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第8页
-
盗汗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盗汗为临床常见病症,病因较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引起盗汗的发生,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审因论治。中医常见盗汗有阴虚盗汗、血虚盗汗、气虚盗汗等。临床中,阴虚盗汗最为多见,此类患者常伴有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治疗选用滋阴降火的方药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如知柏地黄丸、当归六黄汤等。 此外,临床还有一类胆热脾寒兼有水湿内停的患者,亦会出现盗汗症状,治疗可选用医圣张仲景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147条云:&ldqu...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乳衄
王某,女,39岁。患左乳头溢出血性液体,或黄色浆液2年余,呈间歇性。行经期量有增加。曾两次做双乳B超均提示:乳腺增生;左乳后方导管稍宽;左乳实性结节。建议手术。因不愿手术切除,欲服中药治疗。观其之前所服中药,有大、小柴胡汤,逍遥丸,消瘰丸,乳癖消之类中药,未见显效。邀余诊治。刻诊:间歇性乳头溢液,时有血性,胸胁胀闷,左乳胀憋,心悸烦躁,惊惕不安,失眠易怒,耳鸣抑郁,小便灼热,大便时干,舌红苔黄,脉弦。 辨证为肝胆郁热证。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柴胡9克,龙骨、牡蛎(先煎)各20克,黄芩9克...
-
闭经 主方桃红四物汤合小柴胡汤
顾某,女,31岁,长沙人,2011年1月13日初诊。 主诉:停经2个月。时畏寒热,口苦,胁下闷。患者曾行人流术2次。诊时:面色淡黄,舌边紫,苔薄黄,脉弦细。妊娩试验(-)。 辨证:气血瘀滞,热入血室。 治法:活血化瘀,和解少阳。 主方:桃红四物汤合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10剂,水煎服。 1月27日二诊:药后月经已行,但见头痛,便秘。舌边...
-
痛经 延胡索都作为首选药
痛经 患者,女,29岁, 未婚,7月10日初诊。 痛经5年,患者月经周 期尚规律,经行少腹疼 痛拒按,经血量少,色 紫黯有块,块下痛减, 经前乳房作胀,舌质紫 黯,脉细涩。B超:子 宫附件未见异常。中医 诊断:痛经(气滞血 瘀)。治以行气活血,化 瘀止痛,方用四物汤加 减 处方:当归15克, 赤芍15克,白芍15克, 川芎10克,香附10克, 延胡索10克,乌药6 克,桃仁10克,红花 10克,甘草3克,7剂, 水煎服,嘱经前1周服, 经来则停药。服药5剂, 月经来潮,腹痛较前减 轻,嘱经前连服半年, 随证略有...
-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痛经
患者女,37岁,2017年8月30日初诊。主诉:痛经10余年。月经周期29~31天,经期7天。量时多时少,色暗红。经前2天开始出现下腹部胀痛,疼痛重时伴有汗出、恶心。经前乳房胀痛,现正值经期,经量多,色可。平素喜叹息,伴见面色黄,少腹凉,脱发,白带多色白。形体消瘦,纳少,舌边尖红质淡,舌苔白稍腻,脉弦细无力。妇科B超等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辨证为肝郁脾虚、气血阻滞,方选柴胡桂枝汤加味。 处方:柴胡10g,炒黄芩10g,法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党参10g,炙甘草10g,升麻5g,生...
-
小柴胡汤治便秘 经典有明训
某男,32岁,身高176厘米,体重仅55公斤。其人面色发青,眼圈发暗。2013年1月25日来诊,主诉便秘15年,起初3~4天一次,后来发展为4~5天一次,8年来通便均依赖开塞露、膳通等药物或保健品,就是如此,每次大便也需蹲25分钟左右,其大便细软不干。我据其体格瘦弱,且入夜难眠、心悸、乏力等证,定为抑郁性便秘。处方为小柴胡汤合桂甘龙牡汤:柴胡2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15克,生甘草5克,桂枝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干姜5克,红枣20克,嘱隔日服一剂。3月12日家人来续方喜告:药后大便2日一解,已...
-
排尿不畅用白胡椒敷脐
【辨证】 因前列腺肥大、手术等的原因有可能造成排尿不畅,出现膀胱尿潴留,一般多采用导尿来解除痛苦。但由于导尿本身既痛苦又可增加尿道感染机会,不易让人接受,其实在导尿前,可以试用白胡椒敷脐,或有奇效。 【治法】中医认为白胡椒温中散寒解表,属纯阳之物,入膀胱经、大肠经;葱白辛温解表,入肺经、膀胱经,二者能温经宣肺利水。脐帮正中'为神厥穴,属任脉,上通水分,下与会阴穴相通'敷脐能促排尿 【方名】白胡椒敷脐促排尿 【组成】白胡椒7粒,葱白7段(每段3厘米长左右) 【用法】捣烂成糊状,用纱布包好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 【出...
-
大柴胡汤治急性胆囊炎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柴胡、 黄芩、芍药、半夏、生姜、 枳实、大枣、大黄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邪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肝胆、胰腺、胃肠道等内脏疾病,辨证属于少阳阳明合并证者,笔者临床常用。对于患有上述疾病,出现腹痛腹胀患者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对于胆结石、胆囊炎的患者用之效佳,对急性胆囊炎也有较好疗效。兹举一例如下。 患者张某,男性,40岁。二型糖尿病史,因着凉后咳嗽,在...
-
痹证多在少阴 胡希恕验案举隅
胡希恕与冯世纶六经方证辨证治疗痹证探颐 胡希恕先生是近代著名的经方大师, 最先提出 《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 , 《伤寒论》中的 六经来自八纲, 而非《黄帝内经》中脏腑经络的六 经。 胡老在临床中有其独特的辨证思维体系, 即先辨 六经, 再辨方证, 强调 “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 将经方运用得出神入化, 临床疗效卓著 [1] 。 冯世纶教授是胡希恕先生亲传弟子, 多年来一 直专注于经方研究, 整理总结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 的研究成果, 并考证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 在临床 中, 继...
-
大柴胡汤治术后伤口久不愈
术后伤口经久不愈是困扰外科的一大难题,中医临证多从虚和寒入手,治以补益气血、温通血脉,但往往忽略了该病还有湿热内蕴、经络阻滞的病机。本案辨明湿热阻滞之病机,从少阳、阳明入手,和解少阳、内泻湿热,使经久难愈之伤口在较短时间内愈合。现整理总结如下。 王某,女,14岁,2022年5月12日初诊。主诉:下肢术后伤口反复不愈2月余。患者3月份因右下肢骨瘤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为良性,但此后2月余术口反复渗液,难以愈合。术口位于右侧胫骨前侧,术口长度约7cm,未愈合部分约2.5cm,肤色偏淡暗,局部可见渗液,多呈淡...
-
小柴胡汤治肝阳上亢头痛案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主治少阳病的方剂。该方由柴胡、半夏、人参、黄芩、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主治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笔者在临床中,常遇以少阳证为主证的患者,用小柴胡汤为主,随证加减治之,每收良效。 少阳证并肝阳上亢头痛案 杨某某,女,32岁。患者素体健康,于2005年2月份患感冒,经治未愈,后又出现往来寒热,头痛头晕,在本村卫生所测血压为190/110mmHg,故来...
-
彻夜难眠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华某某,男,42岁。2009年7月4号初诊。患失眠2年余,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每日睡眠不足4个小时,甚者彻夜难眠。曾中西药并进,针灸按摩,见效甚微。刻诊:眼结膜充满血丝,食欲不佳,偶有心慌胸闷,自觉胃脘胀满,胃中之气时时上逆欲呕,头晕,脉沉弦。心电图、肝功、血压正常。查前医多治以养心安神、镇心安神、养阴清热、涤痰清心、消食和胃等。虑及失眠病因虽繁,但总属阴阳失调,阳不交阴,治疗亦当着眼于调和阴阳。遂治以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柴胡24克,半夏12克,黄芩12克,生晒参15克,甘草10克,大山楂9克,茯苓...
-
胡桃仁 补益肺肾 可治失眠
据记载,清末有一位荷兰公使与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闲谈时述及自己患了失眠症,十分苦恼。于是,李鸿章送了他一瓶用核桃仁熬制的核桃酪,并告诉他服用后就能见效。荷兰公使将信将疑,但服用一个月之后,果然不再失眠了。胡桃仁有补益肺肾之功,故可治疗失眠。 胡桃仁,又名胡桃、核桃。本品为胡桃仁科落叶乔木植物胡桃仁果实的核仁,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胡桃仁性味甘、温,入肺、肾、大肠经,有补肾助阳、补肺敛肺、润肠通便之功。早在《神龙本草经》中,已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言其&ldqu...
-
偏头风为阵发性一侧头痛 柴胡川芎汤
偏头风即偏头痛,为阵发性一侧头痛,由头部向管舒缩障碍所引起。_其发作较快,每次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缓解后不留有其他不适,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中医学认为,偏头风多因精神刺激而致肝气郁结,日久肝郁化火,火极生风,风火上扰清窍,伤及脑络则持续作痛;病久入络,气血瘀滞,头痛更剧。治宜疏肝解郁、消火祛风、活血通络。笔者自拟“柴胡用芎汤”治疗偏头风近百例,一般服药7~10剂即愈。 方药组成及用法:柴胡、白蒺藜、香附、栀子、僵蚕、川牛膝、甘草各lO克,川芎、玄胡、蔓荆子、地龙各15克,丹参、白芍各2...
-
神志失常 话语如狂手足舞动 以小柴胡汤立方
近日整理家父医案,分门别类,细心品味,发现上世纪70年代所载“热入血室”案,很有临床实用意义,故记录之。 案一 李某,女,21岁,1972年3月初诊。 家人陪诊,见其神志失常,话语如狂,手足舞动,并有惊恐不安之象。家人云:3日前患外感,发热恶寒、达39.5℃,始有心烦意乱,如见鬼神,惶恐不安。当地医院诊为精神失常,服药罔效。近日更是病情加剧,口渴思饮。细问病史,知患者发热恶寒时,正值月经来潮,诊得六脉弦数,舌红苔黄。故此断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立方。 组方:柴胡12克,半夏9克,黄芩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