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处 第6页

处 第6页

  • 鹅掌风处方用黄芪竹叶汤治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鹅掌风处方用黄芪竹叶汤治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主要是以指掌皮肤干燥、脱屑、皲裂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鹅掌风”范畴,常规思路多从风、湿、燥、火论治。本案立足经方津液观,围绕津液偏阴偏阳的不同功能特点,逐层对治病机,恢复津液在人体表里之间的输布离合,使7年反复之顽疾逐渐治愈。以下为本案详细的辨治过程。 张某,女,41岁,2022年1月18日初诊。主诉:手指干燥脱皮7年余。患者7年前开始出现手部湿疹,后干燥脱皮,无疼痛瘙痒,无渗出液,被诊断为指掌角皮症,外用尿素软膏治疗后稍好转,每逢停药及天气转冷则加重复发。白天...

  • 得了日晒疮该如何处理和治疗

    得了日晒疮该如何处理和治疗

    夏季是光照强度最大的季节,强烈的阳光对皮肤的伤害很大,除了会让人晒黑,也是导致日晒疮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是日晒疮呢? 日晒疮是一个中医病名,与西医的很多皮肤病如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光敏性皮炎等相对应。顾名思义,日晒疮是因为人体皮肤遭受到超耐受量的光照,产生了一系列炎症性的皮肤病。此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现。一般急性期多发于夏季,在夏季受到了长时间或者大量光照之后,皮肤产生炎性改变。症状轻的时候表现为皮肤瘙痒、灼热、红肿、疼痛,症状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糜烂、水泡、浸渍等。如果反复发作,每年持续性地出现,会...

  • 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中医处方

    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中医处方

    黄褐斑属于中医“黧黑斑”“面尘”领域,是一种在面子部呈现的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改变的损容性皮肤病,多见于女人。本病病因病机较复杂,肾水缺乏、七情内伤、肝郁气滞、饮食劳倦、妇人经血不调等均可致病。黄褐斑的发病率有逐年添加的趋势,多发于中青年女人。现在现代医学尚缺少卓有成效的疗法。 黄褐斑可分五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隶属榜首医院李志鸿依据多年医治经历,将黄褐斑分为五型。 肝郁气滞型:此型最为多见。患者皮损多为地图状或蝴蝶状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

  • 密集水疱渗出甲错瘙痒烦躁 湿疹处方

    密集水疱渗出甲错瘙痒烦躁 湿疹处方

    刘某, 女,31,鄂尔多斯市人。2016年03月12日来诊。 双手背密集水疱渗出甲错瘙痒烦躁时久。无明显恶寒热,偏喜凉。汗出正常。大便正常,小便微黄日两三次。纳可,口干口苦不渴。哺乳期。舌暗红苔薄腻,脉沉数。 处方:附子薏米败酱散 附子6 薏米30 败酱草30 7付,水煎内服。 马齿苋100克水煎外洗,4付。 二诊,水疱吸收结痂,瘙痒减。 处方:仍守方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内服,马齿苋外洗,10付,配合门诊自制湿疹药膏外涂。 后患者一直未来复诊,只微信告知恢复良好,很高...

  • 小儿患水痘发热处理方法

    小儿患水痘发热处理方法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水痘的临床特点是皮肤和粘膜相继出现斑丘疹、水疱疹和结痂。  水痘在出疹前一般先有一些前驱期表现,常见的症状是发热,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重症可见高热。发热1~2天皮肤成批出现斑丘疹,以后变成表浅的水疱疹。在出疹期,患儿可仍有发热,也有的患儿无发热表现。  小儿出水痘时发热怎么处理呢?首先要让孩子多饮水,这样既有利于毒素排泄,又有助于降温。如果体温在38℃以下,不必用退热剂。如果患儿持续高热,可给予小剂量退热剂,最好应用扑热息痛。近年有报道,水痘患儿应用阿司...

  • 银屑病 毒热血热并重型 处方金银花连翘

    银屑病 毒热血热并重型 处方金银花连翘

    首都国医名师、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钱文燕师从中医皮科泰斗赵炳南先生,深得其传,临证60年来对各类皮肤病的诊治具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辨治重度关节型银屑病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患者刘某,男,15岁。患者2014年3月被诊断为银屑病后,经数次治疗后,发热未解,全身鳞屑性红斑加重,关节肿痛,遂来诊。刻下:发热38.4℃,全身鳞屑性红斑,关节肿痛,不能行走。 诊断:银屑病(毒热血热并重型)。 治法:清除毒热,清热凉血。 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生地...

  • 灰指甲一个小处方 花椒大蒜醋溶液

    灰指甲一个小处方 花椒大蒜醋溶液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仅由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甲病称为甲癣。趾甲癣大多由足癣直接传播,指甲癣则可能由手癣传播或因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而直接接触感染。甲癣俗称“灰指甲”,中医称为鸡爪风,油灰指甲等,多为手足癣日久蔓延,以致日不荣甲所致。 灰指甲 临床上治疗灰指甲一般有口服、外用药物,或者是手术拔甲(目前已经很少使用)等方法,但由于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缓慢,一般手指甲需要100天左右,而脚趾甲要300天左右,所以,治疗灰...

  • 主治痤疮处方 症见头面躯干等部位有暗红色丘疹

    主治痤疮处方 症见头面躯干等部位有暗红色丘疹

    治痤疮方 处方:白茅根30克,夏枯草、 丹参各15克,枇杷叶12克,黄芩、 浙贝母、川芎、赤芍、生地各10克, 甘草6克。 加减:化脓者,_JJll蒲公英30克, 土茯苓15克,连翘10克;形成瘢痕 疙瘩者,加皂角刺、山慈姑、穿山甲 各10克;便秘者,加牛蒡子10克, 大黄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宣肺清热,、活血开郁。 主治:痤疮,中医辨证为风热闭 肺型,症见头面、躯干等部位有暗红 色丘疹,局部皮肤可形成红斑、脓 疮,或形成瘢痕,平素喜食辛辣肥 甘,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洪数。 廖淑...

  • 梅花针疗法 斑秃处长起头发

    梅花针疗法 斑秃处长起头发

      32岁的刘女士依时来到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做治疗。一个月过去了,她头上的两块斑秃,头顶那块已经布满了细密的头发,后脑勺的那块也长起了一些稀疏的头发。医生说,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她后脑勺那块也可以长满头发。   该院针灸科主任杜艳说,斑秃俗称“鬼剃头”,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病人经常表现为不明原因忽然掉头发。刘女士说,几个月前的一天早上,她起床后梳头,抓头发的时候竟然抓出一把头发来,头顶也露出一圈头皮,比一块硬币大一点。之后,她后脑勺也有一小块变得光秃了,这让她非常害怕。之后,刘女士...

  • 痤疮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 中医处方

    痤疮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 中医处方

    炎症性痤疮 患者,女,26 岁。2006 年 3 月 9 日初诊。主诉: 面部痤疮 3 年,加重 1 年余。面颊、下颌痤疮明显布散突起,并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问诊患者有月经不规则出血、痛经、便秘等症,很易辨为血热瘀滞之象。但观前医处方多以气血两清为主,可见辨证之中必有不周之嫌。末次月经 2006年 2 月 20 日。刻诊: 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质淡、苔白浊腻,脉沉濡。 处方: 炮附片 6 g,苍术 15 g,白术 15 g,黄芪 15 g,厚朴 6 g,徐长卿1 5 g ,佩...

  • 流涎齘齿 处方:保和丸加味

    流涎齘齿 处方:保和丸加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晨峰 范亚兰 陈淑敏 李晶   医案   患者李某某,男,18岁。2015年7月1日诊。诉自幼说话时口水多,白天尤甚,夜眠磨牙。同时见腹胀、纳少、易腹泻、大便稀等症状。曾患病毒性肠炎史。   检查:营养发育中等,舌质红,苔薄黄,脉缓滑。   诊断:中医:(1)流涎;(2)齘齿。   辨证:此属脾阳不足、胃肠湿热。脾阳不足,则腹泻,口涎自流;脾失健运,湿热积于胃肠,则夜间磨牙、纳少。   治则:消食导滞、清热利湿、温脾开胃。...

  • 双足白天大量汗出 汗证处方

    双足白天大量汗出 汗证处方

    汗证(一) 陈某,女,39岁。2013年3月16日就诊。双足白天大量汗出5年。诉每晚必须洗脚后,感觉舒适方可入睡,一醒来即开始出现双足汗出,整个白天不断,时间稍久则将鞋袜打湿,故白天必须多次洗脚,甚为不便和苦恼。刻诊:口干,便秘干结,寐欠安,舌红、苔薄,脉细弦。 处方:当归10 g,酸枣仁15 g,柏子仁15 g,天冬15 g,麦冬15 g,丹参30 g,玄参15 g,党参15 g,五味子10 g,生地黄20 g,茯苓15 g,桔梗10 g,远志10 g,桂枝15 g,白芍15 g,甘草6 g,大枣...

  • 汗证极易汗出 处方5剂而瘥

    汗证极易汗出 处方5剂而瘥

    汗证(二) 胡某,男,63岁。2011年4月28日就诊。自诉极易汗出6年,曾于三甲医院服用神经精神类药物无效,亦服诸多中药亦罔效。刻诊:神差,面色萎黄,动则汗出,畏冷,易感冒,汗出为全身大汗出,无法自制,瞬时湿衣。纳可,寐安,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桂枝30 g,白芍30 g,生姜3片,炙甘草10 g,大枣10 g,制附片15 g(先煎),煅龙牡各30 g,山茱萸100 g,乌梅10 g,炙黄芪30 g,5剂。直到2012年5月10日再次就诊,诉上次服药后汗出顿解。 今又有复发迹...

  • 女童性早熟 辨证处方 中医传统理论

    女童性早熟 辨证处方 中医传统理论

      王某,女,7岁,2013年3月18 日初诊。   主诉:双侧乳房胀痛,不可触按21天。患者于2013年3月13日在某省儿童医院检查:睾酮小于0.025ng/ml;左卵巢内见4个直径大于4毫米的卵泡,右侧可见3个大于4毫米的卵泡,双侧乳腺回声减低区。   刻诊:患者月经尚未行,平素易生气发怒,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   辨证:肝郁化热,气滞痰凝。治宜清热疏肝,化痰散结。   处方:柴胡6克,白芍4克,夏枯草6克,川楝子6克,天花粉4克,生牡蛎6克(先煎),王不留行4克,荔枝核6...

  • 处方桑菊饮加减 水痘的辨证施治

    处方桑菊饮加减 水痘的辨证施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以轻度发热、身上起水疱为特点。细胞免疫有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皮疹泛发,病程长,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本病好发于小儿,有终生免疫力。中医学文献亦称为“水痘”。 如《婴童百问》中记载:“又有发热一二日而出水疱即消者,名为水痘。”《幼幼集成》水痘露丹中记载:“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红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喷嚏、涕唾稠黏,身热二三日而出,明净如水疱。” 病因病机...

  • 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

    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

    一见孩子发烧,刘女士就慌了手脚,害怕发烧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第一天退烧贴、退烧药一起上,第二天又加上打针和滴鼻;张女士的宝宝也被感冒击中,但她却认为小儿感冒没啥了不起,不算啥大病,因此也没有及时就医,而是私自给孩子用药,由于用药不当病情拖延半个多月,反复发作不见好转。看来如何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还是各位家长的必修课。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

  • 儿科疑难病 治则处方

    儿科疑难病 治则处方

    王益谦(1918~2010年),江苏省名中医。王益谦生前理论基础扎实,临床上坚持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立法遣方,遵古而不泥古,因病施治,方随症转,灵活运用,对内儿科诸疾的诊治尤有独到之处。愚有幸跟随王益谦侍诊多年,口传心授,目睹不少疑难危重病例取得满意效果,兹择王益谦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曹宝宝,男,7个月。2004年9月1日首诊 。发热迁延五个月,先后在县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诊为小儿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并经多方治疗措施,仍发热,体温39.0℃(肛),伴咳声低微,时...

  • 孙浩治小儿双下肢反复浮肿处方加减调治

    孙浩治小儿双下肢反复浮肿处方加减调治

    孙浩,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载,尤精于儿科疾病的诊治,擅长用黄芪四君汤治疗小儿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选取典型案例与同道共享。 病案 孙某,女,10岁,2014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反复浮肿一年余加重一周。现病史:患儿一年多前因下肢浮肿,小便检查示:尿蛋白(++++),生化示:白蛋白:25g/L,总胆固醇:10.36mmol/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一直口服泼尼松治疗,症状基本控制,白蛋白及总胆固醇检测正常,但尿蛋白...

  • 盗汗半年余 病机与治则处方

    盗汗半年余 病机与治则处方

      胡某,女,1岁半, 1990年10月15日初诊。   主诉:盗汗半年余。其母代诉:患儿盗汗显著,每日早上起来头汗很多,枕巾湿透,面黄无华,畏寒畏热,大便干、臭,腹部热胀,晚上睡不稳,经常外感。就诊时咳嗽,流稠涕,苔黄,脉浮较紧。   病机与治则: 肺气失宣,脾胃食积;治当宣肺止咳,清热化积。   处方:生黄芪10克,桂枝4克,紫苏叶4克,金银花10克,瓜蒌4克,桔梗4克,苍术4克,石膏15克,白茅根10克,莪术4克,三棱4克,槟榔10克。2剂,水煎服,日1剂,少量频服。   方解:本方以生黄...

  • 遗尿处方 辨证脾肾阳虚

    遗尿处方 辨证脾肾阳虚

    汪某某,女,10岁,2016年2月2日初诊。   患者从2岁多开始患遗尿,几乎每晚有一次以上遗尿。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少有顾及孩子健康。爷爷奶奶带其到当地多名医生处诊疗多次,疗效不显。春节期间,孩子父母回到家里,每晚孩子的尿床让其父母备感不安,带着孩子慕名前来就诊中医。   诊见遗尿,每晚1至2次,患者有时知道自己要尿尿,无法控制;有时根本不知道则尿床,伴有四肢冰凉,纳差,舌淡苔少,脉细弱。余无其他疾病表现。   诊断 遗尿。   辨证 脾肾阳虚。   处方 枸杞子1...

  • 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 中医处方组成

    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 中医处方组成

    处方组成   西洋参7克,生北芪7克,紫丹参7克,酸枣仁15克,云茯神12克,龙眼肉10克,肥知母10克,正川芎6克,川郁金10克,生甘草5克。   方药歌诀   益气活血芪参参,   活裁化用酸枣仁,   更加龙眼与郁金,   主治烦热能安神。   功能主治   具有益气活血安神的功效。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症见五心烦热,心神不安,盗汗或自汗,咽干口燥,头晕目眩,舌淡红,苔薄白或苔少,脉弦细,或细数,或虚细无力。   用...

  • 小儿泄泻 中医治湿热泄泻处方

    小儿泄泻 中医治湿热泄泻处方

    小儿泄泻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大致概括为寒湿、湿热、伤食、虚寒泄泻四种。无论何种泄泻,均与“脾”“湿”二字攸关,故《黄帝内经》有“脾病飧泄”“湿胜则濡泻”之说。现介绍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治疗泄泻验案四则,并附辨析。 湿热泄泻 案1:刘某,男,10个月。长夏感受暑湿之邪,身热汗少,大便稀黄,其气热臭,日七八次,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小溲短赤,舌苔淡黄厚腻,指纹浮红。证属暑湿伤脾,腑阳不司分利,治以祛暑利...

  • 小儿泄泻用以敷脐处方

    小儿泄泻用以敷脐处方

    熟料五积散出自《医学入门》卷八。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恶寒,拘急,呕吐腹痛;及伤寒发热,头痛恶风,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并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及妇人经脉不调及腹痛带下。余变而用之于敷脐治疗小儿冬月泻泄,常收到良好和效果。 处方:白芷30克,川芎30克,芍药30克,甘草30克,茯苓30克,当归30克,肉桂30克,陈皮60克,麻黄60克,厚朴40克,干姜40克,桔梗10克,枳壳50克,半夏20克,苍术70克。上药除白芷、肉桂2味外,余13味,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桂、芷,用高压粉碎机微打成粗...

  • 绦虫病怎么治 中药处方

    绦虫病怎么治 中药处方

    绦虫病,又叫做“寸白虫”病。多因为吃了染有绦虫幼叭的生牛肉,生猪肉或生羊肉而引起的。它的症状是从大便中排出约1寸长、一片一片的白色虫体为特征。它排出肛门时,在肛门周围能作短时间的活动,使病人感到瘙痒,不舒服。病轻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病重的就会感到腹部隐隐作 痛,大便时干时稀,有时恶心,有时呕吐,饭后腹中胀闷, 消化不良,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日子久了就会出现 身体消瘦,面色萎黄,脚手无力等症。舌质淡红,脉细无力。 治疗宜以驱虫为主,佐以调补脾胃。 处方 (1)槟榔30~60克 水煎...

  • 治遗尿 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治遗尿 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席某,男,11岁,学生,2012年11月10日初诊。   主诉:遗尿不止8年。患者每于夜里12点左右或凌晨5~6点遗尿,羞苦难言,上学住校多有不便。其母代述病情,怀胎时父母体弱,出生后未能以母乳喂养,先天不足,因此身材瘦小,发育不良,抵抗力差,经常感冒。面色青黑泛黄,身冷畏寒,冬日手脚发冷,小小年纪常呼腰腿酸困。其他孩子玩耍时,他则倚物而立,默默不快。稍动则冷汗出,时腹中痛,痛时欲便,恶心欲呕,于晨起感寒时甚,小便频,大便常稀。时不欲饮食,但时又暴食,食后腹胀难消,夜里心烦转侧难寐。   诊为太阴、...

  • 黄汗病 治以清肝胆湿热处方

    黄汗病 治以清肝胆湿热处方

    黄汗病是以汗出色黄染衣为主要表现的汗证,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肝胆湿热郁伏熏蒸肌肤引起。诚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所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 笔者有幸跟师于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张恩树,现介绍其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黄汗病验案一则。 何某,男,27岁,2019年06月11日初诊。患者腋窝出黄汗,苔黄腻,脉细弦数。证属肝胆湿热,治以清肝胆湿热。处方:龙胆草10g,炒山栀10g,炒柴胡10...

  • 为何初夏多腹泻 如何处置小儿腹泻

    为何初夏多腹泻 如何处置小儿腹泻

      初夏来临之际,腹泻患者陡然增多,尤其是小孩因拉肚子而到医院就诊的比例居高不下。   为何初夏多腹泻   原因是多方面的。初夏时节,气温的趋势是升高的,但气温也起伏不定,天气变化无常。此时,人体内生理性散热和保暖功能与冬天和初春时节已有很大不同。冬天或初春时节,人体受到低温的强烈刺激后,皮表的汗腺毛孔会闭锁,以抵御外寒并保存体内热量,这就是中医上说的“外寒内不寒”。到了初夏,随着气温的大幅度的回升,人体的汗腺已经“开放”地迎接夏季。如果此时出现&ldqu...

  • 自制紫草油治疗婴儿皮肤褶皱处红肿

    自制紫草油治疗婴儿皮肤褶皱处红肿

    由于婴儿皮肤娇嫩, 易受细菌感染, 特别是皮肤褶 皱处, 不易透气且容易积蓄汗液和皮肤的代谢物, 如果 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 容易引起皮肤红肿, 严重者会发 生溃烂。在湿热季节, 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及肥胖婴儿的 皮肤褶皱处易多发红肿。笔者结合传统紫草油制备工 艺和橄榄油的特点, 将紫草油的制备工艺简化, 方便自 制应用。 1  紫草油的制备 ① 取新疆紫草2 0g , 粗粉碎, 用两层纱布包裹后装 入玻璃瓶内, 加橄榄油至浸没纱布, 密闭, 在室温下暗处 浸渍5~7d , 时时振摇, 至溶液呈紫红色, 用纱布过滤...

  • 小儿抽动症 治则健脾舒肝处方

    小儿抽动症 治则健脾舒肝处方

    【基本资料】 曾某某,男性,11岁,2019年08月12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近半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自主甩头,嘴⻆抽动,注意力不集中,胃纳可,烦躁,二便调,睡眠可。为求进一步诊疗,遂至我院就诊。 【首诊证候】 主诉:不自主甩头,嘴⻆抽动半年余。 刻诊: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脉弦滑。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抽动症。 证属:脾虚肝旺。 治则:健脾舒肝,熄风安神。 处方: 太子参10g、茯神10g、葛根1...

  • 汗证案 自汗虚损处方浮小麦

    汗证案 自汗虚损处方浮小麦

    患者男,56岁,因“饮食时好时差,反复汗出3个月余,伴有颜面㿠白2周”于2023年1月6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饮食量开始减少,偶伴汗出,自以为是天气炎热、饮食不节所致,并未引起重视。后病情有加重迹象,时好时差,反复就诊多次,具体诊断用药不详,病情未得到控制。1个月前出现发热(具体温度不详)、轻微咳嗽等,随即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收入住院,予以注射干扰素、抗病毒等治疗,病情得到控制,1周后出院。回到家中,患者再次出现饮食不佳,时有汗出,伴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