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气 第4页

理气 第4页

  • 治眩晕宜健脾理气化痰

    治眩晕宜健脾理气化痰

      患者,女,58岁,2007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久病耳鸣头晕,近日又发,胸中烦闷,呕逆冷恶,不思饮食,身肢困重,嗜卧懒言,痰多,大便不整,小便混浊量少,脉弦滑,舌质暗淡,舌苔白腻,中部微黄,脉现滑象。   此为痰湿互结,上蒙清窍。治宜健脾理气化痰。   处方:胆星12克,半夏12克,橘红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竹茹10克,菖蒲10克,枳实10克,白术12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二诊:上方连服6剂,诸症悉减,唯感胸脘胀闷,遂去胆星,加入除满散结之厚朴12克。又服6剂而愈。  ...

  • 精神分裂症 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精神分裂症 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精神分裂症属中医学“癫、狂、痫”范畴。其治疗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镇心涤痰,宁心安神。   处方1生地30克,白芍20克,麦冬20克,石斛20克,枣仁20克,石菖蒲18克,知母12克,木通30克,大黄18克,生石膏60克,茯神12克,陈皮12克,远志12克。   上药水煎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只是对形寒畏冷、呆滞嗜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例外。   处方2鲜蚯蚓,放冷水中游动2小时,排出腹中泥土,洗净后捞于盆中,每斤蚯蚓加白糖90克,放24小时,使其自动溶化,再加...

  • 抑郁症治法 疏肝理气 处以清心豁痰汤

    抑郁症治法 疏肝理气 处以清心豁痰汤

    李某某,女,28岁。2011年4月9日初诊。 患者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有恐惧感,时有不自主的哭泣。经医院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经服药不见效后(药物不详),转到精神病医院,诊断为抑郁症,住院两周,服西药后睡眠呈迷迷糊糊的浅睡眠状态,如不服药则不能入睡,遂出院请李振华诊治。李振华检查中进一步追问症状,有无多疑幻想,不想和人接触,厌世、轻生等症状。患者不自主地掉泪说:“我自己其实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每天都有轻生的念头。出院后全家都不放心,家里每天都安排专人陪着,怕跳楼自杀,后来又送我回娘家住,让我的父...

  • 胃胀胃痛3年 健脾理气治方

    胃胀胃痛3年 健脾理气治方

      郭某,男,46岁,2007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胃胀、胃痛3年,曾在当地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经用多种西药治疗,收效甚微。患者近期因胃脘部胀痛加重,故来诊治。   症见:患者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餐后加重,有时呕逆,口干咽燥,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暗红,舌苔薄,中部微黄。脉象沉弦。   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脾虚气滞,血瘀化热。治法:健脾理气,化瘀清热。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柴胡10克,陈皮12克,木香10克,川楝子10克,延...

  • 理气和胃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理气和胃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验方1   白砂糖15克,生姜2片,水煎热服。治溃疡病胃中冷痛。   验方2   胡椒、绿豆各10克,水煎汤热服。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热服应取微微汗出,稍加休息,效果更好。   验方3   桃仁、韭菜各20克。将韭菜捣烂,与桃仁同细细嚼服。治疗瘀血内蕴,溃疡病发作。本方有活血化瘀扶正之功。常服有效。   验方4   新鲜荠菜250克与粳米同煮为菜粥。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有清热和胃止血作用。每日1剂,顿服,可以常用。   验方5   牛奶煮沸,加入蜂蜜50克,白及面6克...

  • 疏肝理气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

    疏肝理气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

    处方:白芍、茯苓、神曲各12 克,柴胡、枳壳、姜半夏各lO克,苏 梗、青皮、陈皮各6克,甘草4克, 黄连3克,吴茱萸、白豆蔻各2克。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瓜蒌12 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运脾化湿。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 为肝郁气滞型,症见胁下、少腹胀痛 不适,常在排便后缓解,大便次数、 性状的改变常不严重,平时情志不畅, 舌淡红苔薄,脉弦。 刘淑英...

  • 理气化痰治咳喘 干咳方

    理气化痰治咳喘 干咳方

    治咳喘方 处方:丹参15克,生地、葶苈子、浙贝母各12克,苏子、莱菔子、苦杏仁、制半夏各9克,陈皮、沉香(后下)、当归各5克,白芥子2克。 加减:畏寒肢冷者,加肉桂6克;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各9克;咳痰黄稠者,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炒栀子各9克;咯痰不畅者,加竹沥、瓜萎皮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肾纳气,理气化痰。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 朱婉琪 治干咳方 处方:生黑芝麻15克,冰糖适量。上药共捣碎,早晨空腹时,...

  • 理气化痰治咳嗽 陈皮橘皮白萝卜

    理气化痰治咳嗽 陈皮橘皮白萝卜

    紫苏叶10克,陈皮10克,白萝卜半个(洗净后切片),将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小锅中,然后加入1碗半的清水熬煮,直至熬到剩一碗为止。吃的时候,加入1小勺红糖,并分成三份,每次吃一份,一天吃三次,连吃三天即可将咳嗽治愈。 橘皮,性温,味辛,有理气化痰、燥湿的功效,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不仅可以增加食欲,还可以祛除胸腹胀满、呕吐、咳嗽痰多等症。下面介绍两款橘皮美食的做法。 橘皮鲫鱼汤:鲫鱼300克、橘皮10克、姜30克、葱白15克、胡椒1克、盐2克、味精1克。鲫鱼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葱姜洗净切成片;葱、姜与橘皮...

  • 鼻子闻药治呃逆:理气降逆

    鼻子闻药治呃逆:理气降逆

    气逆是引起呃逆的最为基本的因素之一。肝气不舒,胃气上逆等气逆因素,均可导致呃逆。因此治疗上以理气降逆为主要方法。 取生姜、半夏、砂仁、荔枝核各6克,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1小时,然后煮开。至酒气大出时,患者用鼻嗅药气,小心不要被烫伤,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服用。方中生姜、半夏降逆化痰,荔枝核行气散寒,疏肝理气。砂仁温中行气。白酒通阳力强,以助肝胃寒凝气滞的改善。以上药物肝胃同治,降逆行气,可除呃逆。 (徐莹)...

  •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调理气机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调理气机

      一位冠心病支架术后的患者,此人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做了两个支架,已经两个月了,仍然感觉胸闷、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生气后也加重,该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有时甚至有要“疯了”的感觉。患者口唇紫绀,舌质暗滞,苔薄白腻,脉沉细结代,发现高血脂、高尿酸3年。   看了病人后,路老对我们说“中医看病要用中医思维,不能完全被西医检查左右”。   处方:五爪龙30克,西洋参10克,瓜蒌皮20克,姜半夏12克,黄连10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厚朴花12...

  • 治疗高脂血症 补肾理气降脂降压

    治疗高脂血症 补肾理气降脂降压

    处方:肉苁蓉 20克,山棱、金樱于各15克。水煎服,日1剂,分2 次温服,30天为1 个疗程。治疗期间,忌肥甘厚味,加强运动。 功效:补肾理气,降脂降压,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跟花,夜眠不佳者。对于高血压痛、冠心病等也有较好的疗辣。 (丁平国)...

  • 室性早搏 当以调理气血养心为本

    室性早搏 当以调理气血养心为本

    患者李某,女,51岁,2014年6月4日来诊。近两月余自觉胸闷不适,心中时感空落,眠差乏力。当地西医院诊断为室性早搏,服西药月余,疗效欠佳,遂来就诊。舌淡苔白,脉弦细,苔薄白。 证由年久操劳,肝肾亏虚,又因最近家事烦冗,牵动肝火,虚火上扰心神而起。理当以调理气血、养心安神为本,平肝养阴通脉为辅。气血和顺,升降复常,则身和心安。 处方:当归30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生地黄20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柏子仁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3剂后略感舒适,续服10余剂基本痊愈。...

  • 胸痹心痛 温阳通脉理气止痛法

    胸痹心痛 温阳通脉理气止痛法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主要病因有胸阳衰微,寒凝心脉;气血瘀滞,心脉痹阻;脾湿生痰,闭阻胸阳;气血不足,心脉失养等因素。治疗多从温阳散寒、理气化瘀、健脾化痰、补气养血等法论治。陈宝贵认为寒、虚、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病胸痹心痛者,多年过半百,此时病者躯体阳气渐衰,正气渐虚,胸阳亦是如此,以致痰浊、寒凝、瘀血阻于胸中,或气、血、阴、阳亏虚,胸中脏腑失养,终致胸痹心痛的发生。治疗时,陈宝贵多从仲景瓜蒌薤白类方、血府逐瘀汤、生脉饮合丹参饮、二陈汤等方药加减,...

  •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法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法

    张某,男,65岁,2006年5月15日诊。 主因间断胸痛10余年来诊。早期因胸痛症状不重,未予重视,近一年胸痛较前加重,在心前区部位,有时胸前如压重物,夜梦多。近10余日症状更为明显,胸痛胸闷,烦躁不安,气短。舌暗,苔薄黄,脉弦细。查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结合患者症状,可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证属:气滞血瘀,心脉痹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牛膝10克,瓜蒌15克,薤白10克,...

  • 中风后康复 调理气血特别重要

    中风后康复 调理气血特别重要

      中风在中医属于内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病房主任何启扬表示,中风后老人多会出现气血方面的问题,对康复来说调理气血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中风后遗症出现的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胸胁胀满等肢体经络不利的表现均属于气滞血瘀,需要行气祛瘀,使体内气机和调、血脉流畅,关节得到疏利。   气滞会导致血行不畅而血瘀,血瘀亦会使得气无法通行而气滞,因此中药方面多会重用行气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下为医生经验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行气活血...

  • 胸膜粘连怎么治疗 理气散结治方

    胸膜粘连怎么治疗 理气散结治方

    胸膜粘连怎么治疗 处方:丝瓜络、生牡蛎(先煎)各 20克,莪术12克,当归、川芎、元胡、枳壳、五灵脂、泽兰各lO克,桃仁、红花、土鳖虫各6克。 加减:乏力者,加黄芪15克,党参、白术各lO克;盗汗者,加地骨皮、百合、浮小麦各lO克;胸痛明显者,加郁金、橘络各10克;骨蒸潮热者,加鳖甲12 克,秦艽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主治:胸膜炎恢复阶段及治愈后出现胸膜粘连,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症见不同程度的胸部闷重不适、胸痛,深呼吸时明显,舌暗,苔薄白,脉细涩。 于励...

  • 疏肝理气补气化瘀 高血压食疗方

    疏肝理气补气化瘀 高血压食疗方

    气滞血瘀型高血压的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沉,郁闷不乐,胸闷或身上有多处疼 痛,四肢发麻或有乌青,舌暗有瘀斑,脉 涩。此型高血压患者应选择有疏肝理气或补气活血、补气化瘀功效的药膳进行调 理,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一、三七香菜粥 材料:三七花10克,香菜、粳米各50 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粳米放入锅中,加入500毫 升清水煮成稀粥。然后将三七花、香菜洗 净切碎放人粥中,用小火煮沸。调入红糖, 待温服食。 功效主治:解郁理气,活血降压,温中 止痛,醒脾健胃。适合头晕头沉,郁闷不 乐,胸闷或身上有多处疼痛,四肢发麻或...

  • 国医大师李振华:疏肝理气 清心豁痰治抑郁症

    国医大师李振华:疏肝理气 清心豁痰治抑郁症

    •国医大师李振华在研究脏躁病的基础上认为抑郁症的病机在于肝。其病因在于精神受到刺激,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火过盛则耗伤肾阴,肾阴虚不能正常抑制心火,水火不济。肝火、心火旺盛出现神经失控,思维混乱。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又可损伤脾胃,水湿运化失常,湿遇火而成痰,痰随肝气上逆蒙蔽清窍,则思维更加混乱不能自主。因而本病出现心、肝、脾、肾四脏相互彼此功能失调。 •针对抑郁症复杂的病机,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宜通不宜补,通即是疏通肝气,恢复肝气疏泄条达的功能,气行则湿行,健脾化痰,清心豁痰,痰湿...

  • 胃脘痛 拟法调中理气和胃化饮

    胃脘痛 拟法调中理气和胃化饮

    人物链接 徐景藩,男,1927年生,江苏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41年起随父学中医,1952年考取卫生部“中医研究人员”班,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高层次中医专门人才。1957年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兼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及副会长、江苏省药品审评委中医药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潜心脾胃病中医药诊治研究60余年,对...

  • 理气化湿治肠易激综合征 症见恼怒即肠鸣泄泻

    理气化湿治肠易激综合征 症见恼怒即肠鸣泄泻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 处方:麦芽15克,枳壳、白术、白芍、陈皮、川芎、厚朴各10克,柴胡、黄连、吴茱萸、防风各6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抑肝健脾,理气化湿。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肝脾不和型,症见每遇恼怒即发腹痛腹胀,肠鸣泄泻,泻后痛缓,大便清稀或先干后溏,舌淡苔薄,脉弦。 许素洁...

  • 理气化瘀方治胃溃疡疗效好

    理气化瘀方治胃溃疡疗效好

    临床资料:治疗胃溃疡气滞血瘀型患者2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男12例,女8例;年龄28~53岁,平均36.5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3.8年;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浅表性胃炎6例,出血者l例。 治疗方法:理气化瘀方药,基本方:柴胡9克,川楝子、元胡、乌贼骨、白芍、炙甘草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白及12克,藕节15克,吴茱萸1.5克,枳壳、黄连、黄芩各6克。加减:泛酸多者,加煅瓦楞子10克;胁肋胀痛明显者,加制香附10克,佛手6克;胃痛较甚,夜间较重者,加刺猬皮6克,五灵脂10克;咽干舌燥,胃阴不足者,加...

  • 食积胃痛理气和胃 治胃痛验案

    食积胃痛理气和胃 治胃痛验案

    病案:朱某,男,62岁,初 诊述上腹胀痛半年,脘痞食少, 腹胀嗳气,口中粘腻,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素有烟酒 嗜好,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曾口服奥关拉唑治疗。西医诊断 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 证属湿热中阻,胃气上逆型。治 以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方选杏 仁滑石汤加减。处方:茵陈15 克,杏仁、滑石、郁金、法半夏、 石菖蒲、炒山楂各10克,厚朴、 橘红、通草、黄连各6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服7剂后 腹胀嗳气明显减轻,苔腻渐化, 效不更方,连服半月后不适症状 基本消失。 体会:嗜烟酒肥甘之品,...

  • 浅表性胃炎 理气和中调胃止痛

    浅表性胃炎 理气和中调胃止痛

      浅表性胃炎,为内科常见病。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围。临床以上腹部饱胀疼痛、呈持续性、食后加重,伴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为特征。其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食物过硬及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等因素所致。治疗此症,以理气和中,调胃止痛为法,采用加味香苏散治之,效果较为满意。   组成:制香附10克,苏梗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佛手10克,炒白术10克,砂仁3克,(后下),生姜3片,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 加减法:若胃痛甚者,加玄胡10克,行气止痛;胃脘胀满者,加厚朴、枳壳各10克...

  • 和胃理气止痛 朱慧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和胃理气止痛 朱慧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名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方 处方:茯苓15克,白芍、白术、当归、合欢皮、鸡内金各12克,制香附6克,柴胡、甘草、佛手、郁金各 8兜,麦芽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胀痛,痛及胁背,得嗳气痛减,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泛酸,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创方者:朱慧渊 名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瘀血阻络)方 处方:党参、茯苓、白花蛇舌草、山药各15克,白术、当归、鸡内金、白芍各12克,白芷、陈皮、甘草各 8...

  • 理气止痛 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胀痛方

    理气止痛 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胀痛方

    处方:柴胡、香附、白芍、茯苓、苏梗、枳壳、川楝子、元胡、甘草各10克。 加减: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 15克;食少,胃胀,嗳腐,苔厚腻,脉濡滑者,加神曲、炒山楂、莱菔子各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胃气滞型,症见胃脘胀痛,食后尤甚,痛无定处,攻撑连胁,遇情志不遂则加重,嗳气频作,恶心泛酸,苔薄白,脉沉弦。 张谐 治胃痛方 川乌、草乌、花椒、香附、小茴香、吴茱萸各10克,川芎、延胡索、公丁香、川楝子各15克,共研粉,白酒适量...

  • 泄热和胃理气止痛 肖卫东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方

    泄热和胃理气止痛 肖卫东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方

    名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气滞)方 处方:柴胡、香附、陈皮、枳壳、郁金、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症见胃脘部胀满,攻撑作痛,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创方者:肖卫东 山西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郁热)方 处方:柴胡、黄芩、陈皮、清半夏、川楝子、元胡、枳实、竹茹、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克,全瓜蒌、茯苓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 上腹痛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

    上腹痛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 沈某,男,56岁,2005年6月11日初诊。 患者上腹痛3年有余。剑突下有似硬块,一年前尚能自行缓解,近来欲觉硬块难解,生气后更为明显,按之板硬不舒,纳减,形瘦。舌暗,苔微黄,脉弦细。 证属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甘草10克,枳壳6克,丹参15克,党参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6月18日):硬块较前减小,纳增。前方又进14剂。 三诊(...

  • 理气健脾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理气健脾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15克,枳壳15克,陈皮15克,厚朴15克,炒木香15克,制香附15克,炒麦芽15克,炒谷芽15克,炒鸡内金15克,炒薏苡仁30克,绞股蓝30克,炒白术15克,黄芪30克。 本方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有明显疗效。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以2周为1个疗程。...

  • 中医胃痛 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中医胃痛 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崔某,女,46岁,2004年5月16日初诊。 患者主诉有胃痛病史,近半月来疼痛加剧,呈阵发性,痛甚则向肩背放射,呕吐酸水,空腹痛甚,口苦口干,食欲不佳,便干、小便黄,曾中西医结合治疗,效不佳,做心电图提示正常,后在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后到我院诊治。现症状为胃胀痛,呕吐酸水,空腹痛甚,口苦口干,食欲不佳,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苔黄腻,脉弦。 诊断:中医:胃痛(肝胃不和兼瘀血)。西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方药:黄连10克,吴茱萸4.5 克,元胡24 克,川楝...

  • 腹痛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腹痛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病因主要有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这些因素导致人体气机郁滞、络脉痹阻或经络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起腹痛。腹痛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也有兼而有之者。陈宝贵教授治疗腹痛,遵前人法,在辨别寒、热、虚、实的基础上,分在气在血,在脏在腑。具体而言,属中焦虚寒者,治以温中散寒,以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加减;属湿热壅滞者,治以通腑泄热,以大承气汤加减;属饮食积滞者,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属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以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属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