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第137页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选穴规律
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大便次数增 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小儿乳食不 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的食物, 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 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 因成泄泻 [ 1 ] ,伤食泄泻临床较为常见。推拿作为 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对小儿伤食泄泻具有调理 肠腑、渗湿止泻、健脾助运而止泻的功效。推拿 不使用药物,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无痛苦和不 良反应,容易被患儿接受。本研 究 通过对 近 1 0 年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选穴规律,以便...
-
汗病多和气虚阴虚有关 汗症病人的饮食调理
冬去春来,气温明明不是很高,有的人没运动却汗出不止,动则加重,有的人睡一觉满身是汗,醒后自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表示,健康人在运动或遇高温时,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会以多排汗来调节体温,这时的汗多是正常的生理作用。但在正常人不流汗的气候环境下出现大量排汗,则为病理性出汗。 汗病多和气虚阴虚有关 中医认为,以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为主症的汗病是一种病态,多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而致。其中,白天没有运动或静坐出汗,出汗后感觉不舒服的称为自汗,多是因为肺卫不固或营卫不和或大病初...
-
小儿腹泻 饮食方面也可食粥调理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故小儿腹泻以脾胃虚弱为主,病邪为次。治宜健脾清热,和胃固肠。正确的治疗方法包括:增加液体摄入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在饮食方面也可食粥调理。 茯苓车前子粥取茯苓粉30克,车前子30克,粳米30克。先将车前子布包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半小时后取出布包,再将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具有清热健脾,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重于热型腹泻。 山楂神曲...
-
小儿遗尿 可食疗调理
遗尿的原因有多种,如果3岁以内的小儿由于智力发育未全,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或因精神刺激、贪玩少睡、过度疲劳引起小便自遗,不属病态。若3~5岁以后仍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寐自遗应去医院查明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心理性原因引起的遗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训练。也可食疗调理,可主用猪脬,常见如下。 猪脬炖荔枝:荔枝肉、糯米各50克,装入猪脬(猪膀胱)内,煮熟调味食用。连用3~5日为一疗程。 猪脬参槐汤:猪脬1切块,党参、槐花各15克,用布包好,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炖烂后去药调味服食。隔日吃1次,连用7~8剂...
-
小儿厌食各种治疗方法
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以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脾胃不和,运化失职所致。常用的临床验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神曲10--15克,粳米适量。先将神曲捣碎,煎取药汁后,去渣,人粳米,一同煮为稀粥。 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方二] 大米500克,南瓜大半个(或2--3斤),红糖适量。将大米淘净,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时,滤起,南瓜去皮,挖去瓤,切成块,用油、盐炒过后,即将过滤之大米倒于南瓜上,慢火蒸熟。若蒸时加入适量红糖,其味更美。...
-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主要以消化酶类、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的补充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物质的需求。目前,比较一致地认为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引起厌食症,故多采用锌剂治疗含锌量低的厌食症,而对含锌量正常的厌食症患儿暂无特异性治疗。况且锌剂只能改善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长期使用锌剂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单纯补锌也会影响铜、钙、铁的吸收,造成机体内部各微量元素不平衡。 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有中药辨证治疗、专方专药治疗、针炙推拿治疗、外治贴敷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认为本病分四种证型:脾失健运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气虚型,...
-
内金山药粥治小儿厌食症
厌食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一种表现,各年龄段孩子均可发生,其中以学龄前儿童较多。从生理特点来看,孩子不喜欢吃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实证,即由于他们不知饥饱,食无节制,导致饮食内停;二是脾虚,因为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厌食、挑食。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建议家长可为孩子熬煮山药内金粥食用。 原料: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鸡内金研成细末;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再加入米、山药末、鸡内金末共煮粥,熟后加适量白糖调味即可,佐餐食。 点评:山药是甘平之品,可健脾益气;...
-
小儿厌食症宜“从痰论治”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是因为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如今小儿过食生冷寒凉、肥甘及煎炸香脆之品很常见.结果易损伤脾胃,寒湿内生。因脾喜燥恶湿,得阳则运,寒湿困脾,脾运失健,就可能导致厌食甚至拒食现象。所以,治疗厌食症应以化湿理气、健脾和胃为主。以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能收到良效。 方药组成:陈皮、半夏、木香、厚朴、砂仁、枳壳各6克,山药、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茯苓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少量多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有资料报道称,服该方药能使厌食症患儿食欲明显改善,体重有所增加,其临床有效...
-
秋季小儿腹泻 几款分型治疗食疗方
秋季是小儿腹泻的多发季节。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大致可分为风寒、湿热、伤食及脾虚四型。下面推荐几款分型治疗小儿腹泻的食疗方。 风寒型: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味少,伴有肠鸣腹痛。多见于秋季腹泻早期。 1.姜茶:取生姜10克,绿茶3克,加水150毫升,煮沸,加红糖少许饮用。 2.扁豆干姜菜菔子汤: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菜菔子6克,加水适量煎汤,煎成后加红糖少许,再煎3分钟取汁,分数次饮用。 湿热型:大便呈蛋花样,有少量黏液,伴发热,口干,尿深黄而少。多见于秋季腹泻中期。...
-
小儿厌食症 内外合治方
侗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多为饮食内滞,脾失健运所致。治疗上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为主。内服药中,西洋参甘苦微寒,气阴双补;松苓健脾渗湿、益气安神;穿山龙、坝朵扁、莲子、芡实补脾和中固肠;芹蜡花消食健脾理气止痛;使君子驱虫消积;焦三仙化食助胃;槟榔下气消食、宽气除胀。外敷药中,胡黄连除疳热;雷档丢理气开郁、温肾阳;草入木燥湿健脾;芒硝沉降善消、化积消食。诸药组方具有健脾燥湿、行气消滞的作用。 外敷雷连散:胡黄连、雷档丢、槟榔、草人木、芒硝,按一定比例共碾为细末,用时以热水和醋调成膏状,取蚕豆大小药丸置于伤湿止痛膏中敷于脐部,...
-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是由于喂养不当,体内脾胃不和,或脾胃阴虚或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证。中医分四型辨证施治。 1.饮食失调:喂养不当,影响受纳运化,患儿不思饮食,体瘦,易哭,大便烂,指纹淡。 治法:消食导滞。 处方: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鸡内金各5克,枳壳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脾胃不和:患儿不思饮食,大便烂,小便黄,胃部不适,舌苔腻,指纹红。 治法: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处方:茯苓、藿香、焦神曲、焦谷芽各10克,木香、川朴、川连各3克,鸡内金、栀子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
-
小儿厌食症的分型治疗
小儿厌食症,属中医“厌食”范畴。笔者按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满意疗效。 脾失健运型:症见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治宜燥湿运脾,消食开胃。方用不换金正气散合健脾丸加减,药用苍术、藿香、陈皮、砂仁、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神曲、佩兰、枳实等。 脾胃气虚型:症见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治宜健脾益气,消食助运。方用异功散合健脾丸加...
-
儿童厌食症
所谓儿童厌食症主要泛指儿童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通常认为,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诱发厌食的主要因素。儿童大都从挑剔食物开始,加之父母、长辈等对孩子过分溺爱、过于顺从,以及喂养不当,长此以往,使孩子的胃肠机能紊乱。同时,消化系统疾病如各种原因的腹泻、肝炎、慢性肠炎等,也是引起儿童厌食的原因。此外,生活环境、季节气温,以及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往往导致并发厌食。儿童厌食症还与环境因素、心理障碍有关。比如,儿童极易受不良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厌食,就连父母的语言、行为、态度、家庭气氛,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均可直接间接地导...
-
小儿大便泄泻1周 消食和胃法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其常年都可发生,以夏秋多见。小儿因气血未充,脏腑娇嫩,脾胃功能薄弱,饮食稍多,则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一感邪气,如感寒、受暑或伤食,又易引起泄泻等。其病因病机,或因感受外邪,或因内伤乳食,或因脾肾虚寒,均可使脾胃受病,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最后污秽下行而成泄泻。发病之后,易伤津耗液,如治疗不当,可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甚则出现亡阴亡阳等危亡证候。但小儿泄泻,脾胃虚弱是其本,故治法应“扶正固本”为主,...
-
小儿厌食怎么办 中医分型论治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小儿厌食怎么办,中医采用分型论治,效果良好。 脾运失健 症见面色少华,不思纳食,时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脘腹胀,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好,舌淡红,舌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治宜和脾健运开胃,取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苍术6克,厚朴3克,陈皮2克,甘草1克,枳壳2克,藿香2克,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生姜为引。中成药可以选用小儿胃宝片,每次1~5片,每日3次;或小儿香橘丸,每次1/2~1丸,每日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