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156页

中 第156页

  • 头痛中药外治八法

    头痛中药外治八法

    一、熏蒸止痛法。 取川芎、白芷各15 克,晚蚕沙、僵蚕各30克,将药物共放人 砂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厚纸将 砂锅口封住。用法:视疼痛部位大小,于 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 满头痛者,头部对准砂锅口(两目紧闭或 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大方巾罩在头 部,以药液散发的热气熏蒸,每天1剂, 每剂用2次,每次熏10-15分钟。适用于 各种头痛。 二、局部热熨法。 方一:川芎、荆芥、薄荷、葱白(切碎) 各15克,白芷30克,上药共研粗末,炒 热后布包。熨患处,每天1次,每次15分钟。凡风寒头痛用之效...

  • 中药外洗治头痛

    中药外洗治头痛

      1.薄荷6克,防风4.5克,白芷6克,葛根4.5克,炒蔓荆6克,川芎6克,桑叶3克。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2.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天麻3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10克,川椒3克,乳香(研细)3克。以上8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3.防风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天麻3克。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清上之功...

  • 中医镇肝息风汤治高血压病案

    中医镇肝息风汤治高血压病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属于中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阳”、“中风”等范畴。病位主要为肝、肾两脏,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当肾精不足,肝失柔顺,脾失健运,心失所主,可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痰瘀内生,风火相煽,气机升降失常而发为本病。肝属风木,主升主动,阳亢风动,风火上扰清窍,故眩晕耳鸣,头胀且痛。肝火扰乱心神,故烦躁易怒,脑怒则引动肝阳,故眩晕常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或加重。体质的阴虚阳亢是本病的基本病理;肝肾...

  • 按压艾灸井穴缓解中风上肢肌张力增高

    按压艾灸井穴缓解中风上肢肌张力增高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大体上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其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上肢功能较下肢恢复慢,部分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上肢肌张力增高,甚至形成手臂屈曲挛缩,给上肢的康复造成极大困难,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按压配合艾灸井穴可有效缓解上肢肌张力增高,改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介绍如下。   操作:取穴:手部六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施术者先用大拇指腹分别按压患侧六井穴,每穴按压1分钟,然后将点燃...

  • 饮食调理预防脑中风

    饮食调理预防脑中风

    每到春天,乍寒乍暖,血管收缩,血压增高,人的脑血管堵塞部位容易出血。另外,老年人如过量食用温热食物,可导致血脂、血黏度升高,加剧血管硬化,易引起脑血栓、脑梗塞。饮食若调理得当,可预防脑中风。原则为宜清淡,适当多食粗粮、杂粮及绿叶蔬菜等。定时定量,不吃过咸、过甜食品。以下食疗方,可供选择。   玉米糊   用料:玉米100克。   制法:玉米洗净,晒干,研成细粉,置锅中,加水煮沸后煨成糊状,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吃数月或时时服食。   功效:有预防脑卒中作用,尤适于口渴,舌苔黄...

  • 中医治疗失眠药方

    中医治疗失眠药方

      张某,女,50岁。2011年11月8日初诊。自诉失眠1年余,入夜则心烦,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则不能平卧,坐起方能忍受,时轻时重。近日因服侍病人,症状又加重。刻诊:面色发红,口干,胃脘时觉不舒,纳食尚佳,月经规律,舌质嫩红,苔薄黄腻,脉细数。处方:黄连4克,黄芩9克,阿胶9克(烊冲),生白芍12克,生龙齿15克,竹茹6克,半夏9克,陈皮6克,丹参10克,合欢花9克,生地12克,炒枣仁12克,夜交藤9克,麦冬9克,百合12克,茯神9克,鸡子黄2枚。3剂,水煎400毫升,汤成去滓,纳阿胶入,稍冷入鸡子黄,分2次...

  • 中药可防治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药可防治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是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焦点问题。老年ACS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如左室功能受累多、并存疾病较多等,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开展与普及,明显改善了ACS患者的预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显示,血瘀、气虚、痰浊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证侯要素,而PCI术后多表现为由实转虚的证候演变。中医药干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陈可冀院士领衔的课题组率先提出“血瘀与PCI术后再狭窄相关”的假说,并相继证实...

  • 治中风后便秘偏瘫不语方

    治中风后便秘偏瘫不语方

    1.治中风后不语: ①淡竹沥30~50 毫升,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 ②山胡椒干果、黄荆子各3克。烘干,研粗末.滚开水泡服,每日2次,连服3~5天。 2.治中风后吞咽困难: 黄芪30克.赤芍、桃仁各15克,红花、当归、郁金、石菖蒲各12克,地龙、全蝎、远志各10克。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3.治中风后便秘: ①生大黄6~10克.开水泡后代茶饮。 ②当归50克,水煎服.作用较缓和。 ③番泻叶10~20克.泡水代茶饮,作用较强.但不宜久用。 4.治中风后偏瘫: 虻虫3克.水蛭3 克,地龙3克,三七2克,穿心莲...

  • 心中悸动临床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心中悸动临床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此病常见于心阴阳气血不足引起,临床上可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功效为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方药为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在多用于心阴阳不足,气阴两虚导致的心动悸,虚羸...

  • 中医脐疗 外治失眠

    中医脐疗 外治失眠

      肚脐“吃”药,即脐疗,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其应用方便、疗效确凿,无痛苦、副作用少,因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尤其对失眠,有较好效果。下面介绍几则,供选用。   1.枣仁糊 酸枣仁10克,择净,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养肝安神。适用于失眠。   2.柏仁糊 柏子仁10克,择净,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   3.丹硫糊 ...

  • 痰气郁结治轻中度郁证

    痰气郁结治轻中度郁证

      王健,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曾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科主任,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国家二级教授,辽宁省名中医,全国脑病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脑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血栓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健深入钻研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提出了“眼络于脑,通调脏腑”的学术观点,并在神经内科创立了眼针加头针分期治疗治疗中风病,临床效果可靠。擅长治疗中风、头痛、失眠、郁证、痴呆及各种...

  •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认识与家庭护理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认识与家庭护理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对于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头者,精明之府”。即心与大脑高级中枢神经功能有很大关系。历代医家对脑的功能也多有论述,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 “脑为元神之府”的记载,清代王清任更有“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说。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认为智能为脑所主&md...

  • 中药枕助降脂

    中药枕助降脂

    将明矾50克打碎,用纱布包裹缝好,做成薄型枕芯,置于普通枕头上面,具有清热、祛痰、降压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对痰浊内蕴型、脾虚肝旺型患者尤为适宜,主要症状为形体肥胖、身重乏力、头晕、胸闷、腹胀、恶心欲呕、咳嗽有痰。 取黑芝麻250克、菟丝子120克、黑豆180克、磁石 150克。。将黑豆晒干,粉碎成粗末,磁石打碎,与晒干的黑芝麻、菟丝子混匀,用纱布包裹缝好,做成薄型枕芯,置于普通枕头上面。该枕头具有滋阴助阳、补肾填精、降脂定眩的功效。适用于阴阳两虚型、气血不足型高脂血症患者,主要症状为体瘦而血脂高...

  • 治疗中风后遗症特色疗法

    治疗中风后遗症特色疗法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而对于中风后遗症者,目前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治疗中风后遗症特色疗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辨证论治 1、肝风上扰突发半身不遂,肢体僵硬拘挛,口舌?斜,舌强言蹇,伴头痛眩晕,耳鸣腰酸,面红烦躁,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育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红花、僵蚕各10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桑枝、豨莶草、山楂各15克,杜仲25克,丹参、葛根各30克。肢体麻木...

  • 针灸中药治病毒性脑炎

    针灸中药治病毒性脑炎

      今年42岁的安先生,持续高热7天,经治疗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四肢僵直、昏迷不醒等症状,最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虽经抢救,生命无碍,病情好转,度过了急性期,但是仍存在语言表达及认知功能障碍,时而胡言乱语、嗜睡,乏力、大小便失禁等,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其家人带安先生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进行恢复期治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针灸三科主任邹伟及医生于学平采用了“开窍启闭、升阳壮元”针刺法,取头部顶区、颞区穴位为主,辅以肢体、小腹部穴位,并配合促进神经修复药物...

  • 高允旺治脑中风并胃气痛

    高允旺治脑中风并胃气痛

    雷某,女,49岁。市电业局工人,半年来因工作劳累,睡眠欠佳,先觉头晕乏力,渐而肢体麻木,而后于清晨起床时感到肢体僵硬不遂。某医院CT扫描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刻诊,夜不能寐,每遇忧愁恼怒,心情不舒则活动不遂,胃痛腹胀,纳呆少食,喜温怕凉,反复发作,体质消瘦。近年来胃痛加重,曾用理中丸、香砂养胃丸、桂附理中丸、黄芪建中汤,时好时重,胃镜查,浅表性胃炎。最近胃痛加重,自感有一股气上冲至咽喉。我处以百合汤治疗,患者见处方只有两味药,怀疑治不好她的病。后来知是名医陈修园给皇帝治病的处方,遂一下买了十余剂,经服七天后,胃痛减轻...

  • 失眠 中医不寐选用中成药

    失眠 中医不寐选用中成药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病症,现在困惑着很多人。西药的安眠镇静剂长期或过量服用,会造成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和产生耐药性,还有一定的副作用,中成药治疗失眠效果较好且副作用较少,但是必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对证用药,才能收到良好的助眠效果。 肝郁化火型:表现为急躁易怒、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尿黄便秘,可服用龙胆泻肝丸或黄连上清丸。 痰热内扰型:表现为头晕目眩、痰多胸闷、厌食嗳气,可服用脑立清。 心胆气虚型:表现为心悸多梦、睡易惊醒、易惊易恐、气短胆怯,可以选用心神宁、安神定志丸。 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失眠多梦...

  • 中医外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中医外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系肝风内动,营血不和所致。治宜熄风镇痛,清肝养阴,和营养血。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时,配合下列中药外治,可提高疗效。   药物涂擦法 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克,冰片5克。加入75%的酒精1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3-5天。   药膏贴敷法 地龙、全蝎、细辛、蜈蚣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药末,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

  • 治疗中风药方推荐方

    治疗中风药方推荐方

    医师简介 周义杰,男,42岁,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桂林市中医医院内八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会及康复学会常委,桂林市神经内科学会常委。擅长诊治中风、昏迷、眩晕、头痛、郁病、痫病、痴呆、不寐、虚劳等。 治疗中风药方推荐一 熟大黄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9克、陈皮9克、胆南星9克、竹茹9克、天竺黄9克、石菖蒲15克、远志12克、草决明15克、桃仁9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全蝎3克、僵蚕3克、地龙9克、水蛭9...

  • 失眠十多年 中药汤剂方药

    失眠十多年 中药汤剂方药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患者张先生,诉说其因学习劳累引起头晕、失眠十多年,整天昏昏欲睡而求治。 失眠症,主要原因是患者精神方面过度紧张和兴奋,或是长时间用脑思虑过度;也可由于疼痛、环境不安静或服用兴奋性饮料或药物等原因引起。中医中药治疗,宜滋补肾阴,清心宁神为主,谨献上中药内服汤剂方药如下: 党参15克,黄芪15克,黄连3 克,茯苓10克,朱砂5克,杜仲12 克,生地12克,当归身15克,丹参12 克,酸枣仁12克,桂圆肉15克,五味子12克,灯心草5克,炙甘草6克,川芎6克,白芷6克。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

  • 春按百会防中风 治静脉血栓

    春按百会防中风 治静脉血栓

    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季节,也是中风多发的季节。 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恶心、头痛、中风、昏迷等症,可按摩百会穴辅助治疗。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将一手四指并拢,中指放于头顶正中的百会穴部位,缓缓揉按,每次10分钟,每日早、中、晚各1次。 张翠珍 治疗静脉血栓形成 处方:桃仁、红花各 150克。当归150克,丹参 300克,川芎100克,鸡血藤150克。牛膝150克。 随症加减:高热、患肢肿甚.舌质红绛加大黄蜂房、黄连;肢体肿甚...

  • 中医治眩晕验案

    中医治眩晕验案

    方药:五味子、菊花、苏梗各10克, 天麻、白术各20克,泽泻30克,钩藤、 半夏各15克,甘草、全蝎各3克。 随症加减:痰浊内蕴加陈皮、胆南 星、竹茹;呕吐加代赭石、生姜;气血两虚 明显加制首乌、当归、黄芪;肾精不足加熟 地、山萸肉、枸杞子;肝阳上亢加夏枯草、龙 胆草、石决明;阳虚饮停加附片;头痛加 蔓荆子;失眠加炒枣仁、夜交藤。5剂为1 个疗程。 典型病例:李某,女,50岁。眩晕反复发作2年多,发作时头昏目眩,视物旋转,黑朦,恶心欲吐,疲乏无力,耳鸣,口淡、口干、不欲饮水,面色苍白,脉细弱,舌质淡,苔薄白,辨证:...

  • 治疗中风验方

    治疗中风验方

    1.海风藤、秦艽、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克,巴戟、白芍、木瓜、制附子、狗脊、木香各20克.薏苡仁50克。肉桂10克,白醋 15毫升(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中风后遗症,症见关节僵硬,行走不便。 2.天冬20克.龟板20克.枸杞子20 克.白花蛇10克,益智仁10克,人参6克,水蛭12克.石菖蒲12 克,黄精15克,首乌 15克,鳖甲15克,黄连10克,苏木12克,海藻12克.天竺黄12 克,陈醋15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 疗程。用于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3.黄芪45克....

  • 治中风生吃三七粉可以

    治中风生吃三七粉可以

    中风一般会有中风前兆,主要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哈欠不断、原因不明的摔跤、说话吐词不清等。中医专家教了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坐正后不靠任何手部支撑,抬起一条腿并扭转脚腕,如果活动不灵活或出现明显的抖动就应该引起注意了。两条腿应分别测试。 生吃三七粉祛瘀滞 三七粉对于预防和治疗中风有奇效。服用三七粉分为两种方法:生打和熟补。 生打就是吃生三七粉,而不是制三七粉。生吃的方法适合有瘀滞的人。判断瘀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下。若舌下的两条筋出现紫黑色就是有瘀滞的表现。用法:口服,每日1~1.5克。熟吃法适合...

  • 中医辨治血管性头痛

    中医辨治血管性头痛

      肝郁气滞:头痛或左或右,每遇情志变动即发,易怒胁痛,恶心呕吐,两目涩痛,眩晕善忘,舌红苔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通络止痛,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郁金、川楝子、决明子、青皮、合欢花、川芎、赤芍、丹参、桃仁、栀子、牡丹皮、白芷。   湿热蕴结:头痛引及肩背,沉重麻木,呕恶少食,口干不欲饮水,腹胀大便不爽,失眼多梦,在女子则带下量多,黏腻臭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用三仁汤加减,苡仁、杏仁、土茯苓、滑石、云苓、厚朴、扁豆、白蔻仁、当归、赤芍、川芎、白芷、苦丁茶、络石藤、红花。   ...

  • 中医认为中风一般多由肾阴不足

    中医认为中风一般多由肾阴不足

      司马昭因灭蜀有功,被尊为晋王。一日,一位大臣对司马昭说:“近日襄武县,天降一奇人,到处游说:‘天下换主,立见太平。’三日后他又忽然不见——此乃殿下当皇帝的好兆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心想当皇帝的司马昭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回到宫中,情绪仍很激动,正欲饮酒助乐,忽然中风不能说话。第二天,司马昭病趋危重,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诸位大臣入宫问安,司马昭不能言语,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年54岁。当日大臣们就立司马炎...

  • 防中风用左手 脚踝护心脏

    防中风用左手 脚踝护心脏

      脑是一个特殊器官,与精神、思维密不可分,养脑、护脑、健脑受到老人的关注。最新发现,老人经常有意识地使用左手可起到养脑防病的作用。   日本医学家研究发现,生活中人们惯于用右手,这样导致大多数人大脑的两个半球使用不平衡。常用右手,会使左脑半球血管与神经的弹性与功能不断得到锻炼和加强,而左手使用很少,右脑半球血管与神经的弹性和功能就无法像左脑那样得到锻炼和加强。   因此,平日生活中用右手为主的老年人,应有意识地多用左手,以便锻炼和增强右脑半球血管与神经的弹性和功能。这样可预防老人右脑血管破裂出血,从而...

  • 调治失眠 中医有方

    调治失眠 中医有方

    失眠在中医认为是能量亢进,也就是俗称的“火气大”导致,会引起这种状况要考虑情绪与体质两方面。 由于生活或工作的压力,容易造成焦虑或忧郁的情绪,这些情绪反应容易使人们身体的能量运行(也就是“气” 的运行)不顺畅,如此便会造成局部能量堆积过剩,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失眠状况,这就是中医所说的 “气郁化火”。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容易出现烦躁、身体某些部位胀痛、疲倦现象,但活动一下就会改善。但如果此现象较严重,就会出现口干舌燥、腹胀便秘、长痘痘...

  • 中药茶治疗低血压症上千例

    中药茶治疗低血压症上千例

    低血压为临床常见病,临床报道用中药茶治疗低血压症上千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肉桂2克,桂枝5克,甘草10 克,麦冬、五味子各3克。泡水代茶饮,每日1剂,一般20~30剂可愈。 典型病例:李某,男,44岁。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畏寒,活动后汗出,舌淡脉细,血压90/60毫米汞柱,血常规、血糖、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服用本方10剂后血压升至100/74毫米汞柱。再服10剂,诸证消失,血压124/84 毫米汞柱。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低血压为内科常见病,此病多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出...

  • 中医放血疗法中风 指尖刺络有奇效

    中医放血疗法中风 指尖刺络有奇效

      笔者在不同媒体见到《放血疗法急救不可靠》《中风了,针戳指头放血就OK?》等文章,否定放血疗法的急救作用。详读之余,为医学同道不了解祖国医学的宝藏而惋惜。   其实,放血疗法曾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古老医疗技术,一度成为东西方治疗疾病的万灵药。成书于康熙年间的《痴胀玉衡》堪称放血疗法治疗急症的专著。笔者在此不惧赘言,希望能有更多医者正确认识放血疗法。   中风急性期,指尖刺络有奇效   井穴刺络放血法是我国治疗中风的传统急救措施,尤其在汉、藏、蒙等民族中应用广泛。《针灸大成》云:“...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