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159页

中 第159页

  • 失眠的综合中医疗法

    失眠的综合中医疗法

    1.内服法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归脾丸、逍遥丸,三丸同时服用,服1 个月停几天再接着服,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服1~3个月。 2.刮痧疗法 从内关至神门,依次往下刮,每个部位30到40次。如果不出痧,每天2到3次,如果出痧,痧退后再刮。 3.足疗 取穴:涌泉(脚底中心)、失眠(涌泉下方足根中心处)、泉顶(涌泉上方);泡脚液配方:酸枣仁、柏仁、磁石各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当归、知母各20克,朱砂10克。磁石加水适量先煮30分钟后,加入其他药煮30分钟,滤渣取液。临睡前用药液泡脚10~15 分钟,水温以...

  • 用三味中药塞鼻 治偏头痛百例

    用三味中药塞鼻 治偏头痛百例

    采用中药塞鼻法治疗偏头痛150例,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50例中,男性61例,女性89例;年 龄18~50岁;病程l~12年。全部患者均经 颅多普勒检查(TCD)确诊,典型偏头痛者 15例,普通型偏头痛者8l例,复合型偏头 痛者54例。 临床表现:头痛呈周期性发作,头痛部 位在一侧颞额部、眼眶,或为双侧交替性头 痛,疼痛性质多为剧烈跳痛、胀痛、刺痛,每 次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伴有恶心、失眠和精 神疲乏等,每因情绪波动、劳累、饮酒等因 素诱发,女性患者多在经期前后发作。 二、治疗方法 处方...

  •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以心下痞塞,胸膈胀满疼痛,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以下5型辨治,获得了满意疗效。   脾胃气虚证(含虚寒证):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纳食不消,食后痞胀,嗳气,纳呆便溏,倦怠乏力,舌质淡红或胖嫩,边有齿痕,舌苔白或厚腻,脉细弱。   治宜补脾益气,温中和胃。脾胃气虚者方用香砂六君汤合良附丸加味,药用炒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木香、砂仁、高良姜、制香附、炙甘草等;脾...

  • 头痛怎么办 中医推拿疗法

    头痛怎么办 中医推拿疗法

      头痛临床颇为常见,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外感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内伤头痛等适宜手法治疗。   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复杂,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之别。外感头痛可因风寒、风热、暑湿引起;内伤头痛可因肝阳上亢、血虚不荣、痰瘀阻络、肾虚失充等引起。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止痛。   2.基本治法   (1)头面部操作: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行一指禅“小8字”和“大8字”推法,反复分推3~5遍。继之指按、揉印堂、神庭、攒竹、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等穴...

  • 消化不良 如何自选中成药?

    消化不良 如何自选中成药?

      每当有人出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或饮食停滞,食后胀甚,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则出现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时,人们通常都是吃些助消化药,但有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们没有弄清楚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从而不能正确选药所致,中医治疗消化不良讲究辨证求因,从因论治。   中医称消化不良为“积滞”或“食积”。引起的原因很多,有实证,有虚证,还有虚实夹杂。下面就按中医辨证的方法推荐一些常用中成药,以供读者自我诊断,自我选药。   实证由于感受外...

  • 中草药治疗腹泻验方小汇

    中草药治疗腹泻验方小汇

    1.桃金娘全株3.25千克,车前草1.25千克,木香0.5千克,水煎,浓缩成500毫升,加入炒熟淀粉0.75千克,拌匀焙干,制成颗粒,压成药片(约 2000片),每片重约0.5克。成人每次服4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 2.土丁桂30克,勾儿茶30 克,南五味子根15克,白术10 克,水煎服。此方用于慢性腹泻。 3.土党参30-60克,大枣 9—15克,水煎服。此方用于脾虚泄泻。 4.鲜山莓根20-30克,水煎 月艮。 5.毛大丁草30克,南五味子根15克,水煎服。 6.长果母草30克,飞扬草...

  • 治眩晕 老中医推荐的“天麻煨鸡”

    治眩晕 老中医推荐的“天麻煨鸡”

    55岁的张老师患高血压病己10余年,血压波动较大。她体型稍胖,平日里经常头晕,同时还伴有头痛、耳鸣、肢麻,一遇到烦恼、劳累就加重。严重时视物旋转,走路似踩棉花。虽然一直服降压药、止晕药,也曾服用过名老中医推荐的“天麻煨鸡”,但疗效不好。 我与张老师交谈后了解到,她工作、家务繁忙,患病多年没有机会系统调治。目前年岁渐高,遇事力不从心,徒增烦恼,导致肝阳上亢,肝火时炎,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故常眩晕眼黑,苦不堪言。便嘱其用“天麻蒸蛋”调养:鸡蛋1~2个,去壳、打碎,蒸蛋...

  • 精神性眩晕的中成药

    精神性眩晕的中成药

    提起眩晕,人们容易想到美尼尔综合征、脑血管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疾病。实际上,眩晕只是一个症状,临床上大约有上百种疾病可以引起眩晕,尤以神经科和耳科疾病最为多见,其中包括“精神性眩晕”。 精神性眩晕是指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眩晕,是一类患者和医生都容易忽视的疾病,而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很多,用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这类患者,大部分都取得了满意效果。其中一位吴女士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门诊坐诊,来了位神情沮丧焦虑的女士,她一进门就说:“医生,我头晕,好痛苦啊!...

  • 中医方治胃下垂一病

    中医方治胃下垂一病

      胃下垂一病,习以补气升提为法治之。笔者根据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通降法治疗,收到了理想的疗效。   胃为水谷之海,容受饮食。其主纳,纳则贵下行,下行属通降。下行通降,胃则和顺。饮食入胃,胃泌津液,将水谷腐熟,下排入小肠。小肠接受胃腐熟的食物,吸收其精微,又将食物残渣向大肠传送。大肠将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由入至出的过程,即通降过程。胃之纳腐,小肠受盛化物,大肠传导变化而出,均与胃肠的通降功能有关。胃居中焦,承上启下,是通降功能之枢纽,是肠道通降功能的启始动力。如果胃肠通降失常,则产生如肠梗阻、肠...

  • 胃脘痛外用中成药

    胃脘痛外用中成药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而言,其主要部位在胃脘近心窝处,痛时可牵连胁背,或兼见恶心、呕吐、吐酸、嘈杂,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症。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受寒邪犯胃所为。如若气候寒冷,平素患有慢性胃肠疾患者更易发生,故散寒止痛为常用方法。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成药外治对本病有明显疗效,介绍几则,供选用。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粉剂适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不时热熨肚脐处,每日2—3 次,每次10...

  • 伤食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伤食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吃肉太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呃逆想吐。可用山楂肉90克,炒焦后研成细末,每次1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吃牛肉引发不适,可用干稻草一把,煎成浓汤趁热饮服。食狗肉、羊肉太多引起不适,可用山楂14颗、杏仁24粒煎成浓汤服用。   吃面食过多:导致厌食,腹部胀痛,可用神曲30克、炒萝卜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一天一次,分三次服完。   吃谷类太多:引起食欲减退,可取米饭锅巴(小米、粳米、糯米均可)适量,烧焦研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次5克,日服三次。还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或用白萝卜捣烂取汁服用。吃元宵...

  • 偏头痛是属少阳经病变 中药方

    偏头痛是属少阳经病变 中药方

    李某某,男,49岁,患左侧偏头痛三月余。疼痛为发作性胀痛,伴恶心、视物不清及头晕。眩晕时天旋地转,发作时间不定,似与情绪有关,每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经西医多方诊治收效甚微,故来求诊。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少阳头痛。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24克,半夏12克,党参9克,茯苓12克,葛根12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分2次服,3剂。患者服上药3剂之后头痛止,也不再眩晕,但视物仍觉模糊,视力容易疲劳,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肝血不足,改用逍遥散加减服3剂巩固治疗,随诊二年来未再发...

  • 头痛经年 方中四物汤补血养血

    头痛经年 方中四物汤补血养血

    徐某某,女,44岁,2013年9月5日初诊,头痛经年,头痛偏于右颞侧,胀痛攻逆,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时有胁痛,痛时不欲睁眼,喜静怕烦,偶有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诊为肝阴不足,阳亢头痛,治以疏肝养血,潜阳,以四物汤为基础,方拟柴胡6克、葛根10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川芎9克、鸡血藤15克、北杞10克、杭菊12克、荆子9克、北沙参12克、石决明15克、钩藤12克、白芷10克,水煎药服,每日一剂。 二诊;毕5剂,头痛已愈,前方稍事出入再进5剂量,随访头痛至今未曾发作。 按:方中四物汤补血养...

  • 中药防治夏季腹泻

    中药防治夏季腹泻

    夏季是细菌活跃的季节,也是人的抵抗力较弱的季节。近日,网络上一篇“八大‘夏季病’排行榜”的文章受到热捧,虽然都是一些常见疾病,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应对。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未雨绸缪,掌握一些防治知识,防治“夏季病”频繁来袭。从中医角度,给市民提出如何用中药防治以下夏季病的建议。 腹泻 天热导致大量出汗,如果饮水不足,体内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都会减少,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如果还常吃冷饮、西瓜等...

  •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食疗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食疗

    胃溃疡是常见病,以男性较多,年龄在20-50岁最多见,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一般不剧烈,有时仅隐隐作痛,当饥饿时就易感觉到。胃溃疡的疼痛常发生在饭后约半小时,持续1—2小时就逐渐消失;十二指肠溃疡则常发生在饭后2小时或2小时以后,直到再次进食时为止,而且病人常在半夜疼醒。有些病人的疼痛发作是不规律的,疼痛发作都持续几周,又渐渐缓解,所以常有屡发屡愈的慢性病史。 胃、十二指肠溃疡常以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叫“胃脘痛”。大多由于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致使脾胃阳虚,运化失常;或肝气郁...

  • 缓解颈性眩晕 几种中医疗法

    缓解颈性眩晕 几种中医疗法

    孙女士患颈椎病10年有余,经常感觉头昏欲呕、脖子痛,前天早上起床后准备上趟厕所,谁知一起来便感觉一阵天旋地转,瞬时晕倒过去,老公急呼“120”将其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颈性眩晕”。缓解颈性眩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中医疗法。 (1)药枕 取荷叶、薄荷、石菖蒲、白芷、厚朴、桂枝、川芎、独活各100克,将这些药物混合加工,制成软硬适度的枕芯,常睡此枕可以防治颈椎病。若颈项痛者,加僵蚕、羌活各100克;颈项酸困不适者,加苍术、秦艽各100克;颈肩挛痛者,加白芍、姜黄各1...

  • 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

    我经常胃痛,上医院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请问此病如何用中药治疗? 广东阳江 赵 强 特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张达旭: 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临床上以有节律性疼痛为其特点,青壮年发病者居多,男女比为2~4:1。中医属“胃脘痛”、“胃痛”、“心痛”等范畴。临床上一般分为以下四型辨证施治。 1.肝气犯胃型:患者胃脘痛,牵及二胁,嗳气吐酸,急躁易怒,纳少,舌苔薄,脉细弦。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 处方:柴胡...

  • 痢疾 简易中医疗法

    痢疾 简易中医疗法

    痢疾多发生在夏天或秋天。多由不注意饮食卫生,随便 吃不干净的生冷瓜果,或吃苍蝇爬过的食物,或受寒受热, 最容易受邪发病。以拉红白冻子,一天拉十几次到几十次, 里急后重,肚子痛得很厉害,肛门胀痛等为主要特征。根据 证候的表现不同,一般可分为热痢,疫痢、虚痢三种。 热痢 大便挟有红白冻子,解得不通畅,肚子痛,肛门 坠胀,小便少或带黄色, 口里发苦,也有怕冷,发烧的。脉 数,舌苔黄。治宜清热导滞。 处方 (1)马齿苋30克 海蚌含珠30克 水煎,每天服2次,连 服3天。 (2)白头翁15克 黄柏10克 水煎服。 (...

  • 睡个好觉 中医助眠有妙招

    睡个好觉 中医助眠有妙招

      睡眠看似简单,其实科学睡眠的讲究有很多,不正确的睡眠方法可能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长期睡眠不好,人的气色也会很差,笔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请他谈谈中医对睡眠的认识和方法。   睡眠时间因人而宜   睡眠时间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因人而宜,主要根据我们第二天是否精力充沛来判断。   成年人一般保持6个小时左右睡眠时间就够了,而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睡眠时间应比成年人多一点。如果睡眠时间达到6个小时依旧有疲劳感,可适当延长睡眠...

  • 呕吐 简易中医疗法

    呕吐 简易中医疗法

    呕吐是一个症状,很多病都可发生,如受凉,受热、伤 食等都可引起。有食呕、虫呕、饮呕、虚呕、热呕、寒呕等 分别,除虫呕已见虫病,食呕已见伤食之外,应按下列情况 进行治疗。 寒呕 多半是由于受凉引起的。呕出的东西不消化,呕 吐清水, 口不干,喜热怕冷,或腹中隐隐作痛,喜热喜按。 脉沉迟,或小而紧。治宜散寒降逆。 处方 (1)灶心土30克 用水2碗,煎成1碗,澄清,将生姜 汁半调羹冲入,分2次温服。 (2)生姜 紫苏叶各10~15克 水煎服。或将生姜、紫苏 叶分别捣烂取汁,和匀,温开水冲服。 (3)生姜15克...

  • 入睡困难中医理论妙治

    入睡困难中医理论妙治

    常做噩梦.睡不踏实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以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入睡困难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牛奶、牡蛎肉、龙眼肉等食物。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另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醒得早,但醒了又睡,迷迷糊糊到...

  • 中老年失眠 中医偏方释疑

    中老年失眠 中医偏方释疑

      炎炎夏日,老人经常会更加容易出现睡眠上的问题,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以及生活。为此,很多老人都喜欢使用民间偏方但却一知半解,本期偏方验方将有专家为您解答失眠方药,提供专业的指导。   指导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   病区主任 陈根成   本报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边江红   中医指导   中老年的失眠多是由于命门火衰、营卫之气不足。营气与卫气是气的阴和阳,两者的协调是睡眠的枢机,就象电源的开关,电源开启灯光就亮,电...

  • 放松心情 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

    放松心情 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

    紧张是人脑中的一个固定程序.每当人觉察到某种危险抑或是潜在威胁时. “紧张”就会“启动”:提醒你避开危险。但对于老人来说.即使正常的紧张状态.也容易使他们导致心慌、气促、胃部不适、尿频等症状。老人常做胸贴地的动作.能强化肺部功能.按摩脏腑.有效缓解紧张焦虑。 双手撑地.双膝着地.将身体重心撑稳.做深呼吸;吸气.上身缓慢将胸口和下巴着地.吐气.注意收缩腹部,做深呼吸。还原后.可采用仰躺式来缓和呼吸与放松身体。每次动作1~2分钟.每天练习 10-15次。 (关鹏)...

  •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辨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辨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隐痛、脘痛连胁、反复发作、身倦乏力、嗳气嘈杂、大便不调等。长期脾胃功能失调,中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久之血运无力滞于胃络而致瘀滞,所谓“久病入络”、“久病必于瘀”。故慢性萎缩性胃炎从中医角度分析,主要病机是气虚阴亏血瘀。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常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此病,疗效满意。基本方:生黄芪、太子参、丹参、淮山药、白术各...

  • 中医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常反复发作,病情多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饮食失调、气候变化等情况下发作;常伴左下腹胀痛、隐痛或痉挛痛,多在排便后减轻,呈疼痛-排便-缓解的规律;经常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但无脓血便;可伴腹胀、纳呆、呕恶、心烦、焦虑、失眠等消化不良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体检多无阳性体征,或仅有左下腹轻度压痛,也可扪及鼓起的肠管。   本病一般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即腹泻与便秘交替型)三型,但也有观点认为应在上述三型基础上增加腹痛型。本病属中医“肠郁&rdq...

  • 腹泻“泄泻”中医简易疗法

    腹泻“泄泻”中医简易疗法

    腹泻,又称“泄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凡是受凉,受 热、伤湿,吃得太饱或吃了不卫生的食物, 都可以引起腹 泻。泻出来的东西,有的象鸭粪一样;有的象水—样;有的 在大便中夹有未消化的东西。按照腹泻的原因和症状不同, ——般可以分做寒泻、热泻、湿泻、虚泻四种。 寒泻 泻出大便象鸭粪一样,不太臭,或者带有未消化 的食物,怕冷, 口吐清水,肚子隐隐作痛,川热的东西敷…— 下就感觉到轻松一些,小便清利, 口不渴。舌苔白,脉迟无 力。治...

  • 中成药治疗失眠既可治标、又可治本

    中成药治疗失眠既可治标、又可治本

      中医常用的养心安神的中成药有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这些中成药治疗失眠既可治标、又可治本,还可以避免西药催眠药容易成瘾的弊端。   养心安神中药可用于健忘失眠、心烦多梦、心悸烦躁、头晕盗汗等症的治疗。常用的养心安神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合欢、夜交藤、缬草、远志等;重镇安神药如朱砂、磁石、龙骨等。酸枣仁单独应用有镇静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是炒枣;茯神有宁心安神、渗湿利水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合欢的药用部分是花和树皮,有镇静催眠作用,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胸闷不舒;缬草有安神、理气、止...

  • 怎样治疗胃下垂 中药治方

    怎样治疗胃下垂 中药治方

      组成人参30克,黄芪100克,炒枳壳60克,鸡内金40克,升麻60克,防风20克,炙甘草18克。   功能益气补胃,升举清阳。   主治适用于胃下垂属中气下陷所致者。症见脘腹胀满,隐隐作痛,体倦乏力,饮食无味,或大便坠胀,消瘦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用法共研细末,蜂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次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方解胃下垂的发生,多与中气下陷关系密切,故治疗以升阳举陷为常法。本方取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防风补胃气,升脾阳;炒枳壳、鸡内金宽中益胃,以助升提,共奏益气补胃,升阳举陷之功效。本方补...

  • 中医舌象 证治慢性胃炎

    中医舌象 证治慢性胃炎

      患者周某,男,66岁,胃痛10余年,进食稍多即胀痛,曾多次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迭进中西药物不见疗效。刻诊:舌鲜红少苔,脉微弦。脾胃病应重舌象,患者舌鲜红少苔,据舌象常理应以滋养胃阴凉药为主,而患者反映前医处方多用凉药,且服后症状加剧,平时畏生冷之品。考虑此病例舌象与主证不符,治以温胃健脾,行气止痛,处方:高良姜10克,制香附10克,茯苓1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怀山药30克,丹参10克,炒麦芽、炒谷芽各15克,陈皮6克,神曲1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同时嘱患...

  • 治胃轻瘫中医有方

    治胃轻瘫中医有方

    胃轻瘫,是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根据病因不同,可将胃轻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胃轻瘫,多发于年轻女性;继发性胃轻瘫多继发于糖尿病。胃轻瘫临床上以慢性居多,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胃轻瘫属中医“心下痞”范畴,表现为脘腹饱胀,善太息、得矢气则舒,食纳呆滞,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细滑等月干郁脾虚、寒湿(或湿热)内蕴之症。治当以化湿健脾、和胃降逆为法, 方用旋覆花代赭石汤、丁香柿,蒂散、枳术丸、四逆散加减。药用:竹茹、清半夏、丁香、柿蒂、香附、陈皮、旋覆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