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 第39页

五 第39页

  •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五注意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五注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十分常见腰痛病,好发于青中年人,发病原因与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等有关。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位于腰4—5及腰5—骶1椎体之间,突出的间盘组织挤压腰部神经,加之局部的炎性反应刺激,是致病主要因素。发病后都会引起程度不同的神经疼痛症状,表现为下腰痛及一侧或两侧的下肢串麻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此病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CT或核磁检查即可确定。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在此骨科医生提出五注意,建议大家不妨一试。 不宜久坐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

  • 热痹名方,五皮五藤饮

    热痹名方,五皮五藤饮

    热痹属中医痹证领域,症状以关节红肿痛苦、全身发热,舌质红,苔黄,脉细数等为主。热痹是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所造成的。 五皮五藤饮为治疗热痹的有用名方。处方:青风藤25克,海风藤25克,夜交藤25克,钩藤25克,天仙藤25克,粉丹皮30克,白鲜皮20克,海桐皮20克,桑白皮20克,地骨皮20克。水煎服,1日3次,10剂1阶段,可服2~3个阶段。本方可缓解热痹(类风湿关节炎)之痛苦、肿胀等。 五皮五藤饮是已故北京闻名皮肤病专家赵炳南的经验方,主治血热挟湿或血热夹风的皮肤病,...

  •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治痛风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治痛风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痛风验案举隅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 全方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组成。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将痛风分为风湿热痹型、脾虚型、肾虚型, 应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痛风, 效果显著。现将典型验案举例如下, 供同道参考。 1 典型病案 1.1 风湿热痹型痛风 患者, 男, 69岁。患痛风1年余, 发作时左趾肿痛, 活动不利。于2018年3月1日来诊, 诉3 d前食用海鲜后, 左趾红肿、疼痛, 尿酸907 μmol/L。望诊面红, 体胖, 神可, 舌红, 苔黄...

  • 痉挛性斜颈 针刺治疗取五心穴

    痉挛性斜颈 针刺治疗取五心穴

    高树中教授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外治学学科带头人,首批山东省医药卫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高老师临床30余载,重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倡导针药并用,内外合治,擅长治疗疼痛性疾病、胃肠病、男性病、不孕症、痤疮、时间性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现整理高老师以经典指导临床,针药并用辨治疑难病案三则,介绍高老师临证经验特色。 痉挛性斜颈 男,30岁,2014年3月8日初诊。颈部痉挛向左侧偏斜2月余。 病史:患者2月前生气、劳累后出现...

  • 治痹五要

    治痹五要

    痹证之外因为风、寒、湿、热,内因为阴阳气血不足或营卫失和。痹证的发生是以人体正气先虚为基础的,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五变篇》云:“粗里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素问·痹论篇》中也说:“阴气者,静则神藏,燥乃消亡……诸痹不已,亦益内也”。故风邪不独致痹,其人本有气虚;寒邪不独致痹,其人本有阳虚;湿邪不独致痹,其人本有脾虚痰浊;热邪不独致痹,其人本有阴血不足。风寒湿热外邪入里与内因相...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 五皮五藤饮从经络合治热顽痹

    五皮五藤饮从经络合治热顽痹

    五皮五藤饮作为京城名医、皮肤科专家赵炳 南教授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被国家级名老中医 张炳厚继承并广为应用,或治胸痹,或治心痹等, 并将其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展 [ 1 ] 。笔者作为第三批全 国临床优秀人才,有幸拜张炳厚教授为师,传承 五皮五藤饮的精髓,并将本方应用于风湿病治疗 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五皮五藤饮功效为 通经行络、清热解毒、祛湿活血,适用于风湿病 之难治而病久者。久病入络,邪气从经入络,顽 固难消之极。五藤善治经病,五皮善治络病,合 方经病、络病同治,主除病久入络之邪。 1  五皮五藤饮方解 五皮...

  • 治偏瘫足心热案 十五剂后足心热消

    治偏瘫足心热案 十五剂后足心热消

      李荣,女,46岁,山西省尧都区土门村人,2011年7月10日来诊。   右侧上下肢体偏瘫一年余,双足心热两年多,右侧上肢不能举,右侧下肢行动跌跛。不仅如此,更痛苦的是因为双足心烧热如冒火,日夜发烧,而在晚上烧热难忍,要拿凉水毛巾包住双足才稍安。即便是冬天也要把双足放在被子外边,平日经常喜欢双足放在铁板上凉一凉。患者自述口干纳呆少食,喜凉怕热,喜食凉物,腹胀吐酸,求医甚多,多数医者以滋阴补肾、滋阴降火、以阴虚骨蒸劳热治之。以六味地黄丸为多,药多施大熟地、生地、菟丝子等。但均罔效,甚至有些药服后更为加重。...

  • 五加皮双向调节升降血压两不误

    五加皮双向调节升降血压两不误

    前不久,周女士和她老公因头昏、头晕、头疼、颈背部酸痛和全身疲乏等症状同时去某中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她是低血压引起,而她老公则是高血压引起,但是他俩的处方中同时都有“五加皮”。周女士有点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她和老公的病情不同,医生却给他们用了同一种药呢?医生解释说,这是因为五加皮既能升压又能降压。 五加皮又名白刺、目骨、追风使、南五加皮,性味辛、苦、温,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等功效,入药每次用量为10-15克,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

  • 病毒性肝炎 五味子降转氨酶

    病毒性肝炎 五味子降转氨酶

    五味子降转氨酶是通过现代药理学验证过的,《中药大辞典》就有单用五味子粉降转氨酶的记载。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如今通过中医临床观察,有些降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五味子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不宜于实证,所以,用五味子降酶忌用于实证患者。 从病因证候来看,病毒性肝炎的转氨酶升高与湿热稽留密切相关。在急性期,数值越高反应出湿热邪毒越重,慢性期多为正气已虚,余邪未净,湿邪留恋。湿为阴邪,其性黏腻,而五味子恰好是一种滋阴助湿的药物,既不利湿又不泄热,其酸敛助湿,性温助热,使湿热交固难解不得宣达,造成邪毒内...

  • 慢性便秘调治五脏整体思辨 便秘审察病因首辨虚实

    慢性便秘调治五脏整体思辨 便秘审察病因首辨虚实

    全国名中医何晓晖是江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学验俱丰,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对便秘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慢性便秘属于中医学“大便难”“脾约”“后不利”“阴结”“便秘”的范畴。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肝、肾、心等脏腑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对健康的危害性很大。 明确诊断有的放矢 何晓晖对慢性便秘诊治坚持中西医结合,他认为西医辨病环节必不可少。西医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

  • 自拟五藤四味对苓术汤治痹验案二则

    自拟五藤四味对苓术汤治痹验案二则

    风湿痹症主要累及筋脉、肌肉、关节、骨骼等部位,肝藏血、主筋,肾主精、主骨,脾统血、主肌肉四肢,筋骨有赖于肝肾精血之充养,又赖肾中阳气之温煦,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精血不足,正气亏虚,风寒湿热毒邪侵袭,痰瘀气滞,合而为痹。笔者在临证中,以自拟五藤四味对苓术汤加减治疗痹症效果良好。 案一 患者,男,47岁,农民。主述:左髋部反复疼痛3年,加重2月且伴膝关节疼痛。曾在某医院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刻下:精神萎靡,双髋、双膝部肿痛,皮色正常,微热,行走困难,身重,微恶寒,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质暗淡,舌苔黄...

  • 中药刺五加巧治神经衰弱

    中药刺五加巧治神经衰弱

    中老年人患上了神经衰弱,会出现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而且记忆力差。专家指出,中老年人不妨服用些刺五加,对治疗神经衰弱很有好处。 刺五加的服用方法有很多,可以取几片薄片泡水代茶饮,对于神经衰弱严重的病人可以尝试以下的服用方法:夜交藤30克,灵芝15克(先熬),当归10克,合欢皮、五味子、酸枣仁、茯神、熟地、刺五加各15克,磁石20 克(打碎先煎),水煎分3次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起到治疗失眠分3次、降血压、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刺五加原名五加皮,分为刺五加、五加皮、香加皮三种不同药材。此方选用的是刺五...

  • 五更泻从肝论治

    五更泻从肝论治

      秦某,男,40岁,职员。2006年4月26日初诊。   自诉一年前因饮食后腹泻水样便,日3~4次,经自服草药而愈。后因工作繁忙,精神过于紧张,腹泻反复,每于晨起腹泻2~3次,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曾用中西药内服及灌肠治疗,症状未减,病程延绵。现每于早晨三四点钟腹痛,少腹坠胀,坠迫即泻,时刻难忍,泻后即快,有时连续2~3次,大便质溏,无腹胀厌食,精神工作如常,舌质红、苔薄根黄,脉弦缓。   此证属“五更泻”。试图从肝论治,拟以逍遥散加黄连。处...

  • 打嗝怎么办 治呃逆五点

    打嗝怎么办 治呃逆五点

    打嗝在医学上叫 “呃逆”。治打嗝的关键点有五个:也就是一憋二压三按揉四打喷嚏五抠喉。 一憋,就是憋气法。 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憋住,直到不能再憋时,最后慢慢地将气吐出来。重复3至4次即可。 二压,就是压攒竹法。 用自己的两个大拇指尖由轻到重按压攒竹穴,力度以有酸胀感且能忍受为度,然后持续3至4分钟,这时往往会感觉有股气从上往下走,随之打嗝缓解。攒竹穴在两个眉头凹陷中,左右各一个穴位。 三按揉,就是按内关揉足三里法。 用大拇指尖分别按压内关穴,每侧1至2分钟;用大拇指尖分别按揉足...

  • 治呕吐方五则

    治呕吐方五则

    1、藿香15克,紫苏、生姜各10克,伏龙肝(即灶心土)、葱白各30克。水煎2次,将药液合并,摇匀后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2、藿香、木瓜各15克。水煎服,呕止停药,不愈再服,每日1-2剂。 3、半夏、陈皮、白术、桂枝、厚朴、砂仁、白豆蔻各10克,茯苓30克,炙甘草、生姜各6克。水煎2次,将药液合并,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4、半夏、陈皮、厚朴各10克,茯苓、生姜各15克。水煎2次,将药液合并,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5、半夏、竹茹各10克,生姜15克,伏龙肝200克。先将伏龙肝...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呕吐
  • 五型辨治慢性胃炎

    五型辨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容易复发,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常因嗜食辛辣肥甘、酗酒,湿热内生;情志不遂,恚怒忧思,致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过于劳倦,饥饱失宜,病后或先天禀赋不足等致脾胃虚弱。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肝胆。病的实质是脾虚兼气滞、湿热、血瘀。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可分为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挟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五型。以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胃湿热三型最多,且脾虚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为...

  •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

    王清任云:“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医林改错》中补阳还五汤原方用量为“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地龙一钱。”化为现代剂量为,黄芪12克,归尾6克,赤芍 4.5克,地龙3克,川芎3 克,桃仁3克,红花3克。方中黄芪剂量较大,有医者担心益气升阳效甚会引起血压升高(实不然,下有阐述)。但在临床中,笔者屡见对于气虚明显患者,黄芪用量90克甚至120 克,疗效良好,并未见助阳升压之弊。 补阳还五汤原方具有温和降压作用,其对血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黄芪实现的。黄芪轻用...

  • 五种方法 活血化淤

    五种方法 活血化淤

      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血淤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人群典型的症状是,常常伴有憋气、心痛等不适;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更严重些;面色灰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   引起血淤的原因有三种:1、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淤块肿痛。2、血液运行不畅或无力。3、受寒气或热气影响,导致血液滞留。那么,如何缓解血淤呢?这里向你推荐5种活血的方法:   食疗方法:可多食山楂、红糖、红心萝卜、黑木耳、醋泡花生(去皮)等食物,经常煲一些山药粥、花生粥、薏苡粥等具有活血化淤功效的粥品。强调不宜吃寒凉冷冻的食物。   ...

  • 老人“护心药”五种

    老人“护心药”五种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寒冷的天气可诱使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据统计,每年冬季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此时寒冷的天气可能引发心血管痉挛、缺血,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所以,老年冠心病患者冬季需要备一些“护心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护心中成药包括: 1.速效救心丸 该药属于活血理气药,可以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用于治疗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每日 3次含服,每次3-6粒,急性发作可服10-15粒。 2.冠心苏合丸 根据苏合香丸改制而成。由苏合香、乳香、檀香、冰片、朱砂、白蜜组成,制...

  • 治内热咳嗽五验方

    治内热咳嗽五验方

    1、杏仁15克,麻黄10克,甘草9克,瓜蒌、桑白皮、生石膏各5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2、柚子果肉100克,梨子100克,共同煮烂,加蜂蜜或冰糖调服。咽痒痰多者以柚皮9克,冰糖适量,加水炖汁口服。 3、鲜草莓汁、柠檬汁、生梨汁各50毫升,蜂蜜15毫升,混匀。每日1次服。 4、(咯黄痰、痰中带血):鲜荸荠60克,海蜇皮30克,荸荠洗净,去皮切碎,海蜇皮洗去盐皮,水煎服,每日1次。 5、罗汉果1个,切碎,泡水代茶饮。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效。 张奎增 说明:本版所载验方,不能代替医生诊疗,使用时应经医生...

  • 治肾性高血压的经验方“五草四藤汤”

    治肾性高血压的经验方“五草四藤汤”

      笔者早年师从大同市中医院名老中医韩守辰,主攻中医老年病研究。在临床中总结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经验方“五草四藤汤”,疗效确切。   组成:夜交藤30克,鸡血藤20克,钩藤15克,忍冬藤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夏枯草15克,豨莶草15克,旱莲草20克。   功能:养血活血、祛瘀通络、利水化痰、滋阴清热、平肝息风。   用法: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另外,可长期间断服用。   中老年肾性高血压患者多正气不足,脏腑亏损,气血虚衰,机体失于濡养,故生理机能低下;机体生...

  • 五种睡眠问题及其中医应对法

    五种睡眠问题及其中医应对法

      晚上睡不着觉很折磨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从中医角度看,基本分为五种情况。   1、老做噩梦,睡不踏实。   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2、入睡困难。   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

  • 心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

    心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

      患者2013年5月14日初诊,自述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心悸、抑郁症。服药四月余,效果不佳,故来求诊。   阅其原来的处方,皆是疏肝解郁安神为主的方剂。其主诉凌晨3~5点会自觉心悸不安,晨起时,满口黏腻的感觉,白腻苔布满全舌,食欲不佳,上午9~11点会自觉四肢酸懒无力,咽喉部有痰,咳之不爽,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自觉怕冷,性欲淡漠。因久病求医效果不佳,所以精神萎靡,不欲与人交流。诊其脉弦滑不齐有间歇,舌质淡白,白腻苔,舌下静脉稍长。   此为水饮痰湿内蕴,阳气失于温化。治以健脾利湿,温阳益气。用五苓散、...

  • 降血压药粥五款

    降血压药粥五款

    一、板栗补肾降压粥 原料:板栗100克,赤小豆15克,糯米100克,生姜10克,盐少许。 制法:赤小豆先下沸水中煮15分 钟,再放人糯米、板栗同煮,朝一个方向搅匀,先大火再文火,加拍碎的生姜,煮成米烂汤稠,加入盐。温热服食。 功效:补肾益气、强腰膝、健脾胃。适用于血压高,脾虚腹泻、肾虚头痛、头目眩晕,腿脚无力等症。 二、首乌养颜降压粥 原料:制首乌30克,粳米100克,大枣9枚,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制首乌煎汤取汁,去渣后放入粳米、大枣,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煮至粳米开花,粥液黏稠,然后放人冰糖...

  • 治冠心病心绞痛 五参顺脉方

    治冠心病心绞痛 五参顺脉方

      毛德西,男,1940年生,河南省巩义市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其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   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载,通晓中医经典及各家学术思想,学验俱丰,医德高尚。擅长治疗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对疑难杂病辨证入微。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组成:西洋参30克,丹参30克,北沙参30克,苦参30克,...

  • 拉肚子偏方“五更泻”

    拉肚子偏方“五更泻”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常因贪食冷饮、饮食不节而导致腹泻拉肚子,而在众多腹泻类型中,“五更泻”是一种有着独特发病时间、独特症状的腹泻,一般发生在黎明前、公鸡打鸣时,故中医又称“鸡鸣泻”。它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症之一,多复发于受寒饮冷后的次日清晨。 “五更泻”的病人除黎明前反复腹痛腹泻拉肚子外,平常还伴有全身怕冷、腹部畏寒、四肢发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小便清长等一系列阳气虚衰的表现。患者常伴有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过敏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病...

  • 夏季五更泻 腹泻吃什么

    夏季五更泻 腹泻吃什么

      在腹泻的众多类型中,五更泻是一种有着独特发病时间的泄泻,因常见于五更时分故而得名,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症之一,多复发于受寒饮冷后的次日清晨。   病人发病多在黎明之时,肚脐周围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这类腹泻往往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烦恼。夏季正好是治疗五更泻的大好时机,治疗效果往往要比冬季好。中医学认为,五更泻多是脾肾阳虚的一种表现。人到中老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泄泻。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阳气未复之际,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虚者愈虚,因而形成了...

  • 五种老胃病怎么吃药

    五种老胃病怎么吃药

      人吃五谷杂粮,胃肠功劳最大,担子也最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不经意间已经被“老胃病”盯上了。南宁市朝阳大药房园湖店药学高级讲师、原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钟余才表示,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例,20~50岁的人患病率约为10%,51~65岁则高达50%。所以要想和老胃病“相安无事”,对症下药是必要的前提。      吃完饭胃胀——香砂六君丸   老觉得肚子有点胀,或者经常隐隐作痛;吃完饭症状加重,总是没胃口,打不起精神;舌头边缘有齿痕,这种...

  • 胃寒疼痛 敷五香粉

    胃寒疼痛 敷五香粉

    当胃部受寒后疼痛,可取五香粉(一种厨房常用烹饪调料)6—9克,用热白酒调成稀糊后敷在肚脐上,纱布覆盖,脱敏胶布固定。 注意:敷药前,应先将患者脐部用热毛巾擦干净。我使用该偏方多年,通常 5—10分钟迅速暖胃止痛,2—3小时后除去五香粉糊即可。 韩少波...

  • 五个妙法解头痛

    五个妙法解头痛

      耸肩法站立或坐下,放松你的身体,然后吸气并伸展你的双肩。尽量使双肩向耳部靠拢,保持两秒钟,呼气放松,重复3次。   节奏呼吸法当我们感觉有压力时,身体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会上升。这时用浅呼吸就能扩张头部的血管,从而缓解疼痛。做法是:用鼻子吸气时数到5,用嘴呼气时再数到5,重复做10次。   冷热刺激法将热水袋或冰袋放在前额或者任何疼痛的部位就可以缓解疼痛。如果你选择冷敷,那么,应该先用毛巾包裹冰袋,然后再放在痛处。   手指按摩法将你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你眉毛的外侧及太阳穴处,稍微用力旋转按压10秒,然后休息2秒,放松...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