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 第4页
-
子宫切口假腔经期延长从整体辨证予经验方原方
近来年,子宫切口假腔一词在妇产科临床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作为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1],其造成的经期延长,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个月至20天方净,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西医学称本病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是指剖宫产后由于子宫切口缺血或感染导致愈合缺陷损伤血管、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切口裂开等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目前公认的原因主要为子宫切口位置不当及切口反复感染[3]。而西医目前治疗本病尚无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导师雷磊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湖南中医药...
-
经期延长药用举元煎 月经过少月经后期药用当归地黄饮
全国名中医姜惠中是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学风严谨,造诣精深,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姜惠中临诊,受益匪浅。姜惠中在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宫颈疾病等多方面颇有建树,现将其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医案一:经期延长 刘某,女,28岁,2011年9月3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14岁月经初潮,28天一行,5~7天干净。末次月经期:2011年8月25日,近三月来经期延长,10~14天方净,血量稍多,色淡,质稀,伴小腹时有隐痛,体倦,乏力,...
-
少腹逐瘀汤治经期小腹冰凉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张士舜擅长治疗各系统良恶性肿瘤及疑难杂症等。笔者跟师多年,获益匪浅,现将其临床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经期小腹冰凉的一则医案总结整理如下。 杨某某,女,34岁,2022年4月7日初诊。主诉:来月经时小腹凉如冰多月;伴有经量多,极少量血块,周期错后六七天,经期正常,无痛经。末次月经2022年3月10日,平素下肢凉,偶有腰痛,纳可,大便干,有劲。舌中有裂纹,苔腻,舌下静脉粗,脉涩。 辨证:寒凝血瘀。 治则:温经止痛,活血化瘀。...
-
验方加减治疗经期延长验案
丹栀逍遥散出自《内科摘要》,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基础上加牡丹皮、栀子组成,药用炒白术、柴胡、当归、芍药、茯苓各一钱,甘草、牡丹皮、山栀各五分。该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清热凉血之功效,主治肝郁脾虚、化火生热而致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小腹作痛等。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肝主疏泄,又主藏血,故妇科疾病多从肝论治。肝体阴而用阳,劳役过度、郁怒及经、孕、产、乳等无不耗伤阴血,以致肝失血养、气失疏泄,或气郁日久化...
-
中医药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系列程度不等的相关症候群。临床以月经紊乱,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面目浮肿,烘热,多汗,五心烦热,心悸,烦躁失眠,心情抑郁,焦虑等为主要表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女性承受各方压力的不断增多,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在增加,并有不断提前的趋势。每年有超过1.2亿女性深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困扰,至2030年将超过2.1亿。西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多以使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及镇静、抗焦虑、抗抑郁药等对症处理,如长期应用可能引起...
-
绝经前后诸证 围绝经期综合征处方用乌梅丸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女性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属于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治疗此病多以滋补肝肾为主。然临证不乏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情况,非一味滋养肝肾所能治之。本案立足津血的生理功能,以燮理寒热、温养津血为治,使病症迎刃而解。 患者女,51岁,2022年5月5日初诊。主诉:潮热、多汗伴月经周期不规律半年。患者近半年潮热、多汗明显,眠差,入睡困难,眠浅易醒,白天精神不佳,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烦躁。平素易上火,易感冒。二便调。近半年月经周期不...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治疗
全国名中医蔡钢是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妇科、内科疑难杂症。现将蔡钢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结合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分型治疗 中医治疗需据临床分型而定,然目前尚无统一分型,在《中医妇科学》上主要分为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蔡钢认为本病可分为肾虚不足、肝郁气滞、心阴亏虚,因肾为水火之藏,内含阴阳,因此肾虚不足又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及肾阴阳两虚证,具体证型及常用方药介绍如下。 肾阴虚证治以滋补肾阴,临床常...
-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不适 中医治方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王建玲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方面有独特的用药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出诊,获益良多,现主要介绍王建玲对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大法。 病因病机 绝经前后女性肾精渐亏。 《傅青主女科·调经》云:“经水出诸肾。”绝经前后的女性肾气衰,癸水竭,冲任二脉亏虚,精亏血少,月...
-
围绝经期多汗证病案1则
患者,女,57岁,2019年5月6日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诉:汗出过多5年余。现病史:患者5年前出现前额、前胸部及背部出汗过多症状,动辄出汗,后病情进展,静坐时亦汗出较甚,体倦乏力,汗出时间长达1~2h,每日2~3次,每日需换衣3次,手足偏冷,肤冷黏腻,伴潮热,偶有盗汗,无家族史,不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喜饮温水,5年前出现月经周期紊乱,3年前已绝经,舌质红,苔薄白有裂纹,脉细弱。西医诊断:围绝经期多汗证。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汗证)。治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取肺俞(双)、心俞(双)、肾俞(双)穴,采用0.25m...
-
行经期头痛 偏头痛 张士舜验方
张士舜,男,1939年9月生,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2年。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石家庄市名中医。著有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13项。 处方: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50克,黄精20克,当归10克,玉竹20克,白芷40克,益母草20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0克,仙茅10克,蔓荆子10克。 功能:活血补血,调经补肾,疏风止痛。 主治: 本方适用于行经期头痛、...
-
热水泡脚缓解经期腹泻
有些女性在行经期间会伴随有拉肚子的现象,专家分析,经期拉肚子和个人体质有关,也和平时的身体调理有关。有些女性由于体虚,经期肠胃受到刺激,容易腹泻。另有一些女性,由于平时不注意饮食及身体调理,习惯吃生冷的东西,即使经期也不例外,这样也会严重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腹泻。 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不要受寒。常言道“寒从脚起”,如果因为受到寒凉等原因导致拉肚:广的话,此时往往脚部能明显感觉到冷。可以试着用热水泡泡脚,水温45-47度,每天泡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脚部受热后,全身血液循环会加快,体内热量...
-
经行头痛“经期头痛”四个常用方
姚克敏(1935-)教授为云南省姚氏医学流派第六代传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姚贞白之女,原任昆明市中医医院院长,199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经期杂病论治》为姚老早年在总结家传经验的基础上亲笔撰写,是姚老几十年临床体会所得,写就搁笔后因忙于政务,未及投稿,延迟至今,现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发现并整理,在此发表,以期对本流派学术思想的完善及传承有所...
-
经期腹泻 泡脚缓解
很多女性都有过经期不适的经 历,最常见的像肚子疼、头疼、腹泻、恶 心等。专家提醒,在月经期拉肚子可不 是小事,不要忽视这个问题,因为经期 经常腹泻,有可能是气血不足。女性经 期腹泻与个人体质有关,这些人多属 于脾肾阳虚的体质。但平日不良的生 活习惯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部分女性体虚,加上平日饮食不 注意,生冷、寒凉的食物一点不忌口, 肠胃受到刺激,很容易发生腹泻。对于 经期腹泻,女性朋友们要从饮食和生 活习惯两方面加以改善。月经期间可 多食山药粥和鸡蛋黄,在月经来的头 几天,最好也不要吃寒凉的水果。 所谓&ldq...
-
黄芪煎汤解除经期感冒
许多妇女都有这样的体验,经期特别容易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发热等感冒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杨洪艳副主任说,女性在经期特别脆弱,此时只要用一味黄芪煎汤,就能解除经期感冒的烦恼。 取生黄芪10~30克(刚开始服用时从10克,以后逐渐增加剂量至30克),用200毫升清水浸泡30分钟后先大火煮沸,再用文火持续煎煮1个小时,煎取药汁50毫升,一日一次,于清晨空腹温服效果较好,经期前5~7天服用至月经来潮。 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经行期间妇女血室开放,外邪易侵。不过,因黄芪性温,补益力较强...
-
经期感冒发烧:小柴胡汤加泽兰益母草
病案:徐某女,41岁,医务工作者。病者经行第2天,因淋雨涉水,当晚月经停止,遂感小腹坠胀,诸身不适,关节烦疼。次日,发热恶寒,微有汗出,体温38.5度,倦怠乏力,食纳量少,口苦微渴,大便不畅,小便短黄,入夜暮时体温39度,脉浮弦虚数,舌质偏红,苔薄白徽黄。察其病因月经感受风寒,且淋雨涉水,经水适断,继之发热。酿成血合空虚,风寒侵袭,故可诊断为:经期感冒,热人血室。 拟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法半夏、郁金、黄芩、香附、泽兰、防风、独活各10克,党参、葛根各15克,益母草20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
-
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
围绝经期指妇女出现绝经临、 床特征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的 时间段。在此期间,妇女卵巢功能 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下丘脑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加。导致 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和植物神经 功能失调,出现激动易怒、抑郁多 烦、血压易波动等不适表现。因此, 有部分围绝经期妇女可能出现血 压升高、波动等心血管疾病。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效果 好,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86例围绝经期合 并高血压患者,患者年龄43~50 岁;病程2~22个月;均确诊为围 绝经期合并高血压;排除合并严重 脏器受损或血管类...
-
刘莉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经验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的常见病, 可引起心脑肾器官损害, 影响心血管疾病 预后,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更年期妇女患病几率明显 高于同年龄段男性 [1] 。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是指高血 压病伴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复杂疾病, 除血压增 高表现外, 还伴有焦虑抑郁、 失眠多梦等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症状, 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 关 [2] , 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莉教授治疗本病有其独 到见解, 笔者伴师左右两年载, 常叹吾师用药之精当, 深窥其辨...
-
经期偏头痛 气血两虚型头痛治以当归补血汤为主
第二届国医大师吕景山善于治疗疑难杂症,探索出对顽固性经期偏头痛,主要综合运用补益肝肾、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在临证中加减变化,结合对药应用,临床疗效显著。 用药经验 擅用虫类药和引经药吕景山常运用虫类药祛痰浊、瘀血、通络止痛、解痉息风,正符合偏头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之特点,且直趋高巅之位。常用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太阳头痛用羌活;阳明头痛用白芷、葛根、石膏;少阳头痛用柴胡、白芍;太阴头痛用苍术;少阴头痛用细辛;厥阴头痛用吴茱萸、川芎;川芎在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