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第151页
-
外感头痛拟夷苍芷痛散加味
外感头痛 郭某,女,69岁,农民。2009年11月25日就诊。头痛3 d。患者有脑梗和鼻窦炎病史。3 d前外出不慎受风寒,头痛难忍,部位不定,遇风加重,伴有鼻塞,流涕,色清量稍多,恶寒发热不显,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头痛,治以疏风散寒止痛为法则,拟夷苍芷痛散加味: 辛夷20 g,苍耳子30 g,白芷20 g,细辛3 g,川芎15 g,荆芥10 g,吴茱萸3 g,薄荷15 g,大青叶20 g,苏叶20 g,柴胡15 g,炙甘草10 g。2剂,水煎3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服药2剂后,病减...
-
孟毅论治丛集性头痛经验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在原发性头痛中疼痛程度较重,发作时不仅给患者带来剧烈痛苦,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国CH患病率约为6.8/10万,男女比例约为6.2∶1,多见于青壮年男性[1]。CH发作时典型表现为单侧眼眶周围、球后和/或颞部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剧烈疼痛,发作可持续15min至3h不等,夜间发作时患者甚至可痛醒,同时伴有同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瞳孔缩小、头面部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2]。CH发作具有丛集性,呈反复密集发作,每日发作时间固定,饮酒或...
-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针刺丝竹空穴治疗偏头痛
针灸止痛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现介绍8个穴位,对缓解各类疼痛有显著效果。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取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在颈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取正坐位,直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内眦,深度0.5~1寸,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0秒钟,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连续针刺1~2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根据患者疼痛部位、性质不同加刺头维、百会、太阳、印堂。 体会:《针灸大成》中说风池治&ldq...
-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某女,29岁,反复一侧搏动性头痛2年来诊。患者于2年来反复出现一侧搏动性头痛,或左或右,以月经前后、工作情绪不稳定时明显,伴有口苦咽干,不寐,纳差,疼痛明显时可伴恶心呕吐,舌红,苔薄黄,脉弦。查体:BP110/60mmHg,神志清,颅神经未查及异常,一般内科检查均未见异常,雌激素水平正常。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辨证为肝郁化火。 中医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泽泻10g,木通10g,玄胡索15g,当归10g,生地黄20g,柴胡15g,生甘草10g...
-
胃痛并伴有气胀“老胃病”食疗法来辅助治疗
近段时间,凉意越来越浓。记者从广州各大医院的消化科了解到,近日患胃病或老胃病复发的病人明显增多。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说,在胃病发病的病因中,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寒,其中对胃影响最大的是“寒”。换句话说,胃最怕受寒,小儿出世穿肚兜,人们大热天睡觉要盖肚子,都是怕胃着了凉。她建议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日常起居注意防风寒的同时,在饮食上可以要多吃些性味温和的食物,忌吃性味过于寒凉或是辛辣刺激的食物。 食疗 猪肚炖胡椒驱...
-
国医大师段富津 经行头痛案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为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 科创始人, 段老幼习古籍, 熟记经典, 博采众方, 古为 今用, 从医六十余载, 擅长中医辨证治疗内、 妇、 儿 科疾病及诸多疑难病证。 逍遥散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为调和肝 脾常用的著名方剂,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见两胁作 痛,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 或往来寒热, 或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 [1] 。 《医宗金鉴·删补 名医方论》 言: “盖肝性急善怒, 其气上行则顺, 下行 则郁, 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r...
-
肿瘤相关性失眠 解郁不可忘止痛不可缓
•肿瘤与不寐常相互作用并形成恶性循环,共同影响肿瘤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在正气亏虚基础上,复加各种攻邪疗法的消耗克伐,兼以心身压力而发生。扶正气是其治疗大法。 肿瘤相关性失眠又称癌因性失眠或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是指因肿瘤产生、肿瘤并发症或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作息规律改变,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家庭、心理、经济、人文等问题而引发的睡眠异常。失眠是肿瘤患者相关不良反应中仅次于癌因性疲乏的第二症状,是存在相对较持久的并发症,尤其在肺癌、乳...
-
过伟峰从“内外合邪”论治慢性紧张型头痛撷菁
紧张型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慢性头痛, 表现为双颞、后枕、头顶或全头部的钝痛、压迫感、麻木或束带样紧箍感, 可伴有疼痛部位肌肉的触痛或压痛、颈肩部僵硬疼痛[1], 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 每因精神紧张、劳累、吹风受凉诱发或加重。病程较长, 时作时止, 时轻时重, 病程可达10年以上[2], 终身患病率达37%~78%[3]。本病属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 过伟峰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 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患, 对紧张型头痛的诊治见...
-
中成药治疗头晕头痛的优势
很多人都出现过头痛头晕,但每个人头痛、头晕的病因病机不一样。工作压力大、熬夜、情绪焦虑紧张等都会引发头痛头晕。还有一种经常性头痛头晕是由于高血压、慢性脑缺血、血脂过高或者血液黏稠度大引起的。目前我国有3亿多高血压患者,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或血压波动较大,导致经常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眩晕(高血压病)目前主要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部分患者在服用西医降压药后仍然会头晕头痛,而中医药在减轻头晕头痛症状,减少并发症,以及改善睡眠等综合调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 中成药治疗头晕头痛的优势 中医...
-
艾灸进行灸疗治胃痛腰痛
艾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原理,通过温热和艾草作用,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起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作用。 在使用艾灸进行灸疗时,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成分渗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等作用。笔者用艾灸治疗各种内科疼痛,取得较好的疗效,试举验案两例如后: 胃痛 鲍某某,女,34岁,3日前骤发胃脘部疼痛,是夜坐立不安,无眠,次日到医院做胃镜查视,无特殊发现,处西药(处方不详)疗效不显,遂来本诊所看中医,诊...
-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加味败毒汤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中医、昌吉州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1部,获国家专利1项。 组成:羌活9克,独活9克,柴胡12克,前胡9克,川芎9克,枳壳9克,桔梗9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薄荷3克,蝉衣15克,甘草9克。 功能:...
-
从风论治偏头痛 清热解毒有考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进是著名温病学专家,从事温病学的教学、科研40余年,临床工作50余年,经验颇丰。下面通过一则医案,深入解析杨进诊治疾病过程中的思路、方法以及技巧。 樊某,女,15岁,学生,2020年11月29日初诊。主诉右侧偏头痛多年,甚则呕吐,手足清冷,面部多油,痤疮多发,苔淡黄微腻,脉细濡。 处方:川芎20克,炒延胡12克,炒柴胡6克,白芥子6克,法半夏9克,当归18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9克,丹参15克,白芷8克,郁李仁12克,吴茱萸3克,荷叶12克,炒赤白芍9克,生甘...
-
胃脘痛 经典方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相反相成配伍,灵活运用经典 周铭认为临证中常有寒热互现,虚实夹杂,燥湿 相混,内闭外脱之种种诸证。若用药单一,则首尾不 顾。此时应法遵张仲景、吴鞠通先贤,结合病证各施 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敛散结合、升降相因、润燥 互配、刚柔既济、动静相伍,使之相反相成。运用经 方时可用其法其意,未必全用其方,用其方,未必全 用其药,用其药,未必全用其量。依据寒热之多寡, 体质之强弱,虚实之轻重,表里之缓急,方可制定药 性之偏重,药量之大小,做到病变法变,法变药变, 药变量变。 如治疗胃脘痛,常用经典方半夏泻心汤为...
-
治疗食管痛的各种23偏方
食管癌临床特征主要是:有不同程度的吞咽不适,且逐渐加重,在进食后有梗噎状,疼痛及呕吐、呕血、黑便。体重减轻,此外亦可出现声音嘶哑、胸骨后钝痛,在疾病后期出现恶液质、腹水。临床常用的较为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方一]大黄鱼鳔100克。将黄鱼鳔洗净,沥干,用香油炸至酥脆,取出,压成粉末,等冷装瓶备用。每次5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本方祛风活血、解毒抗癌,常用于食道癌等症。[方二]露蜂房、全蝎各20克,山慈菇、白僵蚕各25克,蜡蜍反15克,酒450毫升。将药捣碎,酒浸于净器中,7日后开取,每次空腹饮10口15毫升,日3次...
-
白芷治疗顽固性头痛和蛇伤的故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白芷治疗顽固性头痛和蛇伤的故事。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 白芷 【发明】按王璆《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其药治头风眩晕,女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血风头痛,皆效。 【附方】毒蛇伤螫 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末一升,灌之。觉脐中搰搰然,黄水自口出,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