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毒 第20页

解毒 第20页

  • 养精解毒法治疗晚期肺癌

    养精解毒法治疗晚期肺癌

        益气健脾、养精解毒法治疗晚期肺癌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十四难》),此为益气健脾养精法治疗晚期肺癌直接的理论依据。脾气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放、化疗期间,肺癌患者可伴随生理功能的损伤,其毒副反应的主要病机是精气亏虚,脾胃失调。人体得不到水谷充养致正气不能抗邪,邪气弥漫,邪毒流窜经络,形成远处转移,同时患者后天乏源,气少精亏,体质下降,症状明显,加速病情恶化,即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所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因此,徐振晔教授临诊亦很重视脾...

  • 化浊解毒法治疗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化浊解毒法治疗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发生的肿瘤多分布于胃、十二指肠、大小肠等部位,发生在食管者十分罕见,治疗l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凌某,男,72岁。主因反酸、烧心1个月,加重3天,以食管癌于2017年5月5日收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出现反酸、烧心,偶有胃脘堵闷,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奥美拉唑等口服,未见好转。3天前反酸、烧心加重,当地医院胃镜示“食管癌”,遂就诊于我院,收入病区。刻症:反酸、烧心,间断胃脘疼痛,口干口苦,纳差,舌质暗红,苔色黄,苔质腻,脉象滑。既往冠心病史10年,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

  • 周仲瑛运用抗癌解毒法辨治胆囊癌经验

    周仲瑛运用抗癌解毒法辨治胆囊癌经验

    胆囊癌因恶性程度较高,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就医时多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即便采取手术及放、化疗等手段,疗效也往往不尽人意。其转归、预后普遍较差,患者五年生存率低,是临床颇为棘手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国医大师周仲瑛临证70余载,治疗各类肿瘤经验丰富,其学术造诣颇深,所创“癌毒”理论不仅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也极具临床实用价值。周仲瑛立足“正气亏虚,癌毒酿生,肝胆瘀滞,痰瘀毒结”这一病机,以抗癌解毒为纲,“辨证审因,病分阶段,随证治之”为目的,重视药效与归经,活用虫药与通腑药,复法多方综合运用,辨治胆囊癌,极大提高了患者...

  • 化浊解毒益气养血 肝积方药治肝癌经验

    化浊解毒益气养血 肝积方药治肝癌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独创了浊毒理论,尤擅治消化系统疾病,对肝癌化疗后诸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李佃贵治疗肝癌经验总结如下。   以浊毒论治   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目前发现多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均与浊毒有关。   李佃贵认为,肝脏作为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浊毒病邪最易在此胶结致病,致使肝脏细胞、组织和器官浊毒化;浊毒化的结果导致肝脏细胞...

  • 肺小细胞癌脑转移 以养阴清肺解毒为根本治则

    肺小细胞癌脑转移 以养阴清肺解毒为根本治则

    喻某某,男,59岁,郴州市人。 患者2004年6月无显着诱因呈现痰中带血,7月13日在湘雅二医院CT示:左肺占位性病变,经抗炎医治无效,2004年8月9日收住我院内科,经肺穿刺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8月19日至9月4日化疗2周期,化疗后复查CT:肺部肿块无显着改变,2004年9月20日转放疗科,予以原发灶放疗DT:6085CGy/33次/45天,放疗后CT:左肺癌纵隔、淋巴结搬运,放疗后好转。患者回绝化疗,2004年11月2日求治吾师要求中药医治。 症见:间有咳嗽、咳黄色粘痰,少数...

  • 肺部恶性肿瘤 方用自拟滋阴泻火解毒化裁治肺癌

    肺部恶性肿瘤 方用自拟滋阴泻火解毒化裁治肺癌

    吴渭人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清代浙北名医金子久第四代传人,其在长期的临证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术思想。笔者曾跟师学医,现将其从相火内扰辨治肺癌反复发热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吴某某,男,47岁,2023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曾因反复胸痛乏力伴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病理活检结果确诊左上肺低分化腺癌8个月余,未作手术处理,多次于上级医院行药物放化疗治疗。2023年3月3日至2023年3月24日住院期间复查肿瘤未见进一步扩散,但发热胸痛症状反复,予以噻吗灵、地塞米松静滴抗炎退热,症状缓解后出...

  • 治胃癌前病变 化浊解毒中医方药治则

    治胃癌前病变 化浊解毒中医方药治则

    国医大师李佃贵创立的“浊毒理论”依照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将浊毒分为“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其更直接、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病因和疾病发展的内在规律,将传统中医学的预防原则和现代预防医学的具体措施结合为一个整体,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和阻止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人们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新思维。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上皮内瘤变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我国最新专家共识将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归类为胃癌前状态,将...

  • 清热解毒酒

    清热解毒酒

       一、青篙酒 [来源]《本草纲目》 [配料]鲜青蒿适量,糯米5千克,曲适量。 [制作方法]取鲜青蒿洗净捣汁500毫升;炊饭熟,拌入青蒿汁、曲,如常法酿酒。 [功效]清暑热,截疟疾,退虚热。 [适应证]疟疾连年复发,体虚病人;夏季低热不退,原因不明的病人;结核潮热病人。 [食法]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食疗漫话]青蒿又名野兰蒿、黄花蒿、香蒿、篙、草蒿等,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金蒿的全草。它含有苦味质,挥发油,青蒿素,维生素A等。中医学认为,青蒿性味苦微辛、寒,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清湿热、透骨蒸、利湿退黄、截疟等...

  • 解毒四杰 解毒君子

    解毒四杰 解毒君子

        人有好多疾病都是由于体内积聚过多毒素而引起的,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必须排清体内毒素,及时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垃圾及过剩的营养成分,保持五脏和体内清洁,才能使机体保持旺盛的机能。     解毒四杰——     木耳、猪血、绿豆 、蜂蜜      木耳因生长在背阴潮湿的环境中,中医认为有补气活血、凉血滋润的作用,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此外,木耳、猪血因具有很强的滑肠作用,经常食用可将肠道内的大部分毒素带出体外。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和消暑止渴的作用。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

  • 解毒药没有毒

    解毒药没有毒

       “解毒药没有毒”是许多人所共有的认识。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牛黄解毒片(丸),是家庭药箱中常备的中成药之一,它由牛黄、雄黄、冰片、生石膏、黄芩、大黄、桔梗、甘草8味药组成,具是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及目赤肿痛、大便干燥等症,疗效颇佳。   然而,近几年来,有关牛黄解毒片(丸)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的报道,却时有所闻。据调查发现,某些病人在用药后0.5~2小时出现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及上消化道出血与精神异常;也有的在用药后2~3天出现严重腹泻(脱水...

  • 勿食相思豆 中药解毒方

    勿食相思豆 中药解毒方

      近年来,相思豆做的饰物已经逐渐成为恋人之间传情达意的最好礼物。其实,相思豆的用途不仅仅是这些,它还可以入药,用于治疗疥疮,顽癣等病症。但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样一种美丽的植物却有剧毒,是只能把玩而不能入口的。因把相思豆误当成赤小豆食用或小儿误食而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    相思豆又名观音子、爱情豆等,性味辛、苦平。叶、根和种子有毒,尤其以种子最毒。因为相思豆所含有毒物质有相思子毒蛋白、相思子碱、相思子甙、相思子酸等,其中相思子毒蛋白是蛋白质合成的强抑制剂,毒性比较强烈,即使浓度非常低,也会使得红细胞发生凝集和...

  • 清热解毒说银花

    清热解毒说银花

        银花全称“金银花”,见于《本草纲目》“忍冬”项下,是半长绿缠绕灌木忍冬的花蕾。夏初开花,花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其叶凌冬不落,故有“忍冬”之名。      因适应性很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常有栽培,于5~6月间采摘含苞未放的花蕾入药。采摘应在日出前,取其清香未散之时,采后应在芦席上摊晾,当日晒干。      银花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痈疖脓肿等病症。用量可在10~100克。   ...

  • 食物中毒 中药解毒方

    食物中毒 中药解毒方

    1、生甘草、绿豆各100克,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至愈。 2、甜瓜蒂5克研成细末,用开水冲服后灌饮,每隔15 分钟用鸡毛扫喉咙催吐1次。 3、生白萝卜500克,捣汁每次服100克,每日2次。 山东贺军成献方...

  • 绿豆汤清热解毒作用甚强

    绿豆汤清热解毒作用甚强

        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内。如果只想消暑,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如此熬出来的汤,颜色碧绿,清澈诱人。如果是为了清热解毒,最好把绿豆煮烂,这样的绿豆汤色泽浑浊,清热解毒作用甚强。     虽然绿豆汤有消暑益气等功效,但以下四种人不适合饮用。     寒凉体质的人  如经常感到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者,这些人体内本无热,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四肢冰凉等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体质虚弱的人  绿豆蛋白质含量极高,是粳米的3倍,需要在酶的作用下才能转化...

  • 清热解毒的鸦葱

    清热解毒的鸦葱

       清热解毒的鸦葱鸦葱,又名菊牛蒡、土参、少立菜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鸦葱花黄色,似千头菊,早春绽放,颜色鲜艳煞是好看,园林及庭院中适植于阴湿边角或林下水旁。既可观花,又可食用、药用,可谓一举数得。    鸦葱株高15~30厘米。具圆锥形块状根,根颈部密被纤维状枯叶。基部叶从生,披针形,叶脉3~5条。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花舌状,黄色,花期4~5月。 鸦葱多生于山坡、草地、林下、路边及阴湿水沟边。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西北、内蒙古等地。由于其直根较长,所以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土或...

  • 食物中毒解毒催吐导泻

    食物中毒解毒催吐导泻

      春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容易发生细菌性中毒或感染疾病。特别要警惕食物中毒。   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的迹象,应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饮水:立即喝大量干净的水,以便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如果进食的时间在食物中毒1~2小时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排出;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   导泻: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已超过2~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

  • 治疫祛邪话解毒

    治疫祛邪话解毒

      中医治疫源远流长,经验十分丰富,究其治法,大体包含祛邪与扶正两大方面,其中解毒之法,堪称是祛邪法中重中之重,常贯穿疫病治疗的始终。   中医治疫历来注重解毒,解毒法在疫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仲景《金匮要略》以升麻鳖甲汤主治“阴阳毒”,方中主药升麻,《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解百毒,辟温疾瘴气邪气。”可见本品功擅解毒疗疫。受其影响,唐宋时期治疗温病瘟疫的不少名方如《外台秘要》地黄汤、七物升麻汤,《伤寒总病论》知母石膏汤、石膏葱白汤,《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等等,其组方中均用升麻。金元时期,温病学的开山鼻祖刘河间治疗...

    精品偏方 2024-03-08 7 0 解毒
  •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

    今天来和小编一起,继续跟着张冰老师探究“基于‘识毒- 用毒-防毒- 解毒’实践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下)”吧!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也有着悠久历史。有些中药固有毒性难以避免,即便施以充分的防毒警戒措施,也可能引起机体的有害反应。此时,及时采用相应的解毒方法,也可降低不良反应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本草经集注》中就记载:“半夏毒,用生姜汁,煮干姜汁并解之”。东晋《肘后备急方》、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均对药物中毒后的解救做了专篇论述,如“中狼毒以蓝汁解之”,又如...

  • 家庭简易解毒法

    家庭简易解毒法

        催吐  已知吃进含毒食物,尚未发生剧烈频繁的呕吐、腹泻之前,可用2%-4%的食盐水催吐或1%-2%的淡盐水洗胃,可减轻中毒症状。用食盐一汤匙,炒后,煎汤服下,也有催吐作用。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也可用鲜姜100克捣碎取汁,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荤食,则可用药物(如十滴水等)来促进迅速呕吐。     导泻  如果吃下去的食物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有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     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

  • 对毒邪的医治有解毒 化毒 攻毒

    对毒邪的医治有解毒 化毒 攻毒

    毒多难痼是指临床难于医治,或久治乏效的顽症、痼疾,多与毒邪有关。毒是诸多病邪的进一步开展,邪盛生毒,毒必兼邪,不管其性质为何,均可概称为“毒邪”。日本吉益东洞有“万病一毒”说,《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劲风苛毒,弗之能害”的论说。毒邪既可从外感触,也可由内而生。外感之毒多与六淫、疠气为伍,“毒寓于邪”“毒随邪入”,致病具有发病急暴,来势凶猛,传变迅速,极易内陷的特色,而使病况危重难治,变化无常。内生之毒是在疾病开展演化过程中,由脏腑功用失调,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要素所酿生,常见的如风毒、热毒...

  • 活血解毒话红藤

    活血解毒话红藤

    红藤又有省藤、赤藤、 血藤、大血藤、活血藤之异 名。为大血藤科落叶藤本 植物大血藤的茎。主产于 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 北、四川、甘肃等省。据李 时珍考证,此药最早收载 于唐开元年间陈藏器之 《本草拾遗》,而有些书中 确把收载时间定为宋代苏 颂编纂的《图经本草》则是 明显的错误。在红藤故乡 的深山老林中,这种落叶 的大型木质藤本与其它植 物相缠绕,直至死亡也不 分开。圆柱形而扭曲的藤 茎‘,深红色而稍带褐色,若 用砍刀一砍,则会流出滴 滴如血的艳红色液体,故 有红藤、赤藤和大血藤之 名。在红藤故乡的陇南等 地区...

  • 解毒抗炎“藤黄酊”散热解毒“龙冰酊”活血定痛“降香血竭酊”

    解毒抗炎“藤黄酊”散热解毒“龙冰酊”活血定痛“降香血竭酊”

    中药酊剂是把生药浸在乙醇里而制成的药剂,如橙皮酊、土槿皮酊等,简称酊。酊剂可内服亦可外用,中药外用酊剂常以一些毒性药材制备而成,从而使这些药物的疗效得以“扬长避短”。乙醇有较强的透皮吸收功效,活血通络定痛,且具有挥发性,能加速皮肤散热作用。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在多年的家传心授和临证实践过程中,将中药酊剂应用于临床,取效颇佳。下面介绍孙浩创制的三个中药酊剂及验案。   解毒抗炎“藤黄酊”   组成:藤黄50g,研细,加入75%乙醇300ml,瓶贮浸泡,摇匀。   用法:以消毒棉签蘸涂患处,...

  • 甘草解毒救急堪任帅才

    甘草解毒救急堪任帅才

    中医俗称“慢郎中”,而作为在中医临床中岀镜率最高、有“十方九草”之称的甘草又被戏称“胡椒粉”,无论哪种汤中都可撒上一点调和调和。对此邹澍曾说:“诸方必合甘草者,始能曲当病情也”。其实乃委曲求全之结果。几千年以来他似乎默默地秉承着“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恪守着自己做为使药的职责。   尽管在仲景炙甘草汤、甘麦大枣汤、桂甘龙牡汤、芍药甘草汤等方中都是君药,尽管《本经》载其“解毒”,《名医别录》言其“解百药毒”,孙思邈云“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尽管《本草蒙筌》有治饮馔中毒及砒毒用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的记载。...

  • 清热解毒祛风治面部热毒瘀肿

    清热解毒祛风治面部热毒瘀肿

    张某,女,39岁。初诊日期:2012年5月25日。因美容而行下颌部及两颧皮下肌肉挂线手术,术后数小时面部肿胀疼痛,眼不能睁,体温38.6℃,白细胞12500个/mm3,中性90%。经用先锋霉素等抗生素静脉用药1周,未见明显疗效。诊治时面部肿胀,下颌及颧部突起,眼不能睁,口不能尽开,轻微咀嚼亦疼痛难忍,仅能进流食,两颌下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低热不退,出冷汗,两耳内亦疼痛而有蒙塞感,小便色黄,精神疲乏,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考虑热毒兼挟风邪,拟下方清热解毒祛风。   处方:银花30g,紫花地丁30g,羌...

  • 农药中毒 导泻加中药通腑解毒汤

    农药中毒 导泻加中药通腑解毒汤

    通腑解毒汤加导泻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具有毒性强、病情危重、进展快的特点, 是临床急危重症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医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采取西医常规治疗, 以洗胃、使用抗胆碱药物等为主, 但解毒效果有限, 解毒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多, 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1]。本研究探讨了通腑解毒汤加导泻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

  • 自制蔬菜汁 刮脂又解毒

    自制蔬菜汁 刮脂又解毒

      鲜果、鲜菜汁能解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因为鲜果汁或鲜菜汁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使血液呈碱性,把积存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并排出体外。   番茄汁:   每人每天吃上2~3个番茄,可以满足一天维生素C的需要。喝上几杯番茄汁,可以得到一昼夜所需要的维生素A的一半。番茄含有大量柠檬酸和苹果酸,对机体的新陈代谢有益,可促进胃液生成,加强对油腻食物的消化。番茄中的维生素P有保护血管、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并能改善心脏功能。番茄汁兑上苹果汁、南瓜汁和柠檬汁,可起到减肥的作用。此外,常饮番茄汁可使皮肤健美。   黄瓜汁:   多...

  • 治酒糟鼻 活血化瘀配合清热解毒

    治酒糟鼻 活血化瘀配合清热解毒

    处方:生地、桃仁、当归、赤芍、桔梗、金银花、紫花地丁、天葵子、皂角刺各10克;枳壳、柴胡、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用药2周为1个疗程。用药1~3个疗程。 说明:酒糟鼻欲称红鼻头,用活血化瘀配合清热解毒比单纯清热解毒治疗效果要好。...

  • 酒糟鼻 红鼻头活血化瘀配合清热解毒

    酒糟鼻 红鼻头活血化瘀配合清热解毒

      处方:生地、桃仁、当归、赤芍、桔梗、金银花、紫花地丁、天葵子、皂角刺各10克;枳壳、柴胡、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3服。用药2周为一疗程。用药1~3个疗程。   疗效:笔者用本方共治疗32例均有效。   按语:酒糟鼻欲称红鼻头,用活血化瘀配合清热解毒的方法比单纯用清热解毒法的效果要好。...

  • 清热解毒治传染性软疣

    清热解毒治传染性软疣

      土茯苓公英汤  取土茯苓35克,板蓝根30克,蒲公英10克,薏苡仁30克,大青叶10克,百部10克,紫草根10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用。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行瘀之功。   解毒平肝汤  取板蓝根20克,大青叶10克,黄芪10克,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郁金10克,鱼腥草10克,败酱草10克,生薏苡仁15克,丹参10克,赤芍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服用。   清热解毒汤  取紫草根20克,木贼草15克,龙胆草10克,板蓝根10克,苦参10克,百部10克,蒲公英1...

  • 皮肤溃疡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敛疮

    皮肤溃疡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敛疮

        刘某,男,57岁,2011年6月9日初诊。患者4月初施工时从脚手架上摔下,右下肢外伤后致右胫骨骨折,手术治疗出院。之后1个月后小腿中段出现皮肤溃破流少许稀白脓,逐渐形成一溃疡面,经医院检查骨折手术成功并排除骨髓炎,但久治不愈,经人介绍前来诊治。见右小腿较健则轻度肿胀,轻度压痛,内臁有一皮肤溃疡面,肉芽紫暗不择,脓液稀薄,色黄白,量较多,味腥,疮周红肿,糜烂渗液,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滑。       诊为皮肤溃疡,证属湿热瘀阻。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敛疮。       治疗方法:取黄芩240克加...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