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 第64页
-
足跟疼痛多为钝痛或针刺样疼痛 中药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寒湿型:多因感受风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湿地,足跟疼痛,则至肿胀,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温痛减,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脉弦紧。药用黄芪30克,续断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独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12克,防己12克,鸡血藤3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虚损型:年老体弱之人多见足跟疼痛,不敢着地,病程久,行动无力,劳则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弦细。药用鸡血藤30克,山药30克,伸筋...
-
治疗膝关节疼痛的单方
10年前,我的膝盖骨痛得很严重,上几级台阶都要扶墙而行,医生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质增生。涂了不少止痛药和药酒,疼痛症状也不能缓解。开始时硬撑着还勉强能爬完2层楼梯,后来疼痛加剧,连走平路也十分困难。直到有位朋友告诉我一个治疗膝关节疼痛的单方,外用熏洗一段时间后,疼痛大大减轻。 取伸筋草、透骨草、牛膝、威灵仙、木瓜、五加皮、海桐皮、刘寄奴各15克,加水将药淹没,煎开后慢火煮5~10分钟取下,趁温热熏洗患膝。每副药可使用2~3次,配合按摩、热敷,效果会更好。 专家点评:广州中医药大...
-
施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疼痛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血清反应阴性、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可由骶髂关节向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腰、胸、颈椎等中轴关节及四肢大关节侵犯性发展,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国医大师施杞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在治疗A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该病活动期的疼痛症状,有其独到见解。施杞重视临证中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将急性期疼痛症状分为热毒型和痰瘀型两大类,前者多用“热痹方”,后者多用“筋痹方”。 热...
-
石淋尿路结石 腰部疼痛治方 排石止淋汤
周益新,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宁武县人,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工作。临证擅治内科、妇科疾病,尤擅用经方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著有《话说国医·山西卷》一书,参编《〈本草纲目〉补正》《中华效方汇海》《〈四诊抉微〉校注》等多部著作。 组成:金钱草30g,海金沙15g,鸡内金15g,郁金10g,金铃子10g,川牛膝10g,青皮10g,琥珀6g(研冲),滑石15g(包煎),白芍30g,生甘草6g。 功能:化石通淋,行气破血。...
-
减轻胃脘部疼痛 饮食疗法
调养消化性溃疡患者,要养好身子,需遵循饮食宜忌调理,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恢复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减轻或缓解胃脘部疼痛不适等症状,促进顺利康复。 饮食疗法有治疗效果而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取材方便,经济实用,易被接受,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重视饮食调养,注意选用饮食药膳调治。 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饮食必先经过胃的消化,完成第一步。患有消化性溃疡时,胃应适当多休息,不可增加负担,须选用营养丰富,含渣滓较少,易于咀嚼、消化的食物。因含渣滓较多的食物不易嚼烂,难以消化,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容易引起溃疡病情加重...
-
头疼时不妨用热姜水泡手
头疼起来什么事都做不了,经常犯病不仅妨碍生活,还会使人性情变得暴躁。头疼时不妨用热姜水泡手,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的症状。 头疼大多是由于颈内、外动脉及其他脑血管运动功能障碍,充血膨胀,压迫神经而引发的。因此,减轻脑部血管充血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可以取一个脸盆,倒入温水,水温不宜过烫,然后将双手和腕关节完全浸泡在水中半小时左右,浸泡过程中要不断添加热水保证水温,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管血流相应减少,从而使头疼逐渐减轻,尤其适合偏头痛。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热水中加入几片生姜,能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如果有顽...
-
热水泡手治顽固的头疼
头疼大多是由于颈内、外动脉及其他脑血管运动功能障碍,充血膨胀,压迫神经而引发的。因此,减轻脑部血管充血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可以取一个脸盆,倒入温水,水温不宜过高,然后将双手和腕关节完全浸泡在水中半小时左右,浸泡过程中要不断添加热水保证水温,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管血流相应减少,从而使头疼逐渐减轻,尤其适合偏头痛。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热水中加入几片生姜,能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 如果有顽固的头疼,建议长期坚持这一方法,每天2~3次,每次半小时。不适合泡手的时候,还可以用热水袋暖手,也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
胃疼了? 喝点艾叶鸡蛋汤
今年5月的一天,邻居刘大伯家的一位亲戚突然出现胃部疼痛现象,我给他介绍了一个祖传秘方,具体方法是:取艾叶150克,鸡蛋3个,将艾叶洗净、切碎;鸡蛋打在碗里拌匀,加入艾叶搅匀,在铁锅里放油,待油烧热后将艾叶蛋液放入,炒至半熟时,加水200毫升,煮沸5分钟即成,待温度适宜时,渣水共服。一般30分钟后疼痛症状可明显减轻,隔4小时再按上方服1次可痊愈。 广西凤山县黄明勤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魏睦新点评: 中医认为,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内服多用于治疗妇科病,外用常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等症。现代药...
-
胃脘疼痛 四逆散疏利肝胆气机
梁某,男,48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患者胃脘疼痛,伴有嗳气两月余,加重5天。患者素有胃脘痛15年,两月前因贪食冷饮,而致胃脘痛,经口服解痉、制酸西药,胃脘痛、嗳气略有好转,近因情志不舒而胃脘痛加重,嗳气频作,求助中医治疗。患者现胃脘胀痛,嗳气频作,心烦易怒,口干苦,恶心欲吐,烧心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伴有胃窦部黏膜糜烂。 证属:胆气逆滞,胃失和降。治宜疏泄少阳,降逆和胃。 处方:旋覆花包12克,代赭石先下15克,法半夏12克,...
-
刺猬皮 疏肝和胃 治胃脘疼痛
刺猬皮,有行气降逆、化瘀止痛之功。治疗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余常用名医裘吉生《新编经验方》中的疏肝和胃方,颇有效验。 方用:甘松5克,制香附9克,煅瓦楞子12克,九香虫3克,刺猬皮(焙)9克,沉香曲9克,降香片5克,延胡索9克,左金丸3克(吞服),甘蔗汁1杯,生姜汁半茶匙。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甘松、香附、沉香、降香理气止痛,用九香虫、刺猬皮化瘀止痛,用甘蔗汁和胃止痛,用生姜汁温胃止痛,用左金丸疏肝止痛,用瓦楞子制酸止痛。本方有调气止痛之功,是治疗肝胃不和、当心而痛的验方。...
-
胃寒疼痛治宜暖胃散寒
胃寒常因天气冷、吃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寒的症状表现如下: 胃寒呕吐:因真阳不足,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所致的呕吐。见《症因脉治·呕吐论》。其证畏寒喜热,不思饮食,遇冷即呕,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脉沉迟。真阳不足者,宜八味肾气丸;脾胃虚寒者,宜理中汤、四逆汤。 胃寒恶阻:多因妇女平素脾胃虚寒,孕后胞门闭塞,脏气内阻,寒饮逆上。症见呕吐清水,倦怠畏寒,喜热饮,兼见面色苍白,肢冷倦卧。治宜温胃止呕。方用干姜人参半夏丸。 治宜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