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方 第2页
-
治郁病组方的应用与变化 赵建军典型病例
赵建军,198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吉林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现已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50余名。2007年笔者有幸成为赵建军的研究生,侍诊三年,颖悟颇深。尤其治疗郁病之术“滋水培土涵木畅情安神法”堪称一绝,其疗疾之誉响遍国内外,无数患者慕名而来。 郁病又称郁证。郁字有积、蕴结、滞等含义。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解郁尤需气机畅 赵建军...
-
组方治疗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32例
处方:生白芍20克,珍珠粉20克, 夏枯草20g,天麻15克,钩藤20克,丹皮15克,野菊花20克,茺蔚子10克,地龙15克,牛膝20克,白蒺藜15克,生牡蛎30克(打粉),甘草6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0剂为1疗程。 说明:曾用本方治疗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32例,在未用西药降压的情况下,服药一个疗程后血压明显下降,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口苦等症状明显减轻。用药两个疗程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内血压正常。所以本方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较好方剂。...
-
早春发生咳嗽 组方妥帖谨守病机
王某,女,45岁。常于初冬或早春发生咳嗽,已连发3年,服镇咳,消炎药无效。此次发作已近1年未愈,至孙浩老中医处求诊。诊见:咳嗽阵发,连声不断,甚则面红,腰曲,呛吐,出汗。咽部异物感,常刺激咳嗽,查:咽部(-),两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哮鸣音。胸片:两肺纹理增粗。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夜寐入常,饮食不减。从患者谈吐中,知平素情激易怒,多愁善感,病属肝病波及心肺。析其病机,肝气偏亢,扰于心智(母病及子),逆其肺气(木旺侮金),故咳嗽阵作,入夜则心肝气平则咳嗽止。本“见咳休止咳”之义,重在治肝。...
-
肺结核 支气管结核 曾定伦治法组方
重庆市名中医曾定伦从医30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今举例如下。 罗某,女性,59岁,2012年4月10日首诊。 主诉: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2年半。患者有金属粉尘接触史。2009年5月在外院诊断为:1继发性肺结核,双肺;2纵膈淋巴结结核;3支气管结核;4双下肺感染;5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癌(待查);6重症尘肺病。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1年,症状未见缓解。 2011年查纤支镜:镜下气管黏膜稍充血、肿胀,略显肥厚,隆突稍钝,左右亚隆突变钝,左右各支气管黏膜肿胀、肥厚,...
-
小儿感冒后反复咳嗽 润肺止咳组方
小儿易感阵咳方 小儿感冒后反复咳嗽,多由风寒、风痰、风热袭肺而致。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肺脏娇嫩,腠理疏薄,对外界寒暖变化调节能力差,而外感六淫之邪又多从皮毛及肺脏侵袭人体,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对发生较长时间的咳嗽或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时,中医称作“小儿痉咳”。主要表现为体质虚弱、易患感冒、反复阵咳、咳痰不爽。 治则:益气固表,润肺止咳。 方药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3克,炙百部3克,川贝3克(冲服),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川贝研粉,用药汁冲溶,分4次饭后和睡...
-
主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方及用法
组成及用法:泡参30克,当归9克,制黄精15克,山药15克,杏仁9克,薄荷9克,五味子6克,炙紫菀12克,麻黄9克,生石膏15克,桑白皮9克,桔梗9克,法半夏12克,乌梅6克,粟壳6克,生甘草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恩权的经验方。石恩权,贵州人,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其父石玉书、其弟石恩骏皆为贵州著名中医。石氏195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1956年在成都中医学院研究生班深造,后在贵州省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石氏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治则治法组方思路
糖尿病( DM)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 病之一,目前,中国成人 DM 患病人数已达到 1. 096 亿,居世界首位 [1] 。其致残率、致死率仅 次于心、脑血管及癌症,居第 3 位。DM 患者中, 约 70% 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是致死、 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es retinopathy,DR) 是 DM 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 发症之一,我国人群 DM 病程 15 年以上者 DR 发 病率可高达 75% ~ 80% ,而新诊断患者中也有 21% 出现视网膜病变 [2] 。...
-
王琦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经验浅探
过敏体质属于特禀质的一种,是在禀赋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异体质,在外在因子的作用下,生理功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反应性增强,其敏感倾向表现为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和反应性呈现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和家族聚集的倾向性。过敏体质与变应性鼻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IgA肾病等过敏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着重于调节过敏体质,从内因进行治疗,而西医着重于对抗过敏原和对症治疗,从外因进行治疗,因而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因其独特的疗效而具自身优势。王琦教授在通过调节过敏体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用药经验...
-
复发性口腔溃疡 组方解功效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法...
-
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组方用药
李长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 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老 中医,中风病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 头人。李老从医40余载,建树颇 丰,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缺血性中风遣方用药颇有独到。现 将李老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组 方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李老认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是发 病之因,而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 是致病因素。血瘀日久,阻塞经络, 筋脉失养,即可出现手足拘挛、屈 伸不利等。血瘀日久必然影响气、 血、津、精之化生,瘀阻愈久,其气 愈虚,瘀血不去,则新血难生,导致 此期患者病情恢复缓慢。...
-
头痛,肝阳偏亢之头痛,中医组方原理
赵某,女,66岁。 2006年1月25日初诊:患者头痛,血压150~160/80mmhg,服降压药后头痛,以左侧为主,右眼患有白内障,干涩,心悸,纳差,睡眠差,大便溏,舌红苔微黄。处方:茯苓15g,天麻10g,白芍15g,赤芍15g,葛根10g,杜仲15g,寄生15g,谷精子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5g,生牡蛎30g,夜交藤30g,丹参15g,杭菊10g,7剂。2006年2月8日,二诊;患者头痛减,仍疲乏,大便溏,双膝及髋关节酸痛,指关节痛,晨起僵硬,今晨有胃痛,服西药后感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
眩晕高血压病 中医组方原理
龙某,男,57岁,已婚,广西岑溪人,体育教师。 门诊号001351。于1984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反复发生19年,复发十天。现病史:患者1965年曾发作类似症状一次,持续时间长,此后曾反复发作,发作时颈腰不适。本月2日中午睡醒时,突发头晕脑胀,眼花目眩,视物转动,羞明畏光,胸闷心慌,恶心欲呕,不能起床,动则症状加重,胃纳不佳,腰部胀痛,双下肢酸软不能站立。曾在本院神经内科及耳鼻喉科门诊,诊为“眩晕待查”,给服“脑络通”等药,症状无改善...
-
痛泻要方治疗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的组方分析
经行泄泻是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以经前大便溏 薄, 甚至清稀如水, 日行数次, 经停自止为特点的疾病, 属 “经前期综合征” ( premenstrualsyndrome,PMS) 范畴。 与西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所表现的腹痛、 腹胀、 排便习惯改变以及大便性状 异常的症状较为一致。经行泄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 较复杂, 西医多认为与肠道菌群失调、 胃肠动力异常、 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有关 [1 ] , 常见治疗方案为止痛、 止 泻类药...
-
祛痰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探析
痰为机体的病理产物, 随气升降, 流窜全身, 停 滞于脏腑、 经脉、 肢体为病。 祛痰剂是为痰证而设, 依据痰的性质不同, 分为清热化痰剂、 温化寒痰剂、 润燥化痰剂、 燥湿化痰剂、 祛风化痰剂 [1] , 其组方主 以祛痰药, 尚应根据痰证的病机和致病特点, 配伍适 宜的药物, 使痰去病除。 笔者结合历代治痰名方的用 药特点, 拟将祛痰剂的配伍规律作一探讨。 配伍理气药 脏腑机能失调, 气化不利, 水液代谢失常, 停聚 则易生痰。 痰邪既生, 又可作为致病因素, 阻滞气 机, 加重病情。 气滞与痰浊常互为因果...
-
感冒伤风 组方以散寒透热兼以扶正使寒散热退
感冒俗称伤风,是外邪侵入人体肌表而引起的一种病理反应。临床以恶风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楚等症为多见,或有发热,或有咳嗽,或见咽痛等。感冒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他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感冒是万病之源,可诱发或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如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肾病等。感冒不是小病,要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止病情蔓延和加重。 感冒,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邪气所致,其中,风为百病之长,故多为风邪挟寒、热等邪而致病。如《素问·骨空论》曰:&...
-
主治各型流感肺炎 清金润肺止咳化痰组方
张鸿谋,男,1939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现兰州大学医学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著名中医,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擅长肝内胆管结石、胆囊胆管结石、胆囊炎、胃炎、肾结石、阑尾炎、风湿病关节炎、肿瘤、肠梗阻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组成:蜜制麻黄9克,炒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生地12克,瓜蒌9克,北沙参9克,浙贝母6克,麦冬9克,百部9克,知母9克,款冬花9克,金银花15克,板蓝根9克,黄连3~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煎两...
-
外感发热之低热 清虚热组方加减
周某,男,37岁。2006年2月16初诊:患者低热两个多月,午后37度至37.2度,到大约下午8点后热退,自觉头晕头重,舌红苔少,脉沉细数。2005年11月曾发热至38度。患者有慢性鼻炎病史,无恶风寒,偶有胸前不适感,经西医药治疗,无明显好转。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青蒿10g(后下),钩藤15g(后下),蝉衣5g,芦根30g,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甘草5g,桔梗5g,乌梅5g,四剂。2006年2月22日二诊:患者胸前不适感减,仍低热,36.3至37.3度,舌红,苔白,脉细稍数。处方:桑叶10g,菊花1...
-
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
本文总结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使用频次前3位药物为炙甘草、黄芩、柴胡;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为炙甘草、黄芩,黄连、黄芩,栀子、黄芩;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麦冬、鳖甲,麦冬、大黄,连翘、厚朴。提示外感发热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其次是泻下药、化痰止咳药。对外感热病的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相关经典方剂,并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