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伏 第4页

三伏 第4页

  • “三伏天”怎样才能健康度夏

    “三伏天”怎样才能健康度夏

    夏日炎炎似火烧,不久“三伏天”即将来临,在这“热闹”的夏季,大家需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安全度夏呢? 一、起居有常,坐卧有时 夏天白昼逐步延长,夜晚时间缩短,“养生之道贵在顺应天时”岭南夏日阳光猛烈,不宜暴晒,可在早上气温适宜,阳光柔和的时候晒太阳,补益阳气。早起正好可以在这时候做些合适的运动。运动的最佳状态为微微出汗,切不可汗出如雨。 此外,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r...

  • 传统而而良好的疗法:三伏贴

    传统而而良好的疗法:三伏贴

    三伏贴理论源流及现代运用探析 中医学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重于治的思想,三伏贴则是传统有效的中医治未病方法之一。近些年来三伏贴疗法的临床运用有新的进展,而对其理论源流和现代应用的研究还有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析。 三伏贴的理论源流 1 三伏贴的运用记载 在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有用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使局部皮肤发红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这是贴敷疗法的较早雏形。 《五十二病方》 三伏贴也是古代天灸之一。 小百科: 天灸,灸法之一...

  • 据时令特点 调三伏治则

    据时令特点 调三伏治则

    时值三伏天,北京针灸学会组织专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时令、气象等特点,提出今年三伏天临床诊治和调养建议。 天人相应的中医治未病思维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生长化收藏;疾病的发生亦随四季、节气的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根据中医天人相应、择时治病、未病先防等理论,利用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疾病未发的三伏时令,通过药物、敷贴、艾灸、食疗等方法,调节人体阳气和脏腑功能平衡,去除阳气虚弱、陈寒痼冷等疾病主因或诱因,可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 春夏养阳三伏最佳 三伏贴敷辨证为本

    春夏养阳三伏最佳 三伏贴敷辨证为本

    7月17日正式入伏,冬病夏治三伏贴也火爆起来。随着人们对中医养生理念的认识不断提高,三伏贴敷人数也每年节节攀升。然而,在众多贴敷患者中,既有因病需要贴敷的,也有听信“贴敷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这样不负责任的宣传的跟风者。   记者在采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多位专家的过程中,大家一致提倡—— 春夏养阳三伏最佳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张伟教授介绍,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春夏养阳...

  • 三伏天的“养生秘籍”

    三伏天的“养生秘籍”

    众所周知,三伏天过不好,就很容易生病,在人体内留下病根,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等。那么随着最长三伏天来临,我们要怎样才能健康地度过这四十天呢?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徐陆周表示,许多人认为三伏天里最重要的是防暑,其实不然,三伏天养生关键要做到“三防一养”。 防暑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夏季暑气盛行,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津液,会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中暑者多为高温...

  • 介绍一下三伏天有哪些具体宜忌事项

    介绍一下三伏天有哪些具体宜忌事项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已经到来,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时时出现。今年的三伏共计40天,“伏”,指的是三伏天“宜伏不宜动”。下面介绍一下三伏天有哪些具体宜忌事项。 三宜 宜纳凉 三伏天纳凉时最好吹自然风,使用风扇、空调时,不宜对着头部和脸部吹,使用空调时,26~28℃最适宜。空调风不要直吹身体,防止感冒和鼻塞,同时也不宜整晚开空调。 宜静心 夏季炎热,心态宜平静,所谓心静自然凉。早上起床时,身体中正,盘膝...

  • 关于三伏贴的误区,“正解”在此

    关于三伏贴的误区,“正解”在此

    近年来,每到三伏天,“三伏贴”的热度就随之升温,不少人甚至从网上购买,自己在家贴敷。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乐荣提醒大家,三伏贴的确是冬病夏治的一种简单、方便、价廉、效优的中医外治法,但是要理性看待三伏贴,认清误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 正解: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人。 王乐荣表示,三伏贴确有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环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其病种是围绕“温阳散寒&...

  • 2020庚子年三伏养生要点

    2020庚子年三伏养生要点

    夏日炎炎,如今已步入三伏,即我们常说的伏天儿、伏日。民谚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从气象学上分析,入伏后受副热带高压加强影响,阳光照射增强,雨水增多,地表湿度变大,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天气闷热日增,但这也正是一年中阳消阴长的开始,是“借天地之气补养人体阳气”的好时节。那么,在三伏期间又该如何更好地调养? 三伏的来历 三伏天出现在夏至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夏秋交接过渡的长夏时节。“伏&rdquo...

  • 三伏天养生要避免陷入误区 不要盲目跟从

    三伏天养生要避免陷入误区 不要盲目跟从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网上流传的各种养生法,如伏天喝热水逼出体内寒气,多吃羊肉和生姜等,这些都正确吗?山东省名中医,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很多流传很广的养生方法并非完全正确。王祥生提醒大家,三伏天养生要避免陷入误区,不要盲目跟从。 误区一:夏天过度温阳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话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但真正懂得其含义的却不多。如果理解错误,非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

  • “三伏天”养生 中医有“五宜”

    “三伏天”养生 中医有“五宜”

    眼下已进入中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通常称之为“酷夏”。三伏天一般持续30~40天。这段时间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病症,影响健康。但与...

  • 一年养阳看春夏 春夏养阳看三伏

    一年养阳看春夏 春夏养阳看三伏

    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清朝道光年间天休子著的《修昆仑证验》中记录:“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统而论之,增长人之精神气血者,晒也。”三伏这几天做足日光浴,不但能祛陈年痼疾,也可医治新病,效果甚好。 “春夏养阳”“长夏胜冬&rdqu...

  • 三伏养生吃“伏羊”

    三伏养生吃“伏羊”

    在民间有三伏天吃羊肉的习惯,称为“伏羊”。据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介绍,在三伏天喝一碗羊汤,对寒湿体质的人来讲,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戴淑青介绍,对于冬季易发或易加重的疾病,可以借助自然界夏日阳气旺盛之机,采取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激发人体元阳之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三伏介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一段时间,同时也是人体借补天阳、大开大泄之时。此时进补一碗羊汤,借助排汗的办法,可以帮助人体除寒祛湿,连并冬春之毒一起赶走,从而达到温中散寒、补...

‹‹ 1 2 3 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