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第3页
-
辨治胃癌 中医学善用配伍虫药临证治疗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胃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威胁人类的生命。近年来胃癌治疗方式由大众化转变为个性化。针对患者病情,个性化治疗方式将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进行结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整体生存率。随着治疗方式的转变以及诊疗规范和新药研发的进一步推广,胃癌早期的治疗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术后复发、转移、副作用大的问题,以及晚期胃癌失去手术机会患者的治疗问题仍需要重视。中医药作为内科综合治疗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临床诊疗中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
-
李振华脾胃病辨治经验
我跟随李振华教授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老师缜密的中医临床思维和脾胃病学术思想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内经对脾胃均有虚、实的记载,《灵枢·本神论》:“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李振华教授在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研究中并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发现,脾胃病据统计90%以上都为脾胃气虚,创新性地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之论点。 “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其运化食物精微之功能赖于脾气,甚则脾阳。如脾失健运,饮食入胃,则不能及时和降,食物停留在胃,故胃多实证。其他如肝气郁滞横逆于胃,使其疏泄条达失常,胃气不能下降;或暴饮暴食...
-
姜良铎运用气化升降理论辨治脾胃病
笔者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对脾胃病的治疗提倡从调动人体各方面积极因素、促进脏腑之间生理功能协调出发,采各家之长,轻灵用药,以通为补,达到升降平衡得宜,气机转化正常。从各个脏腑的功能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胃主和降,脾主升清,大肠主传导,肝主疏泄,肾主关约等。由于消化系统有关的各个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并以经络气血为媒介相互联系和传递信息,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所以临证辨治时,要有整体观。 升清降浊 为治脾胃基本大法 脾主升清,为脏宜藏,胃司降浊,属腑宜通,脾胃之...
-
毒蛇咬伤 中药辨治方
毒蛇咬伤常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和沿海一带,是一种对劳动人民危害较大的外伤性疾病,特别多见于夏季,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较肯定的疗效。 火毒型:症见伤口周围红肿明显,斑疹隐隐,严重者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见恶寒,发热,烦渴,胸闷心悸,便干,尿短赤或血尿。舌苔黄,燥,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取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紫花地丁3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栀子6克...
-
“脾藏智”考辨与诠释
“脾藏智”是中医脾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脾胃的生理功能在精神- 心理- 认知方面的具 体体现,属于 “七神”的研究内容 。“脾藏智”经 历代医家发明运用,在理论、中药、方剂、针灸和 临证方面均有一定影响,但始终未得到系统的整理 和研究。为此本文就 “脾藏智”的发展源流进行 梳理并就其理论展开初步讨论,希望能够充实脾藏 象理论系统的研究内容。 1 对 “智”的认识 1. 1 文字训诂 “智”是 “知”的后起字,古代文献里常与 “知”互通 。 《释名》谓 : “智,知也,无所不知 也 。 ” 《说文解字》曰 :...
-
沈舒文:脾胃病三维六纲辨证与维度组方
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疗疾病的核心技术,迄今为止仍发挥着其他医学无法替代的疗效优势,但自身存在的证候辨识依据不确定性与施治方药的个体经验化成为影响辨证论治发展的瓶颈。尤其作为证候依据的症状资料,通过患者对病情的描述而获得,当病情复杂或缺乏医学常识的患者往往病情描述不清,主诉不明,再三询问引导有些仍答非所问,或喋喋不休,不知所云,使医者挠头难辨,不知所措。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反思,如何将证候辨识按照病系特征纲领化,执简而驭繁,或许是减少证候误辨,提高辨证精准度的方向之一。据此,对脾胃病提出三维六纲...
-
王九峰从脾胃辨治积聚探析
王九峰(1753 - 1815), 字献廷, 江苏省丹徒人, 乾 隆嘉庆年间著名医家, 乾隆年间被召为御医, 故其又被 称为 “王征君” , 王九峰曾封为太医院院监, 名重公卿 间, 延聘者叠至。医治患者, 不分贫富, 医术超群, 救济 苍生。王九峰其治病用药经验, 反映了当时乾隆嘉庆 年间江南地区人们发病、 证型、 症状和医者的用药特 点。其治疗疾病疗效显著, 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为后来 孟河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王氏的思想继承了李东 垣及叶天士脾胃学说, 在其医案中多有表现。传统医 学关于积聚的治法多是疏肝解郁...
-
中药止咳应先辨证后用药
冬季天气寒冷,咳嗽不停的孩子越来越多,断断续续的咳嗽声虽然不妨碍孩子们到处玩耍,但家长们听了却是越来越揪心。咳嗽不是病,它只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而如何止咳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 轻微咳嗽先观察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咳嗽,就希望马上用药将咳嗽止住,其实这样做不但对孩子不利,有的时候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咳嗽本身是机体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动作,呼吸道里的病理性分泌物以及从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排出体外,所以孩子一天偶尔咳嗽几声或者轻度咳嗽,家长不...
-
阴虚症的辨证调治
阴虚症多见消瘦、口干烟燥、头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或阴虚火旺、唇赤颧红、心烦失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遗精白浊等证,常见心阴虚、肺阴虚、肝肾阴虚、胃阴虚、肾阴虚,临床须辨证调治。 1.心阴虚:症见心悸气短.心烦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脉细,舌尖发红等。方用天王补心丸或生脉饮调治。 2.肺阴虚:症见干咳痰少,咽干口渴,痰中带血,脉细苔黄。方用养阴清肺丸或百合固金丸调治。 3.肝肾阴虚:症见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或有阴虚火旺.唇赤颧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脉细弦,苔黄。方用杞菊地黄丸或用明目地黄丸调治。...
-
六经辨治脾胃病
“自古医家出经典,从来创新源继承。”余学医临证四十余载,尤长于六经辨治脾胃病,以“吐、利、痞、痛、秘”概括脾胃病证候病机,用经方治之,注重内外治结合,达事半功倍之效。 六经辨治脾胃病溯源 六经之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太阴者脾土也。阳明者,胃土也。胃纳水谷,借脾气运行,充于脏腑,而经脉以和,四肢以荣,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故为太阴阳明论”“胃行气于三阳,为六腑之本;脾行气于三阴,为五脏之本”。六经中包含脾胃,同时脾胃又是六经基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行气于三阳,为六...
-
中医从出汗辨别疾病:防治方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有异常的出汗。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按出汗时间区分 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出汗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声音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选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证。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
-
脾阴虚证如何辨治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无限地划分阴阳。相对五脏来说,《黄帝内经》里有心阴、心阳,肝阴、肝阳,肾阴、肾阳,肺阴、肺气(气属阳),唯有脾脏,只提脾阳,未提脾阴。这是为什么呢? 脾阴与脾阳 《黄帝内经》虽无“脾阴”一词,但却论述了脾具有蕴藏营阴、滋养脏腑的生理功能,如:《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藏真濡于脾”。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说:“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明代缪仲淳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说:“胃气弱不...
-
口干眼干辨五液 治干燥综合征
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除唾液腺和泪腺受损而出现口干、眼干外,还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的多系统损害症状。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外用替代疗法等,但其疗效不理想,副作用较多。 路志正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中医相关的病名 “燥痹” ,其他常见风湿病及疑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出现的燥热伤津证候,如口干、咽干、眼干、鼻干、皮肤干...
-
选用中成药止咳 分辨是否有痰 痰是什么颜色
深秋时节,呼吸系统疾病易高发,咳嗽是常见症状之一,一旦出现咳嗽,很多人会自行购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选用中成药止咳前一定要仔细分辨是否有痰、痰是什么颜色、痰量的多少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症选药,有的放矢。 痰稀色白 多为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表现咳嗽声重,有痰,痰色白且稀薄,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发热怕冷、无汗、头痛、肢体酸痛等症状。应选用温化寒痰的止咳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颗粒、蛇胆陈皮口服液等。 痰稠色黄 多为感受风热引起的咳嗽,咳嗽频繁,有痰,痰色黄且黏稠,咳嗽气粗,常伴有口渴咽痛、...
-
中医治肥胖 中成药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肥胖与家族遗传、性别、年龄等有关,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缺乏运动所造成。其病理特点是阳气虚衰、痰湿内盛,可兼有水湿、血瘀、气滞等。选用中成药辨证治疗,可获良效。 痰湿内盛: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乏倦,胸膈痞满,过食肥甘,饮酒过度,神疲嗜睡,舌苔白腻或白滑。主选二陈丸,以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胃热滞脾:症状表现为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口苦,心烦头晕,胃脘灼痛嘈杂,食后缓解,舌红苔黄腻。宜选保和丸(颗粒或片),可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脾虚不运:形体肥胖,臃肿困重...
-
介绍中医分型辨治肥胖症的经验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肥胖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肥胖应积极治疗。同时,对于继发性肥胖,如皮质醇增多症、下丘脑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等,必须针对原发病治疗。现介绍中医分型辨治肥胖症的经验。 脾肾两虚型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腰酸腿软,纳少,面浮肢肿,大便稀软,甚则形寒肢冷,小便频数,女子带下清稀,男子阳...
-
肥胖症不妨辨证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肥胖患者日益增多.特别是步人 中年之后的人群中更为多见。肥 胖不仅有失形体健美.给生活带 来许多不便。甚者导致机体一系 列生理、病理变化.增加心脏负 担,给各个组织系统带来危害。 肥胖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 尿病、癌症等许多疾病的主要诱 因。亦是加速衰老、导致早亡的 重要因素之一。 肥胖症主要是由体内脂肪 积蓄太多.人体超过标准体重 20%以上所致。目前减肥的方法 多种多样.主要有控制调节饮 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 脂肪吸刮疗法等。虽然方法众 多,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甚全 会产生许...
-
黑眼圈中药浴目 中医辨证治疗
熬夜压力大.睡眠差.容易诱发黑眼圈生成。还有更多的过敏族群也是黑眼圈的常客。另外,天生体质眼周皮肤黑色素较多、皮肤较薄.或是皮肤提早老化都会影响。 中医认为.黑眼圈患者多有肝阴不足、虚火上炎的现象。 中医强调“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肝开窍于目.若长期熬夜或压力大.或是睡眠不足等.都会造成中医所说的肝阴不足、虚火上炎.也就是气血循环差、兼有上火症状,造成黑眼圈。 中医辨证治疗上.针对“肝阴不足、虚火上炎”问题,临床上常见伴有头晕眼干.口干、口有异味、手脚易麻.容易烦躁,经量少.冶以补肝阴降虚火。兼活血通络。...
-
臭汗症的辨治
所谓“臭汗症”,是指人体 分泌的汗液有异常的臭味而 言。中医认为,汗出发臭是肝 胆湿热、脾胃浊滞或湿热内 蕴、气血不和所致。患有“臭汗 症”的人通常伴有胸闷纳呆、 口苦发腻、渴不思饮、身重体 倦、尿少色黄等证候。 “臭汗症”分为全身性臭 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两种,以 局部性多见,其中又以腋臭最 常见,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 味,好发于青壮年尤其是年轻 女性(常开始于青春期),且有 遗传倾向,往往伴有色汗f以 黄色多见1等。臭汗气味轻重 不同,’大多与多汗有关,故夏 季加重而冬季较轻;以青春发 育期臭味最浓,随年龄增长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