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193页

中 第193页

  • 干眼症中医辨证论治

    干眼症中医辨证论治

      角结膜干燥症俗称干眼症,是由于眼泪的数量不足或者质量差,导致的眼部干燥的综合征。严重的干眼可以导致角膜上皮的损伤。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有痒感、异物感、痛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暂时性视力模糊等,偶尔会伴有视力轻度减退。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单位举办的北京眼病高峰论坛上,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眼科邱礼新主任介绍:“我接触的临床病人当中,有1/4的病人是干眼症,虽不是致盲眼病,但却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尤以中老年患者多见。”   吃辣易导致干...

  • 眼睛睑缘炎用中药外洗

    眼睛睑缘炎用中药外洗

    睑缘炎,俗称烂眼边,是眼睑缘皮肤、睫毛 的毛囊及其腺体的一种慢性炎症。中医称睑缘炎 为风弦赤烂或烂弦风,认为多由脾胃蕴热并外感 风邪所致。治宜祛风清热除湿。临床用中药外洗 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方法:苦参20克,黄连12克,黄柏10克, 大黄9克,花椒3克。水煎后过滤去渣,待温热 时,用消毒棉签蘸药汁洗涤睑缘患处,每日早、 中、晚各洗1次。每剂药可用2天。一般用药 3~6天可愈。 周启东 青光眼眩晕服香橼糖浆 开角型青光眼伴头痛眩晕者,可服用香橼糖 浆治疗。香橼又称枸橼、香水柠檬,主产于浙 江、江苏、广东...

  • 青少年近视早防早治 中医药近视的防治

    青少年近视早防早治 中医药近视的防治

    近视已对青少年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其“2020行动纲要”中将近视眼列为威胁视力的5种主要疾病之一。有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2.5%,初中生的近视率为59.4%,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7.3%,大学生的近视率为80%。 中医药对近视的防治有上千年的历史,青少年近视重在早防早治,各种干预手段的协同作用可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必要的保护。 良好的用眼习惯 良好用眼习惯的基本常识已被大部分家长所具备,在此不赘述。但令人焦心的现实是——太多的少年儿童过早...

  • 眼部炎症 典型病案 中医分析与体会

    眼部炎症 典型病案 中医分析与体会

    眼部炎症,中医临床多予内服汤药或外用药液熏洗为治,近年来笔者采用芒硝配伍中药散剂制作药袋外敷治疗,效果更佳。 制法:取芒硝60克,大黄10克,当归尾10克,红花10克,白菊花10克,蝉衣1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单层消毒纱布做成小袋,布袋纳入适量药末备用。 用法:药袋盖住眼部,令其闭目静养,半小时1次,每日敷5~6次,1日换1个药袋。 典型病案 急性角膜炎:杨某,男,12岁,因游泳致双目赤肿,怕热羞明,西医诊断为急性角膜炎,治疗3天无效,用本方仅敷2天而瘥。...

  • 养生堂治眼睛干涩简易中药药袋

    养生堂治眼睛干涩简易中药药袋

    干燥综合征最早被人们认识可以追溯到1882年,当时的医学专家首先报导了一例丝状角膜炎患者的病例。此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逐渐深入,认为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累及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风湿病。其病程呈缓慢性进展,临床上常见侵犯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干燥综合征是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第二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燥综合征的患者由于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导致在进食饼干、馒头等干性食物时出现吞咽困难,严重时甚至不能吞咽,需要大量饮水后才能咽下去。因此干...

  • “云雾移睛”中药“三子”治眼睛玻璃体混浊

    “云雾移睛”中药“三子”治眼睛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属中医学“云雾移睛”范畴,为瞳神疾病,眼外观端好,唯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漂移,甚至枧物昏朦,患者的枧力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目窍失养,神膏变性及肝郁气滞,痰湿内蕴而致。 中医认为,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具滋肾明目之功。《本草备要》谓其“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律,补虚明目,强阴涩精……”。根据其药理作用,以五味子配合枸杞子、决明子,对治疗玻璃体...

  • 中老年白内障初期的辨证食疗

    中老年白内障初期的辨证食疗

    白内障是指跟球内透明的晶体 出现混浊的一种常见眼病,初起混浊 轻微或范围较小不影响视力,以后逐 渐加重至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中 医根据其病变阶段、程度将其分为 “冰翳”、“枣花翳”、“黄心翳”。老年性 白内障的发生与全身生理功能减退 有密切关系,如肝肾亏损、脾胃虚弱 等,以致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匮乏,眼 目失养而致病。早期白内障常见有肝 阳上亢、脾虚气弱、肝。肾亏虚三种类 型,除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可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用药膳调 治,补...

  • 中医眼科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几味中药

    中医眼科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几味中药

    中医眼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积淀了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眼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是历代医家尤其是眼科医家的智慧结晶。其中,中药对中医眼科的“繁衍”昌盛,有着重要贡献。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不论山山岭岭、沟沟坡坡、田间溪畔,生长着数不清的各种植物,都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过《本草中国》这个节目,每一味中草药,都有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妙趣横生的传说,一曲意味悠长的神话。本文将向大家揭开在中医眼科临床中经常使用...

  • 中医谈眼

    中医谈眼

    眼,即眼睛,古称目、精明、命门,是“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的重要器官,也是中医临床望诊、察神的重要部位。 两目炯炯,双眸黑亮,正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象征;目光呆滞,珠转不润,则是精亏气弱神衰的表现。眼能传神,平送秋波,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深情传递;慈眉善眼,多用来描绘心地善良者的眼部形神;贼眉鼠眼,则多用来代指心怀鬼胎者的特殊眼貌。 一、眼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视觉与传神 1.主司视觉 眼具有视万物、辨形状、别颜色的重要功能。《黄帝内经》指出眼的视觉功能正常,主要有赖...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中医
  • 迎风流泪的元凶与中药治方

    迎风流泪的元凶与中药治方

      昨天是立春,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近了。但二月的春风依然有丝丝寒意,吹到身上冷飕飕的。在这样的欲暖还寒的天气里,不少人都会迎风流泪。对此,解放军四五一医院眼科李鹏医师提醒,迎风流泪有些是人体正常生理反应,但干眼症、沙眼、慢性结膜炎等眼疾也会导致这种情形。   √正常:生理现象   当人从温暖的室内到户外时,角膜受到冷空气刺激,就会反射性地引起泪腺分泌增多,与此同时泪管也会受冷发生痉孪性收缩,一时不能引流过多的眼泪,于是就产生了流泪现象。这种迎风偶尔、少量流泪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担心。“但如果...

  • 中药敷眼治红眼病

    中药敷眼治红眼病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名“红眼病”,属中医学“时行赤眼”范畴,好发于温热季节,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特点,多因外感时毒邪气,肺络受之,郁而发热,气血壅滞所致。治则:清热解毒散瘀。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中药治疗该病126例,取得,满意效,现介绍如下。 药物:金银花20克,大青叶、千里光、胖大海各15克,丹参40克。制备:净选诸药,称足处方量,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用八层医用纱布过滤晾冷放人洁净容器内备用。使用方法:先用生理盐水清洁患眼,再以纱布块蘸上药液敷患眼,1...

  • 中药湿敷巧治“干眼”

    中药湿敷巧治“干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用眼 强度和用眼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造成 人们眼睛不适的最主要原因往往是 干眼。采用中药热敷的治疗方法,能 促使睑板腺和泪腺的分泌,该方法操 作简单,药物比较廉价,容易在临床 上进行推广,能够在临床取得比较满 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黄芩、野菊花、桑叶、枸杞 子、生地、红花、麦冬、玄参各10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大火煮开 后文火熬煮2小时,灭火前5分钟加 入薄荷12克。煎至500毫升的浓剂。 取纱布分别浸湿中药和 生理盐水敷于患者眼 部,用喷雾器距离眼部30...

  • 三种中药熏蒸缓解眼干涩

    三种中药熏蒸缓解眼干涩

    1.怀菊花 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适宜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眼干涩、伴有目赤肿痛、眼目昏花、面红头晕、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耳鸣如潮等。 2.决明子 味苦、甘而性凉,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火、祛风湿、明目等功效。适宜于肝火上炎引起的眼目干涩不适,同时便秘比较重者。 3.枸杞子 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适宜于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眼睛干涩,伴有眼目昏花、视力减退、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等。 药茶熏眼的具体做法与常规泡茶的方法...

  • 眼睛早衰中药调理 推荐膳食配方

    眼睛早衰中药调理 推荐膳食配方

    眼不好使似乎是老年人才有的“专利”。但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多人的眼睛“早衰”,造成患者视力上的障碍,还带来头痛等其他症状,使不少处于中壮年的家庭和社会“支柱”们感到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李志英指出,眼睛出现早衰症状的人若不及时保健并采取治疗措施,往往还会发展成白内障。专家称,眼睛刚出现问题时未必都要通过手术解决,如果及时找中医,通过药物和膳食等手段调节人体的脏...

  • 治眼疾中成药六种

    治眼疾中成药六种

    石斛夜光丸: 其成分为石斛、地黄、黄连、牛膝、菊花、白蒺藜、青葙子、决明子、水牛角、羚羊角等组成,具有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肝肾不足,精血内亏,阴虚火旺之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 珍珠八宝眼药: 由炉甘石、冰片、硼砂、珍珠、石蟹、黄连干浸膏、硇砂等组成,可消障明目,止痛退肿。用于红筋白障,赤肿烂眼,畏光羞明,迎风流泪。为眼科外用药。 清心明目上清丸: 由黄连、熟大黄、连翘、石膏、菊花、天花粉、薄荷、荆芥等组成,具有清热散风,明日止痛功效。用于上焦火盛引起的暴发火眼,红肿痛痒,热泪昏花,云翳遮睛,头痛目眩,...

  • 中药方治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中药方治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红眼病,中医称为天行赤眼,西医称为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由病毒感染,抗生素眼药水无效,传染性很强,常造成大范围流行,潜伏期短,受感染后1~2天发病,多为双眼。下列中药方疗效颇好。 桑叶、野菊花、青葙子各15克,草决明、木贼草、赤芍各12克,出蒙花、黄芩、桑白皮各10克,石决明20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餐后服,连服2~3天即可获愈。王家喻...

  • 溃疡性睑缘炎中药外治

    溃疡性睑缘炎中药外治

    溃疡性睑缘炎即眼睛睑缘红赤溃疡性睑缘炎,是以睑缘红赤、溃疡、刺痒为特征的外眼疾病。本病病程多较长,顽固难愈。采用中药外洗方熏洗眼部,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外洗方:苦参、秦皮、蛇床子各20 克,蒲公英、荆芥、野菊花各15克,明矾 5克。先将上药用水浸泡15分钟,然后放在武火上煎15分钟,过滤取汁500 毫升,盛于杯中,再根据患眼能耐受的程度调节蒸汽与眼熏蒸的距离。每次熏蒸 10分钟,若药凉可适当加热后冉熏,最后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患眼。洗后避风 30分钟,局部外涂0.5%金霉素眼膏。每日1剂,每天熏洗2次。...

  • 中药熏眼缓解干眼症

    中药熏眼缓解干眼症

    不少老年朋友患有干眼症,常感觉眼睛千涩,有异物感,畏光,视力模糊,用煎好的中药蒸汽熏眼有一定的效果。将菊花、石决明、夏枯草各30克,枸杞子、麦冬、生地各20克,加水煎煮,水开15分钟后,关火,撤离煎药罐。将药罐盖打开,在罐上罩一去掉底部的易拉罐,药液蒸汽从易拉罐开口处冒出,对准患眼熏蒸即可。 注意熏蒸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宜。所用中药具有清肝明目、滋阴润燥的功效,以其热气熏眼,具有物理湿热敷作用,并且药物直达病所,能够畅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迅速提高眼部的新陈代谢和分泌功能,从而湿润眼睑、结膜、角膜,...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效果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效果好

    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经过多年摸索;认为:近视、弱视的发生主要是脏腑阴阳失调和气血功能紊乱所引起,经辨证施治、点穴、推拿、针灸等治疗可调节脏腑阴阳失衡及矫正气血功能紊乱。所以用上述方法治疗弱视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弱视的概念:弱视是指无器质性病变,无眼部结构缺损,以功能性因素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而且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者;或有器质性病变及屈光异常,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和不能矫正的称为弱视。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功能发育期持续6-8岁,如在这个时期受各种原因影响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

  • 花开季节眼过敏 中医疗法

    花开季节眼过敏 中医疗法

    春暖花开,有“经验”的患者知道,春季结膜炎多会依时而至——双眼奇痒,流泪、灼热感,分泌物黏丝状,病久可见结膜(白眼珠)变淡黄色(病愈后会消失),年纪小的患者还会有黑眼圈。轻症者病程3~4年,重症者可持续10多年。 实际上,也有患者在春天以外的季节发病,或一年反复发病。该病发病原因未清,可能是对花粉或其他物质过敏所致。 明知如此,如何预防? 老患者,可提前预防 有“经验”的患者可在发病季节前,使用一些抗过敏眼药...

  • 眼压增高诱发青光眼 中药分型

    眼压增高诱发青光眼 中药分型

      入夏后,老年朋友情绪容易波动,加之睡眠时间减少,导致眼压增高,加重或诱发青光眼。中医称青光眼为“绿风内障”,以瞳神散大,视力骤降,头眼剧痛为主要表现,常在郁怒或劳倦后发作,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数天内就可致盲。   绿风内障多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生风,风火上扰于目;或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化湿生痰,痰湿上阻;或因肝肾阴虚,精血耗损,目失滋养,引起目中玄府闭塞,珠内气血津液不行所致。症状来势猛,除治其根本外,还应注意消除瘀滞,改善症状,保护视力。可分成以下4种类型分别用药。...

  • 中药外熏治干眼症

    中药外熏治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眼病,常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以眼干涩、羞明、磨痛、视疲劳为主要症状,其中以泪液分泌减少最常见。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而中药治疗干眼症,却有独特的疗效。 中医称干眼症为“白涩症”,属于燥证范畴,肝开窍于目,燥伤肝之阴液,使得阴液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养而致病。采用滋阴泻火,养肝活血的中药熏蒸眼睛,应用其热疗,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从而促使泪液分泌,使得干眼症状得以缓解。 用野菊花、枸杞、女贞子黄柏、桑叶、红花各9克。先把以上药物加水浸泡20分钟后,用大火煮...

  • 中医诊治外伤眼底出血

    中医诊治外伤眼底出血

      患者胡某,男,26岁。于1978年6月5日被一块如鸡蛋大的干泥块击中左眼,当即昏倒,数分钟后苏醒,头晕头疼,左眼视物不清。在医院眼科检查,左眼瞳孔中度散大,视力0.5,检查眼底有瘀血块存在,诊断为眼底进行性慢性出血,多次服西药效果不明显。患者于6月10日寻求中医诊治。   刻诊:左上眼睑肿胀伴轻度下垂,左下眼睑内眦下缘有五分硬币大小青紫色的瘀血斑,左眼球下方球结膜有如绿豆大的瘀血块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视物不清。   治疗: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兼补益肝肾。   处方:当归12克,丹参15克,赤...

  • 眼睛早衰 中药调理脏器辨证用膳

    眼睛早衰 中药调理脏器辨证用膳

      以前,视力不好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多人的眼睛“早衰”,造成患者视力障碍,还带来头痛等其他症状,使不少处于中壮年的家庭和社会“支柱”们感到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   眼睛出现早衰症状的人若不采取治疗并进行保健,往往还会发展成白内障。眼睛刚出现问题时及时通过药物和膳食等手段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来“养眼”,也能遏制或延缓晶状体混浊,防止视力进一步恶化。...

  • 干眼症中医疗法 中药熏眼隔物灸

    干眼症中医疗法 中药熏眼隔物灸

    现代人似乎一刻也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之而来的便是鼠标手、颈椎病、干眼症等疾病。其中,要预防干眼症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除要减少接触手机、电脑外,还可试试以下中医疗法。 隔物灸将艾条放在专用的眼部温灸器内并点燃,给患者戴上,通过温灸热疗可刺激眼部穴位,从而加速眼部皮肤的血液循环,起到温通经络、防治眼疾的作用。这种温灸器形似眼罩,是一种特制的金属圆筒,分筒体和持柄两部分。比起传统的直接灸,这种温灸器安全系数更高,当艾灸燃尽后,温灸器内火种自然熄灭。 穴位按摩通过手法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可以使眼...

  • 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偏方 耳痛油冰麝散虎耳草

    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偏方 耳痛油冰麝散虎耳草

    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与症状】 化脓性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中耳道因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 球菌等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临床有急性、慢性之分。 中医学多称本病为“脓耳”。其发生原因,急性者多冈外感风热邪毒, 上干耳窍。或肝胆湿热,蕴结于耳所致。慢性者,多因急性期失治、误治, 正虚邪恶而成。邪毒滞留,若脾虚运化不及,湿泛于耳,则成脾虚湿盛之症; 如余邪不清,脓水久流,肾阴亏虚,则成肾虚邪聚之症。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易...

  • 眼睑痉挛的中医治疗

    眼睑痉挛的中医治疗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但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眼皮跳”实际上是人体某种疾病的先兆,医学上称为“眼睑痉挛”。 眼睑痉挛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不自主的面神经支配区肌肉的痉挛和抽搐,其临床表现为开始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常用的是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其副作用较常见的有上睑下垂、干眼症、角膜暴露、溢泪。治...

  • 喝中药食疗粥护眼

    喝中药食疗粥护眼

    淮杞玉竹牛肉汤 枸杞南瓜杂米粥菠菜护眼汤 原料:淮山30克,杞子10克,玉竹30克,牛肉15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淮山、杞子和玉竹分别洗净;牛肉洗净,切片;用适量水,猛火煲至水滚,放入材料。用中火煲约3小时,加入调味料即可。 功效:补虚养神,明目补肝。 枸杞南瓜杂米粥 原料:枸杞1把,南瓜150克,小米50克,大黄米50克,水4碗。 做法:枸杞洗净,南瓜去硬皮部分,切小丁。小米和大黄米淘洗干净。一起放到砂锅中,小火熬制40分钟即可食用,或用压力锅烹熟。 功效:原料中叶黄素、...

  • 中医角度分析了视疲劳

    中医角度分析了视疲劳

    肝肾不足易视疲劳 专家指出,视疲劳是很常见的眼病。严重者用眼时间不长就感觉眼睛不舒服,甚至疼痛。一般来说,干眼症患者更易发生视疲劳。老年人出现视疲劳一般和肝肾不足有关,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出现这种情况的比较多。此外,气虚、阴虚、血虚者也更容易出现视疲劳。 除了视疲劳外,干眼症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眼病之一。专家指出,这和如今人们工作紧张以及大量使用荧光屏和电脑有关。从中医来看,干眼症患者一般为“阴虚”(津虚),患者的泪液分泌不够。正常人的眼睛每分钟眨眼18次左右,这会起到营养结膜和角膜的作用。如果...

  •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中医治双眼视瞻昏渺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中医治双眼视瞻昏渺

    陆绵绵,女,1931年生,浙江温州人。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54年毕业于江苏医学院,后工作于江苏省中医院眼科,曾任眼科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尤其对眼科较为复杂与疑难病症有独到的诊疗思路,更在角巩膜病方面总结了大量的病例与效方。她认为,眼病治疗必须重祛瘀,其次要重视脾胃,认为除因脾胃影响气血,从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