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第6页
-
鹅掌风处方用黄芪竹叶汤治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主要是以指掌皮肤干燥、脱屑、皲裂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鹅掌风”范畴,常规思路多从风、湿、燥、火论治。本案立足经方津液观,围绕津液偏阴偏阳的不同功能特点,逐层对治病机,恢复津液在人体表里之间的输布离合,使7年反复之顽疾逐渐治愈。以下为本案详细的辨治过程。 张某,女,41岁,2022年1月18日初诊。主诉:手指干燥脱皮7年余。患者7年前开始出现手部湿疹,后干燥脱皮,无疼痛瘙痒,无渗出液,被诊断为指掌角皮症,外用尿素软膏治疗后稍好转,每逢停药及天气转冷则加重复发。白天...
-
得了日晒疮该如何处理和治疗
夏季是光照强度最大的季节,强烈的阳光对皮肤的伤害很大,除了会让人晒黑,也是导致日晒疮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是日晒疮呢? 日晒疮是一个中医病名,与西医的很多皮肤病如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光敏性皮炎等相对应。顾名思义,日晒疮是因为人体皮肤遭受到超耐受量的光照,产生了一系列炎症性的皮肤病。此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现。一般急性期多发于夏季,在夏季受到了长时间或者大量光照之后,皮肤产生炎性改变。症状轻的时候表现为皮肤瘙痒、灼热、红肿、疼痛,症状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糜烂、水泡、浸渍等。如果反复发作,每年持续性地出现,会...
-
小儿患水痘发热处理方法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水痘的临床特点是皮肤和粘膜相继出现斑丘疹、水疱疹和结痂。 水痘在出疹前一般先有一些前驱期表现,常见的症状是发热,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重症可见高热。发热1~2天皮肤成批出现斑丘疹,以后变成表浅的水疱疹。在出疹期,患儿可仍有发热,也有的患儿无发热表现。 小儿出水痘时发热怎么处理呢?首先要让孩子多饮水,这样既有利于毒素排泄,又有助于降温。如果体温在38℃以下,不必用退热剂。如果患儿持续高热,可给予小剂量退热剂,最好应用扑热息痛。近年有报道,水痘患儿应用阿司...
-
银屑病 毒热血热并重型 处方金银花连翘
首都国医名师、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钱文燕师从中医皮科泰斗赵炳南先生,深得其传,临证60年来对各类皮肤病的诊治具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辨治重度关节型银屑病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患者刘某,男,15岁。患者2014年3月被诊断为银屑病后,经数次治疗后,发热未解,全身鳞屑性红斑加重,关节肿痛,遂来诊。刻下:发热38.4℃,全身鳞屑性红斑,关节肿痛,不能行走。 诊断:银屑病(毒热血热并重型)。 治法:清除毒热,清热凉血。 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生地...
-
灰指甲一个小处方 花椒大蒜醋溶液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仅由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甲病称为甲癣。趾甲癣大多由足癣直接传播,指甲癣则可能由手癣传播或因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而直接接触感染。甲癣俗称“灰指甲”,中医称为鸡爪风,油灰指甲等,多为手足癣日久蔓延,以致日不荣甲所致。 灰指甲 临床上治疗灰指甲一般有口服、外用药物,或者是手术拔甲(目前已经很少使用)等方法,但由于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缓慢,一般手指甲需要100天左右,而脚趾甲要300天左右,所以,治疗灰...
-
主治痤疮处方 症见头面躯干等部位有暗红色丘疹
治痤疮方 处方:白茅根30克,夏枯草、 丹参各15克,枇杷叶12克,黄芩、 浙贝母、川芎、赤芍、生地各10克, 甘草6克。 加减:化脓者,_JJll蒲公英30克, 土茯苓15克,连翘10克;形成瘢痕 疙瘩者,加皂角刺、山慈姑、穿山甲 各10克;便秘者,加牛蒡子10克, 大黄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宣肺清热,、活血开郁。 主治:痤疮,中医辨证为风热闭 肺型,症见头面、躯干等部位有暗红 色丘疹,局部皮肤可形成红斑、脓 疮,或形成瘢痕,平素喜食辛辣肥 甘,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洪数。 廖淑...
-
痤疮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 中医处方
炎症性痤疮 患者,女,26 岁。2006 年 3 月 9 日初诊。主诉: 面部痤疮 3 年,加重 1 年余。面颊、下颌痤疮明显布散突起,并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问诊患者有月经不规则出血、痛经、便秘等症,很易辨为血热瘀滞之象。但观前医处方多以气血两清为主,可见辨证之中必有不周之嫌。末次月经 2006年 2 月 20 日。刻诊: 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质淡、苔白浊腻,脉沉濡。 处方: 炮附片 6 g,苍术 15 g,白术 15 g,黄芪 15 g,厚朴 6 g,徐长卿1 5 g ,佩...
-
双足白天大量汗出 汗证处方
汗证(一) 陈某,女,39岁。2013年3月16日就诊。双足白天大量汗出5年。诉每晚必须洗脚后,感觉舒适方可入睡,一醒来即开始出现双足汗出,整个白天不断,时间稍久则将鞋袜打湿,故白天必须多次洗脚,甚为不便和苦恼。刻诊:口干,便秘干结,寐欠安,舌红、苔薄,脉细弦。 处方:当归10 g,酸枣仁15 g,柏子仁15 g,天冬15 g,麦冬15 g,丹参30 g,玄参15 g,党参15 g,五味子10 g,生地黄20 g,茯苓15 g,桔梗10 g,远志10 g,桂枝15 g,白芍15 g,甘草6 g,大枣...
-
女童性早熟 辨证处方 中医传统理论
王某,女,7岁,2013年3月18 日初诊。 主诉:双侧乳房胀痛,不可触按21天。患者于2013年3月13日在某省儿童医院检查:睾酮小于0.025ng/ml;左卵巢内见4个直径大于4毫米的卵泡,右侧可见3个大于4毫米的卵泡,双侧乳腺回声减低区。 刻诊:患者月经尚未行,平素易生气发怒,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 辨证:肝郁化热,气滞痰凝。治宜清热疏肝,化痰散结。 处方:柴胡6克,白芍4克,夏枯草6克,川楝子6克,天花粉4克,生牡蛎6克(先煎),王不留行4克,荔枝核6...
-
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
一见孩子发烧,刘女士就慌了手脚,害怕发烧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第一天退烧贴、退烧药一起上,第二天又加上打针和滴鼻;张女士的宝宝也被感冒击中,但她却认为小儿感冒没啥了不起,不算啥大病,因此也没有及时就医,而是私自给孩子用药,由于用药不当病情拖延半个多月,反复发作不见好转。看来如何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还是各位家长的必修课。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
-
儿科疑难病 治则处方
王益谦(1918~2010年),江苏省名中医。王益谦生前理论基础扎实,临床上坚持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立法遣方,遵古而不泥古,因病施治,方随症转,灵活运用,对内儿科诸疾的诊治尤有独到之处。愚有幸跟随王益谦侍诊多年,口传心授,目睹不少疑难危重病例取得满意效果,兹择王益谦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曹宝宝,男,7个月。2004年9月1日首诊 。发热迁延五个月,先后在县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诊为小儿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并经多方治疗措施,仍发热,体温39.0℃(肛),伴咳声低微,时...
-
孙浩治小儿双下肢反复浮肿处方加减调治
孙浩,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载,尤精于儿科疾病的诊治,擅长用黄芪四君汤治疗小儿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选取典型案例与同道共享。 病案 孙某,女,10岁,2014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反复浮肿一年余加重一周。现病史:患儿一年多前因下肢浮肿,小便检查示:尿蛋白(++++),生化示:白蛋白:25g/L,总胆固醇:10.36mmol/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一直口服泼尼松治疗,症状基本控制,白蛋白及总胆固醇检测正常,但尿蛋白...
-
小儿泄泻用以敷脐处方
熟料五积散出自《医学入门》卷八。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恶寒,拘急,呕吐腹痛;及伤寒发热,头痛恶风,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并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及妇人经脉不调及腹痛带下。余变而用之于敷脐治疗小儿冬月泻泄,常收到良好和效果。 处方:白芷30克,川芎30克,芍药30克,甘草30克,茯苓30克,当归30克,肉桂30克,陈皮60克,麻黄60克,厚朴40克,干姜40克,桔梗10克,枳壳50克,半夏20克,苍术70克。上药除白芷、肉桂2味外,余13味,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桂、芷,用高压粉碎机微打成粗...
-
治遗尿 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席某,男,11岁,学生,2012年11月10日初诊。 主诉:遗尿不止8年。患者每于夜里12点左右或凌晨5~6点遗尿,羞苦难言,上学住校多有不便。其母代述病情,怀胎时父母体弱,出生后未能以母乳喂养,先天不足,因此身材瘦小,发育不良,抵抗力差,经常感冒。面色青黑泛黄,身冷畏寒,冬日手脚发冷,小小年纪常呼腰腿酸困。其他孩子玩耍时,他则倚物而立,默默不快。稍动则冷汗出,时腹中痛,痛时欲便,恶心欲呕,于晨起感寒时甚,小便频,大便常稀。时不欲饮食,但时又暴食,食后腹胀难消,夜里心烦转侧难寐。 诊为太阴、...
-
自制紫草油治疗婴儿皮肤褶皱处红肿
由于婴儿皮肤娇嫩, 易受细菌感染, 特别是皮肤褶 皱处, 不易透气且容易积蓄汗液和皮肤的代谢物, 如果 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 容易引起皮肤红肿, 严重者会发 生溃烂。在湿热季节, 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及肥胖婴儿的 皮肤褶皱处易多发红肿。笔者结合传统紫草油制备工 艺和橄榄油的特点, 将紫草油的制备工艺简化, 方便自 制应用。 1 紫草油的制备 ① 取新疆紫草2 0g , 粗粉碎, 用两层纱布包裹后装 入玻璃瓶内, 加橄榄油至浸没纱布, 密闭, 在室温下暗处 浸渍5~7d , 时时振摇, 至溶液呈紫红色, 用纱布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