 引起的头痛, 具有病程长、 间歇性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 的特点。偏头痛的发作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质量, WHO 已将其与四肢瘫痪、 精神障碍、 痴呆列为...

  • 风寒夹湿型头痛 治法方药

    风寒夹湿型头痛 治法方药

    【病案】   杨某,女,28岁。2014年7月2日初诊。   主诉 头部疼痛7天,加重2天。   现病史 患者于7天前洗浴后乘凉,次日头后部,下连于项疼痛。2天来,由于服止痛类药物头痛不能缓解,且头痛程度递重,影响日常工作,来本院门诊治疗。刻下症见:头痛连及项背,常伴头皮拘急收紧感,痛无休止,痛处固定。平素肢体困重,脘闷纳呆,便溏,苔腻白,脉浮滑。   诊断 风寒夹湿型头痛。   治法 疏风散寒,祛湿通窍。   方药 川芎9克,羌活9克,藿香9克,陈皮...

  • 闪火罐加温和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闪火罐加温和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典型临床特点为在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食等增加心肌耗氧的情况下,诱发胸骨后的压榨样阵痛、绞痛,伴有明显的焦虑、气急、晕厥、虚弱、嗳气等症状,一般持续3~5分钟,常向左侧肩部、臂部以及下颌部放射,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后症状可以缓解。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也称为劳力型心绞痛,也就是心肌耗氧供需失衡的时候引起的...

  • 心痛热毒论的引动与外达 心痛热毒论的内涵与外延

    心痛热毒论的引动与外达 心痛热毒论的内涵与外延

    心痛热毒论探赜 心痛一症,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其云:“臂太阴脉,其病心痛,心烦而噫”。秦汉至明清时期众多医家对心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可概括为寒邪浸淫、热邪扰心、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痰瘀内阻、他脏累及、阳微阴弦、本虚标实、不通不荣及清阳阻遏等。其中,现代临床实践表明,热毒与许多疾病(风湿免疫病、肿瘤、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与演变均密切相关。笔者认为,热毒在心痛发生过程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对此详尽阐述者较少。因此,本文试从心痛热毒论的内涵与外延、引动(郁、瘀、...

  • 综合运用中医疗法来治疗带疱后遗神经痛

    综合运用中医疗法来治疗带疱后遗神经痛

    本人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两年多了,疱疹痊愈处一直疼痛,苦不堪言,曾试过放血、挑治、针灸等中医方法治疗,又试过末梢神经阻断皮下注射等西医方法治疗,均不能奏效,仅靠服用奥斯康定、吗啡等强力镇痛药方可临时缓解。请问林国华主任,我这毛病还有治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一直是尚未攻克的难题,常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有早期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配合使用物理因子治疗、封闭、神经阻滞及其他镇痛手段,目前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以控制疼痛症状为主,即使最有效的方法,也仅能使疼痛减轻50%左右。...

  • 胸胁闪痛 中医治则解郁理气方

    胸胁闪痛 中医治则解郁理气方

    组成:神曲15克、法夏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党参20克、肉豆蔻10克(后下)、桂枝12克 功效:除痰理气开郁、通阳导滞逐瘀。 主治:胸痹、郁证、胃痛。 方解:香附、川芎理气解郁;法夏、苍术燥湿除痰;桂枝宣通胸阳;肉豆蔻、神曲行气导滞;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 常用加减:血瘀不显者去蒲黄、五灵脂;兼有脾虚的加茯苓10克、苍术改白术10克;反酸或胃烧灼感者加海螵蛸15克、浙贝10克。可辨证参考用于冠心病、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

  • 三叉神经痛按摩治疗
  • 心痛胸痹 八段锦加宽胸畅心方治疗

    心痛胸痹 八段锦加宽胸畅心方治疗

    董波应用宽胸畅心方联合八段锦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经验 研究显示,胸痹心痛患者中痰瘀互结证者占50%~70%[1]。近年来,诸多医者认为胸痹心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血瘀、痰浊,对疾病诊治有重要的意义[2,3]。心内科医师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越来越重视。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通过周期性运动训练可降低7%~38%,与没有进行运动训练的患者相比,5年内病死率降低21%~34%[4]。通过运动训练不仅能增强内脏功能,调节外周血液循环,提高心脏泵血能力,提高肌肉耐力及柔韧性,还可增强机体的...

  • 心绞痛昏迷案 治则方药

    心绞痛昏迷案 治则方药

    笔者跟诊山东省德州市名中医王玉生,整理其治疗心绞痛昏迷案一则如下。 孙某某,男,68岁。2021年1月16日初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疫情期间全程诊治均是远程网络进行)。1月13日在本市心血管医院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颈动脉狭窄。近一年时时心慌不安,气短憋气,一个月来稍一活动即心乱欲死,所以不能走动,只能卧床。 2020年12月23日昏迷一次,约3分钟苏醒过来,2021年1月1日又昏迷一次。15日又昏迷两次。于是住院治疗。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心脏骤停...

  • 头痛伴有眩晕烦躁 中医汤药

    头痛伴有眩晕烦躁 中医汤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钱   刘某某,女,32岁。1976年6月18日初诊。诉头痛尤以右侧太阳穴及后枕部为甚,已经6年有余,太阳晒数分钟必然头痛发作。头痛呈胀痛或搏动性,欲作呕恶,伴有眩晕,烦躁,情绪沮丧或暴怒激动。前日头痛又发作,2日未得睡眠,眼眶鼻翼发青,偶尔幻听幻觉。大便干结,已经五日未解;小便黄赤;舌红有瘀,苔黄厚腻,脉弦数、涩紧。此痰火瘀结证,予无极丸加味。处方:酒制大黄18克,九节菖蒲、元胡索、白芷、川芎、藁本各12克,细辛6克。水煎,日分3服。   服汤药3剂,每日均解较多深黑...

  • 偏头痛又名“头风”中医“风药”理论

    偏头痛又名“头风”中医“风药”理论

    偏头痛又名“头风”,与“中风”类似,因为其病因与“风邪”有关,同时这个名字也很形象地形容了头痛发作时形如“骤风”、时发时止的特点。 《证治准绳·头痛篇》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深而远”指偏头痛常常为久病,具有时间长、反复发作、难以痊愈的特点。...

  • 头痛目胀头目昏眩 中医方解加减运用

    头痛目胀头目昏眩 中医方解加减运用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法...

  • 浅刺轻灸 治疗偏头痛治疗腰痛

    浅刺轻灸 治疗偏头痛治疗腰痛

    马寿椿简介 1969年跟施济民老师学习中医针灸。1979年转调沙坪坝区中医院工作。1980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2年在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后为病房副主任。1988年应邀赴美国西雅图东方针灸医药学院教学,此后开设马氏中医针灸诊所,中医癌症支持疗法中心。2000年、2002年应邀赴德国慕尼黑讲《伤寒论》《金匮要略》。2003年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全美首批十七位免考获中药资格认证者。曾应聘为全美首批东方针灸医药博士班导师(俄勒岗州东方针灸医药学院),在全美和华盛顿州作过十几次学术讲...

  •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案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案

    曹某,男,52岁,2014年3月20日诊。患者述右侧头疼已一年余,初始以右侧耳前后疼但很轻,只服些西药止疼片之类的药物疼痛就能缓觧,近数月来病情逐渐加重,疼痛遍及右侧耳部前后及颜面,西医诊为右侧三叉神经疼,曾肌注止疼针和口服卡马西平,虽能控制症状但不持久,药量逐日递増,由原来每次服1片,逐渐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增加至每天每次服7片。现在脉沉弦无力,舌质红暗淡,苔薄白。痛苦面容,神志清晰,语言自如,进食触及右侧牙齿即如闪电样疼痛并放射至右侧颜面。 诊断 偏头痛(右侧三叉神经疼)。 辨证 此乃寒邪窃居少...

  • 胸痹心痛属风病,风药在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属风病,风药在胸痹心痛

    杨思进教授据数十载临证经历,对“风邪”“胸痹心痛”“风药”三者联络有着共同的见地,遣方用药匠心独运,应用风药诊治胸痹心痛屡试不爽。 风邪不仅是胸痹心痛重要的始动因子,更是发病的中枢环节,参加火、痰、瘀病理要素的构成与转化。①风火相生 :胸痹心痛发作过程中,多有五志化火、气郁化火导致炽热内生,化风生燥而成风火相生之患。②痰瘀互结 :阳微阴弦中的“阴弦”即指痰瘀寒凝聚于心脉,导致心脉痹阻不通,详究其因,风邪为其肇始...

  • 活络止痛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

    活络止痛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现代医学病名,根据发病部位和发作性疼痛特点,相似于中医学的“面游风”“齿槽风”“厥头痛”等病名。运用中医药治疗之前,必须首先对疾病有明确的诊断。古人云:“巅顶之上,惟风可到。”因此,可以认定本病主要病邪是风邪。 纵观《灵枢·经脉篇》对十二经循行及对三阳经症候的记载,临床上三叉神经痛以第二、三支多发,与这个循行规律是大致吻合的。也证明三叉神经痛与经络受邪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临...

  •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叶某,女,53岁,家庭主妇。2001年3月13日就诊。因家境不顺,情怀抑郁。时值春阳发动,雷雨交作,突发心胸疼痛、头昏、夜不能寐、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细数。此病心痛不寐,乃阴维阳跷失养,厥阴肝阳上逆所致。治以养血平肝,以益跷维。 方药当归10克,生白芍10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酸枣仁30克,知母10克,钩藤12克,丹皮10克,炙甘草10克。5剂,每日水煎服1剂。 《奇经证治条辨》云:“阴维脉病,心胸疼痛…&hell...

  • 头晕头痛睡眠不宁 处方竹茹

    头晕头痛睡眠不宁 处方竹茹

    病案   池某,男,75岁,头晕、失眠20余年,经检查诊断为:①原发性高血压病Ⅰ期。②颈、腰椎骨质增生。③老年性肺气肿。④慢性咽炎、声带息肉。诊见:头晕头痛,睡眠不宁,一直服用舒乐安定方能入睡,停药则无法入睡,伴四肢麻木,咽喉不利,大便秘结,舌淡黯、舌体胖大、苔白,脉左紧右弦滑。   辨证:邓铁涛综合其四诊资料,辨为痰瘀互结,风湿痹阻,脾胃虚弱,肝肾不足,同时病情复杂,虚实夹杂。   治则:中药内服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以中药外洗,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处方:①竹茹10克,...

  • 眩晕头痛 恶心痰多 枯桂汤

    眩晕头痛 恶心痰多 枯桂汤

    殷鸿,男,1956出生,主任医师,教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春字门内科中医术”第六代传人。擅治内科疑难杂病,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及胃肠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深入研究,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有独特的治疗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并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3项,出版专著5本。 组成:夏枯草10克,川桂枝10克,明天麻10克,生白术10克,法半夏10克,广陈皮10克,白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炙甘草6克,川芎10克,生姜...

  • 胃下垂头痛眩晕 激烈呕吐头痛案

    胃下垂头痛眩晕 激烈呕吐头痛案

    胃下垂头痛眩晕 女, 24 ~25 岁, 平素身虚体弱。属阴虚证体质。即体格瘦削, 面容苍白, 唇口血色缺乏,身体手足易冷。宿有 胃病, 容易膨满疝痛, 动辄下水泄痢。口内经常冷淡, 绝对不敢饮冷,此外则居恒头重眩晕耳鸣。此乃中年常有之 病, 大抵用人参汤一二剂便得小康。此次再发, 除腹满腹痛以外, 更具腹中雷鸣下痢完谷, 头眩体疼。桂枝人参汤 合厚朴温中汤服二剂, 症状去十之七八。然翌日眩晕更甚, 全身手足振颤如欲仆地状, 乃转用单方真武汤, 二剂 全治。 — — —《中医...

  • 中药治三叉神经痛疗效好

    中药治三叉神经痛疗效好

    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三叉神经痛84例, 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84例中,男性36例,女性48例;年 龄15~53岁;病程1个月一12年,平均5.3年。 患者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颞部、眼眶、额 部的剧烈性跳痛,常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 睡眠障碍,脑血流图示波幅高,双侧不对称, 并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头痛。 二、治疗方法 处方:何首乌18克,川芎、白僵蚕各15 克,当归12克,白附子、羌活、防风、天麻各9 克,全蝎6克,蜈蚣3克。 用法: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旺火煎 沸后小火煎30分钟,每...

  • 头晕头痛起居调摄 推荐药膳方

    头晕头痛起居调摄 推荐药膳方

    一、疾病概述 头晕是患者感觉周围的景物和/或自身在转,或者感觉头重脚轻,或者眼前视物模糊甚都失去知觉。中医学认为头痛是指患者头部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头痛头晕常合并发生。此类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颈椎病及内耳性眩晕等多种疾病。中医学认为此病与风、虚、痰、瘀,湿等病理因素有关。 二、诱发因素 高血压病、贫血、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引起头晕头痛,另外,脑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会引起头晕头痛;副鼻窦炎、中耳炎可引起头痛,所以治疗这些疾病对预防头晕头痛的发生至关重要。 三、起居调摄...

  • 胸闷心痛惊悸怔忡冠心病 调律汤

    胸闷心痛惊悸怔忡冠心病 调律汤

    吴林鹏,主任医师,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医专二附院等单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多年来刻苦钻研,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儿科疾病,尤在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 组成:刺五加15克,当归10克,玄胡10克,酸枣仁15克,黄连10克,炙甘草15克。 功能:益气活血,宁心调律。 主治:气虚血瘀,心脉失养,胸闷心痛,惊悸...

  • 专家解答 下三叉神经痛

    专家解答 下三叉神经痛

    请问下三叉神经痛有没有好的办法?家里有个亲戚有这一问题,很痛苦,牙拔了好几颗也没用,人都快抑郁了。 专家解答 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原因很多,例如三叉神经及相关血管受到压迫或者神经的创伤。治疗方面,目前常用口服抗癫痫药、局部注射药物阻滞或破坏三叉神经末梢等,对于保守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外科疗法。从中医角度来看,三叉神经痛可归属到“面痛”的范畴中,由于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脉,导致经络痹阻,不通则痛,从经络角度来讲,三叉神经的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与阳明、少阳经...

  •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验方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验方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吴某,男,45岁。2015年8月6日诊。患者三个月前骑摩托车不慎撞树昏倒在地,被救护车送至某医院治疗,诊断为脑震荡。出院以后至今,后脑及颈部一直板硬热痛,仰卧更甚,只能侧卧。现颈部至后脑有轻度压痛,局部温热,低头、摇头疼痛加剧,心烦热、睡眠欠佳、多梦易醒、口干微苦、大便羊屎样,舌红、舌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   处方 葛根40克,杭白菊15克,川芎10克,天麻15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生地12克,水牛角50克,甘草5克,白芷10克,大黄12克(首剂后下,二三剂同...

  • 近经远腑取穴法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近经远腑取穴法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三叉神经痛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 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中医学称其为 “面痛” “面风痛” “齿槽风” “面游风”等。三叉神经痛 是面部疼痛的常见病因,好发于 50 ~ 60 岁,女性 多于男性,多发性硬化病患者该病发生几率大幅增 加 [1 ] 。西医治疗本病多以药物控制疼痛,疗效良 好,但对药物的依赖性较大,不能获得良好的远期 疗效 [2 ]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在面部的分布与 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和手太阳经...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