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气 第3页

理气 第3页

  • 口疮反复不愈治疗理气行瘀之法

    口疮反复不愈治疗理气行瘀之法

    关某,女,45岁,2017年5月初诊。患者自诉患口疮反复不愈已3年余。多方求医诊治,服中西药无数,效果未显,发作日趋严重。现舌体口疮遍发于口内颊黏膜及舌体,形如黄豆或粟粒大小,触之痛甚。舌质暗有瘀斑,脉细弱。患者自诉,脾胃不健,常有腹泻,甚则完谷不化。月经延后,常伴痛经,体型消瘦,面白光无华,头目眩晕。 此案为脾肾阳虚。治疗使用健脾温肾,固本调冲,理气行瘀之法。 处方一 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焦术18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6克,煨肉蔻6克,煨柯子6克,神曲9克,焦山楂9克,木香6克,...

  • 性冷淡 治则疏肝理气散结化瘀处方

    性冷淡 治则疏肝理气散结化瘀处方

    患者,女,36岁,幼儿教导教师。2013年2月1日以“性冷淡2年”初诊。患者结婚10多年,婚后前10年,有2个孩子。后老公外出务工2年后,患者发现对同房有厌倦感。1周前,老公回家春节,再次与之同房,自我感觉无动于衷,再次前往三甲医院医治,仍旧未查出本质性疾病,前来就诊中医。诊见:性欲下降,阴道干涩,时有叹息,郁郁寡欢,四肢时而冰凉,时而潮热,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经行下腹部肿痛,舌红伴紫,舌苔薄,脉弦。 确诊:(肝气郁结型)性冷淡。 治则:疏肝理气,散结化瘀。...

  • 慢性前列腺炎浊精阻滞所致 治以理气止痛

    慢性前列腺炎浊精阻滞所致 治以理气止痛

    患者杨某,23岁,未婚,2015年12月15日初诊。患者因尿频,尿道涩痛,左侧睾丸牵引痛4 年,近期因症状加重来院就诊。现病史:病人来院诊治前5 年,开始手淫,并时常饮酒。一年后自觉尿频,夜尿次数多达2~3次,尿道涩痛,因症状轻没有在意。近期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因有左侧睾丸牵引痛,并向腹股沟部扩散,遗精每周1~2次。经肛门指检前列腺大小正常,局部有明显触痛,质地稍硬,无结节。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80%,白细胞20~30个/高倍视野。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为4.0×3.2×2.4厘米,确诊...

  • 治急性或慢性盆腔炎 疏肝理气化湿利水

    治急性或慢性盆腔炎 疏肝理气化湿利水

      梅九如,男,1921年生,江苏省海安县人。1933年师从当代名中医施少秋先生学习中医内、妇科。1941年开业行医,1956年筹建联合诊所,后扩建为海安镇医院,任副院长。1958年至南京中医学院师训班学习,1959年毕业后在海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83年~1990年在海安县中医院工作,内科副主任医师。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在全国、省级报刊发表论文45篇。曾任南通市中医学会理事。   组成:沉香5克,乌药10克,枣儿槟10克,莪术10克,小叶石苇30克,滑石15克,...

  • 更年期综合征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更年期综合征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陈某,女,41岁。2014年12月15初诊,症见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两胁胀痛,情绪欠佳,心烦易怒,眠差,大便可,无腰困。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涩。 辨证:更年期综合征,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处方以逍遥散加减:当归12克,生白芍18克,炒白术9克,茯苓12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怀牛膝9克,丹皮9克,远志6克,水煎服,10剂,两天1剂。 按:此患者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两胁胀痛,心烦易怒,舌黯红,脉弦涩为肝郁气滞血瘀之证,故投逍遥散加减。《本草...

  • 理气逐瘀消脂 治不孕症方

    理气逐瘀消脂 治不孕症方

    处方:生山楂、生牡蛎(先煎) 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蒲黄、 炒当归、赤芍、制香附、玄参、浙贝 母、炒续断各9克,橘红、姜半夏、 炒枳壳各6克,川芎、炙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理气逐瘀消脂。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 导致的不孕症,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 痰阻型。 王永福...

  • 乳痈 乳癖 选方用药佐以理气通络

    乳痈 乳癖 选方用药佐以理气通络

      乳房属肝络胃,与冲任关系最为密切。乳汁为血之所化,而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汁,下行则为经水。乳房之病,有因外邪侵袭,也有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冲任失调、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痰浊凝聚、瘀血阻络;更有乳络损伤、乳汁蓄积等。   笔者认为,“气”是引起乳房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妇人情志不畅,多愁善郁,肝气不舒,则乳络易壅,血脉易滞,痰浊易凝。乳房诸病,多由此诱发。故对乳房病的治疗,不论病之虚实新旧、温凉攻补,选方用药均要佐以理气通络之品,使乳络流通,气血通畅。达到乳络通畅,郁者可达,积...

  • 理气通经 治闭经方

    理气通经 治闭经方

    处方:续断、吴茱萸、赤芍各60 克,三棱、莪术、红花、苏木、桃仁、 益母草各30克,党参、香附各45克。 用法:研粉,每次12克,以熟地 15克,麦冬10克煎汤送服,日2次。 功效:理气通经。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闭经。症见 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 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暗 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李浩英...

  • 理气通经治闭经 固经涩血治崩漏

    理气通经治闭经 固经涩血治崩漏

    理气通经治闭经方 处方:党参、当归、益母草各15 克,黄芪12克,香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气活血,理气通经。 主治:气血不足型闭经,症见月经由后期量少,逐渐至完全停闭,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弦,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唇舌色淡,脉细弱。 卫华辉 固经涩血治崩漏方 处方:侧柏叶(炒炭)、地榆(炒炭)、贯众(炒炭)各9克,升麻、黄柏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凉血,固经涩血。 主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辨证为血热型,症见阴...

  •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赵某,女,40岁,家庭妇女,其夫经商,2013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近两年自诉与其夫不睦,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常感心烦易怒,月经不规律,经量减少,行经只一日,无血块,伴腹痛腰痛。面部渐生色斑、丘疹,有咽部阻塞感,时有口苦。自言情绪暴躁易怒,多疑伤感,胸闷喜叹息,乏力,便溏。舌质淡,苔白,舌边见齿痕,脉沉细。   处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杭芍10克,桃仁6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0克,川断10克,狗脊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嘱多户外运动...

  • 孙光荣调理气血治疗妇科病

    孙光荣调理气血治疗妇科病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孙光荣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在脑病、肿瘤、脾胃病、血液病、情志病的治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妇科疾患的治疗也有独到的经验,自成体系。笔者有幸忝入师门,耳濡目染,现就孙光荣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经验作简要介绍。 重视调理气血 孙光荣认为,妇科疾患不外有经、带、胎、产四个方面。其中胎、产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且与经、带密切相关,故应以经、带为主。验之临床,经、带疾患占妇科疾病的十之八、九。孙光荣认为,月经是脏腑经脉气血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肾气充...

  • 主治女子痛经 养血活瘀理气行湿方药

    主治女子痛经 养血活瘀理气行湿方药

    方药组成 组成: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槟榔5克,生麦芽30克,生甘草10克。舌苔白腻加藿香、佩兰、陈皮;大便稀薄加炒山楂、煨肉豆蔻;饮食不馨加谷芽、稻芽、神曲。 功效:养血活瘀,理气行湿。 主治:女子痛经。 用法:水煎服,一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用。 方解:此方由当归芍药散加槟榔、麦芽、甘草组成。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为:“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 经行情志异常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

    经行情志异常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

    金季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著名妇科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金季玲教授从医40余年,医术精湛,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经行情志异常是生育年龄妇女中较常见的病症,指每值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其确切病因现代医学虽尚未定论,但多认为与黄体后期雌孕激素撤退及黄体后期循环中类阿片肽浓度异常降低有关。西医多采用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但临床效果不显,且患...

  • 傅青主理气散瘀汤治不全流产

    傅青主理气散瘀汤治不全流产

    理气散瘀汤是傅青主女科治疗跌扑闪挫致小产的方子,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流紫块,昏晕欲绝者。理气散瘀汤药用:人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茯苓9克,红花3克,丹皮9克,姜炭5克。 临床上王金亮老师常用于治疗流产后宫内残留阴道出血不止、腹痛等情况。我对此方的应用也颇有体会,经过适当加减,疗效较好,现举病案说明之。 病案1 张某,女,32岁,2014年6月20日初诊,自诉妊娠3月余,引产后阴道少量出血7天,行B超检查示宫内残留,在宫底部,经缩宫素肌注5天,不效,遂来我处诊治,见阴道少量出血...

  • 月经不调诸症 养血理气调经汤

    月经不调诸症 养血理气调经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地黄1...

  • 验案举例治痛经 活血理气法

    验案举例治痛经 活血理气法

    尉中民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课程的首席教授,也是国家级第五批、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尉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学工作近50年,精研中医经典,临证善治内科、妇科病,遵古而不泥古,老师还兼修现代医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临床过程中,形成了老师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处方用药风格。 温经散寒法   本法主要用于寒凝胞脉,冲任虚寒证。表现为月经后期,经量过少,痛经,或闭经等,其经色暗或淡,伴见血块。临床可见手足不温,少腹、腰膝冷痛,得温则减,面色青白,舌淡苔白,脉沉紧。方用温...

  • 腰困难忍理气则后重自除

    腰困难忍理气则后重自除

      2001年3月18日上午门诊,城内刘姓妇人第四次复诊,言其仍腰困难忍,余祥问其情,知其四次服药,均未建功。祥查门诊病历,处方用药均以补肾壮腰立法,似无大错。记得一月前,患者以腰困求治,其时年37岁,腰痠日久,困重不利,月经期、量、色、质均正常,时有少量带下,大便二日一次,干结欠畅,饮食尚可。舌红苔白,脉滑有力。医者皆知“腰为肾之腑”、“肾主骨”之理。今患者腰困,当补肾治疗无疑。前后立法用药,多以四物汤加杜仲、金毛狗、木瓜、骨碎补、怀牛膝等品,补肾壮腰,可谓力雄...

  • 下肢静脉曲张 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下肢静脉曲张 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您的小腿肚上是否有许多血管,弯弯曲曲的像蚯蚂一样,有的还可以用手摸到?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初期仅见患肢有静脉扩张、伸长的外表改变,加重时下肢沉重、酸胀、易疲乏和隐痛;中后期静脉扩张、弯曲更加严重,常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溃疡形成。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擅长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甚好。 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状若蚯蚓,...

  • 调理气机治癃闭

    调理气机治癃闭

      王某,男,86岁。2011年12月22日诊。患尿频滴沥不畅,日20次左右,小腹憋胀,大便黏腻不畅,时欲便无便,欲溲不溺,已月余。刻诊:面色晦暗,神情呆滞,口出浊气,舌苔白腻,面足无肿,两脉沉弦,全腹痞硬,稍有拒按。脉证合参,诊为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厥阴经脉瘀滞,致膀胱气化不利,证属“癃闭”和阳明腑气壅滞的“气秘证”,两证一源,自当合治。处方:香附20g,柴胡20g,青皮20g,木香15g,厚朴15g,莱菔子20g,白术40g,茯苓30g,大黄8g,丹皮10g,...

  • 便秘 疏肝理气法论治

    便秘 疏肝理气法论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饱食肥甘厚味,加之工作压力日增,懒于运动等因素,导致便秘一症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且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日增,尤以中青年女性多见。证见:大便秘结,便质坚硬,或先硬后软,甚或全程干结如羊屎,粒粒分明,数日一行,排出困难。平素易躁易怒,或思虑过多,多疑善虑,胸闷喜太息,胸胁少腹胀痛、嗳气频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陈宝贵教授经过40余年临床实践,体会到便秘与肝之疏泄关系密切,故用疏肝理气法论治,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气,协调五脏气机升降。肝...

  • 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理气通滞法

    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理气通滞法

      申某,男,78岁。2010年9月19日就诊。患者平素体健,3天前不慎摔倒,腰髋部随即疼痛,行动不便,赴乡卫生院诊治,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即卧床静养,但此后饮食正常,却一直未解大便,腹胀而痛。服大黄苏打片等药无效,卫生院予灌肠治疗后,解出少量羊屎状干燥大便,之后仍无自主便意。刻诊:腹胀满痛,大便不行,食欲差。舌淡红,苔厚微燥,脉滑实。证属气机阻塞,肠腑郁滞,投六磨汤加味:大黄(后下)12g,槟榔、枳实、乌药、厚朴各10g,木香、沉香(后下)、威灵仙各6g,芒硝(冲)15g。2剂。当日煎服1剂,至下午患者解出燥...

  • 凉血清肠理气消胀 治

    凉血清肠理气消胀 治

    白芍、白术、陈皮、防风、茯苓、苡仁、黄柏、地榆、槐花、柴胡、仙鹤草、白茅根各10克,枳壳、炙甘草各6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以七天为一个疗程。 本方由痛泻要方、四逆散、芍药甘草汤、地榆散加减而成,具有凉血清肠、理气消胀、疏肝解郁、缓急止痛、健脾止泻等多种作用,对以腹痛、腹泻,老想解大便,肛门内灼热坠胀疼痛为临床表现为特点的里急后重有明显疗效。(伏新顺)...

  • 便秘,结肠黑变病,健脾理气治则方药

    便秘,结肠黑变病,健脾理气治则方药

    肖某,男,64岁,于2018年9月16日初诊。患者诉既往便秘病史10年余,体现为大便3~5天1行,质干,呈羊屎状。曾长时间服用芦荟胶囊、三黄片、香丹清胶囊等药物时,服药时排便改进;一旦停药,症状同前。查结肠镜:结肠黑变病。考虑与长时间服用泻药有关。刻诊:近1周未排大便,伴腹胀、排便无力,口干;纳可,小便可,舌红,少苔,脉弦细。 确诊:(肠道津亏型)便秘(结肠黑变病)。 治则:滋水润肠,健脾理气。 方药:生地15g,玄参10g,麦冬10g,牛膝10g,当归10g,白芍10g,天花粉10g...

  •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治肝炎方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治肝炎方

    处方:鸡骨草、板蓝根、岗梅根各20克,菌陈、山楂、丹参各12 克,夏枯草、茜草根各9克,郁金、栀子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急、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中医辨证属肝经热毒型,症见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谢凤勤...

  • 便秘老人采用理气润肠的治疗 服用双子仁茶

    便秘老人采用理气润肠的治疗 服用双子仁茶

    便秘在老年人群很普遍。有数据显示,大约每3位老人中,就有1人遭受便秘的困扰。年老体弱者往往有运动量少、脾胃功能减弱的问题,进一步造成机体气机不畅、肠道干涩。若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可能因损伤结肠、直肠肌而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反而加重便秘。建议便秘老人采用理气润肠的治疗原则,可以服用双子仁茶来改善症状。 决明子6克、莱菔子6克、火麻仁6克,药品混合后捣碎,放入茶缸中,开水冲泡20分钟即可。每日1~2次,可连续服用2周。 决明子归肝、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莱菔子归脾、胃、肺经,具有消食除...

  • 胆囊炎选用疏肝理气中药汤加以医治

    胆囊炎选用疏肝理气中药汤加以医治

    胆囊炎属中医胁痛领域,常因肝胆疏泄渎职,气机升降收支障碍,瘀滞肝胆,致瘀、生痰、化热、痰瘀热结所造成的。其胁肋痛苦为肝胆疏泄功能失调,气机不能循肝胆经络升降收支,瘀滞于肝胆、阻络致瘀,生痰生热,痰瘀热结,致使内胆管、胆囊以及胆囊积液形成。选用疏肝理气中药汤加以医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处方:香附、川楝子、延胡索、赤芍、陈皮、郁金、三棱、丹参、柴胡、蒲公英各10g,白芍、枳实各15g。发热,苔黄,脉数加大黄、黄连各5g;呕吐甚加竹茹、半夏各10g。水煎,滤取药液600ml,每次服用200ml,每日服用3...

  • 春季肝气旺盛 花茶疏肝理气

    春季肝气旺盛 花茶疏肝理气

      2015年3月18日是第15个全国爱肝日,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肝病每年造成100多万人死亡,而我国的肝病患病率居世界首位,各类肝病病毒感染人群数量庞大。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爱惜肝脏。   中医认为,春季是肝气旺盛之时,此时若不注意调养,可能会引起多种因肝脏疾病。那么,在春季我们该如何养肝呢?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陈润东指出,想要在春季达到养肝的目的,不妨试试喝花茶。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陈润东   记者陈晓琨通讯员吴远团   花茶疏肝理气...

  • 理气活血治眩晕方

    理气活血治眩晕方

    处方:当归、熟地、白芍、白术各 12克,党参、法半夏、川芎、山萸肉、天麻各8克,陈皮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补肾,理气活血。 主治:眩晕为主症的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病等,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挟痰上扰型。朱涛...

  • 自身免疫性肝病 论治思路理气疏肝以助肝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 论治思路理气疏肝以助肝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同时兼有2项的重叠综合征。其主要发病机制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作用、病毒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相关。目前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为主。本病在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病机证候分类多属于“胁痛”“积聚”“鼓胀”“黄疸”“皮肤瘙痒”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位的特点,能减轻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

  • 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 疏肝理气中医处方

    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 疏肝理气中医处方

    林天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为湿热邪毒羁留导致肝胆不疏、脾胃受损,久则瘀血阻络。根据其病程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辨证论治:初期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为主,中期以疏肝理气、健脾运化为主,后期以补气养阴、疏肝通络为主。 慢性乙型肝炎系因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临床上较难治愈。该病在中医学可归属于“胁痛”“黄疸”“积聚”“肝着”等范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