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 第33页

可 第33页

  • 一瓶杨梅酒 可保一夏肠胃舒适

    一瓶杨梅酒 可保一夏肠胃舒适

    许多水果都可以拿来酿酒,最有名的当属葡萄,但葡萄酿酒太过讲究繁琐,而杨梅酒很容易制作,原料只需三种:白酒、杨梅、冰糖。白酒最好选用45度以上的高度酒,必须漫过最上层的杨梅,不但杀菌效果好,且酒香浓郁。冰糖按个人口味适量,不宜太甜。杨梅要选择颜色鲜艳、甜中带酸的刺梅。圆梅太甜了,泡出的酒没有浓郁的杨梅酸香;色泽不红,则泡不出那种活泼生动的艳红色。泡酒的器具最好用透明的广口玻璃瓶,塞紧塞子,密封保存。 江浙沪一带是杨梅的主要产地。本地百姓家家户户都喜欢自制杨梅酒。一瓶杨梅酒,可保得一夏的肠胃舒适。《本草纲目》记载,...

  • 常按养老穴可抗衰老

    常按养老穴可抗衰老

    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耳聋眼花、心脏病、胃肠功能减退、颈肩疼痛等一系列的问题,经常按揉养老穴可减轻这些衰老的症状,延年益寿。养老穴以“养老”命名是由于其可治疗老年人易患的各种疾病,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作用。 养老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经络之气聚集的部位,按摩此穴可治疗小肠经所联络的颈肩、耳目、心脏、胃肠部位的疾病,同时对脑部多个功能区具有激活作用,长期按摩此穴,对老年人血压高、动脉硬化、颈椎病、老年痴呆、头昏眼花、胸闷气短、耳鸣耳聋、手指麻木、上肢酸痛等具有显著疗效。养老穴在手腕背面外侧凸起处的内侧,用食指的指...

  • 大枣汤可作为归脾丸等药的“药引”

    大枣汤可作为归脾丸等药的“药引”

      大枣药食兼用,味甘、性温,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调和药性。大枣汤可作为归脾丸等药的“药引”,帮助起效。   归脾丸能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月经不调等。大枣具有补脾作用,而脾主运化,用大枣煎汤送服药物,可以加强脾胃的补益、运化作用,促进吸收。古方中建议用大枣水送服归脾丸,可用5~10颗大枣煎水,放至适宜温度后送服归脾丸。还有些药物直接和大枣一同做成丸剂等剂型,便于服用。   近年有研究发现,大枣有抗癌作用,每日服几颗可缓解某些药的毒性。所以用健脾、补脾的药方...

  • 喝骨头汤可抗衰老

    喝骨头汤可抗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中一种叫类粘朊的物质渐渐减少。类粘朊是人体骨髓制造红、白细胞的重要物质,缺少了它,这些功能便会衰退,人体便会加快衰老。怎样才能补充类粘朊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动物骨头,因为动物骨头中含有类粘朊。取一些猪骨头或其它动物骨头砸碎,文火炖两个小时取汤食用。常食,可延缓衰老。...

  • 按摩腹部和腿部 可健脾养胃、促进消化

    按摩腹部和腿部 可健脾养胃、促进消化

    进入夏季后许多人常会出现胃口不好、疲乏无力、腹痛、腹泻,加上大量食用凉菜和瓜果、喝冷饮等,更易损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健旺,化生营养物质充足,脏腑功能才会正常;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所以夏季养脾胃很重要。按摩腹部和腿部的“两步法”可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按揉腹部  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按揉腹部有助于健脾和胃。肚脐是人体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都有好处。长期坚持,可增加...

  • 前后俯仰可养胃

    前后俯仰可养胃

    经常活动腰部,做前后俯仰、扭腰等动作,有养胃功效。长期坚持练习,能强健脾胃,使胃病不药而愈。扭腰俯仰动作对腹腔里的肠胃进行挤压,可促进肠胃蠕动,加强按摩,调整肠胃功能,增强肠胃自身免疫力,达到防治肠胃病的目的。练习时间在饭后两小时,也可以在早晨空腹练习,每次10分钟即可。具体的做法有如下步骤。预备 全身放松,两脚分开站立,两手掌置于腹前,手指微屈相对而不靠拢。扭腰 腰部放松,从右向左扭腰绕圈36次,再从左向右绕圈36次。上身尽量向右侧弯压后恢复直立为1次,做36次,腰部再向左侧弯压,次数相同。上身尽量向前倾压后恢复...

  • 农药中毒瓜蒂散可救急

    农药中毒瓜蒂散可救急

      在农村,经常会发生误喝农药而中毒的事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果断地在家庭中采取急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促使毒物排出体外,为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这让笔者想起了《伤寒论》中的一味催吐方剂“瓜蒂散”,对口服毒(药)物的早期中毒病人在家庭一线抢救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瓜蒂就是在农村中常见的甜瓜蒂,它是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甜瓜的果蒂。作为中医吐法的代表方剂之一,“瓜蒂散”方剂组成是:瓜蒂(炒黄)、赤小豆各一等份研末。服法是每取1.5~1.8克“瓜蒂散”,用香豉2~5克煎汤送服催吐,一次服尽,如果不...

  • 暑伤气阴洋参可补

    暑伤气阴洋参可补

    中医认为,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邪,阳性升散侵犯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口渴、体倦少气、脉虚等气阴两虚的表现,此时补虚最宜用西洋参。 人参、西洋参、党参和太子参都为补气生津之品,都治气虚诸证和津伤口渴证,其力以人参最强,可大补元气又能安神增志,为治虚脱证的主药,多用于重证;党参性平,善补中气又能养血而冶血虚萎黄头晕、心慌等症,常用党参代人参使用于虚脱轻证;西洋参为气阴两补之品,又可清火而治气阴两虚诸证,宜用于气阴两虚而有热者,治阴虚火旺、咳喘痰血,以及烦倦口渴等症;太子参补气生津之功近似于人参,乃清补之剂,主用...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 吐纳可止咳

    吐纳可止咳

    取坐式或站式,用鼻深吸气,略停闭.5-10秒,继之咳嗽,令气从胸中向上冲喉而出,然后呼气,反复7~14次。 此法可缓解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明显者。咳嗽主要是由于气管内分泌物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射,本法采用鼻吸气在于温润吸入之气,防止其对气管黏膜的刺激。 闭气后则增加了肺内压,有利于气从胸中向上直冲咽喉而出,并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有效排出,从而减少咳嗽反射,起到止咳的作用。...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止咳
  • 单味中药 也可排毒美容

    单味中药 也可排毒美容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的中药排毒美容效果非常好,以下也是家用几种常见的单味中药,排毒美容效果不错。      吃藿香为脾胃排毒   藿香其性微温,味辛,入脾、胃、肺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柠檬烯,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使身体的毒素从肠道顺畅排出。《本草正义》言其“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湿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天冬润肺又降火   天冬味甘苦、性大寒。又名天门冬、大当门根。干透者质坚硬而脆...

  • 以茶为药百病可消

    以茶为药百病可消

    老年人体质多偏于阴虚内热,当注意养阴清热。比如,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中风、失眠等病,多为真阴亏虚、虚火内炽所致。即使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属阴虚内热的也为数不少。而茶叶正是清热之品,常喝自然有帮助。 雨前茶(如龙井)对老年人最为适宜,因为它甘寒无毒,香味鲜醇,  “得先春之气,寒而不烈,消而不峻”。故若有规律地适量饮之,不少虚热病症就能在品茗谈笑中消失,对祛病延年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以下几种茶疗养生方,不同的人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选择。        1.醋茶:茶叶5克,水冲泡5分钟,滴人陈醋1毫升。可和胃止...

  • 春夏养阳 可服乌鸡白凤丸

    春夏养阳 可服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是妇科常用药,女性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两三个月就可见效。   乌鸡白凤丸出自明代龚云林《寿世保元》,由乌鸡、人参、白芍、丹参、香附、当归、牡蛎、鹿角、桑螵蛸、甘草、青蒿、天冬、生熟地黄、川芎、黄芪、银柴胡、芡实、山药等19味中药组成。有补气养血、填精益肾的功效。以蜂蜜为赋形剂制成蜜丸,分大蜜丸、水蜜丸和小蜜丸。   闭经、月经推迟、痛经、月经量少色淡而气血明显亏虚的病人,服用乌鸡白凤丸,不仅能调理月经,还对气血不足引起的面暗枯黄、色斑沉着等都有明显的改善。服用时,应每次1丸,一日两次。   服药...

  • 男性爱吃“腰子”可以壮阳吗?

    男性爱吃“腰子”可以壮阳吗?

      中国人讲究食疗养生,若在饱了口福的同时,还能获得“壮阳补肾”的功效,真是一举多得。男性爱吃“腰子”,认为可以壮阳,但医学专家发现,猪、牛、羊的肝、肾脏均有不同含量的重金属镉,不宜过多进补。     食补:黑色食品和枸杞等     不过,一些食物的确有助补肾。肾五行属水,可用黑色食物补肾,如韭菜子、板栗、泥鳅、木耳等。补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自己是什么体质,要注意阴阳均衡。     阴虚的人可以多吃枸杞子。中医认为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肺经,有滋补肝肾等功效,是提高男女性功能的健康良药。阳...

  •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论古代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脾脏象理论的发生密不可分, 不仅孕育了理论的生长, 也不同程度规定了其发展 走向。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 脾脏象理论系统的构建, 所援引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文化元素。 基于文化背 景的研究, 可明晰脾脏象理论发生的思维特征、 文化 来源和学术内涵, 对于提高脾脏象理论的理性思维 水平, 构建现代知识背景下的脾脏象理论的知识体 系, 丰富和创新脏象理论起到一定作用。 易学象数与先秦诸子学说对脾脏象理论形成 的影响 1. 医易同源、 医源于易, 脾脏象理论体系藏象 数取用思维模型...

  • 捏提脊背可养阳

    捏提脊背可养阳

    中医“春夏养阳” 的养生原则已经深入人心.各种养阳的方法深得人们喜爱.在此介绍一种捏提脊背的方法.同样可以起到养阳的作用。 捏提脊背是一种传统疗法.是以轻重不同的手法捏提背部皮肤来达到养阳的功效。另外.捏提脊背还可以消除疲劳、增进食欲、调理脏腑、宁心安神。本疗法以经络学说为依据.选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区(脊柱旁开1.5寸和3寸的背部分布区)和督脉背部循行区(脊柱正中)来养阳气。 捏提脊背时.室内温度应适中,感觉不冷不热为宜。暴露背部俯卧或坐位f坐位时颈部略向后仰),肌肉放松。家人先对其背部轻轻击打后.用双手食指和...

    精品偏方 2024-03-08 17 0 养阳
  • 生姜怎么吃可以让体内再无湿毒

    生姜怎么吃可以让体内再无湿毒

    生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无论是当做调味料还是熬汤,总能看见它的身影。然而,你知道生姜有哪些中医价值吗?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生姜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生姜怎么吃可以让体内再无湿毒,赶紧来看看吧。   1、姜茶   姜茶是用茶叶少许,生姜几片去皮水煎,饭后饮服。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伤寒、咳嗽等有奇效。   姜茶,其实也是...

  • 阴虚人群可试试花胶炖鸡

    阴虚人群可试试花胶炖鸡

    阴虚人群可试试花胶炖鸡   阴虚人群通常容易上火,而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潮湿,又容易兼有湿热。照中医理论,阴虚人群本该滋阴,但太过滋阴容易留湿,过于祛湿又容易伤阴,所以阴虚兼有湿热最不易治。   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入冬季恰是阴虚体质调理身体平衡的最好时机,可适当进食沙参、麦冬、百合、石斛、生地、玄参等,还可以选用阿胶补血养阴,或可试试花胶(又称鱼肚)炖鸡食疗法:   材  料 花胶100克,鸡200克,瘦肉100克,瑶柱30克,姜汁10ml。   做  法 花胶浸泡,大...

  • 饮白果排骨汤可止咳平喘

    饮白果排骨汤可止咳平喘

      止咳平喘   1、小排骨500克、白果(即银杏)30克,调料适量。将小排骨洗净,加黄酒、姜片、水适量,用文火焖1.5小时。白果去壳及红衣,加入汤内,加盐调味再煮15分钟,加味精调匀,并撒上青葱末。本方止咳平喘,适用于痰多咳嗽气喘。   2、萝卜100克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6粒洗净与糯米100克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50克,用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降压   每天用12枚白果和15克枸杞子,加水用文火煮20分钟,临睡前服下,降压效果好。...

  • 冬季体质虚弱者可适当进补

    冬季体质虚弱者可适当进补

        【原文】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解读】中医理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冬季是人体收敛潜藏的时候,此时进补,更易于吸收,有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进而增强体力、提高抵抗力、减轻宿疾等。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说,冬季这3个月,是阳气收藏之时,必须保护身体的阳气。《易经》还有“冬至阳生”一说,意思是...

  • 产后多汗不可一味滋阴

    产后多汗不可一味滋阴

    产后妇女一般常有多虚(血虚、津液亏虚)、多瘀(血瘀)、多寒(外感风寒)等特点,诚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言:“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然而,临床上不仅如此,有少数患者由于素体为阳旺之躯,再兼怀胎时过食辛辣或温补之物,导致体内火气有余,即便产后,仍然火气不降,内蒸津液,使其外泄;或火热上冲,出现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针对这种内热盛导致的多汗症,治疗不宜再补血、滋阴,而应当以辛寒清气为主,生津为辅。   上官某某,女,32岁。   2019年10月15日一诊:产后自汗4月余...

  • 葛根可抑制饮酒欲望

    葛根可抑制饮酒欲望

        若不想喝太多酒,可以考虑在喝酒前吃点葛根。美国研究发现,葛根可增加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进而消减酒客喝酒的欲望。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邀请12名男女志愿者参与研究,志愿者分成2组,一组吃葛根,另一组吃安慰剂,总共吃9天,吃完葛根后再喝酒,饮酒量多寡都经过分类、计算。     研究显示,喝酒后葛根会增加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并引起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这让身体马上就能感受酒精作用,抑制喝酒欲望,让人不会想再多喝酒。周湘嵌...

  • 灸疗也可试试灸罐

    灸疗也可试试灸罐

    灸法疗效显著、使用简单,特别适合家庭的自我操作,自古以来便受到广大百姓的推崇,所以,古人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但是传统灸法操作繁琐、劳力费时,还有烫伤皮肤的危险(除非实行疤痕灸)。于是有人研制出了灸罐,弥补了传统灸法的不足。 灸罐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是安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掉灸灰、不漏明火、不易过热烫伤; 二是方便,随意移动,方便固定,随穴而灸,只要将艾绒或剪好的艾段,点燃后放人铜灸器里,火头朝下,盖上盖子,既可手持以适宜的温度悬于患处{以微烫而不痛为宜),也可直接用绑带固定于患处,要是觉得温度不够热,可不垫...

  • 吃芋头可解皮肤痒

    吃芋头可解皮肤痒

      每逢冬季,很多人在浴后或睡觉时感觉四肢和身上奇痒难耐,这是冬季好发的皮肤干燥症在作怪。其实这个时节吃芋头也可缓解皮肤瘙痒。   制作方法:取鸡蛋大小的毛芋头2-3个,清洗干净,不削皮、不切断。取猪排骨100-150克,清洗干净后,在锅里加少许盐炒半熟,连同毛芋头放入容积1000毫升的锅中炖煮至猪排骨熟透,然后再放入12-15枚大枣煮熟。不吃毛芋头,只吃猪排骨,喝大枣汤。   芋头具有健脾、利湿、解毒、消痒的功效,能够合理运送营养物质,使皮肤润泽,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大枣具有健脾、益气、补血的功效,能够使血...

  • 搅舌咽唾可养阴

    搅舌咽唾可养阴

    唾液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津液之一。据文献资料记载,唾液的功能和用途有延年益寿、帮助消化、润喉助咽、缓冲酸碱物质、保护牙齿、促进发育、抗菌杀菌消除口臭、解毒防癌等。现代医学认为,唾液中含有多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成分,尤其在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早在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咽下唾液可以祛病养身。古今养生学家建议,可有意识地通过叩齿、舌尖顶上腭或舌搅口腔(搅海)等方法,促使唾液腺分泌唾液,分数次徐徐咽下,有祛病延年之功。 另外,阴虚体质者,若是每天搅舌咽唾可以调理阴虚的现象。阴虚体质者常表现...

    精品偏方 2024-03-08 19 0
  • 按摩刺激该穴可提高性欲

    按摩刺激该穴可提高性欲

      商阳穴  位于食指尖端桡侧指甲旁。传统医学认为,刺激该穴具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之效,可延缓性衰老。可在上下班乘公共汽车或电车时,用食指钩住车内的扶手或吊环;或在闲暇时两手食指相钩反复牵拉;或利用伞柄等按摩食指。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处,属于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所谓“任脉”,是指不论男女都与其生殖系统有密切关系的一支经脉,任脉上有不少具有强精壮阳效果的穴位。可用指压法按摩刺激关元穴,或是交替用左右手绕脐旋转按摩腹部,刺激任脉上的有关穴位。   三阴交穴    顾名思义,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

  • 冬饮黄酒可祛病

    冬饮黄酒可祛病

    在寒冷的冬天,饮杯温热的黄酒,不仅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有效抵御寒邪,预防感冒,还可防治多种寒湿疾病。如若适量常饮则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有延年益寿之功效。黄酒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酒种,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 20%,属于低度酿造酒。中医认为,黄酒味苦、甘、辛;具有温经散寒、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健脾温胃、祛风止痛、美肤抗衰的功效。黄酒营养丰富,含21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黄酒中含有丰富的硒,可消除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

  • 又到高考了 要巧补不可蛮补

    又到高考了 要巧补不可蛮补

      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对考生来说,考试既是一场心理战,又是一场体力消耗战,所以考生除了要心情开朗,同时也应有很好的营养支持。家长们在为身体健康的考生准备些新鲜的时令蔬菜水果,保持一个好胃口的同时。对于出现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症状和体质较弱的考生,适当的食补是必要的,食物进补与药物治疗一样,也要讲究技巧与方法,必须补得其所。要讲究七个要:   要巧补,不可蛮补   有的考生虽然复习很辛苦,但食欲不好,吃蹄髈、桂圆等滋腻补品容易腹胀,不思饮食。此时煮点山药红枣粥,就非常适宜。   又如人参是大补...

  • 花生米皮煮红枣可补血

    花生米皮煮红枣可补血

     用料:花生米、红枣       制作方法:花生米50克,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将皮剥下来,将干红枣30克冼净用温水浸泡发开,然后将花生米皮(用布包)与红枣放锅中加不煎开小火炖半小时,去掉花生米皮小包,加入少量红糖,待糖溶化后,汤与枣均可使用。       功效:对产后血虚、营养性贫血、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化疗后血常检查异常者有效,并有益气健康、补血之功效。...

  • 气血不足可选那些中成药

    气血不足可选那些中成药

    气虚表现为面色淡白,气短,乏力,懒言,腹胀,食少,便溏,中气下陷则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血虚多表现为面色萎黄或淡白,爪甲无华,心悸,失眠,多梦,肢麻,舌质淡,脉细弱等。气虚与血虚往往互见,不可不察。常用的补益气血类中成药如下:八珍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等中药组成。功能补气养血。主治各种贫血、失血,以及疮疡久溃不愈、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产后体倦发热等属气血两虚者。服法: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每次1 丸(9克),冲剂每次1袋 (8克),每日2次...

  • 补法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

    补法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

    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一种治法,可达到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之目的。即《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义。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补法首先要重视照顾脾肾。   补法一般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而选用:   补气(益气)之法适用于气虚所致的气短、懒言、四肢倦怠无力、自汗、心悸、失眠、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山药、莲子、白术、茯苓、大枣等。   补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