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164页

中 第164页

  • 治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验方

    治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验方

    慢性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为节律性腹痛、呕吐、厌食、甚至出血。下面介绍几则中医辨证调治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小验方。 1.醋炒柴胡、炒枳壳各12克,白芍、元胡各15克,制香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浓煎至400毫升,分2-3次服。本方适用于肝胃气滞型(胃部胀痛,连及肋背部,食后痛甚,胸闷,嗳气,泛酸水,口苦)。或用大黄、元明粉、栀子、香附、郁金各20克,滑石40克,甘草、黄芩各10克,共研为末,每次取适量加姜汁调成糊状,敷肚脐。 2.黄芪、白芍各15克,桂枝、炙甘草各3克,干姜6克,大枣...

  •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是胃肠道壁层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圆形袋状或囊状突出。也就是说,憩室是类似疝气一样的一种囊肿,是挂在食管壁、胃壁、肠壁上的一种袋状物,小的像黄豆,大的有鸽蛋那样大。这种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老年人。   憩室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胃肠道器官壁虚弱及腔内压力过高,可能是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肥胖、便秘、少吃蔬菜的人容易得这种病。   消化道憩室病的自觉症状主要是疼痛。食管憩室发炎时,胸骨后部及胸上部会出现疼痛,而且往往是在进食时发生。如果是胃憩室发炎,也会在上述部位发生疼痛,但疼痛时间是在饭...

  • 中医泄泻(久泻)治以甘遂半夏汤

    中医泄泻(久泻)治以甘遂半夏汤

      赵某,女,42岁,2013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稀薄,时作时止6年余。   患者起病于2007年夏季,可能因饮食不节,恣食冷饮,吃饱受凉,引起脘腹满闷,小腹坠胀,自认为宿食内停,服“肥儿片”1盒,致泻下急迫、量多、气味酸臭。次日感觉宿食内停未泻完,又服“肥儿片”1盒,始软便、粪呈糊状,后似水样,再泻呈黏冻。   从此日起大便次数增多,1日3~5次,先肠中沥沥有声,停一会即泻下稀薄粪便,伴随脘腹撑胀,结肠镜检查示&ldq...

  • 胃脘隐痛6年余 黄芪建中汤

    胃脘隐痛6年余 黄芪建中汤

      杨某,男,41岁,2013年1月25日初诊。患者胃脘隐痛6年余,加重两周。素有胃痛病史。常口服西沙必利、奥美拉唑、盖胃平等,疗效不佳。患者延中医治疗。患者现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痞满嘈杂,口吐清苦水,纳少便溏,形瘦体倦,舌体胖有齿痕,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胃镜示:胆汁返流性胃炎,幽门溃疡。   证属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治宜温中健脾,调其升降。   处方:炙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饴糖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黄连3克,吴茱萸3克,三七粉分冲3克,炒枳壳10克...

  • 经常胃痛 遂转求中医雷昌林治验

    经常胃痛 遂转求中医雷昌林治验

      李某,男,36岁,1991年12月9日初诊。   主诉:胃痛20多年,加重2年。患者自小就有胃病,上小学时就因胃痛多次痛昏过去,病情时轻时重,迁延至今,近2年病情加重,经常胃痛,服药效果不好。   12月4日在某医院查胃镜报告:“胃底黏液池液体微混,黏膜红白相间,后壁侧有2个直径0.6厘米浅溃疡,胃体黏膜皱壁四壁有10余个0.6~1.0厘米大小浅溃疡,胃角弧形存在有一浅溃疡,胃窦黏膜皱壁柔软,有3个直径0.6~0.8厘米大小浅溃疡,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反光增强。诊断:1.慢性浅表性胃炎;...

  • 中医“五更泻”治疗方剂

    中医“五更泻”治疗方剂

    冷天是“五更泻”的高发季节。“五更泻”中医又叫鸡鸣泻、晨泻、肾泻。“五更”是拂晓之前,意在黎明五更时分的腹泻,顾名思义叫“五更泻”。它的主要症状是黎明之时,肚脐周围发生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夹有不消化之物,无黏液、无脓血、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常伴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症状。“五更泻”多见于中老年人。 中医认为吗,“五更泻”为脾肾阳虚所致。人到老年,肾...

  •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治

      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因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气候寒冷及过敏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咳嗽、咯痰或喘促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喘症”等范畴。因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一旦发病难以治愈。近年来,采用传统中医方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此病由于致病原因(病邪)不同,一般分为以下3种类型:   外感风寒型   此型较为多见,约80%的病人属此型。表现为咳嗽、多痰,痰液清稀、鼻塞流清涕,有时伴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此型常用...

  • 中医治肺七法

    中医治肺七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气之本也,魄之处也,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白色入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在五音为商,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凡呼吸不利,喘息少气,咳吐痰阻等皆责之于肺的病变,但是临床涉肺病机常较为复杂,治肺方法颇多。   补肺法 此法用于肺气虚证,症见面色白光白,咳喘无力,神倦少气,动则气喘,语音低怯,自汗怕冷,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

  • 小儿止咳中成药

    小儿止咳中成药

    咳嗽、多痰是儿童常见疾病症状,此时家长往往只看表面现象,急于给小儿止咳,这是不对的。 咳嗽是人体的防御动作,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于已经患了喉炎、气管炎、肺炎和肺脓肿之类的疾病,咳嗽可以咯出痰液、脓液或飞沫,减少了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及炎性因子的量,从而减轻了对呼吸道的侵害,利于恢复。 若小儿发生剧烈频繁的咳嗽,已影响到睡眠与生活,且病因为感冒、流感、咽炎、哮喘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常用的棕色合剂(复方甘草合剂)具有止咳与化痰作用,常用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小儿每次服1毫升,一日...

  •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等。小儿咳嗽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其中以感受风邪为主,肺脾虚弱则是本病的内因。小儿肌肤柔弱,加之冷暖不能自调,寒热燥湿每与内邪相合袭人。外风与内生之痰浊相合壅遏肺气,使宣发肃降之气不行则形成咳嗽。 中医分型治疗: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怡法:散寒宣肺。方药(金沸草散加减):旋覆花5克,前胡、荆芥各3克,细辛2...

  • 治疗咳喘中药推擦

    治疗咳喘中药推擦

      1.用白芥子20克,贝母20克,研成细末,以50毫升的热白酒调匀,以此涂擦背部,然后进行推擦。   2.用净麻黄15克,细辛10克,贝母15克,前胡15克,天竺子15克,腊梅花15克,浸入25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再以此药酒擦肺俞、大椎等穴处,然后进行推擦。   3.用白芥子15克,净麻黄15克,葶苈子15克,肉桂5克,干姜5克,一同研细,以50克凡士林调匀后,制成油膏,涂擦于肺俞、大椎等穴位,再进行推擦。   4.用青盐250克,加入肉桂粉10克,干姜粉10克,调匀后炒热,装入布袋,以此推擦背部...

  • 慢阻肺看症状选中药

    慢阻肺看症状选中药

    风寒束肺:表现为咳喘痰多、恶寒肢冷、痰白清稀多泡沫、痰易咳出,伴有咽痒、不发热或低热、口不干渴、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或滑。治以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可以选用通宣理肺丸或小青龙合剂。 风热袭肺:表现为咳喘痰多、痰黄或白粘难咳出、发热恶风,伴有口干咽痛、便于尿黄、鼻塞流涕等症。冶以解表清热、止咳化痰;可以选用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羚翘解毒丸、银翘解毒丸中的任何一种,痰多者加服清肺化痰冲剂、痰咳净。 痰热壅肺:表现为咳嗽气粗、痰多黄稠,伴有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秘结等症。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可以选用清气...

  • 用气雾法家中治哮喘

    用气雾法家中治哮喘

    配方:射干6克,炙麻黄4克,五味子、苏子各豌。 用法:将上药水煎2次,混合再煎至沸,倒人有嘴的壶中,患者从壶嘴中吸人蒸气雾。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可加温后重复使用2天。 功效:温肺散寒,化痰平喘。适用于寒性哮喘患者,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胀满,呼吸困难,咯痰不爽,受寒易发,形体怕冷等。 注意:吸雾时注意距离,防止烫伤,可在口鼻周围涂上凡士林,以防熏烫伤。...

  • 药到咳祛 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

    药到咳祛 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

      进入冬季后,咳嗽是常有的事。咳嗽是中医的病名,“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统称“咳嗽”。咳嗽冬春季节多见,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热、风寒、风燥)咳嗽、内伤(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等几种类型。止咳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临床选用止咳中成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咳祛。   风寒咳嗽:多发于冬春季,症见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白、咽痒、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

  • 肝火咳嗽喝中药汤

    肝火咳嗽喝中药汤

    肝火上炎,灼伤肺金可引起咳嗽,表现为久咳气逆,阵阵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引胸胁痛,面红喉干,心烦口渴,舌边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治宜清肺平肝降火。中药治疗效果好。 方法:取瓜萎仁15克,青黛 (布包)、海浮石、栀子、桑白皮各 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张雁飞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两者可分不可离。若脾运化功能减退,则机体消化吸收失常,导致水谷在体内的停滞,不能化生为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蓄积于体内,出现肥胖...

  • 哮喘 中医简易疗法

    哮喘 中医简易疗法

    哮是呼吸时喉中有响声;喘是呼吸气促没有响声。虽有分别,但都是呼吸困难。临床以张口抬肩,难以乎卧为特征。 哮喘多由痰阻气道而发生的,可是引起痰阻气道的原因却有 多种,如受凉、受热,肺虚等。因此,根据它的病因不同, 治疗又须分别对待。 寒证 发病时多兼有咳嗽,吐白色痰,或头身痛,手脚 不温,背脊发凉,怕冷,或稍微有点发热,无汗或有汗等。 脉滑,舌苔薄白。治宜散寒宣肺平喘。 处方 (1)麻黄4.5克 杏仁10克 细辛1.5克 甘草3克 水煎 服。可酌加前胡、橘红等以顺气化痰。 (2)桂枝6克 姜半夏10克 厚朴6...

  • 中医预防慢支发作药膳调理

    中医预防慢支发作药膳调理

    中医预防慢支发作除了要求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进行呼吸锻炼等积极预防外,还辅以滋补药膳,这样可以明显减少复发,延缓病情发展。 梨子川贝汤取梨子1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白糖30克,共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百合核桃粥取百合、粳米各50克,核桃肉15克,大红枣 10枚(去核),共煮粥食。适用于脾肾亏虚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姜汁牛肺糯米饭牛肺200克,生姜汁 15毫升,糯米适量。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的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

  • 肺痨肺结核中医简易治方

    肺痨肺结核中医简易治方

    肺痨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又叫做肺结核。它的症状一般有咳嗽、咯血、往往在下午至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烧,睡中出冷汗,或四肢无力,精神疲倦,胸背痛,稍微活动一下就出虚汗,大便不实等症。治疗宜分肺阴虚、肺气虚二证,一般以肺阴虚者为多见。 肺阴虚 咳嗽、喉咙(嗓子)发干,吐黄稠痰,或痰里夹有血丝,或咯鲜血,到了下午两颧出现圆形红晕,午后至晚间,手足心发烧,睡中出冷汗,心里烦闷,小便黄色, 口苦,口渴喜喝水,大便燥结,消瘦,无力。舌质红绛,脉细数或虚数。治宜养阴清热,润肺止血。 处方 (1)沙参10克 麦冬10克 玉竹1...

  • 咳嗽哮喘 冬季中医偏方

    咳嗽哮喘 冬季中医偏方

      李女士的女儿6岁时得了支气管哮喘,每当受凉感冒就发作。在用止咳药控制病情的同时,有个老中医让给孩子用姜葱敷脚,效果不错。即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再取鲜葱白50克、鲜生姜15克,捣成泥敷在脚心,用纱布包住,第二天起床时去掉。每晚1次,两周为1疗程,一般使用1~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认为:此偏方主治风寒引起的哮喘,对受凉感冒后引发的咳喘有效。生姜性味辛温,能化痰止咳、发汗解表,多用来治疗风寒或寒痰咳嗽。葱白性味辛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多用于风寒...

  • 半年长期咳嗽 中药治方

    半年长期咳嗽 中药治方

      陈某,男,58岁。患者半年以来长期咳嗽、咽痒、痰难咳出,无胸闷、气喘,曾自购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口服,效果不显。有中医给予麻黄、葶苈子等宣肺止咳平喘中药,咳嗽不减。拍胸片为肺纹理增粗,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15天,咳嗽仍不见好转。肝功能、B超、胃镜检查后,发现患有十二指肠霜降样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轻度脂肪肝、肝囊肿等病,且肝功能AST54U/L(正常40U/L),有轻度异常。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发现患者不仅咳嗽、咽部有痰,而且伴腹胀、大便时干时溏,有时胃部嘈杂不适,舌红苔黄,根稍腻,脉弦。经辨证为肝胃不和,...

  • 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病中运用体会

    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病中运用体会

      宗《内经》“肺朝百脉”之理论,结合临床,提出肺病以血瘀为病立论。认为无论是咳嗽日久,还是喘、哮、肺胀等,均使肺肾阴亏,或肺脾气虚,或脾肾阳衰,摄纳失常,导致气机紊乱,气滞血瘀,瘀阻肺络,形成肺瘀,故治肺需适度活血。用此理论指导临床,选方佐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肺系病症,疗效显著。   《内经》提出:“肺朝百脉。”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气机。指出肺既是血液会聚之所,又是进行气体交换的脏器。肺系疾病如咳嗽、喘证、哮证、肺胀等久延不愈,不仅气机失调,而且血行瘀滞,形成肺病...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制疾病负担、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   COPD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咳喘,迁延失治,以致肺、脾、肾三脏气虚。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故易为外邪所侵,气虚推动无力,津液输布失常则痰浊内生、行血无力,以致瘀血阻络,痰浊、瘀血蕴结...

  • 中药气雾治哮喘

    中药气雾治哮喘

      配方 射干12克,炙麻黄8克,法半夏、紫苑、款冬花、杏仁、五味子、苏子、橘红各10克,生姜5片,细辛、炙甘草各6克。   用法 将上药水煎2次,混合再煎至沸,倒入有嘴的壶中,患者从壶嘴中吸入蒸气雾。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功效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适用于冷哮证,证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咯痰不爽、受寒易发、形体怕冷等。   注意  雾吸时要防止嘴烫伤, 可在口鼻周围涂上凡士林, 以防熏烫伤。...

  • 慢性咳喘 中医治疗宜敛补

    慢性咳喘 中医治疗宜敛补

      慢性咳喘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发病特点主要系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气逆咳喘、痰湿壅盛为标,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宜敛补,不宜宣泄。   慢性气管炎、哮喘主要表现是咳、喘、痰。咳喘日久必耗伤肺气,肺气不收敛又导致咳、喘日久不愈,重则每年冬季咳喘更剧,更甚者冬卧不能出门,而变为肺气肿、肺心病。肺气耗伤的同时痰湿聚集,一者痰阻气道致漉漉有声而咳喘不愈,二者痰湿伤脾,脾不运化水湿更致痰液的聚生。咳、喘、痰日久,穷必及肾,致肾气耗伤,形成肾气虚而不纳气,导致咳、喘、痰日久不愈。   咳、喘、痰日久不愈致使体...

  • 风疹 中医疗法大全

    风疹 中医疗法大全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较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的轻度炎症,低热;特殊的斑丘疹和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孕妇早期感染后,可能导致所生婴儿出现各种先天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5岁以下小儿多见。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偶见再次感染。   因其疹点细小如沙,中医学称为“风痧”。   病因病机   风温时邪从口鼻而入,郁于肺卫,蕴于肌腠,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而得。由于邪毒较轻,一般只伤及肺卫,故可见恶风发热、咳嗽、流涕等症。肺主皮毛,邪从外泄,所...

  • 名老中医温振英治小儿哮喘经验

    名老中医温振英治小儿哮喘经验

    温振英,女,原北京中医医院内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中医师承教学导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内儿科专家。行医 50年,在小儿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多种小儿疾病有独到见解。现将温老对小儿哮喘的论治观点介绍如下。 温老认为,内外风邪是哮喘的主要病因病机。首先,哮喘患儿若无合并感染,症状皆以呛咳或哮鸣为主,夜间发作较白昼为多,或表现为昼轻夜重,并且哮喘的患儿平素多有盗汗。以上规律提示哮喘患儿的特异性体质属肺脾阴虚型体质,成为肝风内动的潜因。 其次,哮喘患儿不论是在寒、暑、湿、热的...

  • 咳嗽气短 中医病案

    咳嗽气短 中医病案

      高建忠老师存有下面一则案例,耐人寻味:   刘某,女,32岁。2010年10月29日初诊于他医。   主诉:咳嗽、气短1周。伴有痰白胸闷,纳食欠佳,消化不好,大便干(1次/日)。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   处方:杏苏散加减。苏梗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蝉衣10克,云苓18克,枳壳10克,川朴10克,浙贝母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百部15克,桑白皮10克,前胡9克,生甘草6克,炒莱菔子30克,生姜2片,大枣3个。3剂,水煎服,日1剂。   2010年10月31...

  • 咳嗽的中医证型与治疗

    咳嗽的中医证型与治疗

    风寒袭肺证证候: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病机: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气失宣,肺气闭郁,不得宣通。冶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处方:炙麻黄9克,杏仁9克,荆芥9克,桔梗 9克,紫菀9克,百部9 克,白前9克,陈皮6克,甘草6克。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法半夏9克,厚朴 9克,茯苓12克以燥湿化痰;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可用麻杏石甘汤;若素有寒饮伏肺,而兼见咳...

  • 许建中丰富的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经验方

    许建中丰富的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经验方

      许建中,男,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许建中传承工作室”、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许建中名医工作站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60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呼吸疑难病。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获全国科...

  • 咳嗽气喘 阎艳丽中医治验

    咳嗽气喘 阎艳丽中医治验

      患者史某,男,75岁,于2013年5月5日初诊。   主诉:患者素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经药物治疗控制在140/80mmHg。近期咳喘月余,胸片提示无肺炎,多次住院,经西医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乏效,并日趋加重,遂来就诊。   刻诊: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咽中有痰,色白质稀,咯之不利,神疲乏力,无发热,耳鸣数十年,腰酸,时心悸,纳呆,大便可,舌淡红胖大,苔白稍腻,脉弦滑略数。   处方: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杏仁10克(打),桔梗10克,炙紫菀10克,紫苏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川...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