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209页
-
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治验方
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由头部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所引起。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发作性血管舒缩不稳定,并因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疾病。二者均慢性反复发作,并呈游走性,大部分和情绪变化有关。偏头痛表现为一侧头痛,而丛集性头痛为某一时间段内一连串的密集发作。笔者在基层中医院眼科工作20余年,在治疗因眼病引起的头痛患者时,有不少是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患者,时常颇感棘手。10余年前,有一位老中医因白内障由笔者为其手术,术后复查时谈起头痛的治疗,遂传笔者一头痛验方,10余年来,频频用于偏头痛和丛集性...
-
胆囊息肉处方用消瘰丸合济生乌梅丸加味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张雪亮从事中医临床、科研、科普工作30余载,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深厚,同时博采众家,思路广阔,提倡标本辨证、名方合用,擅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张雪亮辨治胆囊息肉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程某,女,59岁。2022年4月26日初诊。主诉: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现病史:患者2022年4月14日于北京某三甲医院行腹部超声,示胆囊息肉大小1.0×0.6cm。不愿手术,遂门诊求治。刻下症:无明显不适。性急,...
-
痹证腰椎椎管狭窄 治法处方扶正脱透
沈某,女,74岁,2021年8月24日初诊。主诉:右下肢麻木疼痛2年余,加重1周。患者右下肢疼痛乏力2年余,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无法入睡。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痹痛乏力,足底麻木感,躺平及屈膝抱右腿后可缓解。平素轮椅代步。刻诊:右下肢麻木疼痛,喜温。无恶寒发热,手足不温。大便可,夜尿2~3次。易饥饿。舌暗,苔根白厚,有齿痕。脉左沉细,右滑、重按涩。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20余年。抑郁障碍病史6年余。既往冠心病病史。2016年行右下肢静脉曲张切除术、左侧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2021年8月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淋证百痛壮热方 治泌尿道感染
肾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来势较急,常伴有发热、寒战,以及小便频急热痛,经方对治此种疾病有退热快、缩短疗程的效果,现整理案例如下。 李某,女,73岁,于2023年3月15日入院。主诉:尿频急痛伴发热3天。患者于3月12日开始出现尿频急痛,寒战发热,体温最高39.2度,腹部不适,外院检查考虑泌尿系感染,予补液抗感染治疗后仍间中发热。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查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质+,尿葡萄糖+++++,尿酮体++,尿白细胞1+/HP,尿红细胞1+/HP,上皮细胞1+/HP,下腹部CT提示双肾小结石、双...
-
张学文通痹方治疗冠心病
恩师张学文系陕西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国医大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心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颇有独到见解。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现代医学病理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主要是突然阵发性前胸胸闷或疼痛,并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并沿前臂内侧直达小指和无名指,发作时面色苍白,表情焦虑或烦躁,心悸,心慌,短气,疼痛剧烈时可伴冷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饮食、情志、吸烟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管腔闭塞或痉挛,猝然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常因情志、饮...
-
轻度脂肪肝伴肝功异常 治法方药
重庆市奉节县卫生学校副校长郑家本从医38年来,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泌尿、消化道结石、肝胆及胃肠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脂肪肝的治疗属于需长期治疗的疾病,现节选郑家本治疗脂肪肝案有典型意义的几次治疗过程,供大家参考。 次某,45岁。2014年2月15日初诊。患者高血脂多年,轻度脂肪肝伴肝功异常1个月,停经近4个月,末次月经2013年10月17日,经色黯红,夹大量血块。2014年1月8日某三甲医院肝功检查:甘油三酯2.25mmol/L,总胆固醇7.34mmol/L,低密度脂蛋白4.56mmol...
-
治疗高血压病自拟一方
菊花有降血压的作用,余治疗高血压病自拟一方名曰桑菊降压丸。方用菊花、桑椹子、丹参、葛根、牛膝、钩藤、地龙、三七、当归、水蛭、白芍、山萸肉、黄芪、杜仲、鸡血藤、桃仁、红花、山楂各50克,决明子、泽泻、川芎各100克,薄荷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次服1丸,日服3次。 患者刘某某,男,26岁。主要症状为头晕,体倦,精力不济,记忆力减退,脉象细弱,血压(140/100毫米汞柱)。用桑菊降压丸加味治之。方用菊花、桑椹子、丹参、葛根、牛膝、钩藤、地龙、三七、当归、水蛭、白芍、山萸肉、杜仲、鸡...
-
痿证处方以黄芪生脉饮 右归丸合三妙丸加减
康某,男,69岁。主因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2年,于2013年10月17日就诊。患者起病初自觉双下肢无力,平衡力差,走路摇晃,到外院就诊,磁共振检查示小脑萎缩,诊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经多方求治效果欠佳,遂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就诊。刻下症:行走时身体向右侧倾斜,不易维持直线行走,双下肢无力,走路摇晃不稳,伴有腰部胀痛,无头晕耳鸣症状,口干眼干夜间明显,口不苦,汗出多,以头汗为主,排尿欠畅,有尿不尽感。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病史。查体:无眼球震颤,双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无肌肉萎缩,...
-
便秘病机概括 便秘治法方药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量少的一类病症,包括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或老年人气血津液亏虚,往往容易导致功能性便秘的发生,这尤其对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困扰。西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常应用导泻剂或类泻剂药物,但往往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容易导致老年患者体内津液的进一步亏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采用畅气机、护津液、通大便的治法,临床疗效显著,且基本没有药物依赖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国名中医王行宽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载,治学严谨,对...
-
治疗足跟痛外用方
足跟痛也叫跟痛症,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的局部疼痛及明显压痛,有时局部红肿;多数患者早起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稍好,但行走过久,疼痛复又加重。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老年妇女发病者居多。临床发现,足跟痛是由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赘生、足脂肪纤维垫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减退、扁平足、急性滑囊炎、跟骨类风湿等病变引起,有些外用验方可取得良效。 方一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浴足盆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蒸(要注意预防烫伤)。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
-
中医胆石症的论述 治则方药
胆石症是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失调形成结石后引起的一种疾病,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胆石症的自然人群发病率约7.8%。据报道,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随着胆囊结石数量的增多,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升高。目前胆石症的治疗仍以手术及内镜治疗为主,以熊去氧胆酸为代表的内科溶石存在着疗效慢、周期长、适应症窄等弊端。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术中损伤、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结石复发等问题仍困扰临床医师。 中医关于胆石症的论述首见于《灵枢经·胀论...
-
结石性胆囊炎自拟方治疗方法
全国名中医廖润泉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著名的中西医外科专家,擅长于治疗普通外科和泌尿外科疾病,本文将廖润泉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整理廖润泉自1997年~1998年治疗的老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例共36例,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B超影像学改变。其中女性20例,男性16例,年龄58~72岁,平均65岁,发病时间2~10年,伴有冠心病者18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6例,糖尿病4例。治疗前每年发作3~6次,平均4....
-
肠息肉症状表现 预防方法 治疗手段
今年50岁的秦先生,在做肠镜时发现多个肠息肉,最大的直径有8毫米,当时医生建议他在内镜下切除。因为对肠息肉不了解,恐惧手术,秦先生拒绝了医生的提议。 时间一晃4年多,由于一直没啥明显不适症状,秦先生就淡忘了肠息肉这回事。近日,秦先生因为长期便秘到门诊调理,医生了解病史后,建议他复查肠镜,结果发现了一个高度疑似癌变的息肉,病理结果显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 其实像秦先生这样的案例在门诊每天都有发生。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肠镜检查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肠息肉这个病名并不陌生,...
-
早期肝硬化疏肝利胆方 中晚期肝硬化养阴益气柔肝方
李玉奇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学贯中医各科,擅长内、妇、儿疑难杂症的冶疗,疗效显著,对肝病的治疗也有较独特见解。对肝硬化腹水(鼓胀)李玉奇认为《黄帝内经》指出: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金匮要略》指出:“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可见肝脾既病多为热因,而热多为湿热。肝受湿热所羁而致郁,肝失调达而气结,因而肝经脉络受阻,致肝血瘀阻日久而硬变,形成肝硬化。脾主运化,湿热困脾,水湿不运,渍于脐腹,致脾水肿大;热久伤...
-
验方心痛饮临床应用
紫丹参30克,三七粉2克(另包,冲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远志lO克,琥珀粉 2克(另包,冲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 克,五味子5克,青橘叶10克,卧蚕草10克,党参10克,炒枳壳5克,桔梗5克,炙甘草5 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晚间服药时以药液冲服琥珀粉、三七粉。适用于血瘀气机不畅之冠心病慢性心绞痛发作,伴焦虑失眠的患者。 加减运用:多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舌苔厚腻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见食无味、纳呆可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宜进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